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設計這一學科近年來逐漸普及并廣泛的應用于互聯網產品設計。有國外專業引導,以及國內大環境的形成,企業與設計師逐漸發現交互設計這一技能在創造價值以及提升效率等方面的重要性,由此劃分出交互設計師以及 UI 進階等職能方向,產品設計思維、交互思維逐漸成為設計師的一項硬技能,而想要提升這方面的能力亟需專業學科帶頭人或相關機構、團隊的引導與分享。
國內大環境下擁有較系統的交互設計教育,除去各類大學交互設計專業當屬各大廠的 UED 設計團隊。交互設計作為一門專業且要求以系統規范方法工作的技能,實際很忌諱通過零散的知識點構建個人設計思維,而在實際場景,大部分非交互設計崗位的設計人員更多的是通過碎片化時間閱讀相關文章或者個人分享來獲取交互知識,無法形成系統的設計思維,也不能掌握系統的設計分析和執行的方法論,這是極大的痛點。交互以及用研不同于視覺,需要規范和系統的學習,本文整理了網易UED 的一套交互設計方法,淺顯易懂,適合初學者進行初期交互設計技能的系統學習,幫助你埋下一顆規范正確的種子,依照這個基礎再進行自學以及與項目結合的練習。從而逐步提升交互設計能力,構建成熟的設計思維。
這是一套完整的交互設計師培養課程,筆者仍在繼續學習,本篇是第一部分,后續會分享其余部分。在這里需要提醒各位,明確自身定位,有選擇的汲取交互知識,非交互設計師沒有必要完整的學習交互設計的工作流程,因地制宜,取其精華,選擇有助于日常工作的部分,例如提升設計闡述的能力,提升設計分析能力等等。
文章目錄
- 通用概念和原則
- 交互設計師的職能
- 制定設計方案的流程
- 具體設計分析方法和流程
通用概念和原則匯總
1. 業務需求=業務目的+業務目標
業務目的指的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業務目標是我們期望實現的結果,希望達到的數據指標。
用戶需求=目標用戶(特征、經驗)+場景+行為+體驗目標
2. 我們在做設計稿時的 Think Flow(簡單思考模型)
- 為什么要做這個功能(業務目的)
- 產品期望得到什么樣的效果(業務目標)
- 誰來使用這個功能(目標用戶)
- 他們為什么使用這個功能(用戶需求)
- 如何讓他們都來使用這個功能(將業務目標轉化為用戶行為)
業務目的 - 業務目標 - 目標用戶 - 用戶需求 - 將業務目標轉化為用戶行為。
3. 解決問題的閉環
計劃(方案)- 執行?- 檢查?- 總結糾正,一個閉環周而復始直到解決問題。
交互設計師的職能
1. 交互設計的職能價值
將需求轉化為解決方案的能力,是交互設計師的職能價值。交互設計師需要將定義好的文檔需求,轉化為可視化的明確的方案,來解決問題或者實現業務目標。幫助確認和發掘產品的更多可能性。
2. 交互設計的數據價值
交互設計師要將設計的解決方案與關鍵數據結合,轉化為數據價值,用數據推動設計從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數據驅動設計是一種常用的設計方法,即圍繞關鍵指標進行設計,如綁定率登錄注冊率。除去數據驅動設計,更能通過數據驗證設計,這也是 UI 設計師可以直接應用于工作中的技巧,即結果導向,向公司專門負責數據的人員或產品經理索取設計模塊的數據,正向比率(有助于產品的數據點)提升還是降低,并根據得到的結論進行優化。
3. 衡量交互設計方案的優劣
有用性:是否同時滿足業務目標和用戶體驗目標。
可用性:易于理解學習,使用無障礙。關注用戶通過產品完成他們的任務的效率,體驗流程是否簡潔。
吸引力:了解 KANO模型,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興奮性需求,提高用戶忠誠度,使用戶樂于分享。
4. 不同場景下的職能
制定設計方案的流程
解決方案存在爭議的原因:團隊成員對業務目標,用戶體驗目標沒有一致的理解或者說中間沒有做好平衡。(設計師和產品之間經常產生爭議的點就是體驗和業務如何權衡)因此一定要在前期溝通好。
1. 應當將業務目標轉化為用戶行為 實現雙贏
即通過引導用戶的使用來幫助產品實現目標。我們期望一個共贏的局面,即用戶能夠通過產品完成自己的目標,同時產品在幫助用戶實現目標的過程中,獲得利潤達成業務目標。利用動機,如人貪婪的天性。
2. 從設計用戶行為到設計用戶界面
用戶行為決定了用戶界面,用戶界面指導著用戶行為。先預測用戶行為,分析用戶行為,而不是直接進行界面設計。設計用戶行為是交互設計需要思考的本質,以人為本,由人到用戶界面而不是讓用戶去適應界面。
3. 分析需求的時間應當比畫線框圖投入的時間更多
二八原則,百分之二十的時間用來畫原型,百分之八十的時間用來分析業務和用戶,制定策略。用更多時間來進行設計分析,調研,獲取有效數據以支撐設計,用戶界面和交互稿是停留在表象的東西,并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核心點,明確業務,明確用戶需求,提煉核心利益點如動機、擔憂、障礙等并依此開展具體設計,是從根本解決問題的方法。
具體設計分析方法和流程
分析產品目標 - 分析業務需求 - 分析用戶需求 - 分解關鍵因素。
1. 分析產品目標
產品目標:首先我們要分析并確定產品目標,一般這個產品目標是明確的,屬于戰略層的內容,由產品頂層人員確定。
產品立項會有一個產品目標,描述產品想要實現的最終成果,(例如三年內打造成國內領先的在線教育平臺)它解釋了產品是什么,以及產品要做什么,是一個團隊的共同愿景,共同努力的方向。
一個目標會被拆分成若干個業務需求,類似一個產品的不同模塊。接下來要分析每個業務需求的構成及其指標。
2. 分析業務需求
- 什么是業務需求?
