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產品總監:求職應該怎么問答+面試官是如何打分的

編者按:文章分為兩部分,分別為求職應該怎么問答和面試官是如何打分的。希望通過本文,可以給求職路上的設計師朋友們一些幫助。

一. 求職應該怎么問答

近段時間一直在面試,期間有一些小心得,包括作為面試者,應該如何設問來獲取信息進行判斷,以及作為被面試者,應該如何回答才更容易擊中要害。

首先強調一下,面試本是緣分,無論是否通過,并不證明你的個人能力強弱,更多的是靠雙方交鋒時的臨場感覺,以及公司實際情況,因此本文內容僅為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業內衡量標準。

一般我會把我面試時的問題分為3類:開放性問題、案例性問題、設問性問題,下面分別針對每類問題展開討論,我覺得如果這些問題答的到位,很容易快速形成判斷。

1. 開放型問題

顧名思義,指那些沒有邊際,全靠被面試者經驗發揮的問題。通常這類問題我想觀察被面試者的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溝通能力。

舉例來說:你怎么看XXX行業?

XXX為被面試者之前做的產品所在行業。產品經理需要掌握行業分析能力,一般如果做了1年,應該對某個行業有一定認知,我希望被面試者能在回答這個問題時,不要天馬行空想啥說啥,而是有一定條理,有一定論點,有一定論據。比如我做過的紅演圈,屬于藝人經紀行業,就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向來回答:

  • 行業當前從業者身份(模特、演員、歌手)。
  • 從業者數量(百萬級)。
  • 行業主要業務范圍(選秀、見組面試、試戲、廣告拍攝、網紅直播)。
  • 用戶痛點(找到靠譜機會、找到靠譜藝人)。
  • 現有解決方案(藝人跑組、經紀公司推薦、海選)。
  • 行業入局者有哪些(星云顏值、紅演圈、選角、全民造星、美空)。
  • 行業發展自己的個人看法(全民娛樂,影視資源豐富,市場前景看好,但從業人員良莠不齊,行業規則混亂,需要良好規范)。

2. 案例型問題

指需要被面試者舉出實際工作案例,來證明自己能力的問題。通常我會根據崗位要求,針對簡歷中描寫的項目經歷來提問。

舉例來說:能否舉個例子,來證明你的數據分析工作,對公司,或者對用戶產生了價值,以及都產生了哪些價值?

這個問題能快速判斷一名產品經理的數據分析能力、需求處理能力、項目把控能力。一方面要清楚為什么要做數據分析,一方面講清楚如何分析,另一方面還要證明通過推進數據分析項目,實際產生了價值,而不是為了做而做。具體回答時,也建議有一定條理。比如我在網易做數據分析產品時,就可以說:

  • 做項目之前的情況(公司內部數據管理混亂,每個人對同一指標概念不統一,埋點隨意,采集的數據分析維度單一,對具體運營編輯無指導意義等)。
  • 我都做了什么(規范統計口徑,根據統計模型進行可視化界面設計,優化數據傳輸協使數據記錄更全面,從競品數據對比、分頻道熱門文章排序、分享傳播路徑、渠道分組分析等多角度為各身份人群提供定制數據查詢功能)。
  • 做了之后效果如何(產生競品意識,編輯推薦文章更符合用戶口味,能產出更多具有傳播性的內容,渠道價值可量化等)。

3. 設問性問題

這類問題就是靠面試者根據自身需要,或者簡歷疑問進行設問了。通常在這方面我會進行「刨根問底」式的追問,通過連續詢問「為什么」來挖掘被面試者是否真的理解自己做的東西,或者充分思考過工作中的問題。舉例來說:

問:你如何做需求收集的?

答:做需求池,將需求分類放入需求池。

問:你是怎么判斷某個需求是否可以入需求池?

答:根據需求是否能解決問題,是否有價值。

問:你如何判斷解決這個需求是否有價值?

答:確認當前問題是什么,確認問題發生的原因、場景、行業解決方案、解決的成本、解決后的收益。依此來判斷這個需求是否值得做。

通過層層設問,來判斷被面試者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

最后再從面試者的角度,給大家提些面試時的小建議:

  • 面對開放性問題,如果你不直接回答,而是先通過「反問」將答案縮小,會在我這里得到加分。比如聽到「介紹下你自己」,先問「你想具體了解我哪方面」,讓面試問題聚焦。
  • 回答時,切忌自說自話,而是在回答一段后,問一句「我的回答是否是您想問的」,令面試過程互動起來,會得到加分。
  • 回答時,盡量采用結構化思維,條理清晰,有理有據,推薦句式:我的觀點是、首先、其次、然后;第一、第二、第三。尤其在面試策略、后臺產品經理時,這樣的回答會有加分。

