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y 今天你過得好嗎~
ChatGPT 大火的今天,許多人對自身境遇都覺岌岌可危,那作為互聯網行業設計師的我們,未來會何去何從?我淺淺地暢想了一下~
更多ChatGPT的干貨:
簡單提煉就 2 條:
1. 無需學習“領域語言”
什么是“領域語言”?
舉個例子,比如我們現在畫一個界面,我們得在繪圖軟件里輸入參數:
- 快捷鍵 A,先建個畫板,輸入畫板尺寸的數字
- 添加各種組件
- 調整各個組件的間距、顏色
- ……
以上的這些操作,都是機器的“領域語言”,說白了,就是我們人,得先學習機器能聽得懂的語言,才能和機器有效交流,最后產出我們需要的成果。
以后,不需要我們學習機器語言,直接可以用人類語言與之交互,就可以得到我們想要的答案。
為啥 ChatGPT 省力,就是少了“學習領域語言”的這一步驟。
2. 可以快速自我學習
日后,我可以口述給 AI 提要求:我想要一個 App 電商界面,上面是金剛,下面是 Feed 流,間距/配色按 規范來就好。
AI 就可以直接生成一個能用的常規界面了,而不需要我人手一點點吭哧吭哧畫了。
再以后,我可以把大量界面數據喂給 AI, 比如“電商類界面”,并教育 AI,這類需求這些界面合適;那類需求那些界面合適……
然后過段時間,我就可以口述給 AI:我想要 xxx 類型的界面,AI 就會自動從海量數據庫,給我提供幾個方案讓我選擇。而不需要我自己親手設計了。
Midjourney 就已經可以了。
假如我是一個電子產品小白,想買一部手機。
現在,我得需要先研究哪種好,看測評,看使用體驗,看品牌,看參數,然后在眼花繚亂的電商平臺中找哪家便宜、送貨快……
非常麻煩且耗時長!
在此過程中,界面設計師,需要設計一些:目標明確/半明確/模糊的用戶怎么分別規劃瀏覽路徑……用戶需求越復雜,交互設計的成果顯得越厲害越專業,然后視覺設計師再根據目標人群的特征,各種嘗試界面的風格……
以后這些工作,也許統統都不需要了。
AI 若足夠智能,它可以越來越像在和一個助理人在交互。
比如和助理說,我想買部手機,助理不可能給你展示一大堆商品圖,讓你挑;本來一個平臺里挑起來就夠費勁兒的了,還給你看完淘寶的,再給你看京東的……
助理只會用人類語言,自然地進一步確認你的意圖:你想用來干啥,什么價位,希望有什么特殊功能?……
然后綜合各平臺的價格、送貨時間,直接給你提供 2-3 個選項,并簡單說明下區別和優劣勢。
你最后只需要從 2-3 個手機中,挑一個自己喜歡的就好。
當然,不喜歡還可以換。
全程省去了耗時巨大的測評、各品牌挑選、各平臺比價……等所有繁瑣工作。
AI 的智能,將所有現在需要由用戶自行承擔的復雜工作,直接轉移給了系統學習。最后呈現給用戶的內容,可能就從若干個產品&上百個界面,直接簡化到三五個對話界面。
當然更有可能完全不需要任何界面,直接通過自然語音交互,即可完成所有從挑選到下單支付的一切操作。
那么,曾經的設計師,該何去何從?
我開始還以為,未來可以去優化和用戶交互的對話模型,探索怎樣一層層設置問題,可以幫用戶更高效獲得想要結果。
但轉念一想:不對,AI 可以通過一次次交互中,自我學習和迭代——那這部分的優化工作,也不需要設計師了。
以目前的情況看,低階設計師的簡單工作,可以迅速被替代,包括 2 類:
1. 信息搜索類工作
我前兩天問 ChatGPT:如何提高微信分享卡片的點擊率?
這個問題,我們些天前腦暴過,結果 ChatGPT 給我的答案,幾乎囊括了我們所有的腦暴提案維度,甚至還有一條我們沒想到的——增加動圖形式。
雖然小程序分享卡片,目前不能支持動圖。但也提示了我,可以把一些靜態圖片素材,轉換成動圖,增加更多內容的曝光率。
但結論讓我意識到:
我以為腦暴是在思考,但如果沒有新想法的腦暴,就僅僅是簡單的信息搜集而已。
而簡單的信息搜集,ChatGPT 可比人有效率太多了!
