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被我媽嘮叨過很多年了,直到今天,每天還會收到微信,催我早睡早起。我相信,被這四個字折磨到麻木的并不只是我一個人,只不過在你身上,跟你嘮叨的可能是你爸,你外婆,你的另一半,摯友,樓上鄰居,樓下保安,甚至你的手機APP。
「早睡早起」這四個字并非沒有道理,但是在如今,它們早已被歸類到「每個人都懂得的道理」,并且經常和「但是并不能早起」以及「依然過不好這一生」擺在一起。
都知道,但是我做不到。
但是,經歷了一系列事情之后,我最終還是做出了一些改變,不過這并不是今天所要探討的主題。不妨把固有觀念先放在一邊。
最困擾人的早起,這件事情我們得聊聊。
很多時候,說教令人不爽的地方在于它俯視的姿態,說不清楚為什么但是就是要你必須做到的那種「無理」要求,不過這些話語背后有的時候確實是有原因和道理存在,我更傾向于找到原因,分享給你,當你想做的時候,它們自然而然會發揮作用。
如果你的身體、工作或者生活開始向你發出信號(尤其是不舒服和生病),需要你狀態更好、效率更高、創造力更強、睡得更好、稍微起早點,那么你可以向著「早起」這一目標發起挑戰,調整你的時間表。
首先需要明確一件事情,睡眠和作息這件事情背后存在一套基本規律。
人和人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你自己的獨特性是事實,也和早起這件事情息息相關。
每個人的「基因時型」并不相同,這也是時間生物學當中被視作為內源性的因素。絕大多數人的睡眠時間都會落在23:00到7:00這個時間范疇以內,但是在基因的影響下,不同人的睡眠時間偏好會先天不同。比如相當一部分晚睡者的作息可能是凌晨2:00到早上10:00。傾向晚睡的「夜型人」會自然地更晚睡覺,比較典型的夜型人在調研中大概占26.4%,相應的也有早睡偏好者,這一部分人在調研中占比24.7%,剩余的被調研用戶則介于兩者之間。
同時,人體內分泌本身就有24小時的周期性的變化,從激素水平到體溫變化都會有一個相對穩定的時間周期。這種時間周期變化,中國古人早已發現,并且在傳統醫學中就有所體現,中醫中的「子午流注」所探討的就是人體內經脈隨著十二個時辰的變化規律,以及在治療中的應用。在現代醫學中,這一變化規律則被歸納總結為「晝夜節律」(Circadian Rhythm)。
不過在「晝夜節律」的相關研究中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絕大多數人的「晝夜節律」并不是標準的24小時,排除掉外源因素之后,得出的人類平均近晝夜節律時長大概是24小時零11分鐘,更通俗的來說,在理想狀況下,人會平均每天比前一天晚睡11分鐘。越睡越晚并非沒有原因,而且隨著年齡增長,這個晝夜節律的周期還會變長,這也暗合了很多人隨著年齡增長,睡眠的時長和周期也會自然偏移的現象。
如果你是先天「晨型人」,自然的晝夜節律周期也許正好24小時甚至更短一點,早起對你而言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但是如果你是「夜型人」,那么你越睡越晚這件事情,其實也是挺自然而然的。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晨型」還是「夜型」,其中睡眠的時間差并不是特別大,即便你是最邪門的「夜型人」也不要指望你輕松自然地每天熬到三四點(誰熬都困)。基因這種先天的影響,只是諸多影響因素當中,較小的一部分。
從每天早上醒來到晚上睡去,影響人精力變化的皮質醇,是一種非常關鍵的荷爾蒙。
在自然規律下,絕大多數人的皮質醇的分泌量是隨著時間而變化的,通常而言,在每天早上8點到9點分泌量是最高的,隨后開始緩慢下降,并且在凌晨降到最低點。
皮質醇是壓力激素,它的作用是維持血壓的穩定和適度提高血糖含量。皮質醇能夠幫你更好地對抗壓力,但是對于人這個精妙的機器,很多東西并非越多越好。
