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設計師如何自學?什么樣的自學方法最高效?本文分享一套高效學習方法,學完就能用!
在職場中,專業的設計能力,積極的工作態度以及良好的職場習慣,能為我們構建完整的自身形象,這些形象將會給別人留下很深的印象,通過發布作品、不斷為自己發聲,積累機遇與個人標簽,任何事情都有起步的可能,只要你有足夠的精力,并愿為之持續做下去,隨時都可以開始,30 幾歲也只會是一個職場十年,未來還有更多的職場十年。
這篇文章從我近期學習的一些內容,結合自身經歷與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思考與感悟,望能互勉~
1. 輸出&輸入
開頭我提到“通過發布作品、為自己發聲,積累機遇與個人標簽”,寫作是很值得一提的輸出方式,它是終身學習者與成長者的標配。通過輸出可以倒逼你持續輸入,幫助自己更快更好地學習。而持續地學習與成長,又能讓自己積累更多的內容可以輸出,如此形成一個正向的循環。
2. 終身成長
掌握寫作技能,會讓你的人生多一種選擇。寫作可以成為一項終身事業,它沒有時間地點的限制,也沒有年齡限制,只要你愿意,可以一直寫下去。
3. 積累復利
寫作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從開始寫,到寫出來、寫通順,再到寫好,最后產出精品,這是一個不斷學習與積累的過程,也是不斷實踐的過程,同時寫的本身也是一件能為你帶來復利的事情,它能讓你的行動有所記錄,方便日后查找翻閱,也能沉淀為自己的知識庫,更加完善自身。
當你疑惑不知道寫什么,怎么開始寫時,那就先從輸入開始,看一部電影、閱讀一本書,多多少少都會讓你有所感悟;
或者通過學習積累內容,在這之前,我們需要做好下一步。
在行動前,首先需從 Why 出發,想清楚自己為什么要學,依據所處的不同階段、不同目標的底層需求,再制定規劃相應的成長路徑,讓行動更加清晰,避免盲目跟從陷入迷失困境。
學習目的明確可以讓你知道自己要學的方向是什么,哪些內容值得去學。
按照內容的必要性,學習方向大致可分為 3 類:
1. 必須要學的
如果你學習的目的是職場晉升,不學的話會讓自己在職場中寸步難行,那就必須要往能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的方向學習。
學哪些內容呢?
如果你是想提升專業能力,那就必須要學基礎的設計原理、技法層面的補充,關鍵是要去踐行,而非停留在理論層面,行動才是關鍵。
如果你想提高工作中的思考能力與表達能力,那么就必須要多閱讀能提升自己邏輯表達能力的文章或書籍,比如《結構思考力》《金字塔原理》等,多學習職場領域的優秀文章、交流講座,看別人是怎么寫的、怎么思考與表達的;
如何去學?
以我自己為例,我的日常工作接觸視覺、UI 界面設計較多,短板是缺乏業務梳理與交互思維的實戰經驗,那這兩方面就是我必須要學、且優先級排在最高的內容,掌握這兩項技能可以豐富我的專業實力,避免同質化而被市場淘汰;明確目的后就可以結合后面提到的學習方法,進行目標拆解與細分,定好預期的成果驗收,然后踐行即可。
必須學的內容除了本職剛需外,日常的臨時需求也是必須學的細分種類,例如緊急任務需要快速掌握新的知識、并輸出應用時,你就需要以集中、針對性的方式應對問題,邊學邊用,理論結合實踐快速產出,達成目標需求。
總結一下,必須要學的內容往往直接鏈接我們的生存剛需,大的知識體系我們可以通過系統學習在一定時間階段內進行吸收完善;面對緊急情況時,我們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抓重點快速解決。
2. 自己想學的
自己想學的內容大部分自主能動性很高,這部分知識通常圍繞你的興趣愛好、好奇點展開;
從你自身出發,羅列自己喜歡的、或者因好奇想深入探索的方向,根據學習帶來的價值大小排列優先級,篩除那些僅僅只是喜歡,但暫時無法完成、或可有可無的內容;
例如我喜歡大海,一直想學游泳,但種種原因使得「學游泳」這件事 2 年多都沒開始,那就可以先剔除掉;
再比如我喜歡讀書、看電影,一直很羨慕別人寫書影評有理有據,頭頭是道,同時寫書影評對于我的語言表達能力與邏輯思考能力也有幫助,那這個「想學」就可以置頂,結合學習方法規劃安排。
總之,自己想學的內容也要明確「想」的觸發點是什么,這種想的念頭能夠讓你持續多久,是否可以與主線任務串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可以那就去做!
