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設計更有說服力的20條經典原則:希克定律

編者按:作者整理了 20 條經典原則,并通過正反例子說明這些原則在設計中是如何運用的。系統學習 20 條經典原則,讓你的設計更有說服力。

往期回顧:

簡介說明

1. 理論表述

決策所需要花費的時間隨著選擇的數量和復雜性增加而增加。

2. 研究背景

1868 年,Franciscus Donders 發現多重刺激之下人們做出選擇需要花更久的時間;1885 年,J.Merkel 進一步發現當這些刺激變得更大時,同樣會阻礙人們做出選擇。心理學家認為這種現象與信息理論高度吻合,故而做出進一步的研究。

1981 年,Hick 在研究中發現人們做出選擇所需要的時間與候選數量是呈對數關系的,而 Hyman 在細化研究之下聲稱這兩者的關系應該呈線性。總之,無論是對數還是線性,選擇數量越多,我們就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作出決定(候選項的復雜度相等的情況下)。

設計案例

1. 提供盡可能少的選項

蘋果在這幾年可以說是不遺余力地縮減給予用戶的選擇,從接口到 iOS 原生應用,我們可以看到不論是從產品還是設計,蘋果都義無反顧地遵循著希克定律

案例1:APP Store

讓設計更有說服力的20條經典原則:希克定律

引用知乎答主關小羽評價新版 APP Store 的一句話:

對用戶來講,選擇太多就等于沒有選擇,尤其我們絕大多數時候都處于信息過剩的狀況,需要解決的問題已經不是「選擇不夠」,而是「選擇不夠好」。

改版后的 APP Store 不僅減少了選項的數目,也大幅提高了選項的質量,所以體驗更好也是毋庸置疑的。

2. 必須有較多選項的時候

但有時候我們又不得不面臨應用具有大量可選項的情況,比如涉及商品選擇、設置列表的時候,再比如一些體量比較龐大,功能點多的應用時,多選項是不可避免的,怎么規避如此多的選項帶給用戶的選擇壓力,是設計師需要反復思考的一個問題。

對選項做出權重的區分

在一個頁面中的大量選項里,一定有那么幾個是用戶最常用的,而其余則不怎么常用,使用頻率的不同給選項增加了不同的權重,所以設計的時候就要對不同權重的選項做出視覺上的區分。

案例2:大眾點評

讓設計更有說服力的20條經典原則:希克定律

大眾點評把權重相對更高的「收藏」、「待點評」、「攻略」、「最近瀏覽」和「我的關注」在 icon 的樣式上與其余選項做出區分(彩色、面性 icon 視覺上更重),這樣用戶在選擇時就自動把這一堆選項分為了兩類,再細化去進行選擇就有效率得多。

對選項做出類別的區分

案例3:京東、虎課分類頁

讓設計更有說服力的20條經典原則:希克定律

電商是比較典型的例子,由于電商平臺所涉及的商品種類繁多,如果不加以分類必然造成用戶挑花眼、怒卸應用的結果。甚至一次分類還不夠,需要進行二次分類,才能把一次選擇行為所涉及的候選項控制在比較合理的范圍內。

分步進行選擇

在第一和第二點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將不同層級的選擇至于不同層級的頁面。

案例4:即刻

讓設計更有說服力的20條經典原則:希克定律

即刻在選擇自己所中意的圈子的時候,會首先對提供的備選項進行分類,用戶只有先選擇大類才能再選擇具體的圈子,這樣一來每次選擇的候選數量最多不超過 6 個,比起一股腦兒把所有選擇丟給用戶,即刻的做法無疑會讓選擇變得簡單得多。

隱藏/鎖定/置灰不可點擊的項

最后還可以考慮把不可用的選項置灰、隱藏或者鎖定,總之在視覺上讓用戶覺得它不可點擊、不可選擇,這樣就能夠縮減候選項,排除不必要的干擾。

案例5:Drops

讓設計更有說服力的20條經典原則:希克定律

Drops 就把用戶無法選擇的項都鎖定了起來,在視覺上告知用戶這些選項不可選,有效地減少了用戶初次做決策時的候選數量。

注意事項

1. 選項不要減到只剩一個

不管在什么場景下用戶都希望自己還擁有選擇的權利,選項減少是沒錯,但不能讓用戶覺得自己「沒得選」。如果設計師自作聰明地把可視選項減到只剩一個的話,就做好被用戶討厭的準備。

反面案例1:

讓設計更有說服力的20條經典原則:希克定律

同樣是請求,Soul 的請求除了一個「好的」按鈕之外沒有任何其他選擇,而且點其他區域也無法跳過這個請求,這就對用戶形成了一種暗示:你只能同意。不管它請求的內容如何,對用戶來說縮減選項并不意味著沒得選,用戶擁有跳過或者拒絕的權利。

安卓上會有很多不給電話權限就不能使用的應用,用戶通常稱為「毒瘤」也是一樣的道理。安卓用戶對此深痛惡絕,只能選擇同意,或者卸載,體驗極差。

2. 不要把選項做得更復雜

有一小部分場景下,選項沒辦法分類,更沒辦法分層,用戶還希望選項越多越好,沒錯這個場景就是主題選擇。在這種本身選項比較多的場景下,不要把選項做得更復雜。

反面案例2:Timepage

讓設計更有說服力的20條經典原則:希克定律

Timepage 的主題色選擇不僅多,色彩分布沒有規律,而且還會繞著中心轉。本來我想選黑色,猶豫了一下再想看看別的顏色,回來發現黑色已經轉到不知道哪里去了還得重新找。所以在這樣花費用戶更多精力和時間的情況下,就不要做更多更復雜的效果了。

3. 適用邊界

希克定律所討論的場景,僅僅是指可交互界面中的元素,當涉及到選擇本身就是做選擇題時,該理論不適用。

你總不能指望考試時候英語卷子每題只有兩個選項吧?拋開現實中的試題不談,在應用中一旦涉及到問卷、測試的時候,希克定律也是有所局限的,因為我們設計師無法影響選項本身,我們只能影響出題的形式。

不適用案例:Dribbble 問卷

讓設計更有說服力的20條經典原則:希克定律

參考 dribbble 的問卷,作為設計師我們不能削減選項的個數,但是可以決定一頁只顯示一個問題,讓用戶閱讀或選擇時更加專注。

總結

  • 盡可能縮減用戶一次決策中出現的選項;
  • 已經有多個選項時,不要增加選項的復雜度。

參考資料

歡迎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超人的電話亭」

讓設計更有說服力的20條經典原則:希克定律

收藏 240
點贊 26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