- 6點-8點,皮質醇的濃度升至最高,使人機體逐漸提高運轉效率以便對抗馬上出現的工作壓力。
- 8點-9點,皮質醇處于峰值,人處于一天當中對抗壓力最強的時刻,也是處理事務效率最高的階段。
- 9點-12點,皮質醇含量開始降低,抗壓和效率開始緩慢降低。
- 17點-20點,皮質醇含量會有小幅度的回升,但是總體趨勢是在降低。
- 22點之后至次日凌晨5點,身體的皮質醇水平維持在很低的水平上。因為,此時身體需要休息放松,不需要高濃度的皮質醇來應對壓力。
適度的壓力和皮質醇分泌能夠幫人集中注意力做事情,一定程度的皮質醇能夠讓人維持在較高能級上,均衡高效地進行輸出,無論是智力上還是體力上,皮質醇含量低時,人容易在壓力下失控,注意力渙散,難以有效的工作。
而外部壓力的增加,會刺激皮質醇的分泌。但是皮質醇的額外分泌,是有代價的:肝臟代謝增加甚至受損,血糖含量升高,而糖會自然而然地轉變為脂肪。這意味著什么?我們經常說的兩件事情在這里就可以解釋通了:
- 人在壓力下會長胖
- 熬夜會長胖
同時,皮脂腺會刺激胃酸分泌,過量胃酸會腐蝕胃壁,導致胃潰瘍。所以,為了避免胃酸一大早上在你的胃里面「干燒」,早飯這種東西還是不要省下來,否則,為你供能的胃會逐漸受損,這就不劃算了。
當然,皮脂腺和早起這件事情,還有更深的牽扯。
如果你有盲人朋友,那么你會意識到一個問題,那就是雖然盲人沒有視力,但是他們有著和普通人非常接近的生活作息,換句話來說,就是他們的晝夜節律并沒有因為視力問題而紊亂。為什么?
這就跟光線這種外部因素息息相關了。
人類在幾十萬年的自然進化過程中,遵循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規律。此處所說的「自然規律」換言之就是我們剛剛所說的外源性因素——光。光之所以能發揮作用,是因為它會和體內的分泌物「發生交互」。
1998年,Provencio 等5名研究人員,在非洲爪蟾的表皮黑色素中發現了一種全新的光敏視蛋白,4年之后,科學家 Berson 等人在人類的光敏感視網膜神經節細胞(pRGCs)中發現了同類物質——即使是失去視力的盲人也一樣擁有 pRGCs 這種細胞。這意味著當光照出現或者消失的時候,pRGCs 細胞能將信號傳遞給大腦,刺激下丘腦交叉上核(SCN),然后,你的身體就和光發生交互了。
早上,光照到你的臉上,SCN 被刺激,讓人困倦睡眠的褪黑素分泌降低,讓你興奮扛壓的皮質醇分泌增加,體溫升高。晚上,燈光熄滅,SCN 收到消息,褪黑素分泌增加,皮質醇被抑制,體溫降低,你沉沉睡去。
當然,這里需要補充一個重要的知識點,在不同波長的光當中,波長在470nm的藍光和497nm的藍綠光對你的影響最大。這也是為什么暖光燈會更讓人困倦,光線療法也經常被用到抗抑郁治療當中。
我們常說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理就在這里。體內的內分泌物質和基因構成的內源性節律周期,而外部的光照和自然變化則是外源性因素。當你原本的內源性晝夜節律和外部變化接近了的時候,神奇的事情就發生了,兩者頻率就會保持一致,這種現象被稱為同調(Entrainment),內源性的節律周期,會自動地校準到外源因素上,而這就是我們調整作息的原理所在。
明白了上面幾個關鍵的知識點,接下來,我們就可以說一下關于睡眠作息的調控方法了。
了解你自己,衡量你自己的需求,然后再進行合理的調控。是否要早起,最關鍵的因素在于你的內心,你要什么。
必須面對一個客觀事實,那就是你每天只有24小時,你無法擁有一切。「睡債」難償,熬一宿固然爽,但是隨后你會萎靡很久,一直熬夜是有猝死風險的。當然,你要是習得達爾文睡眠法,那又是另外一個問題,這不在今天的探討范圍以內。
就像我們上面所說的,早上醒來之后,大腦代謝的廢液在深夜隨著脊柱逐漸排出,前一天的疲勞一掃而空,皮質醇含量提升,體溫回升,你的精神狀態會逐漸進入一天理論上最佳的狀態。抗壓耐操,注意力更加集中,如果你可以將一天最重要的工作安排這個階段,精神狀態加持、體力和精神加持,效率加倍。有人甚至會覺得早起會「額外獲得一天的時間」。
