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Labubu玩偶居然被炒到 17萬美元了嗎?從北京、倫敦到首爾,線上線下都是搶購潮。更有不少明星紛紛“曬娃”,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的身價也因此突破百億美元,躋身中國前十富豪。
也因此,不少AI創作者在社交平臺上順勢“蹭Labubu熱度”,用AI生成創意視頻、頭像、壁紙等內容獲取流量。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這些看似“免費”的流量,可能暗藏著巨額版權索賠的風險?
大家好,我是言川,今天我們就來聊聊 AI 創作中的版權陷阱,尤其是在追熱點的過程中,可能踩到的法律紅線。
Labubu爆紅帶來的“流量誘惑”
像Labubu、哪吒、黑神話悟空這樣的熱門IP,自帶流量體質,對AI創作者充滿吸引力。很多創作者會主動蹭熱點,也有的是被 xx 老師建議“做賬號就得蹭IP”,甚至還有品牌方花錢讓你推廣這類內容。在自媒體圈,這早已成了默認的“流量密碼”。
這些內容在賬號初期幾乎不會被追責,反而能輕松爆數據、漲粉絲。但問題就出在這,你可能覺得“我流量小、不會有人管”,但實際上,很多版權方采取的是“先監控、后維權”的策略。
以為沒人管,版權方一直在“盯”你
1.?部署線上監控機制
版權方通常會部署內容監測系統,或外包給MarkMonitor、ZeroFox這類“品牌保護公司”,專門掃描全網社交平臺、電商平臺,尋找未經授權使用其IP的內容。
2.?捕獲并保存證據鏈
當你的賬號還小的時候,這些系統就會自動截圖、保存鏈接、記錄發布時間,甚至標注賬號ID,默默給你建個“侵權檔案庫”。
3.?等你做大才動手維權
起訴一個小博主成本高收益低,版權方通常會等到你賬號成長、開始變現之后才出手。屆時可能會發律師函、要求平臺下架內容,嚴重的會直接起訴。
一句話總結:
你今天隨手發的一條AI蹭IP的內容,很可能成為你未來被起訴的證據。作為創作者,應該優先使用原創設計或合法授權素材,別當那個“火了之后被送上法庭”的倒霉博主。
AI創作踩雷,正在變得越來越多
我們接下來看幾個“真刀真槍”的版權案例,這些不是假設,而是真實發生的訴訟:
Midjourney 被迪士尼和環球影業聯手起訴
原因是模型訓練用了受保護的角色圖像,且平臺放任用戶生成如艾莎、小黃人等形象。起訴書指出:“盜版就是盜版,不管是不是AI畫的。”
?LoRA模型中的奧特曼案
某平臺用戶上傳了奧特曼的LoRA模型,平臺沒及時處理,最終被認定“幫助侵權”,被判賠3萬元。這說明:不僅上傳者有風險,平臺方也可能承擔連帶責任。
AI生成中文字體的版權雷區
很多人用AI生成字體后,覺得好看就拿來用。但一旦涉及商業用途,如Logo設計、電商包裝、字體售賣等——如果AI生成字體與現有字庫“撞形”,就極易被判為“實質性近似”,構成侵權。
總結一句話:無論是模型訓練數據、生成作品,還是平臺分發行為,只要涉及未授權的受保護內容,都可能被起訴。
音樂、聲音同樣是版權雷區
別以為只有圖像會出問題,AI生成的音樂和聲音,也有嚴重的版權和人格權風險:
第一例:美國三大唱片巨頭起訴 AI 音樂平臺 Suno 和 Udio
這兩家公司被指抓取成千上萬首歌曲訓練AI模型,導致用戶可以生成“模仿邁克爾·杰克遜嗓音”的歌曲。唱片公司認為這是未經授權的抄襲,要求每首侵權歌賠償15萬美元。
第二例:AI 模擬喬治·卡林說脫口秀
