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工作中篩選過上千份作品,發現大多數設計師的作品集都有比較明顯的問題,很難拿到面試機會。今天咱們就聊聊這些問題,以及基本的制作思路。
更多作品集制作思路:
主要包括以下 8 塊內容:
在招聘中發現很多同學并不清楚這個最基本的問題。
大家可以把 “展示工作成果”、“說明工作經歷”、“介紹項目經驗”、“展示工作能力”、“展示個人特色優勢”,這幾項排個序試試。
如果你認為作品集主要是用來“說明工作經歷”的,這就是混淆了簡歷和作品集的區別,簡歷的作用主要是“介紹個人基本信息,工作經歷,項目經驗”等,而作品集主要目的是“通過幾個完整項目展示,表現出能夠勝任目標職位的能力,拿到面試機會”。
篩選流程:HR 從各種渠道收到作品(比如內推的、招聘平臺投的、系統里撈起來的等等),先經過一輪篩選,篩掉硬指標不過關的和連 HR 都能看出來很差的,發給用人部門對接人,對接人再篩一輪,留下還不錯的感覺可以面試的,發給設計主管,主管篩出確實可以面試的,約面試。也有設計部門的同學直接從系統里撈人,然后讓 HR 約面的。
篩選方式:以前沒有簡歷系統,都是把作品和簡歷通過聊天軟件發來發去,目前各大廠都有了自己的招聘系統,招聘行為基本都在系統內部了,這對于面試官來說有很多好處,比如查看便捷、信息共享等;但對于候選人就不好了,你會發現當你有一次表現不好,就永遠被打上了某些負面的標簽,或者你某一次隨意糊弄的筆試題,一直會存檔在系統里。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大廠的面試機會一定要認真對待,沒準備好千萬不要嘗試。
篩選依據:每個設計部門都會制定自己的篩選依據,但其實都大差不差,整體來說就是“基礎”、“外在”和“內涵”,第三條里具體講。
看基礎:就是看基礎條件是不是匹配,比如學歷要求本科,那本科以下肯定不符合了(當然也不是完全不行,能力很強的話也有特招的機會);比如工作經歷要求做過 C 端設計,如果你的經歷全是 B 端那一般就不考慮了;還有其他的一些基礎要求,不同的業務、團隊都不一樣。
看外在:外在就是除了基礎條件和項目內容之外的印象分,比如你作品的排版、配色,呈現出的氣質等等。在這一階段還會有“鑒定真偽”的工作,比如你的文字很清晰,UI 圖很模糊,那就會懷疑不是你自己做的(你沒有源文件)?;蛘吣阗Y歷很淺,但作品非常成熟,也會懷疑真實性。另外還有一個“最差項目定律”,就是“作品中最差的那個項目,大概率等于真實水平”。
看內涵:這一步就是看項目了。一般情況下第一個項目會詳細看,比如項目背景、過程、結果等,以及你的角色和價值,其他項目大概看。
那么,做出讓人拍案叫絕的作品集,應該怎么做呢?別著急,說怎么做之前,先講一些比較重要的基礎信息。
在制作作品集之前,先需要做好自身定位,你是哪類設計師?是什么級別?這些直接決定著作品集要做成什么樣。
先說作品類別,在互聯網中,按照大類來說,差不多就是三類作品:
- UX 偏 UI 視覺的作品:現在很多大廠不單獨設 UI 設計崗,都稱為體驗設計師(UX),但內部仍然有偏 UI 或偏交互的說法,所以 UX 偏 UI,就是以前的 UI 設計師,主要負責界面視覺呈現、組件庫搭建、部分動效、視覺效果等設計。這類設計師大多都是美術院校出身,精通色彩、排版和各平臺設計規范,能夠按照工程化、標準化、藝術化的方式產出 UI 稿。所以很明顯,這類設計師的作品,重點肯定在界面展示上,而不是項目邏輯推導,建議比例在 7 比 3 較為合適。盡量豐富地展現界面細節、視覺風格、動效、色彩邏輯等