這是睡眠充足后的早起者,獨享的福利。
晚上,時間慢慢逼近零點,皮質醇的含量低,褪黑素含量逐漸提升,你自然會感覺壓力低,更加舒適。在疲憊和放松的深夜,注意力渙散的情況下,思維更加放飛,更容易打通潛意識中所存儲的諸多隱性的信息,想法和靈感之間會互相串通,獨特的構思和奇幻的想法更容易誕生,你會獲得一些白天高壓之下難以獲得的額外的靈感。
不想睡覺,享受這種舒適的體驗,說是創意工作者的天性也不為過。所以,對于設計師而言,深夜確實是有額外的價值。
這也是深夜令人著迷的地方。
但是你得看到更長遠的利益,這也需要進行合理地節制。你是更需要睡前放飛的創意,還是早上秒殺一切的超高效率?從20歲逐步過渡到30歲這個階段,按照調研,正常的睡眠時長其實應該在8~10個小時,才算充足。
在保持健康的前提之下,你需要對你的睡眠時間進行調控。適量熬夜,還是專注早起?做個決定吧。不過在此之前,你可能還需要面對一個麻煩的現實狀況。
我姑且默認你已經習慣了晚睡,甚至睡眠作息已經因為工作、生活甚至愛好變得紊亂了。那么你有相當大的可能性已經是一位「晚睡綜合癥」患者了。
晚睡綜合癥也叫晚睡強迫癥,就是當你習慣了晚睡之后,即使你已經做完所有要做的事了,你也不會提前睡覺,總會不自覺地等到那個時間段才睡得著。
造成這一狀況的主要原因,有一部分是白天工作的自然延伸所導致,俗稱加班。而另外一部分原因,同樣和白天工作有關——白天工作時長較長,將晚上的時間視作為給自己的「獎勵」,回家之后窩著刷抖音看劇、打游戲看直播或者用在其他的興趣愛好上。
晚睡是對白天生活的無聲抵抗。
這個想法沒問題,這樣的做法其實也挺正常的……主要的毛病是在于,時間長了真的遭不住。
深陷晚睡綜合癥之后,生物鐘的偏移和紊亂是必須面對的生理性的因素,而心理因素也是需要我們自己對抗的,從心理特征上來看,晚睡綜合癥是有明顯的強迫癥特征。這意味著兩件事情:
- 你需要花費一兩個月的時間來對抗和扭轉生物鐘
- 你需要做好心理建設來對抗強迫癥
你可以從心理暗示開始:「我需要睡覺,我想要睡覺,不想睡覺是強迫癥在作祟」。
無論如何這個覺是一定要睡的沒錯吧?
心理暗示已經在做了,深夜加班這種事情也不存在了,那么在不影響你正常工作生活的前提下,你可以開始準備睡覺了。
需要注意幾件事情:
- 睡覺之前3小時內不要有劇烈的運動,否則你的內分泌變化會導致你在深夜開始亢奮
- 今日事今日畢,不要留下讓你躺到床上還要掛念的事兒,如果有,留到明天早上吧
- 讓臥室成為純粹休息的地方,最起碼也要讓你的工作素材、電腦、平板和手機離床遠一點
- 在臥室使用暖色調(低藍光)的照明設備,避免光照的負面影響
- 睡前不要喝咖啡、綠茶、酒等飲品,后面會詳細敘述相關的內容
這些基本的條件具備之后,你還可以通過一系列的「儀式」來逐漸找到你的「睡眠欲望」:
- 偽造日落。將光線調暗,讓手機電腦進入夜間模式,關閉頂燈打開暖光開臺燈,都行。
- 靜坐冥想。如果你會的話,這種方式能夠讓皮質醇進一步降低,能減少20%的皮質醇分泌。
- 使用輕音樂。音樂是「聲波鎮靜劑」,能降低皮質醇66%。記得設置15分鐘或者30分鐘之后自動關閉。
- 喝一杯熱牛奶,適量飲用,不用太多。
- 泡個腳,能夠調整你的血液循環,更放松。
- 最后戴上眼罩(如果你適應的話),佩戴睡眠耳塞(如果你容易被聲音驚醒的話)。
- 躺平,放緩思緒,睡覺。
這一系列的操作能夠讓你逐漸放松,干預皮質醇分泌,讓它進一步降低,而光照的變化和其他的操作則能夠刺激褪黑素分泌,如果你心緒能逐漸平靜下來,就會自然而然地困倦,進入睡眠的狀態。
起床很難。尤其是在你開始調理作息的這個階段。
如果你沒有一只每天早上定點撓門的貓,一個強力的鬧鐘,或者一個能夠把你被子給掀了的室友/對象的話,靠主觀意識起床,并不容易。
考慮到手機距離你的枕頭有一段距離,姑且認為你并不會躺在床上玩手機。(也別下床把手機拿到床上玩!)
