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資深設計師經常強調的「場景」是什么?今天@拉瓦像阿拉蕾 通過5個搜索的案例,帶你認識場景的魅力。
在toB類的系統設計中,表格頁面應該是比較常用的用于展示數據信息的方式之一了。大多數場景下,承載了大數據量的表格用戶需要通過「搜索」的場景來快速找到需要的信息。下面是在數據表格中,幾乎可以涵蓋到所有搜索需求的交互模式。
一.?單搜索框
顧名思義就是搜索框只有一個,這種場景比較常見的是「單屬性搜索」,當用戶可以簡單地通過一個屬性就能快速定位到目標,比如搜索「產品ID」這種具有唯一識別性的屬性。
另外,這種場景也同樣適用于「模糊搜索」的場景,也就是用戶在一個「萬能」輸入框中,輸入關鍵字,進行多屬性的關鍵字匹配,從而幫助用戶找到相關信息。
二.?多條件組合搜索
這種搜索框是基于表格數據維度很多的情況下,用戶需要通過多個屬性組合,更加精確和快速地找到相關的條目。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建議「大而全」地把表格所有的屬性都列出來讓作為搜索條件,產品往往需要去了解清楚哪些屬性對于用戶來說是高識別度的、高使用頻次的,進而決策幾個對用戶幫助最大的屬性作為組合搜索的條件。根據「7±2法則」,組合搜索的條件最好不要超過5個,否則再增加一個,對用戶就多一份負擔。
三.?多條件折疊搜索
△ ?收起狀態
△ ?展開更多
在復雜業務的系統中,我們常常會發現當數據量特別多,維度特別復雜的情況下,用戶在不同業務場景中需要用到不同的搜索條件來幫助定位信息,這些搜索條件可能使用頻率不高,但是卻是必要存在的,因此這時候搜索條件常常會有7-8個,甚至10個以上都有可能。那么在這個情況下,把所有搜索條件一次過暴露給用戶不是一個好的做法。
我們常見的做法是,把搜索頻次最高的屬性和數據覆蓋面最廣的2-3個屬性暴露給所有用戶,其他必要的但是使用頻次比較低的屬性通過折疊的方式隱藏,用戶需要時點擊展開更多搜索條件。
四. 模糊搜索+精確篩選
△ ?高級篩選收起
△ ?高級篩選展開
這種模式其實嚴格意義來講也是屬于「多條件組合搜索」的一種,至于它跟上面提到的不同點在于用戶的任務流順序不同。這個的用戶任務流是「輸入關鍵字 -?搜索結果?-?篩選條件?- 找到目標」,而上述的多條件搜索的用戶任務流是「?篩選條件?- 輸入關鍵字 -?搜索結果?- 找到目標」。
那么在使用場景上跟上述的多條件組合搜索的區別在于:
- 多條件組合搜索:
表格信息是內容與屬性一一對應的比較多的情況下。比如,一個花名對應的就是「創建人」,一個日期在表格中就對應的是「創建日期」。這就要求用戶對于要找的信息有明確的定位,知道可以通過哪些維度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更有目的性,更精確。
- 模糊搜索+篩選:
模糊搜索的字段會對應到多個屬性的,比如一個花名會分別對應「創建人」、「處理人」、「審批人」,那么這時候通過一個模糊搜索框,「撈」出一堆已經分類號的信息,直接通過這些類別進行篩選,從而快速找到目標。
五.?表頭搜索
△ ?每列的表頭增加一個篩選的圖標按鈕
最后這種就是在表格中定制化的表頭搜索的功能。這種搜索方式,用戶直接在表格的表頭中找到對應的屬性,在該屬性下對關鍵字進行搜索。這種使用場景常常是因為用戶對表格的每一列,每一個屬性都有搜索的需求,這種情況比較少。還有一種使用場景是:在產品規劃的前期不清楚哪些條件對用戶有更大的幫助,使用這種模式,在每個表頭的搜索按鈕進行埋點,后期收集數據,從而知道哪些屬性使用頻次高的,可以被單獨拎出來作為表格之外的搜索條件,幫助用戶更快速更有效地找到目標。
最后
有了交互模式,更需要對用戶有更多的了解,以及對業務和需求的深刻把握,才能把交互模式「用好」,設計出能真正幫助用戶提高效率的產品。
「交互設計的案例實戰」
- 阿里設計專家的經驗:《為什么設計師也要學會判斷優先級?》
- 交互設計中的按鈕:《三個按鈕背后由小見大的交互思考》
- 什么是正確的需求:《聊聊設計中「需求」的正確打開方式》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發評論!每天贏獎品
點擊 登錄 后,在評論區留言,系統會隨機派送獎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國內備受歡迎的設計師平臺,提供獎品贊助 聯系我們
AI輔助海報設計101例
已累計誕生 737 位幸運星
發表評論
↓ 下方為您推薦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熱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