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來啦!本文詳細剖析11款字體設計的全過程。設計+解析+動效,以最簡單易懂的方式,合成一篇字體設計分享文章,希望你會喜歡,并留言交流。
往期回顧:
下圖是11款字的匯總(有些是有兩個方案),大方向的做字流程就是上面提到的。不過我做字其實有好幾套不同的方式方法和流程。下面讓我們進入具體字體案例的分析中吧。
1. 繪制手稿
草稿工具從來不受限,且不同工具的草稿各有千秋。比如直接在 AI 里用鉛筆工具繪制,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里大概繪制出這組字體的基本形態。
2. 字庫字體結構參考
3. 雛形
快速用鋼筆工具按照上面繪制的手稿的樣子,繪制出字體的基本輪廓。
- 字體風格,我想讓它擁有線條纏繞的感覺。
- 顏值筆形(即這組字體的極富特征的筆形)是筆畫轉折處的扭轉樣式。
4. 初稿
上一步驟中的字體筆形特征并未在整組字體中勻稱分布使用。比如「絨」字右上角的橫筆末端轉圈圈的處理就略顯不足。
所以「絨」字右上角的橫筆末端處理成扭轉樣式。
5. 調整
這個階段這組字是存在大量問題的,下面一步步調整優化。
調整「絲」字傾斜筆畫的弧度,以及該字四處筆畫轉折處的扭轉處理。「絲」字先前過于傾斜,一來字體缺失美感,二來造成「絲」字外輪廓視覺上不完整。)
「絨」字絞絲旁傾斜筆畫的弧度,以及該部分兩處筆畫轉折處的扭轉處理。
「蝶」字「世」部分的筆形路徑修改,讓其更符合整組字體的設計風格。
6. 繼續調整
筆畫轉折處的扭轉處理是整組字的顏值筆畫,是特色部分,該特征應該均衡分布在整組字體當中,才會看起來和諧。上圖中的「蝴」字就感覺顏值筆畫少了一些,繼續修改。
- 「蝴」字「月」部分加入了顏值畫筆。
- 「蝴」字「古」部分的圓形,改成方形,加斷筆處理。原因是在最后兩字當中,有三個圓形,顯得累贅。
7. 化繁為簡
「蝴」字和「蝶」字,「蟲」部分圓形與豎筆相交,交匯處越多就越顯得該字的視覺重量加重,從而造成整組字的不和諧。
因此化繁為簡:
- 對「蝴」和「蝶」的「蟲」部分做斷筆處理,減少了筆畫交匯黑點,增加了呼吸感。
- 同時為了呼應上一步的操作,對整組字的其他部分也在合適的位置做斷筆處理。
- 「蝶」字的「世」部分最左邊的豎筆,由直變成弧,更具美感,且與「絲」字的弧筆畫呼應,整體上更和諧了。
- 「蝴」字「月」部分在上一步驟中加入的顏值畫筆,經審視發現還是有些過度設計了,去掉又不行,因此要做到既保留這種特征的印象,又要弱化其設計感,于是做了下圖的處理。做到:有但不搶,點到為止。
- 「蝴」字右下角增加了顏值畫筆,讓該字在整體視覺更顯和諧。
8. 做「溢墨」處理
整體做溢墨處理,更顯精致。溢墨效果的具體概念與執行,請閱讀《實戰案例!詳細剖析11款字體的設計全過程(上篇)》。
9. 最后優化
- 對「絨」字右下角的撇筆與捺筆交匯處做斷筆處理。
- 「蝴」字的「月」部分,中間的兩橫筆,在上一步驟是在左邊做斷筆處理,這里修改在右邊斷筆,符合了整組字的斷筆處理方式。(幾乎所有斷筆都在豎筆畫的左邊,即「月」字或其他字橫筆畫的右筆端留白)
- 「蝶」字的右下角「木」部分橫筆也一樣做斷筆處理。
