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Dribbble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俘虜了大批設計師的芳心,迅速成為設計師中最受歡迎的網絡聯系方式。
在這個平臺上,設計師們可以介紹自己正在進行的工作,獲得其他用戶的反饋;展示他們已完成的作品,共享設計領域其他的網絡。
當Dribbble在設計社區大紅大紫的時候,仍然有很多人對這個網站的某些方面頗有微詞。
Dan Cederholm,Dribbble的聯合創始人之一,百忙之中抽出時間接受了我們的采訪,就一些問題做出了回答,比如:Dribbble曾經在那里,現在在哪里,將來計劃去哪里,用戶對Dribbble的一些批評建議等。
相關推薦:
《設計師必讀!玩轉Dribbble終極指南》
《國外網頁設計圈最具影響力的5位帥哥》
《7個值得收藏的用戶體驗行業網站和博客》
非常感謝Dan如此坦誠的面對本次訪問,同時我們也邀請WDD的讀者參與進來,可以在留言板告訴我們你的想法呦~
創立Dribbble的靈感從何而來?網站是怎么樣逐步形成的?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些創始初期的趣事嗎?
創建Dribbble的想法在2007年初萌芽,那時我已經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但是一個小小的問題問住了我們 ——"你們準備做哪方面?"
最初我的想法是做一個可以讓你窺視你的同事在做什么的網站,當時網絡上沒有一個論壇在做這個。
早期的靈感一方面來自議內莫爾卡梅隆博客上的文章
限制上傳截圖的像素意味著人們可以有選擇性的分享他們的工作,有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覺。正如推特,Dribbble上的圖片可以迅速被大眾瀏覽,這種瀏覽方式很容易上癮。作為一個設計師和前端開發工程師,我只能想到這里了…我要灰常感謝Rich Thornett,在他電話辦公的日子里,我可以享用他在SimpleBits的辦公室 ??。Rich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開發工程師、UI設計師和產品經理,在Dribbble還沒有完全定型的時候,他很積極的幫我做這個編外項目,我想這真的是我前世修來的福氣~ 在過去的幾個月里,我們制作了網站界面,反復調整網站特性,打磨UI使之更加易于使用。然后,我們將網站邀請碼寫在明信片上,連同我們親自設計的T恤一起寄給了朋友,這種針對beta測試者的初期試用有效的幫助我們確定了網站的最終特性。 創立Dribbble是我們第一次合作(PS:社區的婦男之夜啤酒聚會和小孩的生日趴體不算),促成因素是…我們的老婆。我們碰巧住得近,又都有倆孩子,有時Rich工作需要桌子,我們家正好有多余的就借給他,這樣一來一往,我們就在一起了…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們的想法太前衛了,所以沒見到過類似的網站。自給自足型商務意味著,我們必須把精力集中在非常明確的目標上,步步為營,直至目標達成。首先要在朋友間進行公測,然后讓他們邀請自己的朋友來公測,接著全面開放網站讓用戶注冊使用,最后增加合理的模塊,取得微薄的收益。在這些方面,我覺得Dribbble還有很大的潛力等待我們去開發。 在改進方面,我們會繼續聽取大家的意見,盡最大的努力去實現它,其中一個方面就是Dribbbler的求職問題,我們將著手加強這一模塊,造福大眾。近年來,Dribbble成為了設計天才的發源地,用戶因為自己在Dribbble展示的作品而找到工作的事情屢見不鮮,所以我們非常希望在這方面能做的更好,讓千里馬和伯樂相逢更簡單、快捷。 我其實不太在意其他網站正在做什么,所以我沒辦法很明確的告訴你這個問題的答案,但是我希望人們在使用這些網站時能夠發現它的價值所在。我確實有一個Ember賬號,這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事物,在這個平臺中你可以收集來自網絡上的截圖,但是Dribbble主要要做的是展示你自己做的東西。人們似乎很喜歡把幾個網站拿來做比較然后讓他們斗個你死我活,我覺得這很正常,但是競爭的本質不是勾心斗角,而是實力,所以較其他網站,我們更關心Dribbble發生了什么事。 額,我們從沒考慮過網站會"不公開"。Dribbble的內容(除了用戶私人信息)對所有用戶都是公開的。 不全面開放注冊的第一個原因是: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控制網站的成長速度,這對我們來說很重要。比起籌措基金,我們更希望通過自己來可持續性的運營公司。這一方法不利的一面是我們需要成長的很小心、緩慢。不過俗話說的好,濃縮才是精華,正因為Dribbble上的用戶個個都是大神,導致上傳的圖片質量太高了,唉… 這一舉措對我們來說有支持作用。我們盡最大的努力做出了一些有用的特性,然后以用戶可接受的低價提供給他們,迄今為止這一舉措的反響還是很不錯的,項目和附件這兩項的使用已經大大超出了我們的想象,就快被小伙伴們玩壞了…我們非常高興高級會員能如此有效的使用這些特性~ 正如我前面提到的,用戶使用Dribbble的方面千奇百怪各不相同,所以很難從中選擇一個。最讓我激動的圖片經常出現,因為很多東西突然就在社區里火了,比如:Rogie King的" 和 。