3. 無關緊要的
西方一位哲人曾說“不懂得拒絕無關緊要的事情,你就慢慢變成一個不重要的人?!睂W習成長的過程中,也同樣如此。
你能區分出哪些知識對自己來說無關緊要,就可以暫時后置或完全舍棄,在有限的時間內,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最需要完成的事情上,凡事有所為、有所不為,才能全力以赴、高效地工作。
許多人都掙扎于拖延癥,而你也知道一旦拖延,事情大概率就只能夠走馬觀花的過一遍,無法專注去做好、做成。
著名管理師戴維? 艾倫指出:“我們想方設法地讓自己去做該做的事……很大程度上,我所知道的表現最出色的人,都在生活中運用了最好的小技巧……為了安排自己做些事,我們身體最聰明的部分會發出信號,接下來總是不太靈光的部分自動回應并產生行為,從而得到出色的結果?!?/p>
其中提到的想方設法的“小技巧”,也是你常見的三種學習方法,分別是:番茄時鐘、行動日志與學習日歷;
1. 番茄時鐘
“番茄工作法”是一種幫你在短時間內集中注意力的方法,是弗朗西斯科·西里洛于 1992 年創立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時間管理方法。它能為你建立專屬的環境場,相當于一個明確的啟動信號:“進入這個環境,我就要開始專注啦!”
當你發現自己總在拖延時,不妨從一個 25 分鐘的計時開始。
具體方法如下:
① 清除干擾源
把手機或任何其他會發出提示音、閃爍的干擾源關閉或遠離自身;
② 設定時鐘、全神貫注
用計時器設定 25 分鐘,讓自己嘗試全神貫注于一件事中。
溫馨提示:剛開始或許你會走神兒,不要擔心、也無需氣餒,意識到自己走神兒了,把自己拉回到任務中即可;
③ 適當的獎勵是持續的關鍵
時間一到,暫停下來獎勵自己一下,喝一杯溫水、查看下信息、環顧周邊的人事物等,做一些能讓自己真正享受放松的事情,這樣在休息之后你才能更好的投入到下一階段的專注之中。
時間久了,你的經驗會更加豐富,可以自定義番茄時鐘的時長,20、25、60 或任意你想要的時長,因為你不會每次都做同樣的事情,所以也不必設定同樣的時間,此時的你能清楚自己完成各項任務需要多長時間,對自己的認知也更現實,認識到有限時間內能夠承擔的任務量多少,也會發現自己的成長在突飛猛進。
工具建議:
個人推薦還是可計時時鐘,能夠有效避免干擾源;如果必須使用手機,也可以下載 Forest 等 APP,選擇深度專注模式,進行輔助設置。
2. 行動日志
尼爾?菲奧里在他的優秀作品《戰勝拖拉》中建議,個人可以將每日活動計劃詳細記錄下來,堅持一兩個星期,了解自己拖延的癥結所在,能對你做出改變提供關鍵的指導作用。
具體方法如下:
① 寫下愿望、構建路徑
從必須學和想學清單中分別提取出首要任務,簡要列下對應目標的預期結果、可檢驗的標準是什么,要以怎樣的方式去實現。
② 目標拆解
長期的大目標拆解為可執行的短期目標,這里提到的行動日志就是以周為單位記錄;
在新一周開始前,寫下自己的周目標;之后每天晚上基于周目標,提前為第二天寫出 5~10 個小而合理的日目標,完成一項就勾掉,然后品嘗完成的喜悅與成就;
如有必要,你可以把一定的任務量分解為三個沖刺目標,寫到“迷你任務清單”里,幫助自己保持動力。
溫馨提示:計劃寫好后,除非事發突然且不得不做外,其他情況盡量不要在往日待辦清單中增加事項,避免積壓變成「完不成的清單」;
如非緊急必要,你可以先把事項單獨記錄在「收集」欄目中,擇期安排,這樣可以避免自己忘記,同時減輕大腦負擔,專注在當前重要的事情上。
工具建議:
我日常使用較多的形式還是隨身攜帶手賬本,用子彈筆記的形式去書寫內容,可以避免手機等電子設備的干擾,同時紙筆沙沙的摩擦聲,也能讓我思路更加清晰,推薦嘗試~
當然還有一些 APP 也可以按需選擇,例如滴答清單等。
3. 學習日歷
計劃何時何地解決任務,能大大增加任務達成的可能性。
具體方法如下:
① 截止日期的提醒
有重要截止日期的事項,你可以把它記錄在日歷上輔助提醒,根據記錄著“截止日期”的日歷,倒推出下一周要做的 20 個關鍵待辦事項,每晚再依據周待辦清單寫下次日待辦清單,方法使用第 2 點行動日志即可。
有種方法或許是你也聽過的,日歷上設置的截止日期,可以比實際日期提前一天,這樣讓自己預留充足的思考時間,不會等著最后一秒去趕工;
② 找到合理的時間
每天先從最困難且重要的事做起,例如我的晨間 1 小時寫作,晨起后的我沒有過多的思緒壓力,清醒后的狀態可以讓我快速進入寫作狀態,往往 1 小時能產出 500~1000 字的內容,效率比夜間寫作更高;