無論是斷筆處理,還是調整斷筆的方向或位置,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調整整組中的視覺均衡。可以把整組字看作是圖形排版,我們要做到單一字當中筆畫在確保識別的前提下做到有美感、符合整體風格;而整組字體間,也要做到疏密均衡,方能達到視覺重量的一致。
10. 做字全流程GIF圖
把過程用動效串起來,方便大家快速有效感受字體設計過程的變化。
11. 包裝
1. 繪制手稿
2. 字庫字體結構參考
3. 繪制字框與網格
有字框與網格作為參考輔助設計,更加有保障。
4. 初稿
這是一款幾何圖形化的字體設計風格。我用抽象的三角形與直線條搭建整組字的結構。三角形,可以是山峰,比如下面的「山」字;也可以是小山丘,比如「平」字;或者可以是樹,比如「海」字左邊部分三角形堆疊起來的樣子。
幾何圖形化字體中的抽象形,可以完美將字體筆畫與事物形態融為一體,這是它最妙的地方。
5. 加一些裝飾線
在字體之間加入一些裝飾線,顯精致。
6. 樣式分布需均衡
上一步驟的字體呈現,排版拉開,加裝飾線之后確實精致了,不過在視覺上還是有些奇怪。比如我把上面的字體分為兩種,一種是圖形占比大的,當成是實心圓;一種是圖形占比小的,當成是空心圓,那么上面的字體就會是:實 | 空 | 空 | 空 | 實,這樣的樣式分布就不太合理,在五個字一組當中,只有兩邊是實心字,幾何圖形字體的氛圍其實并沒有營造出來,這樣呈現的字體氣質就會很怪。
應該是:實 | 空 | 實 | 空 | 實,這樣的樣式分布就合理一些,更均衡,就好比音樂一般有節奏感。
因此,我想辦法針對「不」字做調整,將其由空變實,且融入三角形。
7. 調整
「海」字在上一步驟,左邊的三點水是三個三角形堆疊起來,為之樹,但顯得擁擠,所以去掉一個三角形,加上一個小圓形。好似樹梢上有一太陽。
「海」字的「母」部分整體向上收,整個字中宮內收。感覺跟其他字變得不是很搭了。
「不」字在上一步驟感覺整個字太寬,通過對該字與整組字體的觀察,發現該字的視覺重量過重,其實就是三角形部分太寬大。因此收緊處理。
「可」字,上一步驟中宮過于內收,主要是「口」部分太小了,固將中間的「口」部分外擴,填滿字框,做到中宮外擴,字形飽滿。
8. 繼續調整
調整完一遍后,我會不斷觀察每個單一字體識別是否足夠、字體結構是否合理舒服、字體個性是否保證不缺失,然后再整體去觀察,衡量標準跟觀察單一字一樣,還要觀察字與字之間的合理性。
- 「可」字經觀察比對,中宮外擴太猛,所以往回收斂一下;然后其右上角和左下角的圓角弧度也加大了一些。
- 「海」字三點水旁還是不對,樣式有些過度設計,因此決定放棄這個樣式,用簡約線條。得到的結果是:山,面形+線條;海,線條;不,面形+線條;可,線條;平,面形+線條,更符合前面提到的音樂節奏般的合理樣式分布。
不足的地方就是「海」字的視覺重量還是重了。
9. 接著調整
「海」字三點水旁做了調整,如圖。
10. 繼續優化
「海」字三點水旁做了調整。三點水的寬度變窄,從而讓海字在整款字當中的視覺重量也變得不那么重了,趨向和諧。
不足之處,三點水顯得有些細碎。畢竟我們這組字可是抽象的線與面的玩法,沒有點。
11. 繼續修改
- 「海」字三點水旁改成一點+一線,并依然看得出是「海」字。
- 整體審視觀察,發現「不」經過上一步驟又顯得視覺重量過于輕了。最后把「不」字調回接近最開始的樣子,即三角形部分變寬了。
這樣所有字的視覺重量基本一致。
觀察一下「海」與「不」字的修改過程:
12. 字體的版式