1. 機械重復類工作
比如:一些低階視覺設計師的工作,僅僅是用組件搭建常規需求的界面;或者初級視覺設計師的工作,僅僅是給交互稿填個色,調下間距。
這類工作以后的形式可能就是:
一個負責風格制定的設計師,定好產品的設計規范。然后口述提下界面要求,框架沒問題后,告訴 AI:將頁面內容按規范輸出終稿——然后一套符合要求的產品終稿直接做好,甚至還帶著前端樣式代碼,同時省去了前端寫樣式和簡單邏輯的工作,且不會出bug~!連UI樣式走查的工作都省了~!
設計師工作時間瞬間減少 2/3。
那還剩哪些工作,不能被替代呢?
以下是 ChatGPT 自己的回答,和我的預判幾乎完全吻合,非常有自知之明。
哪些設計師工作,ChatGPT 不能完全替代?
看完答案,我再一次感嘆:ChatGPT 的表達之清晰,可以說超過了 60%的普通人類!直接秒殺那些金字塔原理怎么也學不會的頭腦混亂的人。結論先行,邏輯清晰,忍不住為它鼓掌!
總而言之,AI 還不擅長的領域,就是人和機器存在本質區別的領域:
1. 創造力。
比如人可以在看草船借箭的電視劇時,想到一個可以用于“倉庫分揀提效”的創意,這目前是機器不擅長的。機器擅長把全部既有的“倉庫分揀提效”方法搜集過來,呈現給你。
2. 情緒&溝通。
機器可以呈現清晰的邏輯,但很難響應人的情緒,提供情緒價值。
機器和人最大的差別,就是沒有情緒,優點是工作永遠不會被情緒所困擾,缺點就是面對有各種情緒的人,暫時還無法實現有溫度的溝通。
機器目前更擅長接收明確具體的指令,面對“你怎么總是做的這么慢?”這樣的問題,AI 可能會直接回答“慢”的原因,而難以做到先識別情緒,再給予安撫,再給出更好的解決方案。
所以和人打交道,溝通并提煉復雜需求、甚至背鍋的工作,AI 暫時還是難以完成。
所以,交互設計師分析問題、創造性地提供解決方案的能力,仍是核心能力。(也許日后通過大量數據學習和個體差異的研究,AI 也可以掌握一些優于普通人的安撫套路)
3. 審美。
審美也是人類特有的取向。且人會變,審美的潮流也會變。且不同人的審美,也不同。如何根據不同目標用戶、不同場景,投其所好,提煉出合適風格——還是需要人來解決人的。
所以視覺設計師,核心競爭力,還是憑優秀的審美制定設計風格規范。
至于風格規范定好了,如何復用,那 AI 完成起來,就容易多了。
所以,與其焦慮什么工作以后會丟,不如著眼什么能力是 AI 替代不了的。我們不用再過多糾結于精確、不犯錯、機械操作——那些是機器擅長的,人類不擅長的;
AI 來了也不慌,我們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釋放人特有而機器沒有的優勢:創造性、情緒、審美。
利用 AI,幫我們從簡單重復的瑣事中釋放出來,設計師未來可以用更多的時間精力,去解決復雜的人與人溝通,把溝通結果,翻譯成驚艷的創意,用美,為人提供情緒價值,提出有溫度的解決方案。
AI 不會替代人,而會釋放掉人的一部分機器工作,幫人活得“更人”一些。至少,在短期 AI 還沒有自我意識的階段,我是這樣認為滴~
歡迎關注作者微信公眾號:漫聲細語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發評論!每天贏獎品
點擊 登錄 后,在評論區留言,系統會隨機派送獎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國內備受歡迎的設計師平臺,提供獎品贊助 聯系我們
AI輔助海報設計101例
已累計誕生 737 位幸運星
發表評論 為下方 7 條評論點贊,解鎖好運彩蛋
↓ 下方為您推薦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熱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