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天要認識的這位設計師,他的名字叫祖父江慎,光從這個霸氣的名字來說,這位老前輩貌似就很占人便宜嘛,在他面前,我們大家都是孫子。那經過后來的逐漸了解,我才知道,原來他的姓氏就叫祖父江。人如其名,祖父江慎本人也相當的搞怪,就像一位頑童一般,非常有趣,給人的印象總是那么的深刻。那接下來我上幾張照片,大伙一起來感受一下吧。
只要有祖父江慎出現的畫面,我們就能從中感受到他那種,渾身上下都是戲的搞怪特質。我也完全看不出他已經有57歲的樣子,而標配的花襯衫又很有夏威夷的風格,讓人看起來輕松和休閑,這讓我覺得他的形象與日本人的所崇尚的那種簡約美學完全不搭邊。稀疏的空氣劉海加上活潑有趣的表情,都打破了我們對設計師形象上的認知界限。
而在這有趣的皮囊之下,卻封印著強大的設計力量,在設計界,他被稱為「日本書籍設計的代表」。在設計水準幾乎變態的日本,能夠得到這樣的稱號,這也足以說明,這位看起來完全不靠譜的設計師,他的設計實力究竟有多么可怕了吧。憑借著對書籍設計的「掌控力」,他始終走在書籍設計的最前沿。當你不斷去試著了解他的設計作品時,你會發現,這哪是祖父,他簡直就是祖宗級別的boos!
這種令人仰望的設計創意,簡直天馬行空,毫無規律可言,如果讓我用一句話去總結它的設計,那我也只能用「新奇」這個詞來形容它了。祖父江慎的創意切入點極其刁鉆,他的想法就和他本人一樣,夾雜著稀奇古怪的要素在里面。
獲獎與成就
- 1983年入選第四屆日本圖形展
- 1995年裝訂黨比賽日本書籍出版協會會長獎
- 1997 年講談社出版文化獎 /書籍設計類
- 2004年教育,文化,體育和科學技術部獎
- 2016年1~3月「祖父江慎+コズフィッシュ:書籍設計」在東京千代田區日比谷圖書文化館開幕;
- 2016年4月編撰十年的作品集「祖父江慎+コズフィッシュ」出版,即刻成為業界的設計寶典;
- 2016年在ggg畫廊舉辦個展,標志著日本頂級設計師地位的確立。
近年來,在史努比展、米菲兔展、ggg展、新世紀福音戰士展等展覽擔任視覺、空間等多種職能的藝術指導,并開發出獨特的衍生商品
什么是書籍設計?這個問題對我們一般人來說,可能就是對作者提供的資料的整理這么簡單吧??稍谧娓附餮壑?,這種簡單的整理其實是遠遠不夠的,他認為書籍設計并不是把書的內容直接呈現出來就可以了,深受杉浦康平影響的他,深深堅信一本書,必需要傳達出文字所無法傳達的內容才行。
書籍所傳達的內容,還是讓讀者自己去發現的好,并不需要把這本書講了什么事情全都丟在封面。例如說,懸疑小說的書籍設計,就不能讓人們知道犯人是誰,因為如果那樣的話,就太無趣了。
1. 祖父江慎關于書籍設計的理念
書籍的設計只要能夠和內容建立起聯系就可以了,這種聯系會讓讀者更有興趣去閱讀這本書。這些用文字無法傳達的內容,往往要通過圖像、數據、計算甚至是借助「五感」去傳達。而每當讀者發現了這些巧妙細節時,往往都發出「原來書籍還能這樣做」的感嘆。