這組字,山海不可平,實 | 空 | 實 | 空 | 實,蠻有韻律感的,又是抽象的山或樹,是字又是畫,我想它應該是一幅山水畫的樣子,因此五個字應該是錯落有致地排布。
13. 最終稿
14. 做字全流程GIF圖
15. 包裝
16. 一些看法
圖形化的字一定需要謹慎克制。極度抽象化文字體態的同時,一定要時刻盯著每一個字的識別度,千萬不要喪失識別度,更不要做成了另一個字。比如別把「未」做成了「末」,別把「失」做成了「先」等等。
1. 繪制手稿
2. 字庫字體結構參考
3. 限定字框與繪制網格
4. 雛形
5. 調整
雛形這個階段是剛開始的階段,必然有很大的優化空間。
不用說肯定是整體常規式優化,調整結構,均衡找到合理位置斷筆,讓字體視覺重量更一致。
「燥」在這款字當中筆畫過多,只能妥協將筆形變細,但呈現的效果并不理想,且與整組字格格不入,如上圖。
所以,把「燥」的「品」用連筆、斷筆的方式調整得簡約,同時也將「火」的右上角一筆去掉,與「品」最左那一豎筆共用,因此「品」部分占比更大,筆畫的粗細也能調節到更合適的狀態。
「燥」的「火」部分左上角的豎筆與主干做了連筆處理,而「火」部分右下角原本的連筆則修改成斷筆。理由是:連筆處理是為了字體更緊湊;而「火」部分右下角的斷筆處理是因為筆畫繁多的字體中間應留一些可疏通的負空間,增加字體的呼吸感。
說了這么多,一言以蔽之,就是度。何為度?均衡,字體結構的均衡,筆畫之間親疏關系的均衡。
「豬」字右上角修改了結構筆畫上的處理方式,識別與風格上更契合整體了。
整組字,在先前生硬的轉折處做了倒圓角處理,視覺上更舒適了。
6. 繼續修改
- 添加字母裝飾。
- 「事」字中間豎筆向下延伸了一點。
- 「豬」字右下角的顏值畫筆做了刪減,變回常規方式,理由是顯得多了,所以需克制、收斂。
- 「年」字中間豎筆下方顯得空,固增加了顏值畫筆的特征。
7. 談談「皆」與「燥」
注意中間灰色字標紅位置,就是修改的部分。
「皆」字改之前比較呆板,改之后更像字體本身的特征,更易閱讀,也去除了呆板印象。
「燥」字,請看中間標紅的那兩筆,修改前,這兩筆雖做到了共用,也保證了識別,不過依然不夠巧妙。
當時百思不得其解,邊思考邊在紙上隨意涂鴉,經過多翻嘗試終于找到解決方案。最終,把標紅兩筆巧妙結合,共用一筆。
8. 「皆」字的精益求精
做字我一直在追求最佳方案。上一步的修改,讓「皆」字改掉了呆板印象,但讓我們觀察一下「皆」字原本的樣子,下方是個「白」字,雖然商業字體設計可以這么處理,只要確保識別即可。
我在下面部分左上角做了斷筆處理,這樣看起來左上角的那筆豎筆就好像是「白」字的撇的縮短版,同時斷筆處理也多了一些呼吸感。 這樣的設計有些潤物無聲,不容易發現,但做與不做,還是有區別的。
9. 做字全流程GIF圖
把過程用動效串起來,方便大家快速有效感受字體設計過程的變化。
10. 包裝
做這款字時整值過年之際,也契合主題,所以用了紅黃搭配,喜慶。背景加一些點與波紋質感。字體上也加了雜色與點狀鋪面,增加了字體的層次感與趣味性。
這樣的字體和效果,用在 banner、活動主題或者卡片等設計上都應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吧。
1. 字庫字體結構參考
2. 繪制這組字體的筆形
3. 初稿
- 將繪制好的筆形,組合拼湊,調整成型。
- 加字母點綴,字母字體為襯線體。
4. 加粗整體筆形
感覺初稿字體過于單薄。所以整組字體做字形修改,加粗處理,做到橫細豎粗。
