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喜茶茶: 在 Figma 里好不容易設計出一個還不錯的 Logo 或者藝術字,但總覺得線條有點呆板,想給它加上一點書寫的筆鋒感。結果呢?要么是把文字轉曲后,對著成百上千個錨點一個個手動調整,調到眼花繚亂;要么就是認命地打開隔壁的 Adobe Illustrator,折騰一番再導回 Figma。這種在不同軟件間反復橫跳,或者跟錨點死磕的體驗,真的太打斷創作心流了。 Figma這次推出的可變寬度描邊功能,其實就是在原有的矢量編輯基礎上,給每個路徑點都加上了「粗細調節器」。你可以在路徑上的任意位置,直接拖拽調整那個點的線條寬度,就像用真實的毛筆一樣,想粗就粗,想細就細。更厲害的是,這個功能在平板上還支持壓感,你用Apple Pencil畫的時候,輕按就是細線,重按就是粗線,完全模擬了真實繪畫的感覺。另外,這個工具還解決了一個老大難問題——文字變形。以前想要讓文字有點個性,你得把文字轉成路徑,然后各種調整錨點,費時費力。現在直接轉成可變寬度的筆刷路徑,隨意調整粗細,文字立馬就有了手寫的韻味。 這個功能讓Figma在設計工具競爭中又拿到了一張王牌。它不僅滿足了UI設計師的需求,還吸引了插畫師、品牌設計師等更廣泛的用戶群體。對于企業來說,統一的設計工具意味著更低的軟件成本和更高的團隊協作效率。這種一站式的解決方案,很可能會讓更多公司選擇Figma作為主要設計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