- 如果沒有目標會怎么樣?
- 了解業務目的和業務目標后怎么做?
什么是業務需求
業務需求是業務目的+業務目標,只有搞清楚這兩點,我們才能說真正理解了一個完整的業務需求。
沒有目標會怎樣
- 方案的討論容易發散;
- 方案的評估缺乏評判標準;
- 方案的效果無法度量。
了解業務目的和業務目標后怎么做
讓目標與設計建立關系(GSM)。
如圖,接到簽到模塊的設計需求,我們首先明確了這個業務需求是什么,解決什么問題,想要達成一個什么數據或指標。注意,業務目的是偏向實際問題的一個概念,業務目標是一個偏向指標、數據的概念。得到目標后,我們希望圍繞目標去設計用戶行為再到設計用戶界面,這個過程需要多步來完成。
首先我們可以通過 GSM方法將目標和設計用戶行為建立關系,即根據目標獲得影響目標的指標,這個指標是和用戶直接掛鉤的,如用戶簽到比率,分享率等。由此我們得到了衡量指標(衡量業務需求完成度)。
通過分析業務,我們了解了業務需求的具體內容,同時得到了衡量指標,用于衡量設計的成效,同時用于指導設計方向以及驗證設計的有用性。有用性概念源于《超全面!高手總結的18條交互設計原則(一)》,即設計對業務和體驗都有效,偏重對業務的貢獻。
于是我們最終將它轉化為用戶行為。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案例,這時候你可能會說,我們稍微動腦筋就能直接想到,根本沒必要做這么復雜的分析。但這里其實是提供一個整體思考模型,當用于較為復雜的需求分析時,它的作用就很明顯了。除此之外,這樣的分析流程更能讓你明確關于需求的每一個關鍵節點。
3. 分析用戶需求
- 明確目標用戶
- 分析用戶需求
- 用戶需求分析案例
明確目標用戶
目標用戶是指使用某一個產品或服務的典型群體。
- 目標用戶是群體而不是個體,人物畫像是對該群體的概括舉例。
- 目標用戶是產品或者服務的直接接觸對象。幼兒教育的目標用戶是孩子,而客戶即買單者是大人。
分析用戶需求
用戶描述的需求是外在表象,用戶并不會真的思考其真實需求。
而我們應當透過表象去探尋本質。用戶體驗目標是指用戶使用某一產品或服務時期望得到的最終結果,這才是真正的內在原因和動機。
用戶需求=目標用戶(特征、經驗)+用戶場景+用戶行為+用戶體驗目標
4. 分解關鍵因素
- 認識關鍵因素
- 如何分解關鍵因素
認識關鍵因素
我們要嘗試轉變視角,從業務視角轉化為用戶視角。
我們需要將業務目標與用戶意愿結合,分析用戶的動機及擔憂。只有用戶的意愿與業務目標一致,整個流程才能完成,這里默認是一致的,即產品提供服務,用戶為企業帶來價值。
動機與擔憂
障礙
我們還需要根據用戶體驗目標,來分析用戶在執行我們所設計的用戶行為會遇到的障礙,找到并避免此問題的出現。
整理邏輯
創造動機
運動賺運營策略中的分享翻倍就利用了貪婪的人性,大轉盤類賭博性質的功能設計也是利用人性的貪婪。
由此想到一種策略,可以增加廣播通告的橫幅,循環播放某某某簽到翻倍獲取大量收益,由此觸發動機。
排除擔憂
明確擔憂并尋找解決方案。
例如:是否真的能提現,萬一是假的怎么辦?
方案:增加品牌背書,成功案例。
如上市企業核心項目、金山獵豹旗下。某某某剛剛提現100元。
解決障礙
預測用戶行為及可能出現的障礙,提供解決方案。
收集反饋,針對問題提供解決方案。
一些細節體驗設計,甚至客服功能的設計都屬于解決障礙的部分。
整體邏輯
整體案例
業務向:
用戶向:
結語
本文主要闡述設計分析流程,后續內容會繼續總結分享。大家在閱讀后盡量結合實際項目去思考實驗??梢詫⒔洑v過的實際項目代入到這個分析模型,查漏補缺,尋找問題、發現優化點。
歡迎關注「EasonZhang」公眾號:
「交互設計原則及應用」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發評論!每天贏獎品
點擊 登錄 后,在評論區留言,系統會隨機派送獎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國內備受歡迎的設計師平臺,提供獎品贊助 聯系我們
AI輔助海報設計101例
已累計誕生 737 位幸運星
發表評論 為下方 7 條評論點贊,解鎖好運彩蛋
↓ 下方為您推薦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熱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