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美術設計背后,竟有這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你丫才美工?:還有什么事能比周一前一晚通宵刷電視劇更驚險刺激的?實不相瞞,從不看劇的美丫姐,這周只要一有時間就躲在家里吹著空調看電視劇。看的,正是最近大火的《長安十二時辰》。

《長安十二時辰》美術設計背后,竟有這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其實最開始辦公室里的小伙伴們竭力推薦美丫姐看這部電視劇時,美丫姐一開始是拒絕的,直到忍不住點開第一集的播放鍵,第一眼,就愛上了。

《長安十二時辰》美術設計背后,竟有這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可不是被這幾個氣貫長虹的長鏡頭和那上千個群演嚇到了,怎么說咱也是看過上百部電影的人。真正讓美丫姐沉迷其中無心更文的是存在于這部劇中,簡直無處不在的、極度考究的細節。別的先不說,就說這抱拳,看得美丫姐當場虎軀一震。

《長安十二時辰》美術設計背后,竟有這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長安十二時辰》美術設計背后,竟有這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長安十二時辰》美術設計背后,竟有這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我心想怎么著?唐代人一個個都這么會拍馬屁的?嫌抱拳禮不夠隆重,非得擠出個大拇指才能表示「我覺得你很棒棒」?

結果一查資料才發現,這看似滑稽的手勢,居然大有來頭。非但不是胡謅,反而是自西晉出現于唐、宋、金、元、明時期流行了一千多年之久的──叉手禮。

《長安十二時辰》美術設計背后,竟有這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用于地位低的人向地位高的人表示自下而上的敬意。

《長安十二時辰》美術設計背后,竟有這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南唐時期的《韓熙載夜宴圖》中就多次出現了這種手勢。

《長安十二時辰》美術設計背后,竟有這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開篇就觸及到了我的知識盲點,這個劇,或許真的有兩把刷子。說完手勢,再說說服飾。

美丫姐這些年不看國產古裝劇就是不想看完把眼睛摳出來洗,畢竟在「比誰雷人」的這條賽道上國內的古裝造型師們已經奔出去太遠,當真是駟馬難追。

有把縫紉機頂頭上的:

《長安十二時辰》美術設計背后,竟有這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有把防盜門頂頭上的:

《長安十二時辰》美術設計背后,竟有這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還有頭上頂著個喜鵲,隨時準備原地起飛的:

《長安十二時辰》美術設計背后,竟有這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頭發弄得花枝招展,到了衣服上又無處不透露著預算花光的窘迫。

《長安十二時辰》美術設計背后,竟有這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而《長安十二時辰》里可不這樣,早在服裝制作之前,劇組就畫好了詳盡的造型設定圖,避免了服裝造型師手頭上有啥就用啥的趕鴨子上架。

《長安十二時辰》美術設計背后,竟有這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長安十二時辰》美術設計背后,竟有這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長安十二時辰》美術設計背后,竟有這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長安十二時辰》美術設計背后,竟有這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長安十二時辰》美術設計背后,竟有這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但凡對服裝有過一點點研究的人應該不難看出,《十二》的「唐裝」不僅沒有一絲仿照日本的「和味」,反倒充滿一股濃濃的西域「胡味」。「唐朝今在日本」純屬是句鬼話。要知道在盛唐時期,和中原大地文化交融的不是日本,而是靠絲綢之路聯系起來的西域。窄袖口,翹頭靴,初看時或許覺得滿屏都是違和感,但這才是最原汁原味的長安光景。這一點,也在劇中獲得了忠實的還原。

《長安十二時辰》美術設計背后,竟有這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長安十二時辰》美術設計背后,竟有這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長安十二時辰》美術設計背后,竟有這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長安十二時辰》美術設計背后,竟有這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長安十二時辰》美術設計背后,竟有這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長安十二時辰》美術設計背后,竟有這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長安十二時辰》美術設計背后,竟有這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不光主演團隊,各個都造型講究。上千群眾演員,也沒一個敷衍的。比如剃須匠家的小女兒,簡直就像是從畫像里頭蹦出來的。

《長安十二時辰》美術設計背后,竟有這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長安十二時辰》美術設計背后,竟有這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劇中名為「許鶴子」的歌伎,簡直是對「許合子」本人的陶俑進行了一場精確到 1 : 1 的精彩還原。

《長安十二時辰》美術設計背后,竟有這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而為了避免現代服裝材料所帶來的廉價視覺體驗,道具組甚至專門使用了傳統的礦物、草木染色法。上千服裝道具,沒有一件是租來的。

《長安十二時辰》美術設計背后,竟有這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雖然無可避免地會帶來成本的飆升,但同時也為這部劇帶來一種,隨便拉出一個群演都能靠服裝吊打其他劇的視覺享受。難怪說預算花了 6 個億......