以上就是我對面試產品這一場景的思考,并不全面,只是拋磚引玉,你是如何面試的呢?你又經歷了怎樣的面試呢?期待你的留言。

二. 面試官是如何打分的

這是我對產品求職過程的進一步思考,希望從一名面試官的角度,來向大家介紹我在面試前、面試中、面試后的所思所想,希望大家通過揣摩我的思考,對今后類似場景有所準備,舉一反三,從容應對。

要聲明的是,這部分內容是我在面試1-3年經驗產品經理時的所思所想,所以要求會相對較高。同時,由于融入主觀思考,沒有絕對的正確與否,并不代表行業共識,甚至有可能按我的思路答完,反而導致某些面試官的反感,這點大家要自行判斷。

下面,我想從整體上聊聊我在確定候選人、面談候選人、判斷候選人上的思考。

1. 確定候選人

這一步其實就是篩選簡歷,那么在篩選簡歷時,有幾點是有決定性因素的:

  • 學歷:大專pass、本科ok、碩士(統招)為優。
  • 學校:國內名校 > 國外學校 > 國內一本 > 國內二本。
  • 曾服務公司:國內一線大公司(如BAT) > 國內二線大公司(新浪UC網易京東滴滴攜程新美大等) > 國內獨角獸(頭條摩拜知乎豆瓣等) > 知名小眾創業公司(即刻分答ENJOYKEEP) > 垂直龍頭(汽車之家懂球帝映客) > 傳統一線企業(國美蘇寧華為) > 傳統企業轉型(聯想XX院XX所) > 小創業公司
  • 曾負責產品:知名產品為優。
  • 曾負責產品和現招聘產品對口程度:比如36氪在招的后臺產品經理,如果你有CMS經驗,有內容產品經驗,是會額外加分的。
  • 有出色的作品:比如前兩天看的一封簡歷,前1-5條都不滿意,但附帶了一個Axure鏈接,其產品原型繪制的非常細致,邏輯清晰,流程到位,立刻決定約來面試。

可見,根據以上幾點,建議你有針對性地優化你的簡歷,突出優點,簡化不足。當然必須有的,比如學歷學校,就算真無法滿足要求,也是要體現在簡歷上的,不寫肯定無法通過的。

2. 面談候選人

這里主要說在面談時希望大家注意的幾點。

  • 注意聆聽:很多人面試時容易緊張,一緊張就無法觀察環境,容易只顧自說自話,不去注意和面試官的互動。建議面試時冷靜下來,多觀察面試官的表情、話語,說話點到為止,從反饋中獲取下一步該說什么的信息,再適當調整方向。這里說個我的小習慣,我在遇到感興趣話題時,喜歡問「然后呢?」,如果你發現有面試官說這句,那恭喜你找到點了,如果你能抗住接下來的幾輪「然后呢?」,基本上就能通過了。
  • 注意語調:建議面試者口齒清晰、說話洪亮,否則我會認為你信心不足,從而進一步懷疑你能否「鎮得住」開發。
  • 注意表達方式:我會很喜歡面試者用清晰的邏輯和有條理的語言表達觀點,這體現了做產品的思維方法。當然不是因為你用了「第一、第二、第三」的詞語就可以了,而是真正做到所述理由支持你的觀點,且層次結構清晰。

3. 判斷候選人

聊完后,判斷候選人是否OK,其實沒有絕對標準,是一個綜合衡量的結果。我思考的大體如下:

  • 經驗是否對口?是否入職后可直接上手工作?
  • 價值觀是否和公司匹配?
  • 能力是否能達到要求的水平?(其實這點很難通過面試評估)
  • 性格是否適合所招崗位?(比如后臺傾向理性人,前臺傾向創意人)
  • 要求待遇是否在預算內?
  • 入職后的穩定性是否OK?(比如離公司太遠,是否能抗壓、主觀意愿換工作是否太頻繁)
  • 是否值得培養?有發展空間?
  • 其他人的面試意見。
  • ……

以上維度,每個維度滿分5分,依此打分,平均分在4分以上就過了。

總的來說,我的判斷僅代表個人意見,面試本是緣分,不證明你的能力強弱,只有適不適合,但仍舊建議在求職期間對每次面試都做好十二分準備,認真對待,相信機會會更青睞有準備的你。

歡迎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互聯網悅讀筆記」

36氪產品總監:求職應該怎么問答+面試官是如何打分的

「面試經驗技巧」

================明星欄目推薦================

優優教程網 UiiiUiii.com 是優設旗下優質中文教程網站,分享了大量PS、AE、AI、C4D等中文教程,為零基礎設計愛好者也準備了貼心的知識樹專欄。開啟免費自學新篇章,按照我們的專欄一步步學習,一定可以迅速上手并制作出酷炫的視覺效果。

設計導航:國內人氣最高的設計網址導航,設計師必備: http://hao.uisdc.com

收藏 39
點贊 4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