在祖父江慎看來,書籍設計不是把腦中儲備的知識具象化那么簡單,而是要把自己沒有的,那些對外部的感動與反饋,通過轉化形成最終的設計造形。秉承這樣理念的他,反對做事循規蹈矩,如果一本書完全是按照自己想的那樣設計出來未免就太過平淡了,所以在設計中他會更注重那些意外的驚喜,不斷挑戰自己,拓寬書籍設計的疆域。
如果你在日本的書店看到了一本看起來很奇怪的書,那么十有八九就是祖父江慎的作品。對他而言,好的設計不是高技術,也不是表現力。比起這些,祖父江慎更關注每一個設計師如何詮釋自己與這個世界的關系。審美和視覺傳達這些基本的知識和技術還是必要的。但是,絕對不是重要的事情,學習技術何時開始都可以。
2. 祖父江慎對于設計的理解
提到對設計的理解,祖父江慎語重心長的說道:「在設計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尋找意想不到的驚喜,感知意外的趣味;我們需要這種力量。應該嘗試享受這種「意外」。
1959年,在日本的愛知縣,祖父江慎誕生了,從小就對繪畫產生了濃厚興趣的他,很自然的就讀了愛知縣旭岡中學的美術系。
隨后從愛知縣立旭丘高中美術科畢業后,他看到了日本設計師味岡伸太郎的作品,他的字體設計汲取了傳統精華的同時又融合了日本現代的設計思想,可以說是影響了一代人。
△ 味岡伸太郎作品
△?味岡伸太郎
由于當時的祖父江慎也受到了味岡伸太郎的影響,所以這讓他勵志想要成為一名設計師。并在1979年考進了多摩美術大學。沒錯,就是那個我們耳熟能詳的多摩美術大學,包括深澤直人、三宅一生、佐野研二郎等都是這個學校畢業的優秀設計師,可以說是日本頂級的美術學府之一了。
△?與壽一同工作的場景
△?しりあがり壽
而最終讓祖父江慎進入書籍設計領域的契機,是他在大學期間認識了(しりあがり壽) 壽前輩,壽邀請了祖父江慎為他的漫畫做裝幀設計。壽作為漫畫研究部的部長,當然也把祖父江拉進了漫畫研究組。
隨著兩人的密切合作,名為《電氣之春》的書出版了,這可是祖父江的第一次,也因此開啟了他對書籍設計的迷戀。對新人漫畫家壽來說,祖父江慎的設計讓他的新書獲得了意外的熱銷。隨著自己作品的走紅,祖父江慎的書籍設計委托,也開始接連不斷。
△?杉浦康平與《遊》雜志
從1981年開始在大學就讀期間,祖父江慎迷戀上了杉浦康平的設計(特別是《遊》雜志),并開始在名為「工作社」的日本出版社打工,在也導致了他中途退學。
時間一轉就是五年,由于之前公司的老一輩設計師全部辭職,祖父江慎就這樣成為了公司的臨時藝術指導。
由于這份工作實在太過繁忙,兩年后祖父江慎決定離職。隨后又在秋元康(日本著名編劇作詞家)設立的Kosakusha出版社做了一年左右的藝術指導。
△?工作室外景
1988年成為了一名自由的獨立設計師,并在兩年后成立コズフィッシュ(Cozfish)設計事務所。設計項目涉及小說、漫畫、繪本、寫真等多種類型。
回過神來發現已經親手設計了2000本以上的封面設計。
當我們走進祖父江慎的工作室,你一定會驚訝,這與我們想象中大師的工作室完全不同,與其說它是工作室,倒不如說它更像是一個堆滿書籍的倉庫。當然這些都是資料書,比如各國版本的《木偶奇遇記》、各年代的日本小學課本等,觀察字體與裝幀隨年代而變的歷程,這被祖父江慎自稱為是「時代的眼睛」。