而晚上下班后,我可以適當的放松享受,閱讀或者做一些其他的安排,如此一來就減少了我因沒完成寫作安排而懷著愧疚的心去度過一天的剩余時光。
要記住,在合理的時間內完成每日任務,重要的是「去做」,享受過程與其帶來的最終成果,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你養成的一系列新習慣會為自己的生活增添無限樂趣。
工具建議:
我目前在使用的是 iOS 系統自帶的日歷,主要看中的是它的多設備同步,方便實時查看;你也可以選擇其他電子日歷,或者嘗試使用紙質日歷也是不錯的提醒方式。
常用學習法是基礎,隨著不斷積累,你也會總結出專屬自己的優化方案,以下總結幾點我親測有效的進階之法,可以選擇其中 1-2 條實踐一下~
1. 知識復利
復利的真正核心在于時間。
你通過學習和閱讀輸入來提高自身認知,建立專屬的知識體系,又通過寫作和演講輸出自己的認知,新知識不斷成為你下一次思考素材的積累,形成知識的“復利”并快速迭代。
這讓我想到羅永浩曾說過的一句話:“普通人的努力,在長期主義的復利下,會積累成奇跡。時間幫助了他們,他們成為時間的朋友?!?/p>
2. 學出新意
① 運用回想與重復的力量
新信息首先被儲存在短期記憶中,要把信息轉變為長期記憶,你需要不斷演練。
例如讀完一頁書、學完一節課程、做完一件事,你可以把目光轉向別處,并回想剛才所學內容的主要觀點、關鍵行動與結果分別是什么。
每次回憶你不僅是在復習學過的信息,而且也是在增加你的知識。在長期記憶中,你的創造性想象起著重要的作用。你對學過的內容復習的越多,就會越多地把它與你已經記住的其他知識聯系起來。
② 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不僅是一個幫助記憶的視覺工具,還是一個動態和有機的復習工具、時間管理器、記憶激發器。
在學習過程中,善用思維導圖串聯我們的規劃安排、學習知識點,包括在書寫文章前使用思維導圖,都能大大提高你的認知效率。
例如學習一門課時很多的課,使用思維導圖反映這一課程的主要章節、主題、理論、主要人物及實踐,那就仿佛擁有了一套大師級指南,提前了解整體框架,便于你在每次讀書或聽講座前,把任何主要的新想法加入到其中,為不斷增長的內在知識的網絡創造一個外在的鏡像。
為文章做一幅組織有序的思維導圖,將為你提供:文章的主要部分,每個部分所涉及的要點,以及這些要點間的相互聯系方式,幫助你快速梳理文章結構,疏通“寫作阻塞”,圍繞文章主題自由馳騁。
制作思維導圖的關鍵要點是,多采用正確的關鍵詞與關鍵圖像進行書寫搭建,把它們用作回憶信息的精確記憶激發器,以助于令你快速準確的回想到相關信息。
③ 善于進行知識整理與串聯
通過對現有知識的輸出,查漏補缺,倒逼輸入進行知識的獲取;
處理問題時進行組塊,你搭建組塊的過程就是理解問題、練習解決方法的過程,有了組塊才能在腦中瞬間閃現答案。
解決一個問題后,將其重新排演一遍,并嘗試思考不同的解決技巧,以新思路方式了解事物的更多可能性。將信息合成一個個流暢的組塊,把各種相關內容進行串聯,梳理出某一類的知識體系,方便你任何時候都能任意提取使用。
實際操作中你可以結合學習筆記、反思復盤去記錄收獲與思考的過程、積累的經驗感悟等,深入淺出地將知識、信息表達出來,并寫下可提升優化的部分、或可嘗試的行動清單,在下次踐行中應用起來,檢驗成效,在循環記錄與實踐中不斷達到自我提升。
④ 做主動的那個人
工作中,作為設計師的你任務來源通常有三方面:領導安排、主動發現與相互協作。
通過主動與領導的反饋鏈接,不僅能讓對方掌握你的工作進度,同時還可能讓你提前獲取下一項任務的相關信息;即便當下沒有新的任務安排,你也可以主動排查公司的設計不足,提出一些優化建議;進行中的需求主動推進,跟進開發進度,提前進行視覺走查;
善于破冰,主動與同事進行互動,認識不一樣的同事,體會每個人面對事物時的不同態度,從他人身上也能學到不一樣的東西;
我曾經聽過這樣一句話:“覺得要做時,需要多去做,多一點主動,多一分設想?!弊屪约撼蔀橹鲃拥哪莻€人,主動選擇、主動行動,有助你構建完整的自身形象,提升機遇與成長。
⑤ 心里對照
工作或學習過程中,遇到一些不會有結果的爭論,不要急于求勝、尋求結果,而是先記錄下來,冷靜思考,等時機成熟再做商議,將寶貴的時間用到其他更重要的事情上。
想想曾經的自己,對比未來那個通過學習成就的自己,為學習注入有效的心理動力。
例如在你的工作或學習區域貼一張圖或幾句話提醒自己的夢想,如果缺乏動力了,就看看它們,想想自己正做的事,它的價值與意義,對你和你愛的人一定值得!