一個項目用AI復刻了已故喜劇演員喬治·卡林的聲音并“創作新段子”,遭到其家屬強烈抗議并提起訴訟,最終平臺認錯下架并道歉。
這些案例說明,AI生成≠免責,尤其是在模仿名人聲音、復刻已故藝人方面,更涉及到人格權、肖像權等敏感領域。
平臺屏蔽提示詞,不等于你就沒事了
有些 AI 平臺(如Midjourney、ChatGPT等)會對部分敏感詞做“關鍵詞限制”,比如不允許你生成某位名人的圖像、某首歌曲的歌詞。
但這并不代表你生成的內容就是合法的。很多用戶會誤以為:“平臺沒攔住我,說明這內容是安全的”,其實錯了!平臺提示詞限制只是一種自我合規機制,它無法防止所有侵權內容的生成,更無法替你承擔法律責任。一旦出事,平臺會通過用戶協議聲明“內容責任由用戶自行承擔”。
Labubu被3D打印狂潮“復制”?真實維權案例曝光
在 AI 內容之外,Labubu 的爆火也在另一個圈層引發版權震蕩——3D 打印社區。Labubu 官方售價動輒上千元,但有人用 3D 打印機,幾塊錢材料成本,就能打印出一個“自制版” Labubu。在小紅書、南極熊社群,甚至 MakerWorld、Cults3D 等 3D 打印社區,都有大量 Labubu 的模型被上傳、下載。有人在社交平臺曬圖,有人私下打印送人,甚至有人靠這個小項目賺了幾萬塊錢。
你可能會覺得“這只是愛好”,但版權方早已盯上了這類行為。2024 年底,泡泡瑪特已著手維權:有賣家未經授權,在電商平臺展示和銷售 Labubu 模型,被法院認定侵犯發行權、信息網絡傳播權,最終判賠 1 萬元。
這起判例告訴我們一件事:在 3D 打印時代,版權問題不再只存在于“內容創作”,就連“模型文件”本身,都可能構成侵權。
給AI創作者的3條法律避坑建議
好了,今天我們聊了 Labubu 蹭熱度的風險,還帶大家看了 Midjourney 被起訴、奧特曼 LoRA 模型案、AI 字體、AI 音頻、甚至已故名人聲音復刻等真實案例。
這些都不是某個平臺的鍋,而是每一個 AI 創作者都必須了解和面對的底線問題。
所以,最后給大家 3 條避坑建議:
- 別隨便蹭熱門 IP 做內容,尤其是未授權角色圖像、聲音模仿;
- 別貿然將 AI 生成的字體、圖像、音頻用于商業用途,除非已獲授權;
- 別上傳或使用未經授權的 LoRA 模型,哪怕只是娛樂分享也可能出問題。
我的建議是從源頭就使用原創或明確授權的素材庫進行創作,或者合理合規引用第三方內容。最后說一句:別讓一時的流量沖昏了頭腦,爆款的代價,有時是一紙判決書。技術可以提速創作,但守住底線,才是自由表達真正的護城河。
優設 AI 俱樂部限時開放中!早鳥會員立減 ¥100,僅需 ¥265/年(原價 ¥365)。
還送你一整套價值超 5000 元的超實用資料包,含《AI 視頻變現手冊》《智能體實戰手冊》《AI 編程實戰指南》《電商設計手冊》《AI 字體提示詞寶典》等共 24 本。
感謝觀看至此,如果你喜歡今天的內容,并且覺得它對你有所啟發或幫助,隨手給我點個贊、在看,或轉發到朋友圈吧,如果想要不錯過我的每一次更新,可以將我的公眾號設為星標?~朋友們,下次再會。
發評論!每天贏獎品
點擊 登錄 后,在評論區留言,系統會隨機派送獎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國內備受歡迎的設計師平臺,提供獎品贊助 聯系我們
AI輔助海報設計101例
已累計誕生 737 位幸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