想想自己在第二天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它最好是一件對你而言最有意義的事情,這應該是你第二天的重點項之一。你可以從幾個方面來構思和設定重點項:
- 緊迫性。你迫切想完成的事情,可以只和你自己相關,也可以是工作上的。
- 滿意度。這件事情能給你帶來滿足感、成就感,令你振奮。比如8點會有順豐小哥來派件。
- 喜悅度。能夠給你帶來喜悅感的事情,比如去見一個老同學,或者一個喜歡很久的姑娘。
不論這件讓你期待的事情是什么。昨天到貨的那本小說期待很久了,要不要早上看看?昨天未完成的插畫,要不要早上繼續畫完?至少插畫師風綻是這樣,早上起來畫上一小時,元氣滿滿一整天。
當然,如果你的內分泌不是徹底亂套的話,在保證7個小時以上睡眠的前提下,通常而言,你會在陽光自然從窗戶透進來的時候,皮脂腺分泌提升、褪黑素含量降低,然后自然醒來。
如果你對于自己的起床時間進行更加精準、穩定的控制,徹底避免季節和天氣對于起床的影響,那么你有一系列的手段來達到這個目標。
- 使用鬧鐘叫醒。如果一個鬧鐘不夠,那么你可以多設置幾個,按照你的習慣進行組合。
- 偽造日出。拉開窗簾,打開頂燈和臺燈,將室內照度提升上來,偽造太陽升起的感覺。
- 想想昨天設置的,那件令自己期待的重點項
- 適度熱身。可以通過健身操等適度熱身,拉升體溫,喚醒身體。
- 洗個熱水澡。同樣有活血和喚醒身體的效果。
- 吃早飯。為了避免胃部受損,必須得吃。為了避免脂肪堆積,別吃太多。
人的身體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它就像一輛車一樣,在寒冷的早上想要啟動它,你需要給它預熱。早上的熱身你可以鍛煉,它能將多余的皮脂腺給你代謝掉,也可以是其他的令人身體各個組件都活動起來。如果你覺得運動太重了,同樣可以選擇能帶來愉悅感的事情:收拾一下房間,重新整理書架,給自己做一個三明治,準備一杯手沖咖啡。這些事情最好是需要一點時間,耗費一點體力,但是會讓你的身體的引擎逐漸順滑地轉動起來的那種。
第一天,甚至第一周起床都不那么容易,這是正常的。一個習慣的培養通常需要21天甚至更長,而一個人的生物鐘的調整,理當使用更長的時間。如果你希望自己不會功虧一簣的話,盡量拉長時間,和舊有的習慣進行對抗。
反復是不可避免的,我能告訴你方法,但是能否成功,靠的還是你自己。每個人的動力不一樣,找到你自己的動力,堅持下去。
如果你做到了,那么達成一件事情的成就感,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獎勵,享受它吧。新的習慣形成了,慣性就有了,你就不需要每天去對抗,早起這件事情,就是一件自然的事情。
另外,白天的生活和工作習慣也會影響到晚上的作息,所以我后面還會補充一點內容,希望能夠讓你調整作息這件事情更加輕松。
我們現在絕大多數的人,其實已經有飲用茶、咖啡這些飲料的習慣,如果能夠善用這些飲品,其實能夠幫你更好地工作生活,甚至關系到晚上作息調整的成敗。
咖啡
咖啡是眾所周知的提神飲品,但是咖啡因本身的作用機制其實是有說道的。必須承認的是,咖啡因是會輕度成癮的,時間長了之后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耐藥性」。有人飲用咖啡是一種習慣,但是如何能夠合理地利用咖啡中的咖啡因,是能夠極大程度地提升你的工作和生活效率的。
咖啡因之所以能夠幫我們提神,是因為咖啡因的獨特機制。和我們的睡意有關的還有一種叫做腺苷的物質,它會和腺苷受體結合,然后讓我們覺得疲倦。這個時候,如果你攝入了咖啡因,它會和腺苷受體結合,截胡之后,腺苷沒有用武之地,大腦就不會感到疲倦。
正常情況下,咖啡因在人體內的代謝周期為9~10個小時,因此即便你對咖啡因極度敏感,你早上飲用咖啡是不會影響到晚上睡眠的。不過每個人對于咖啡因的耐受力是不一樣的,有人長有人短,有人需要的量多有人則極度敏感。但是總體來說,你如果希望借助咖啡來提神,那么你應該找到你的承受極限,摸索你飲用咖啡之后的精力旺盛的黃金時段。
