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部義昭的設計給我的感覺可以總結為兩個字:“清爽”。這種清爽不只體現在畫面表現出的自然的、恰到好處的感覺,還能從中看出設計背后的設計思維同樣清晰,明朗。
相信他的思路會為你處理日常工作帶來靈感。首先,我們就看一下他是如何與客戶溝通的,這個經驗你一定用得上。
我在色部義昭應對客戶的心得中提煉出了三個點,這三點一定也是你常會遭遇的來自客戶的三連暴擊。
有些時候客戶自己也不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這個時候幫助客戶找準目標是我們設計師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我們需要在充分了解項目背景的前提下,幫助客戶理清思路,規劃一個方向。在開始動手設計之前,務必與客戶達成一個清晰的共同目標,否則無限改稿就在不遠的前方等著你。
客戶是貪婪的,而我們要學會清醒。我們要清楚地意識到,所有都是重點就是沒有重點。而我們要找的重點是“客戶、設計師和消費者三者之間共通的一點”,集中精力做好這個點才是我們和客戶的共同目標。
客戶給出的意見有時是合理的,有時也會在項目進行到一半的時候突然跑偏。這時我們不要為了快速得到客戶的認可而盲目修改。因為一次跑偏過后跟上來的只會是二三四五六次跑偏。我們真正要做的是回到第一步,重新強調我們的共同目標,再來推進下一步的工作。
色部義昭1974年出生在東京附近的千葉縣,兒時的色部義昭就是一個安靜少語的小孩,喜歡一個人坐在湖邊觀察過往的行人、植物、昆蟲之類的東西。優秀的設計師在觀察力上的天賦似乎都在小時候就初見端倪。
畢業于東京藝術大學的色部義昭主修的是藝術,但碩士畢業之后卻進入了原設計研究所,成為了一名設計師。入行之后他深深體會到雖然「藝術」和「設計」同樣關于創作,但兩者的本質有很大分別,因為它們的出發點相反:“由最初的創作契機方向來看,藝術和設計本來就是不同的。藝術是(創作者)由內向外創作的,而設計則是外在的,乃(創作者)基于大家的觀感,例如按客戶的需要,而產生出來的。”
日本共有34處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國立公園,為了樹立國立公園的品牌價值,并宣傳普及其多樣性和魅力,色部義昭為其設計了統一的標志系統。
這個標志是我最喜歡的色部義昭的設計之一,初看時只是覺得簡潔好看,并不明晰其含義。不過看過下面的動圖之后,便可以用一個字來概括這個標志——妙。
標志采用太陽升起時的霞光設計,表現了極具日本特色的風景。同時,標志的外形還被設計成綬帶的形狀,當配在圖片或招牌上時,有一種風景名勝獲得表彰的效果。鼓掌。
大阪地下鐵Osaka Metro民營化之后的全新CI設計,這是色部義昭最為人熟知的設計作品。
色部義昭的初始想法很簡單,就是從Osaka Metro的名字出發,他希望將首字母“O”和“M”合二為一。從純平面的角度來看似乎沒有可能,但是色部將思維跳出平面的限制,發散到三維空間,問題就得到了解決。
色部義昭用一條旋轉的紐帶將“O”和“M”巧妙地結合在了一起,隨著視角的變化,大阪的首字母“O”逐漸變成立體的 logo 的“M”,以此來表現 “Osaka” 的 “Metro”的主旨。同時,旋轉的紐帶也象征不斷前進的列車,并呼應品牌精神“Change to Run,Run and Change”。
仔細觀看動畫能夠發現,紐帶并不是以單一的速度旋轉,而是有急有緩節奏鮮明,因為這也是色部義昭的用心之處,他希望這個動畫可以在大阪地鐵站的屏幕上滾動播放,以此向人們傳達,“雖然大阪是以快速流動而聞名的商業城市,但我的設計卻不想表現這一特點,而是反過來,讓大家在如此快速的城市,慢慢去享受、感受。”
對于這次的設計色部義昭認為,“Osaka Metro是支撐大阪市的基建設施,而大阪是國際大都會,這個標志的功用是讓初到大阪的人也能一目了然;同時,考慮到這個標志在大阪出現的次數之多,我相信它需兼備環境設計的元素,以建構城市景觀。”他希望大阪市民穿梭于城市的各處,看到這個新的標志也能從中獲得啟發,“標志的轉變不但在于標志本身,也表示著時代進步,希望大阪市民自身也隨之改變。”
色部義昭憑借大阪地下鐵Osaka Metro的CI設計,獲得了被譽為日本設計界最高榮譽的龜倉雄策獎。
圖中是由六位空間設計師聯合舉辦的一次設計展,因為是空間設計師的展覽,所以在展覽空間的設計上別出心裁,會場利用玻璃紗布折疊的方式,將每個設計師的空間隔開。