最近我又被Dana Tanamachi設計的字體給震驚了,她用粉筆畫出了一種印刷字體供商業使用。正是這種天才的存在才使Dribbble如此的與眾不同超凡脫俗。 我要再次說明,成為精英社區絕不是Dribbble的意圖。我理解人們會在這里有誤區,但是我們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控制網站發展速度。我希望Dribbble又能賺錢又不被罵,但是我們現在還沒有做到。 這種抱怨一看就不是專業人士黑的,因為他根本就沒看過我們的主頁。就好比你說推特不是個東西但是賈斯丁比伯的粉絲和慶祝,哪跟哪啊,風馬牛不相及的。Dribbble非常多元化——全靠你跟的人。(這點類似推特) Dribbble里有圖標設計師,插圖畫家,字體設計師,UI設計師,游戲設計師等等,在多元化這方面我們還需要繼續努力,我們也建議用戶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人們常常會被最受歡迎的頁面吸引,這很正常,但這不代表網站內容單一,Dribbble上還有很多其他的內容,我們也正努力的把它們都展示出來。 在線藝術展?你從哪里聽到這個說法的?:) 廣告、高級賬戶、商品不是僅有的收益來源,但是它讓我們現在還能保持運營。我們未來有其他的計劃,現在還不能明確的告訴你,我只能說,跟求職有關。 記者:Cameron Chapman. 相關推薦: —————-完—————— 翻譯小組:優設網SDC翻茄匠 微博ID: @豆池麥 本文由優設網原創翻譯,轉摘請注明優設網譯文出處,謝謝各位小編。 和Dribbble的創始人之前有過合作嗎?這次的合作是怎么促成的呢?
五年中你在哪里見到過Dribbble以及相似的網站?這種服務下一步準備怎么改進?
為什么要讓Dribbble遠離競爭?為什么設計師要選擇Dribbble而不是Forrst, Ember, Favwork或者其他類似的網站?
Dribbble會變成開放平臺嗎?或者永不公開?
不全面開放注冊也是發展中精華的一部分,但這不是我們的目的,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我們可以成功的控制這種發展速度。因為成長意味著流量、緩存、服務器、更多的煩惱、更多的支持、更少的睡眠等等。我們希望能準備好了再上戰場,所以近期不會將Dribbble公開,也就是說等我們確定我們的系統足夠好了,我們才會增加邀請的數量,同時提高我們預期的進程。(這方面我們現在確實做的不好)現在設計師使用的服務以后要成為高級用戶專屬的第一個原因是什么?
在你見過的Dribbble用戶中,最新穎的使用方法是什么?
有些批評者說像Dribbble這樣封閉的生態系統會造成設計圈里的精英主義,對此你怎么看?
現在有一些批評者說Dribbble上流行的東西很單一,不符合大多數發布內容的會被屏蔽甚至攻擊。作為一個公司,這種行為你們關心嗎?或者說,這是邀請碼注冊帶來的不可避免的副作用之一嗎?
Dribbble里一些上傳的文件好像是專為網站準備的,這一點也為人所詬病,大家都說Dribbble不像一個榮耀的在線藝術展了。對這一說法,你們有何感想?大眾的這一看法會成真嗎?
從第一天開始,用戶上傳的東西就是專門為Dribbble準備的,這眾所周知。季后賽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設計師們通過模仿彼此的作品提高自己的設計能力,這為設計師打開了另一扇窗戶,讓他們有更充沛的靈感。Dribbble的商業模式是什么?創始人是真心實意的喜歡這份工作還是為了利益?廣告、高級賬戶、商品是計劃的收入來源嗎?還有其他的來源嗎?
在實際應用中,Dribbble為你和設計師帶來了哪些好處呢?與我們分享你和Dribbble的那些小秘密吧~下方留言即可
《設計師必讀!玩轉Dribbble終極指南》
《國外網頁設計圈最具影響力的5位帥哥》
《7個值得收藏的用戶體驗行業網站和博客》
原文地址:webdesignerdepot
================關于優設網================
"優設網uisdc.com"是一個分享網頁設計、無線端設計以及PS教程的干貨網站。
【特色推薦】
PS禮儀手冊:網頁設計師必須修煉的內功技法,更是不可或缺的WEB設計指南http://hao.uisdc.com/ps/。
設計微博:擁有粉絲量58萬的人氣微博@優秀網頁設計 ,歡迎關注獲取網頁設計資源、下載頂尖設計素材。
設計導航:全球頂尖設計網站推薦,設計師必備導航:http://hao.uisdc.com
———————————————————–
想在手機上、被窩里獲取設計教程、經驗分享和各種意想不到的"福利"嗎?
添加 優秀網頁設計 微信號:【youshege】優設哥的全拼
您也可以通過掃描下方二維碼快速添加: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發評論!每天贏獎品
點擊 登錄 后,在評論區留言,系統會隨機派送獎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國內備受歡迎的設計師平臺,提供獎品贊助 聯系我們
AI輔助海報設計101例
已累計誕生 737 位幸運星
發表評論
↓ 下方為您推薦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熱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