- UX 偏交互的作品:偏交互的同學大多不是視覺專業畢業(非美術高考生),都是工業設計、建筑設計,甚至化學、機械等等,理工科偏多,所以他們更加擅長邏輯思維,能夠較為系統、結構化地展開設計。所以這類作品更加注重項目思路、產品框架和交互細節的推導,需要詳細交代項目背景、挑戰,所用的前期研究方法、過程,得到的研究結果,根據調研制定了怎樣的解決策略,遇到了什么障礙,最后得到了怎樣的項目結果等等。
- 營銷創意視覺作品:這類作品主要是純視覺設計師,平時較多產出平面物料、品牌、長圖、活動等設計,較少產出產品 UI 界面,所以作品內容以視覺稿為主,簡單呈現項目思路即可。
這三類作品中,第三類比較明確,職業定位也較為清晰,關鍵是前兩類,很多同學非常容易混淆,比如 A 同學偏 UI,投遞的也是 UI 設計的職位,卻長篇大論邏輯、調研,界面展示很少;B 同學偏交互,卻缺少必要的邏輯支撐,主要篇幅在界面展示。
所以我們首先需要清晰自己的定位,確定往 UI 視覺方向深入還是偏產品、交互方向,然后制作不同類別的作品集,投遞相應的工作崗位。當然這種定位只是前期發展定位,遠期的話并不一定按照這種方式去限制自我,因為現在不乏兩者都非常優秀的綜合型設計師。對于兩方面都很強的設計師,你只需要根據招聘要求調整作品內容篇幅即可。
然后,作品的呈現跟你的級別非常相關,面試官在考評過程中,會重點關注從業年限,比如一個工作了 10 年的設計師,還呈現出初級水平,就肯定不會考慮;而一個初級設計師呈現出非常資深的狀態,我們也會懷疑作品的真實性。
整體來看,按級別可以分為這么幾類:
- 應屆生求職作品集:以實習項目為主,如果沒有相關實習,可以放相關的課題實踐,或者自己作為練習的虛擬項目。重點在于表現對設計的熱情與提升潛力。
- 1~3 年設計師作品集(初級):初級設計師的工作主要是碎片化項目執行,作品集需要對項目進行初步整合,可以將幾個工作項目合為一個大項目來講述。
- 3~5 年設計師作品集(高級):高級設計師需要有完整的大型項目,呈現完善的項目背景、問題定義、解決過程和項目結果,盡量不放任何虛擬項目。
- 5 年+設計師作品集(資深):資深設計師的作品需要對業務有深度思考分析,展現出通過自身設計手段,幫助業務解決的問題,帶來的增量。
- 設計管理作品集:管理者的作品必須包含設計管理相關內容,如何進行組織建設,如何提升團隊效能等。
這幾個類別,大家盡量做好自己的對應,不要達不到要求或過度超綱。
一般來說,作品集主要有五塊內容:
① 封面:封面不需要太華麗,如果是偏交互的設計師,簡簡單單就好,如果是 UI 或視覺的同學,可以做一些視覺處理,但也不需要用力過猛,總之就是不丑即可。當然,如果你視覺創意能力非常強,能從封面中展示你的優勢、特點或者你的設計理念,那也是很好的。
② 個人信息頁:很多同學可能會問,有了簡歷,為什么還要在作品集里放個人信息頁呢?事實上,作品集中的個人信息頁非常有必要:
- 加深印象:面試官一般是通過信息表或者簡歷先簡單了解求職者的基本信息,然后再翻開作品集,如果作品中也有個人信息,就可以再次瀏覽,加深對這個同學的印象。
- 方便獲取聯系方式:看完作品可能直接就跟求職者聯系,確定面試時間,或者補充作品等,如果作品中有聯系方式,能夠提升效率。
- 防止簡歷遺失:如果公司沒有招聘系統,在聊天軟件中傳送簡歷作品的話,簡歷很容易遺失,那么如果作品中有基本信息的話就不怕了。當然作品里的個人信息頁沒有必要過于詳細,只是簡單呈現基本信息和經歷就好。