色部義昭從這種空間劃分方式上得到靈感,將一張紙任意折疊五次,這樣就將一個版面的空間劃分成了六份,然后再將經過折疊后的紙張拿去印制成海報。這種方式完全呼應到了展覽空間的設計,讓一張平面的海報也有了立體的形狀。想法雖然簡單,但形式卻很巧妙。色部義昭更是憑借這一設計贏得了2009 JAGDA新人賞。
Kachidoki View Tower是一棟52層的高層公寓,標志的設計思路是突出“高度”這一特點。為了體現出高的感覺,色部巧妙地采用了一個仰視的視角。只要你仰視它,立刻就有了高聳入云的感覺。
尤其是在夜間,公寓的細節隱去之后完全就是標志本人。
公寓的導視系統選擇了AXIS的窄體字,是為了與標志圖案共同傳達一種高大的感覺。色部義昭認為,“僅僅用一個標志做一些與眾不同的東西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就是文字角色變得至關重要的地方。”有時我們選擇字體是純粹出于識別性考量,而有時字體的選擇也是品牌價值傳遞的一部分。
Liquitex是一家顏料生產商,Liquitex Art Prize是一個公開參與的競賽和展覽活動,旨在鼓勵下一代藝術家。
自2012年起,色部一直負責活動的平面設計并擔任評委。他將Liquitex的標志比喻為筆刷的刷頭,在紙面上畫出顏色不同,長短不一的筆觸。筆劃開始的位置是一個字母P,在顏料重疊的部分還模擬了向下流淌的效果。
這種設計形式的巧妙之處在于它不是一個固定的標志,你可以把它理解為一個概念,一個動作或是一種玩法。它完美契合了Liquitex作為顏料商的身份,從實用性的角度出發又可以滿足各種不同場景下的應用,玩出各種花樣。也彰顯了Liquitex迎合年輕人的自由活潑的印象。
Ichihara Art x Mix藝術節在我看來是一個極其有趣的妙想,它利用了車站和火車,以及沿途的四所廢棄小學的場地和設施,以貫穿市原市的Kominato鐵路作為整個藝術節載體。這種覆蓋一整個地區的藝術節活動需要傳遞的信息量是巨大的。
色部將Kominato鐵路標志性的紅色條紋與圓潤的AXIS字體相結合,制造了一套信息傳遞的系統。這套系統相當于建立了一個規則,它不拘泥于具體的內容,只要是紅色的條狀色塊疊加上瘦長的字體就可以傳播任何信息。
這套紅色系統可承載的信息量大且醒目易讀,它們以各種形式出現在藝術節路線的沿途,除了營造節日氣氛,還充當了連接藝術節場館的路標。鮮艷熱烈,迎風招展。
紅色的條帶是藝術節的符號,當你發現周圍出現了紅色條帶,就算只是櫥窗上的一張海報,你也能知道自己走在藝術節的路線上,藝術已經離你不遠了。
白鶴天空是著名的高檔日本酒品牌——白鶴的旗艦產品,分為山田錦和白鶴錦兩款。瓶身的造型以白鶴的立姿為意向。
色部義昭將白鶴頸部優雅的線條融入瓶身設計之中。瓶蓋的部分也使用了相同的玻璃材質,這種材質上的統一性可讓線條更好地延伸,同時也凸顯了酒的高端定位。
這兩款酒不同的瓶身顏色源于釀酒所用的兩種不同的米,且這兩款酒的釀造也分別采用了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因此,色部認為這種傳統與現代的對比應該在設計上有與之對應的表現。
同時,為了豐富這兩款酒的故事性,色部義昭將這兩款酒設定為一對白鶴。為什么說是一對呢?你可以仔細看酒標上面的白鶴,真的是一對。所以如果你買了這兩瓶的話,不要擺反了,會影響它們眉目傳情。
在酒標的制作工藝上面,白鶴采用了類似水印的效果,仔細看上面布滿了細密的網紋,這是一種復雜的日本傳統制紙技術。還記得之前介紹過的“越乃寒梅”紀念款么?這種在酒標上面大動干戈的做法,除了體現酒的高端定位之外,同時兼具防偽功能。
看過上面的高端系列,再看這款同品牌的平價酒,整體設計呈現出極大的反差。這是白鶴250ml的純米吟釀,是一款適合拿在手里飲用的酒。瓶身矮胖還有點可愛,顏色更加明亮,瓶蓋也采用了方便飲用的螺旋蓋。可見所有的設計目的都是為了打造新鮮輕快的印象,說明這款酒的定位也更年輕化。
這款面對年輕客群的純米吟釀的設計我個人非常喜歡,色部義昭總是擅長用最簡單直接的設計語言擊中目標客群的心。
Naturaglace是一家強調以純天然礦物質和有機植物提取物為原料的化妝品品牌。包裝設計使用了低飽和度的水彩感覺的筆觸,目的是體現化妝品不會為皮膚帶來負擔。
這個設計的切入點非常簡單,但其中也不乏一些巧思,水彩筆觸的顏色不是隨意選取的,每一種顏色代表了一種天然原材料。比如藍色代表水、紅色代表刺玫果、黃色代表沙棘等。因此你會發現不同產品的包裝上使用的顏色會有差異,因為每一款產品使用的顏色都代表了它所含的天然成分。
顏色的不同可以用于不同產品之間的區分,而低飽和度的應用可以讓所有產品擺放在一起時又能呈現出和諧的統一感。相信這一組放在展柜上一定能從一種妖艷產品中脫穎而出。
去淘寶看了一下,這個牌子的口紅兩百多一支,不知道這價格算貴么?