比如我近期會在上午9點半之后,皮脂腺分泌量下降之后,開始飲用咖啡。
另外,不同類型的咖啡中,咖啡因的含量各不相同。通常,在同一家店當中,經典美式的咖啡因含量高,卡布奇諾和拿鐵次之,很多店當中摩卡的咖啡因含量是最低的。喝咖啡之后,咖啡因不會立刻馬上發揮作用,通常會在半個小時以后開始「上頭」。
如果你需要持續工作,那么千萬不要在已經覺得很困倦之后再喝咖啡,因為此時腺苷已經開始分泌,再喝咖啡其實已經于事無補了。你需要拿捏好自己的精力變化的節奏,初步預估一下你的精力極限,至少提前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來飲用咖啡,會比較合理。
如果你有午睡的習慣,午睡最好不要超過20分鐘,否則會更累。如果午睡之前來一杯咖啡,醒來的時候可能會有 Double 清醒的效果。
茶
茶的作用機制和咖啡是不一樣的。茶中含有大量的多酚和黃酮類的物質,而茶多酚則是對這些多酚類物質的一個總稱。
茶中的多酚和黃酮類物質功用很多,它主要是用來減少皮質醇的水平,這導致它實際的功用與其說是提神,不如說是鎮定的作用。根據一項研究,紅茶中的多酚類物質能夠降低47%的皮質醇。另外,茶多酚主要作用是抗氧化,但是通常而言其中大約有8%到10%的成份是咖啡因,這也導致它和咖啡有類似的效果。但是因為茶中所含物質相對更加復雜,它的作用機制更加復雜,你可以按照自己的飲用習慣來篩選適合自己的茶類。
我最近在嘗試烏龍茶和普洱。熟普的適口性比較貼合我的偏好。
酒
酒的實際效果大多不在這次的討論范疇以內。我只是想說一件事:雖然酒能夠起到一定程度的麻痹效果,但是它達不到助眠的效果。酒精會讓你更難進入深層睡眠的效果,讓你無法更好地休息和恢復。睡前不要喝酒,得不償失。
糖
人類對于糖類的吸收攝入能力其實非常強,在你吃糖之后,血糖會疾速拉升起來,立竿見影。人在疲憊的時候,糖類的適量攝入能提升精力,但是過量的糖類攝入對于身體的負擔會很大,負面效果涉及到方方面面,同時這也不利于持續的精力輸出。另外,一些偏甜的飲料中糖的含量極高,建議在喝咖啡的時候少加糖。在低血糖、饑餓感極強的時候,可以適量攝入應急。
黑巧克力
黑巧克力也同樣含有相當比例的咖啡因,食用黑巧克力同樣能夠達到提神和恢復精力的作用。和上面關于糖的描述類似,市面上絕大多數的巧克力中含糖量都極高。一般而言,如果你想把黑巧克力當作功能性食品來使用,補充精力的話,最好選用巧克力含量超過73%的黑巧克力,73%到75%的黑巧克力是在適口性和功能性上最平衡的巧克力,而含量85%和93%的黑巧克力含糖量更低,口感可能沒有那么理想,但是相對更健康。
終于寫完了,我去睡覺了。好好休息,保持精力!加油!
引用文獻:
- Stability, Precision, and Near-24-Hour Period of the Human Circadian Pacemaker
- 光照對晝夜節律與警覺度的影響
- 光照與季節性抑郁情緒研究
- 《創造時間:專注于每天最重要的事》
- 《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
題圖來自設計師 Zhivko Terziivanov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發評論!每天贏獎品
點擊 登錄 后,在評論區留言,系統會隨機派送獎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國內備受歡迎的設計師平臺,提供獎品贊助 聯系我們
AI輔助海報設計101例
已累計誕生 737 位幸運星
發表評論 為下方 15 條評論點贊,解鎖好運彩蛋
↓ 下方為您推薦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熱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