③ 目錄頁:目錄頁主要是為了告訴面試官這個作品集包含有哪些項目,可以只是項目名稱,當然如果加上類別、項目圖片或簡單介紹的話更好,可以提升信息獲取效率。以下是幾個著名工業設計師的作品集目錄頁:
④ 設計項目:前面幾項其實都是輔助信息,這里才算是正文。一般包含 3~5 個項目(視覺創意設計的可以多放),第一個詳細講,其他可以只放重點信息。順序的話,可以根據應聘的公司進行調整,比如你有 C 端和 B 端的項目,那么在面試 C 端公司時就可以把 C 端項目放前面,面試 B 端公司就把 B 端項目靠前。具體如何呈現一個項目,到第 7 部分再細說。
⑤ 封底:封底一定要有,這樣才能呈現出完整性。設計上跟封面差不多就好,寫個感謝閱讀,或者自己的 Slogan 之類的都可以。
以上是作品集通用性內容的簡單介紹。另外在篇幅方面,整體不能太短(比如 30 頁以下,會讓人覺得你沒有東西可講),也不要太長(比如超過 100 頁),看起來會比較吃力,而且文件也會比較大不易傳輸,所以最好控制在 60 至 100 頁之間是比較合適的。文件大小最好控制在 30Mb 以內。
排版是作品集的第一印象,也可以看出你對作品的用心程度(進而推斷出你對工作的用心程度)。畢竟咱們是“設計師”,不論是任何領域的設計,平面設計都應該是早已掌握的基礎知識。哪怕你是純交互設計,也應該仔細對待作品排版,更不要說 UI 和視覺設計師了。這里說以下幾點:
① 學習平面設計基礎:如果你沒有系統學習過平面設計,最好可以自己補習一下。最起碼了解“版心”、“版面率”等基礎排版知識,可以讓你的作品更加一致、專業。推薦大家學習日本著名設計師伊達千代的《版面設計的原理》:
② 注意節奏感:把作品集從第一頁到最后一頁的閱讀看做整體,而不是孤立某一部分,從整體上考慮疏密、詳略、主次。比如好幾頁都是信息密度非常大,那么就需要接上較多留白的一頁來緩和一下,這也是用戶體驗。在這里,作品集就是產品,閱讀者就是用戶。
③ 選擇適合自己的風格:如果你是一個古靈精怪的潮流女生,那你就可以用較為大膽的歐普、蒸汽波等風格;如果你是懂編程的技術型設計師,就可以用黑色極客風。甚至去創新出自己的風格,只要不影響內容閱讀,越能體現個性越好。(漫畫,金屬風,簡約,玻璃,3D,平面設計風格都可以用,但是盡量簡潔,內容至上,不要影響內容閱讀,然后是一致性)
④ 學習其他優秀設計師的作品排版方式:排版是一個邊借鑒邊成長的過程,所以前期一定要大量看優秀作品,除了國內大廠發布的各種項目和優秀作品集之外,也可以多看看國外設計師的排版。
排版方面要說的就是這些,大家可以先做個模板,保證一致性就好。接下來說呈現項目的思路。
1. 項目問題集中點
項目是作品集的核心,問題最多也最大,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 分析和方案無關聯:前面一通操作猛如虎,但跟后面的方案沒有任何關系,各說各的。
- 分析過于模板化:什么電梯宣言,焦點小組,用戶體驗地圖,一看就是自己后來編的。
- 思路不清晰:不知道先講什么后講什么,不知道這個項目到底做了啥。
- 重點項目不完整:講不清楚來龍去脈(有可能是工作中本身就思考不多,只是拍腦袋做決策)。
- 分析和方案的篇幅比例問題:在分類那塊也提到了,UI和視覺一定以呈現設計方案為主。
2. 制作之前資料儲備(重要?。。?/strong>
