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每天除了畫圖,就是在改圖。每一個設計師的理想工作狀態是:一稿過,準點下班。

我曾經歷過,改稿無數次,需求方依舊不滿意,最后整個方案推倒重來。每當經歷這樣的事情,很打擊設計信心,人也無比疲憊。

由于頻繁改稿太痛苦,我在實戰中經歷并總結,如果在設計之初與需求方達成以下 4 點共識,就能大大降低設計的修改頻率,甚至還有可能提升設計的過稿率。

首先,我們拿到原型或是文檔需求,需要花一定的時間來自我消化理解。以用戶的姿態去看內容、看信息布局,然后自我提問,為什么原型要這樣設計?

無論看完后,是否有疑問,在正式開始設計之前,我們還是需要向需求方提出以下疑問。

需求目的

無論需求是設計一個 UI 頁面還是一張運營廣告,每個需求都有各自的目的與意圖,或是希望用戶獲取到的點。比如:UI 頁面強調鼓勵用戶信息錄入;運營廣告突出 1 元抵 50 元的優惠信息。當我們對齊頁面設計目的后,才能保證最后設計在結果呈現方向上不偏差。如果你急著開始做設計,或是沒有抽出時間問這樣一個問題,那么,很有可能在最后的結果呈現上與需求方的想法有出入。這時,很大程度上需要推倒重來,苦的是自己。所以,在設計之初對齊頁面目標與商業目的,能大大降低設計返稿頻率。

頁面層級1、2、3

內容有主次,畫面最佳視覺中心也只有一個。為了用戶的信息閱讀,為了視覺的層級表達,我們需要在設計之初,與需求方確認頁面信息的優先級:誰最重要?誰第二重要?誰次要?誰弱弱的做個備注或者提示就好?因為很多 UI 原型或是需求文檔,只是簡單羅列了功能入口與信息內容,對于內容層次沒有做考慮。如果,我們沒有確認這個問題,有時會因為原型先入為主的情況誤導我們的設計方向。拎出這個問題,與需求方對齊。這樣在最后的設計結果呈現上,信息有主次,方便用戶閱讀。視覺上,美觀有節奏,視覺表現也恰到好處。

你不理解的點或者一些建議

「要敢于質疑權威」。不要認為自己只是一個剛入行的小視覺,需求是產品大佬們多輪討論的結果,執行便好,提出疑問別人會笑話。看到原型與需求,要自我發問,為什么要這樣設計?如果自己無法給出解答,這時我們需要與需求方溝通。因為,你不明白的點,做出來的設計,用戶也不會明白。所以弄明白每一個元素與信息,是至關重要的事情。還有一點,由于不同的人,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也許你的疑問正好是大佬們沒有想到的點呢?所以,有疑問可大膽詢問。

原型與需求,實際工作中會有以下兩種情況。情況一:這個需求經過高層多次 PK 論證,基本上沒有破綻。這時你的疑問,是為了尋求解答,為了更深入貼切的理解需求。情況二:需求出來的急,并沒有經過多輪 PK 或者驗證。有些按鈕入口重復,有些文案不合時宜,或是新增加一個入口還不如在之前的按鈕上改一下文案時,可以和需求方好好溝通。大家都本著為了做好產品的初衷,當你說的在理,很多時候需求方會采納你的建議的。

頁面預期與方向參考

有的需求方,對設計美感,或者頁面的某部分有著特殊表達的想法。你可以在溝通完所有疑問后,問這道問題。如果需求方有頁面預期或者方向參考,最好用圖片溝通,便于達成一致。如果遇到想法過于異想天開或者工程量大、難以實現時,討論用次之的方案代替是否可行。如果需求方沒有特定想法和方向參考,那么我們就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放開手來設計。

寫在最后

設計生涯中,我們會接觸到形色各異的需求方,有的條理清晰,有的概念至上。這時需要我們主動去提出一些問題,理清設計中的關鍵信息,這樣可以大大降低改稿的頻次。因為「節約的時間,都是我們自己的」。希望以上的方法,能幫助到你。

歡迎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丘丘的設計筆記」

6年實戰經驗,總結了這4個減少改稿的技巧!

收藏 58
點贊 15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