5. 優化細節
在斷筆處選擇一個規律的方向角,做倒圓角處理,更耐看。
6. 橫版最終稿
坦白講,這款字到這里我并非十分滿意,尤其是最后一個字,總感覺上面空了,但無論怎么調都始終找不到最佳方式。
如果你知道,請留言告訴我如何處理會更好。
7. 換一種方式排版組合
在這里我算是耍了一個小聰明吧。
在字體排版上做了一些變化,立馬沒有了之前的缺點,且更具設計感,一舉兩得。
8. 最終稿
垂直排版,傾斜10°即可。
9. 做字全流程GIF圖
把過程用動效串起來,方便大家快速有效感受字體設計過程的變化。
10. 靜態包裝
11. 動態包裝
契合主題做的動效,是否給你一種夜晚安靜的感覺呢?
1. 繪制手稿
2. 字庫字體結構參考
3. 繪制主要筆形
4. 雛形
根據結構參考,使用上一步繪制好的筆形,拼湊組合成雛形。
5. 初稿
初稿感覺筆畫線條過于纖細。
6. 加粗筆形
- 加粗后字體更醒目。
- 字體筆形加粗之后,一些細節位置也做了相應調整,比如:每個字橫筆右邊筆端的處理,上翹也相應拉長了一些。
- 「神」字最右邊的豎筆也增加了這款字體的顏值畫筆的特征,相應的該筆畫左邊也做斷筆處理。
- 此前所有字體的向下延長筆畫都往上調整。
7. 溢墨處理
在整組字體的字畫交匯處都做了溢墨處理的效果,增添了幾分古韻。
8. 最終稿
換一種排版形式,加入字母裝飾,增加圖形元素點綴,讓這組字體更為規整。
9. 做字全流程GIF圖
把過程用動效串起來,方便大家快速有效感受字體設計過程的變化。
10. 包裝
1. 繪制手稿
2. 字庫字體結構參考
3. 雛形
在AI軟件中快速繪制出這款字體的雛形。
4. 增加個性特征
考慮到主題為「超能力」,于是加入了帶有超能力屬性的特征筆形,強化字體風格。
5. 調整
- 加入英文字體點綴,字體選用與之風格匹配的漢儀剛藝簡 Regular。
- 整體做水平傾斜15度,更具動感。
6. 修改英文字體
考慮到英文字體雖風格與中文字體比較搭配,皆屬剛硬力量風格,但更趨向中文字體設計那種橫細豎粗的筆形特征效果會更佳。另外,如果字體是商用的話,使用付費字庫字體就不太合適了。
- 轉曲字庫字體后得到字體的可編輯的向量元素,即可編輯的字體圖形。
- 水平加粗字體豎筆筆形,得到橫細豎粗字體。
- 觀察中文字體多處使用斷筆,在英文字體中找尋幾處做同樣的斷筆處理。
得到的英文字體就更加匹配中文字體了。
7. 最終稿
最后整組字體再做一次垂直方向的傾斜, 7度。
8. 做字全流程GIF圖
把過程用動效串起來,方便大家快速有效感受字體設計過程的變化。
9. 包裝
關鍵詞:力量、能源。
歡迎添加作者微信: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發評論!每天贏獎品
點擊 登錄 后,在評論區留言,系統會隨機派送獎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國內備受歡迎的設計師平臺,提供獎品贊助 聯系我們
AI輔助海報設計101例
已累計誕生 737 位幸運星
發表評論 為下方 16 條評論點贊,解鎖好運彩蛋
↓ 下方為您推薦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熱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