當然祖父江慎自己的作品,也被擺放到了屋子里,滿滿的堆放了三四排書架。狹窄的走廊也只能允許一個人通過。就在這樣的創作環境中,祖父江慎帶給了我們眾多的優秀設計作品。
△?浴室專用的《少爺》
△?最小版本的《少爺》
祖父江慎極其喜歡夏目漱石(日本文豪)的經典小說《少爺》,更是從初版開始收集它的書。據說少爺從執筆開始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這很適合研究日文的組合,這也成為了他充滿個性的設計原點。少爺的裝幀版本非常豐富,有的字體非常大,有的體積小到像火柴盒一般,還有的為了在泡澡時觀看,還特意被做過防水處理。
祖父江慎把《少爺》全文縮小成只有明信片大小的版本。
△?道后溫泉藝術季期間,祖父江慎將《少爺》轉化成裝置「部屋本坊っちやん」,亦是該藝術季最大的藝術裝置。
1. 《 心 》
在常年研究與收集《少爺》的過程中,自己也萌生了「希望有一天能夠設計夏目瀨石的書籍」這種想法。他笑說,「我對它的喜愛,強烈到愿意為它嘗試各種版本的設計!」在2004年,這個夢想終于實現了。那就是夏目瀨石的經典小說《心》。
考慮到亞洲人普遍喜歡用手拿著讀書,特別是在日本,人們喜歡在電車或地鐵上閱讀。所以在設計時,祖父江慎想到,盡量讓這本書能夠實現單手閱讀的場景,并在釘口處特別預留了大量的空白,這樣在單手翻書時,就不會讓文字被遮擋到,這樣簡單的處理,就讓閱讀變的相當的方便了。
作為百年紀念版本,在書籍的外觀設計上忠實的復刻了夏目瀨石的原書封面,甚至也重現了夏目瀨石的雕刻圖章、序言以及夏目瀨石當年用紅筆親手書寫的文字校對記錄。選用了夏目瀨石自創的,有點像甲骨文的心字落款,不過我倒是覺得這個有點像蠟筆小新的「大象」。在復刻的力度上非常激進,我們甚至能看到出版時的錯字。祖父江慎認為,未經校對過的初版,更貼近夏目瀨石的寫作狀態,寫下的文字大小,與作者的呼吸韻律有關;是在煩惱、興奮還是真的寫錯,都能從原稿中感受得到。
2. 《 櫻桃小丸子 》隨筆三部曲
在設計《櫻桃小丸子》的封面時,由于最開始就被得知要出系列三部曲,由于只是漫畫家的隨筆,所以他覺得不讓書看起來那么有「漫畫感」會更好。漫畫都是有畫框的,那么在這個封面上,祖父江慎就決定選擇不使用「外框」的圖。
可能你還不知道,這個畫面中的龜裂紋理,其實并不是什么特效。它是祖父江慎煮了「一座小山」那么多的雞蛋,然后把雞蛋殼敲碎,在圖上顏色一片片的貼上去,簡直不要太有趣。(負責煮雞蛋的櫻桑說,再也不想見到煮雞蛋了,因為她把雞蛋都吃了)
那么來到第二卷的時候,就選擇了輕松一些的毛氈來制作,突然氛圍就變的很輕松了。
而到第三卷的時候,祖父江慎覺得能不能在有些細節在里面呢?于是與作者商討之后,決定選擇用沙畫的形式來體現它。
2. 《 恐怖 》漫畫
接下來這個案例,是一本恐怖漫畫的設計,作者是日本漫畫家楳圖一雄。我們從封面就能感受到這個作品的恐怖氣息,那么祖父江慎為它都設計了哪些東西呢?
