龍爪槐守望者: 想象一下凌晨6點,鬧鐘響起的那一刻——你在睡夢中被驚醒,眼睛還沒完全睜開,大腦還處在迷糊狀態。這時你伸手去摸手機,想要再睡個10分鐘。在這種半夢半醒的狀態下,你的肌肉記憶和視覺識別能力都大打折扣。如果這時候手機界面上的按鈕設計不夠清晰,很可能一個誤觸就讓你徹底睡過頭,錯過重要的會議或約會。 iOS 18采用了非常明智的視覺層級設計:貪睡按鈕被放置在屏幕中央,尺寸較大,色彩醒目,符合用戶在半睡半醒狀態下的操作習慣;而停止按鈕則被故意設計得很小,并且放在屏幕底部的不顯眼位置。這種設計明顯考慮了用戶在困倦狀態下的認知能力和操作精準度。相比之下,iOS 26卻將兩個功能完全不同的按鈕設計成相同尺寸,并排放置,這從視覺上完全消除了兩者之間的重要性差異。 當兩個按鈕尺寸相同且并排放置時,用戶在半睡半醒狀態下很難快速區分哪個是貪睡哪個是停止。據蘋果內部研究顯示,這種布局會導致用戶意外點擊停止按鈕的概率增加30%。一旦用戶誤觸了停止按鈕,鬧鐘就不會再響起,這可能導致用戶睡過頭,影響整天的工作安排。從企業角度來看,這種設計缺陷會降低用戶對產品的信任度,甚至可能促使用戶尋找其他更可靠的鬧鐘應用。 鬧鐘這個功能的特殊性在于,用戶使用時往往處于認知能力受限的狀態。這提醒我們在設計任何產品時,都要深入思考用戶可能面臨的各種使用環境和心理狀態。同時,這也說明了用戶研究和可用性測試的重要性——蘋果明明有內部研究數據支撐,卻在新版本中違背了這些發現,這種做法值得我們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