草間彌生美術館是一棟位于東京新宿的五層建筑,2017年10月1日正式開館。美術館的形象設計由色部義昭擔任。
標志部分的字體設計源自草間彌生的親筆簽名,其中大寫字母“Y”造型特點最為鮮明。這套基于簽名的字體被應用在了美術館的所有設計之中。整個美術館的設計語言采用了與草間彌生的繽紛世界截然不同的純白。就像一張空白的畫布,讓草間彌生的作品在其中成為絕對的主角。
由于美術館采取的是每天四批次的參觀制,每批次限時九十分鐘,因此導視部分通過簡單明了的圖形為觀者規劃出了一條明確的單向動線。從一樓開始沿著樓梯一路參觀,到達頂層后直接乘坐電梯返回一樓。
標志性波點元素被應用為輔助圖形,讓整套VI系統極具識別性,遠遠一看就知道是草間彌生。
其中手提袋的設計很巧妙,在放入內容物之后,波點元素會被襯托得更加醒目。
這件文化衫的設計就見仁見智了,我倒是能接受,不過對于有些人來說,應該會引起生理不適。
這個案例真實得不像話,為東京藝術大學設計新的識別系統。東京藝術大學之前文章中已經多次提到了,日本藝術類第一學府。為它設計東西已經壓力夠大了,結果甲方還要提“無理要求”。
圖中的三個元素分別是:學校的標志,制作于1950年,沿用至今已有70年歷史;“東京藝術大學”這六個字是原校長的親筆題字;再加上色部設計的英文名稱。這三樣東西湊在一起完全不搭,問題是它們仨哪一個也不能刪去。這畫面是不是像極了你的日常?色部面臨這一窘境的時候,他想起了一位前輩——葛西薰。
葛西薰曾經說過,“在做字型的排列時,必須要讓自己的心情化為文字,去聽聽「它」想要被放在哪里。”根據葛大師以往在設計中的各種行徑來推測,這確實像他能說出來的話。所以色部就把自己想象成了文字,捫心自問一下自己想被放在哪。于是就有了下面的方案。
既然不合適,那就不要強行湊在一起,從結果來看,這三個元素甚至是盡最大努力遠離了彼此。色部義昭采取了一種拉開距離的擴散型設計,將不同的素材靈活地進行整合,同樣也可以在版面內建立一種獨特的設計規則。
我覺得這個案例對于我們解決版式中出現的難題有很大的啟發。至于能啟發到什么程度,那就看個人悟性了。回頭我也打算把自己想象成文字,但就怕它們也不知道自己想去哪。
市原湖畔美術館位于東京以東50公里千葉縣的市原市,這間美術館一個比較老舊的建筑物,希望通過新的視覺呈現為老建筑帶來一種新的生機。
市原湖畔美術館就如它的名字一樣地處一個自然環境優越的偏僻之地,四周被水環繞。美術館旁邊的這汪湖水就是色部義昭的靈感來源。他用極簡的長短不一的條狀色塊模擬了湖水波光粼粼的景象。
當這一汪湖水動起來的時候,你就更能理解什么是波光粼粼。
標志中的標準字采用了點陣的方式組合而成,并且這一規則被應用到了整個系統中的方方面面。不同的應用場景融入不同的巧思,造就了許多有趣的細節。
導視部分無論是圖標還是文字,全部都是由點陣組成。
建筑外立面的巨大標志內部隱藏著由點陣組成的文字。
美術館入口處,巧妙地利用了鐵絲網柵欄原本就存在的點陣結構,用塑料卡扣在上面排列出文字與圖案。
在眾多物品中,手提袋的設計格外有趣,標志上的橫條被拆解成兩部分分別印在透明手提袋的前后兩片上。當其中裝入物品后,標志的兩部分被分開,隱藏在重疊部分的文字就會顯現出來。
最后,想知道色部義昭的工作室招人,最看重什么品質么?
祝大家,身心健康!拜拜~
歡迎關注研習設的微信公眾號:「Yanxishe2017」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發評論!每天贏獎品
點擊 登錄 后,在評論區留言,系統會隨機派送獎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國內備受歡迎的設計師平臺,提供獎品贊助 聯系我們
AI輔助海報設計101例
已累計誕生 737 位幸運星
發表評論 為下方 6 條評論點贊,解鎖好運彩蛋
↓ 下方為您推薦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熱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