其實出現以上這些問題,主要就是因為平時工作中思考太少了,只是為了完成“需求”,并沒有去深入了解需求的來源和解決的問題。所以為了講好一個項目,首先就要確定這些基礎信息,收集完善必要的資料(最好平時就多做階段性的總結,不然到時候整理會非常困難,現在知道述職、總結分享有啥用了吧)。
這里給大家簡單列個清單:
- 產品經理的 PRD,里面包含項目背景,項目目標等;
- 當時確定的設計目標和策略;
- 競品分析資料;
- 交互設計過程稿與終稿(方案推導過程);
- UI 設計過程稿與終稿方案推導過程);
- 你的設計創新點;
- 當時與其他設計師、產品經理等引起爭論的點(他們覺得應該這樣,你覺得應該那樣);
- 項目遇到的難點(技術實現問題,領導喜好問題,設計實現問題等等);
- 項目上線后的用戶反饋,用戶數據等;
- 項目成功或失敗的主要原因;
- 如果重新做你如何改進;
- 項目后來的迭代方向。
這些資料,有些并不會體現在作品集里,但在面試的時候基本都能用到。
3. 項目呈現思路
所謂的思路,其實就是講述的步驟,之所以要思路清晰,主要是兩個目的:
① 讓人聽得下去/看得下去:思路不清晰的話,無論是講話還是文案,都會讓人摸不著頭腦,看了半天也不知道你在表達什么,背后的關鍵問題就是你呈現的“結構”有問題。
② 讓你的方案有理有據:面試中繞不開的一個問題就是“為什么”,為什么這么做,為什么不那么做,為什么你這個方案是合適的...清晰的思路就是最好的回答。
那么如何讓你的項目“結構化”呢?
其實不同的業務,不同的項目,甚至不同的設計師,都會有不同的呈現思路,所以我們這里只介紹最通用最簡單模式:我稱之為 QRTSR 模型:
這個模型具體怎么用呢?我用一個設計案例解釋下,比如你們產品會員轉化率比較低,需要通過一個專項去提升,那么:
① 背景問題:交代這個項目的背景,你們是什么產品,處于什么樣的階段,為什么需要提升會員轉化率等等。還有就是團隊的大概情況和你的角色。
② 研究分析:這里就需要闡述你們如何發現會員轉化率低的原因,一般情況下這是產品經理的工作,但是你需要能夠非常熟悉的講解思路,比如通過“用戶訪談、數據分析等方法,發現會員轉化率低主要是因為會員權益不明顯,會員感知不強兩方面”。
如果你是偏 UI 視覺的設計師,講到這一步就夠了,但如果是偏交互的,就需要比較詳細地呈現研究過程。
③ 目標策略:研究清楚原因之后,就需要制定出目標和策略了。這個項目要解決什么問題,量化標準是什么,通過什么方式實現。比如你可以說:項目目標是會員轉化率提升 5 個百分點,設計這邊的目標就是通過設計手段強化會員權益的顯性化和會員尊貴感知度,前者的具體策略是權益頁面升級,透傳鏈路改造;后者的策略是會員品牌升級,個人主要改造等。
④ 設計方案:這一部分就是具體的交互和界面方案了
⑤ 上線結果:很多同學只是放了設計方案就沒有后續了,這樣會顯得你責任心不強,所以最好能夠說明方案的落地情況,是否解決了問題,解決到什么程度,如果重新做,你會改進哪些方面等。
項目思路這里就說這一個最通用的套路吧,大家可以根據自身項目特點去增減內容。
主要內容講完了,最后一個部分就講講之前被各種同學問得較多的一些問題:
沒有相關項目怎么辦?
應屆生或轉行的同學,可能還沒有 UI/UX 相關的項目。這個時候不用著急,可以先多看看,包括大廠的公眾號發布的項目總結、站酷優秀作品集等,然后在這個基礎上自己設定一個虛擬項目,比如“小紅書發布鏈路改版”之類的,慢慢做出兩三個這樣的項目就可以去面試了。對于應屆生和轉行的同學,包容度還是比較大的。當然你要是有老師指導更好,可以做的更快一些。
平時的項目都是一些碎片化的需求,太雜太小,搞不成一個大項目怎么辦?