在書籍的背面的印刷中,被加入了一個面積很大的反光圖層。就像一面鏡子一樣,當我們把書拿在手里翻轉書籍的時候,就可以通過這里的鏡面反射出自己的面孔,而這時候,如果你稍微傾斜一下書籍,就會看到另一幅鬼怪面孔,不經意間,還真的是很恐怖的驚喜。
你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嘛?在閱讀的過程中其實還隱藏著一個嚇到你的陷阱,那就是隨著翻頁的進度,你會發現在釘口會慢慢浮現出一個鬼臉,而且它只有在稍微傾斜的角度上才能被發現。
3. 《 相撲的感嘆聲 》
秉承著杉浦老爺子的設計理念,祖父江慎非常在意書籍所帶來的觸覺體驗。在它的書中,曾經提到,雖然讀完一本書的時間因人而異,但普遍的都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讀完。而在這個過程中,手和書一直在進行著交流,所以書的觸感是很重要的。這本《相撲的感嘆聲》就是運用這個理念設計出的經典例子。
由于是講述相撲力士的故事,所以在封面上被設計了一排排汗珠。為了體現這種大汗淋漓的炎熱感覺,祖父江慎在封面上采用大面積的橘色和紅色,用樹脂制成在汗珠上形成立體又粘手的觸感,非常有意思。
在內襯頁里運用皺巴巴的,摸起來黏糊糊的蠟紙,從觸覺上給人一種類似汗濕皮膚的「油膩」感。極度貼合了書中的內容以及相撲給大眾的一般印象。
4. 《 口誤 》
糸井重里的《口誤》系列書籍是一本搜集了當年日本所有口誤的集錦?;谶@樣的內容,也給了祖父江慎非常自由的發揮空間。于是決定配合主體,讓書籍本身也變的錯誤百出,與印刷廠一起做出一個一般情況都不會出現的書。
這是一本無論怎樣都沒辦法擺放整齊的書,如果把它放到書架上,我想很多強迫癥患者都會抓狂了,因為這套書的書脊根本就不是直角。
在《銀之口誤》中的書脊部分,就錯誤的把用來固定裝訂線的膠布黏貼在來書封的外面,這也是一個很明顯的錯誤。最開始是打算全部都帖膠帶的,后來覺得至少要讓人們看到口誤的標題,所以最終決定貼一半。(為了實現這個要求,印刷廠把機器給拆了,變成只可以貼一半膠帶的機器。然后,就修不回去了....祖父江慎毀掉了人家的機器)
5. 《 新耳袋 》
封面是書籍給人的第一印象,所以通常封面都是設計師的設計重點,如果書籍的封面設計的巧妙,也會提高讀者閱讀內容的欲望。而祖父江慎的做法是,把一整本的正文,全部都放到封面上,讓讀者即便不打開書,也能把這本書的內容看完。
祖父江慎使用了壓凹技術、折射光技術、紫外線熒光技術將《新耳袋》的正文分為三層全部印在了封面上。通常書籍都會盡量避免,人們在購買之前,就看到所有的內容,而這種毫不避諱的設計反而增加了書籍的銷售量。
不僅如此,在書籍內部的封面處,人們通常不會注意到的地方,祖父江慎也用心的加入了一個「護符」,這也是因為它是鬼怪類的書籍。他說:「即便是一本鬼故事,我也不會讓它發生可怕的事情」。
在祖父江慎的作品集中,他寫到:「書本的話,有如果不讀出來就看不到的地方,不知道為什么最近應該作為書籍面目的封面變成了這樣。從出版社把預算都花在封皮開始,摘掉封皮后,本來書的封面變的很空擋,變成了讀者不會去看的地方。但是被拋棄掉的封面雖然不花費預算,讀者查看封面的要求不高,就很有自由度。一本書里注意不到的地方也有很多,即使設計了也沒有什么意義的地方,就像在秘密基地里工作一樣,聚集著「請千萬不要發現啊」的雀躍感?!?/p>
6. 《 山田章魚丸君 》
看起來好像只是一本普通的四格漫畫,但是祖父江慎在這里又隱藏了什么玄機呢?
