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布萊恩。網格系統在網頁設計中并不少見,但在移動端設計中卻少有人考慮,其實如果能掌握一定的排版布局技巧,制定合理的網格布局規范,設計界面時就可以更高效的產出,減少思考布局的情況。以下是關于網格布局的的分享內容:
好吧,不是一切,別忘了還有顏色的因素,也別忘了還有字體樣式的因素。但如果你把布局網格先做好,你就離搭建出一個更好看且可以正常使用的 UI 界面不遠了。
布局網格如果有一致的、可擴展的間距,可以在設計和開發時幫你消除疑惑。它可以讓你做更少的設計決策,使項目運行得更快。
8pt 網格是網格系統中最常用的一種,讓我在這篇文章中告訴你吧。
下文均用 pt 表示
一個 pt 是依據設備的屏幕分辨率測量間距的單位。最簡單的運算解釋就是 1x 屏幕分辨率 1pt = 1px 。
「很久很久以前」,當時的屏幕普遍都是1x分辨率;1pt 等于 1px。然后逐漸出現了視網膜屏(Retina 2x)和超級視網膜屏(Super Retina 3x),計算方法就開始發生改變了。當你為 iPhone X (3x) 屏幕做設計的時候,1pt 就會被每英寸以 3 倍的像素渲染。
舉個例子,如果你有一個 24x24px (1x) 的圖標,當你導出成@2x和@3x的圖片資源時,也就是 48px(2x) 或者是 72px(3x) ,屏幕渲染時它們會分別在視網膜屏和超級視網膜屏下顯示完美。
我一直推薦在 1x 畫板下做設計,然后根據需求導出不同的尺寸 (@2x, @3x 和其他比例),這可以減少混亂。
像我在上文提到的一樣,不同的屏幕尺寸和像素密度在持續不斷的增加,這會讓資源產出工作更加復雜。
使用像 8 這個偶數,來定義你設計的界面元素的尺寸,會讓你在適配各種各樣的屏幕更加輕松和一致。
8pt 網格的基本規則是,在你設計的界面元素中,使用 8 的倍數 (8, 16, 24, 32, 40, 48...) 來作為外邊距,內邊距和尺寸的數值。
我在設計 UI 界面時經常會用到 8 的倍數,但在特殊場景時,比如在我要給可顯示范圍有限的屏幕做設計時,我也會用 4pt 。
(原文中使用 Hard Grid 和 Soft Grid,直譯成硬網格和軟網格不是很合適)
為了達到設計目的,大部分人會選擇「隨意網格」!
在以前我設計 UI 界面的時候,我也會經常選擇使用「隨意網格」的方法。你只需要測量好各個元素之間是 8pt 的倍數就可以了。
而與之相對的「固定網格」的方法,就是在之前就定義好 8pt 的倍數的固定網格模型里填入元素。但我發現,在搭建界面的時候有點太死板和不切實際了。
當遇到圖標和 8pt 網格的大部分情況下,你會發現大部分圖標尺寸都已經被設計成了 8 的倍數 (16x16, 24x24, 32x32..)
如果你設計的圖標尺寸不是 8 的倍數,就盡量確保你把圖標放入你設計好的控件里,在控件內把圖標縮放到 8 的倍數,這將保證圖標在你設計的UI界面里,展示效果可以保持一致。
到使用文字的時候,同時使用文字的 4pt 基線網格方法和布局的 8pt 網格方法,將使你的設計在垂直排布上顯得得更加和諧。
只要將你的文字與 4 的基線網格對齊,就是說要將文字的行高參數定為 4 的倍數(4,8,12,16,20...)
為什么數值是 4 呢?對于我個人而言,我發現在過去使用某些特定字號的時候,使用 8 的倍數會導致文字行間距離得太遠。
在文字中使用 4pt 基線網格可以讓你的設計更精細,帶來更好的效果。
希望以上對 8pt 網格的簡要概述讓你在布局的時候更加自信,更一致,少一點設計疑問,少一點做設計決策。
試試 8pt 吧,你的設計看起來會好看 10 倍的。
更多8pt的使用技巧:
更多網格系統的設計技巧:
歡迎關注作者微信公眾號:「布萊恩學設計」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發評論!每天贏獎品
點擊 登錄 后,在評論區留言,系統會隨機派送獎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國內備受歡迎的設計師平臺,提供獎品贊助 聯系我們
AI輔助海報設計101例
已累計誕生 737 位幸運星
發表評論 為下方 12 條評論點贊,解鎖好運彩蛋
↓ 下方為您推薦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熱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