可以做一些整合,把同一個業務線的或者同一個模塊的,按照我之前提到的那個模型,做到一個項目中去。不過平時要注意多總結(公司里有年終匯報的好處就是被動總結整理)。
在面試的時候一定要按照作品集的順序一頁一頁講嗎?
不一定,作品的思路比較完整,講的時候可以靈活一點,比如你可以先迅速講講項目梗概,然后根據面試官的反饋,再細化講某些部分。
工作中都是直接出方案,沒有定目標策略怎么辦?
問這個問題說明平時很少做總結匯報。只能做作品集的時候自己定了,注意這不是為了套路而套路,你想想嘛,沒有這些套路的內容,你確實不好講明白一個項目的來龍去脈。
當年申請留學的時候花大價錢搞得作品集可以用來找工作嗎?
不能,之前文章已經提到了。每年校招都會收到一堆留學作品集,一看就知道是當年留學輔導機構做的,就給人的感覺是:這人出國啥都沒搞,都畢業了還拿著申請學校的作品,肯定一點長進都沒,甚至懷疑是不是自己都沒參與,直接買的作品。
作品集中要不要包含簡歷的內容?
可以用一頁簡單介紹下工作經歷,聯系方式等,但不必呈現完整簡歷內容,簡歷和作品集應該各自承擔它們自己的角色,簡歷介紹你是誰,作品集介紹你能不能干這個活。通常在實際場景中,面試官之間可能會相互傳閱作品集,但不一定同時發送簡歷,所以作品集中一定要包含最重要的個人信息,比如姓名、聯系方式、學歷、工作經歷等。
那作品集和簡歷要不要合并在一起?
最好不要,因為作品集比較大下載較慢,有簡歷的話,面試官可以先在線打開簡歷看看,硬性條件符合再看作品集,這也是用戶體驗。
作品集大小多大合適?
導出 Pdf 后請壓縮,20mb 內最好。
作品集做成 pdf 還是網站?
國外都是網站,國內現階段最好 pdf(三五年內隨著 AI 建站進一步普及,應該都會變成個人網站)。如果有動效作品,可以附帶線上作品網址。
偏交互的作品集需不需要好看?
當然要,在你的能力范圍內,越好看越好,誰不喜歡好看的事物。但是也要把握分寸,如果你不但排版和視覺過于優秀,而且內容中視覺成分大于思維呈現,那就減分了。
項目需不需要跟目標崗位所在業務匹配?
如果匹配那最好,比如那個部門剛好要做醫療相關的項目,而你以前做過醫療項目,那就可以重點展示。但也不必為了匹配故意編造假的項目,作為個人練習項目也是可以的,但需要標明“個人練習項目”,千萬不要說是真實項目,面試中深入一問就露餡,那個時候就是誠信問題,得不償失了。
工作中產出比較快,圖做的不太行,怎么辦?
全部重做,不要圖省事失去面試機會,如果跟線上情況有所出入,也可以說明這是之前上線的方案或者重新整理的作品。
什么樣算完整項目?
很多人可能覺得是從 0 到 1 的項目,其實不是。只要是以價值為導向,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就是屬于完整項目。比如微信多任務懸浮窗改版,看著是個小功能迭代,其實也可以作為一個完整項目去展示。
深色版還是淺色版?
都可以,最好是根據項目特點,深色頁面用深色背景、淺色頁面用淺色背景效果更好。不必拘泥于一種形式。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發評論!每天贏獎品
點擊 登錄 后,在評論區留言,系統會隨機派送獎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國內備受歡迎的設計師平臺,提供獎品贊助 聯系我們
AI輔助海報設計101例
已累計誕生 737 位幸運星
發表評論 為下方 12 條評論點贊,解鎖好運彩蛋
↓ 下方為您推薦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熱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