咱們普通的書通常都是在有光的情況下閱讀的,而我們現在看到的這本書則需要在沒有光的地方,才能體現出它的趣味。實現它的方法,是運用了一種叫做蓄光墨水的顏料。借助這種技術,我們在黑暗的環境里,可以看到不一樣的結局。
但在這本書中,其實并沒有特別標注「使用了蓄光墨水」。甚至有的讀者反饋說自己最喜歡這本書了,當祖父江慎問道,「你讓蓄光墨水發光了?」的時候,得到的回復都是完全不知道還有彩蛋。但即使這樣,祖父江慎也認為,如果偶爾打開書,想著差不多該去睡覺去關燈的時候,啪的一下出現了內容的話,不會很開心嗎!祖父江慎的設計高度,就是這樣的有人情味,這和那些看起來不明覺厲,又很晦澀難懂的設計完全不同。
7. 《 Eugenia 》
恩田陸的《Eugenia》是一本懸疑小說,一般的懸疑小說,會隨著閱讀的深入,謎題也逐漸變得復雜起來。讀者會越來越緊張,當一氣呵成讀完并揭曉謎題的時候,又會讓人感到豁然開朗。為了增強這種閱讀上的感官體驗,祖父江慎的做法是從字體出發,讓讀者有一種不舒服的眩暈感。
為了制造這種違和感,全書的標點都使用了老式標點,漢字與假名也做了符合字體,就像混合咖啡一樣。這種微小的違和感,讓讀者置身于書中情節,制造了一種讓讀者閱讀不順暢的感覺。
祖父江慎觀看文字的方式是從畫面構造切入,認為不同內文就要使用不同字體,才符合設計的一環,并徒手寫下秀英明朝體、黑體間的差異。
8. 《隨著時間劣化的海報》
這是祖父江慎的實驗作品,起初是因為對隨著時間推移,慢慢腐壞的海報產生了濃厚興趣,隨后想去嘗試能夠引起化學反應并慢慢劣化的海報作品。經過反復的嘗試,最終覺得在墨水中加入醋跟醬油的話,應該可以產生劣化效果了吧。帶著這樣的想法就去印刷了。
最終的效果還是很不錯的,左側是五年前的樣子,右側是近期的樣子。直到現在,這個海報還在不斷的劣化著。
9. 《用天然色彩印刷海報》
請不要怕出問題、不要怕搞不好、不要怕障礙頻生。如果怕的話,就不可能成為好的書籍設計師了。訣竅就是不要怕,怕就做不好。請大家睜開眼睛,放開雙手,勇敢面對所有意想不到的事情!」
10. 《有著作者DNA的墨水去印封面》
除了使用各種調味料做設計,祖父江慎甚至還想要使用含有作者DNA的事物去印刷封面。沒錯,它使用了作者的胡子,你也想到了吧。當然這個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作者的胡子完全不夠用。但至少技術上是可行的啦。(印刷廠說,至少要有一大箱胡渣才可以)
在祖父江慎的作品集中,他寫到:「在做書籍印刷的設計時,不知不覺中就有了,事先去考慮書籍壽命的這個習慣,希望一本書能夠盡量長久的被閱讀下去。雖然設計長壽的書并非不可能,但也會去想,真的只要這樣就行了嗎?比如無論讀多少次都不會損壞的書,我還是更喜歡隨著閱讀次數而變得殘舊的書吧。」
與我們熟知的設計大師不同的是,祖父江慎并沒有屬于它自己的設計風格,對它來說,完全不在意人們看到一本書時沒會不會想到是他設計的作品。而是較勁腦子不讓自己的設計重復(2000冊以上),不讓自己染上「偷懶」的習慣。這一點不得不讓人佩服,大師級的設計師,總會讓年輕一輩望而生畏,而祖父江慎就是其中的異類,花甲之年的他,擁有各種搞怪的行為,就連走路也帶有獨特的節奏。坐著的時候,也會不自覺的晃來晃去,仿佛思潮涌動,不得不用這種晃動來釋放。這樣的一位設計師,在被我們年輕一代所敬重的同時,也深受著我們的喜愛。那么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內容啦,咱們下期見!
更多日本頂尖設計師: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發評論!每天贏獎品
點擊 登錄 后,在評論區留言,系統會隨機派送獎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國內備受歡迎的設計師平臺,提供獎品贊助 聯系我們
AI輔助海報設計101例
已累計誕生 737 位幸運星
發表評論 為下方 6 條評論點贊,解鎖好運彩蛋
↓ 下方為您推薦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熱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