《長安十二時辰》美術設計背后,竟有這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長安十二時辰》美術設計背后,竟有這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長安十二時辰》美術設計背后,竟有這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除了服裝,能有這么好的觀看體驗,自然也少不了群演們的演技,一顰一笑,每個人都沉醉在大唐中。要說光是群演會演戲,那也就罷了,更可怕的是連狗的演技都全程在線。

《長安十二時辰》美術設計背后,竟有這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你可千萬別小看了這條「細犬」,全國上下就 3 條,全球不過 10 條。

《長安十二時辰》美術設計背后,竟有這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跟傳說中的「哮天犬」一個品種,真正的唐朝皇家御用獵犬,身價不明,片酬甚至高過雷佳音。

《長安十二時辰》美術設計背后,竟有這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為了還原歷史,不惜重金租用獵犬,這樣的行為,比起那些拿薩摩耶冒充白狐的劇組來說,實在是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長安十二時辰》美術設計背后,竟有這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說了這么多,都還只是些表面功夫。劇中望樓間用來傳遞消息的信號板,論誰看了肯定都以為在瞎劃拉。

《長安十二時辰》美術設計背后,竟有這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可人家就是真的研究出了一套正兒八經的信號系統。

《長安十二時辰》美術設計背后,竟有這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長安十二時辰》美術設計背后,竟有這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長安十二時辰》美術設計背后,竟有這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長安十二時辰》美術設計背后,竟有這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長安十二時辰》美術設計背后,竟有這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長安十二時辰》美術設計背后,竟有這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可憐負責這塊兒的設計師們,日思夜想,各個都熬禿了頭。

《長安十二時辰》美術設計背后,竟有這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不光細節到位,分鏡也是電影級的:

《長安十二時辰》美術設計背后,竟有這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長安十二時辰》美術設計背后,竟有這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長安十二時辰》美術設計背后,竟有這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上一個把分鏡當漫畫成品書來畫的,美丫姐知道的,還只有徐克徐老仙。再看看這些宏大的場景設定圖:

《長安十二時辰》美術設計背后,竟有這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長安十二時辰》美術設計背后,竟有這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長安十二時辰》美術設計背后,竟有這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長安十二時辰》美術設計背后,竟有這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以及這些場景在劇中,依靠實景所達到的超高的還原度:

《長安十二時辰》美術設計背后,竟有這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長安十二時辰》美術設計背后,竟有這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長安十二時辰》美術設計背后,竟有這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長安十二時辰》美術設計背后,竟有這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就不難感受到整個劇組為這部劇所花費的心血。連飾演片中「昆侖奴」的杰曼·翰蘇拍完后都忍不住跟導演說「很難相信中國也能拍出這么好的劇」。

《長安十二時辰》美術設計背后,竟有這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拍好一部劇簡單嗎?當然不簡單。寫劇本、拉投資、現場拍攝、人員調度、后期剪輯、特效光影,每一項都能把人累脫掉幾層皮。拍好一部劇很難嗎?那可不一定。比方說在這《長安十二時辰》劇組里這事兒就沒那么麻煩。

導演曹盾:我只是努力想(花6個億)還原大唐的一天。

《長安十二時辰》美術設計背后,竟有這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特效指導莊嚴說:拍好長安百姓就是有血有肉的長安。

《長安十二時辰》美術設計背后,竟有這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禮儀指導李斌說:為了一部愿意還原叉手禮的劇,他這一等,就是六年。

《長安十二時辰》美術設計背后,竟有這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在他們看來,忠于歷史,堅持細節、用心對待每一位演員、每一件服裝、每一件道具、每一個鏡頭,就一定能拍出令觀眾們叫好的好戲。

真的是《長安十二時辰》太突出嗎?又或者是其他的劇組太過敷衍了事?這不是美丫姐能給出答案的問題,作為一名普通的觀眾而言,美丫姐所能做的無非是寫篇文章一頓猛吹,打開豆瓣評個五星,讓這枚良幣不至于被劣幣所驅逐,希望它成為眾多國產劇中的一根屹立不倒的制作標桿!

畢竟我們離真正的長安太過遙遠,好不容易看見了夢里的盛唐。你,這回可舍得缺席?

歡迎同學們關注最充滿智(dou)慧(bi)的設計賬號:

《長安十二時辰》美術設計背后,竟有這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收藏 38
點贊 6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