3. 學習管理
有了學習方法,你也要做好相應的學習管理,例如對文件的管理、心態的管理與時間的管理。
① 管理日常
作為設計師,你的日常積累相信不會少,靈感素材、設計文件、以及學習筆記,你可以選擇搭配軟件進行協作管理。
例如 Eagle 或其他本地管理軟件,可以整理你積累的靈感素材,包括優秀作品開眼、產品體驗日記、文章話題等,使用關鍵詞標簽進行收錄與分類整理,便于你在面對需求時壓縮反應時間,從而提升設計效率。
Notion 結合項目復盤,對于設計文件的管理有著很大的幫助,將設計文檔按「時間+項目名稱」進行整理,記錄項目的背景與需求、設計思考與過程、成果等內容,都是一種積累與沉淀;同時設計文件本身的管理也不容忽視,例如對文件本身圖層的命名、分組及組件化管理,還有對設計過程中使用的一些新素材也要進行整理收檔。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學習筆記的整理可以結合語雀、飛書等在線工具協同記錄,避免太多信息交織在一起,僅靠大腦來記憶的話,可能會遺漏很多細節;養成動筆的好習慣,可以釋放大腦的記憶負擔,讓它存儲更多關鍵信息,同時還能通過記錄加深印象,發覺被忽略的知識點,拓展收獲。
你要明確整理是方便后期進行查閱與調用,整理同時也反映著自己的生活態度,也是個人標簽的一個方面。
② 保持好奇心
設計師需要時刻了解最新趨勢,不斷探索新的設計緊跟與軟件,保持對新鮮事物的敏感是一名優秀設計師所必備的方面,運用新趨勢加強自身日常練習,模擬真實的項目需求進行演化,這也必將讓你掌握新的思路與技巧,對新趨勢更好的吸收與轉化。
好奇心的保持可以讓你通過對外界信息的接收、對自己生活的反思,在腦海中形成記憶與沉淀,潛移默化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
③ 勞逸結合
人的身體不是永動機,必須有足夠休息作保障,才能持久高效率工作。
因此建立切合自己實際情況的作息規劃很重要,對于學習時間的安排有一點很關鍵——間隔開重復動作,無論學什么,不要安排的太集中,每類知識一天穿插安排一定的量,持續下去就能積累更多的有效信息,達到真正的提升。
人的身體不是永動機,必須有足夠休息作保障,才能持久高效率工作。
因此建立切合自己實際情況的作息規劃很重要,對于學習時間的安排有一點很關鍵——間隔開重復動作,無論學什么,不要安排的太集中,每類知識一天穿插安排一定的量,持續下去就能積累更多的有效信息,達到真正的提升。
要記得,沒有任何事情重要到可以讓你以消耗健康為代價去做,身體健康才能有飽滿的精力去迎接更多挑戰,見證自己每個階段的成長。
學習永遠沒有終點,只取決于你是否每天都在進步,任何時候要學習不一樣的東西。多一點行動,多一分設想。希望你在學習時更有耐心,相信時間的力量,相信積累的力量,任何技能都是可以通過刻意練習提升的。
大多數人高估了一年內能做的事情,而低估了他們 10 年里能做的事情。
多積累輸出,并且養成習慣,未來可期,愿你我都能不斷成長為更好的自己,終在未來實現自己所愿。
參考資料
- 《精進寫作》弘丹
- 《寫下來的愿望更容易實現》王瀟
- 《學習之道》芭芭拉?奧克利
- 《博贊學習技巧》東尼?博贊
歡迎關注作者微信公眾號:「雪莉成長圈」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發評論!每天贏獎品
點擊 登錄 后,在評論區留言,系統會隨機派送獎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國內備受歡迎的設計師平臺,提供獎品贊助 聯系我們
AI輔助海報設計101例
已累計誕生 737 位幸運星
發表評論 為下方 8 條評論點贊,解鎖好運彩蛋
↓ 下方為您推薦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熱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