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長期以來我們一直在堅持分享一些基礎的干貨內容,那些看書、看分享很難系統搞得明白的知識點,這和我個人對基本功的執念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超人出品的「圖標繪制指南」:http://www.czdes.cn/zt/icon-drawing-guide
但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同學在后臺留言,想要看一些更進階的,更深入的知識點,來應對入行后日益高漲的職業要求。
所以,我還是打算開一個新的系列,用來整理和輸出有關 UI 設計領域進階的概念和知識點。
上期回顧:
KANO 模型,翻譯叫卡諾模型。網上摘抄到對它的解釋大概如下:
對用戶需求分類和優先排序的有用工具,以分析用戶需求對用戶滿意的影響為基礎,體現了產品性能和用戶滿意之間的非線性關系。
不說那么抽象的,講人話,就是一個幫助我們定義 “需求影響力” 的工具,通過定義評價的標準,來衡量每條需求可能對用戶造成的實質影響。
通常,KANO 中定義了5個需求的屬性,即魅力、期望、必備、無差異、反向型,通過一定的分析步驟對每個屬性進行打分,最終搞明白它屬于哪一類型。
這么做的目的,是為了輔助我們更好的理解需求的有效性,為后續需求的優先級、工期、精細度安排做參考。
有了基本的概念,我們就要來詳細了解一下 KANO 的具體原理了。
在 KANO 模型的理念中,產品功能、服務的完成度,與用戶滿意度的相關性并不完全一致,可能功能非常出色完善但用戶并不買賬,也可能做的非常簡陋但是備受用戶吹捧。
所以,KANO 定義了一個由功能完成度和用戶滿意度組成的2維坐標軸。
并在這個坐標軸中,通過一定的曲線、圓形區域,來表達下面說到的五種需求類型:
- 魅力型:提供了會讓用戶驚喜,但是不提供用戶滿意度也不會受到影響
- 期望型:用戶非??释墓δ?,提供了用戶滿意度會上升,反之則下降
- 必備型:提供了用戶滿意度不受影響,但是沒提供則滿意度大幅下降
- 無差異:無論提供還是不提供,都不會有什么影響
- 反向型:提供了會導致用戶滿意度下降
我們可以在很多分享看到這個圖例,但是要注意這只是一個對概念進行直觀呈現的示意圖,我們并不需要直接應用。
我們要先來理解一下,基礎的五種需求類型都有什么特點。
1. 魅力型(Attractive Quality)
魅力型的需求,是能讓用戶產生 “意外驚喜” 的東西。雖然沒有這個功能不受影響,但是提供之后會讓用戶非常的興奮和滿意。
比如在設計中常說的 “情感化” 設計,就是增加魅力型需求到產品中,通過一些有趣的交互、提示,來提升用戶的滿意度。
或者,像微信提供的拍一拍功能,沒有的時候完全不受影響,但是誕生以后可以大大增加社交中的趣味性,提升用戶的滿意度。
2. 期望型(One-dimensional Quality)
期望型則是用戶非常想要有的功能,通常是用戶的主要訴求或痛點,如果沒有得到滿足,那么用戶始終會覺得不夠滿意,或者認為被廠商忽視。
例如使用支付寶進行公共交通的支付就是期望型功能,在它們還沒上線的時候,用戶有非常大的呼聲希望掃碼支付能得到統一的應用。
3. 必備型(Must-be Quality)
必備型,通常是一個應用最底層的功能之一,是用戶默認你應該具備的。例如聊天工具可以發表情,電商有購物車。如果這些底層的功能實現不符合預期,那么就會對用戶的滿意度造成極其負面的影響。
比如在線支付這個操作,我們默認所有主流支付渠道都包含了,但是京東、美團的支付選項中移除了支付寶,這對于相當數量的用戶而言是不可理喻的。
4. 無差異(Indifferent Quality)
無差異,則是一些你做和不做,用戶都一點也不在意的東西??梢哉f,它們就是 “無效需求” 的代名詞。
這類需求常常來源于老板、產品經理拍腦門做的決定,或者用戶反饋中沒有虛無的建議和要求。
再有可能,就是緊跟潮流趨勢做的功能,比如餓了么最近上線的 “真香” 頻道,在一個外賣應用中上直播和短視頻……
5. 反向型(Reversal Quality)
反向型需求,則是做了會起反相效果的需求,也就是讓用戶反感。
除了某些剛愎自用的決策者根據自己喜好添加需求以外,多數情況下是為了促進轉化或者流量強加給用戶的一些功能。
比如 UC 這類瀏覽器不會老老實實的在首頁放基礎搜索框和收藏,而是一定要加入新聞流媒體來強制用戶進行關注。
了解了這5類需求是什么,下一步,我們就要來熟悉應用它們的方法
首先我們看看下面的表格,包含功能有或沒有的復合表格,兩個維度都包含了從喜歡到不喜歡的5個分數等級。
我們通過獲取用戶對有或沒有的打分,來判斷這個功能處于哪一個類型。當然,當調查訪談的用戶數量較多時,是需要進行均值或加權計算的。
除了用這個表格記錄外,KANO 還經常使用一個四分位 Better-Worse 系數坐標軸(奇怪的知識又增加了),通過對相關系數進行計算將需求置入對應坐標象限。
這個坐標相對于前面的表格來說,看上去更直觀。但是去系統獲得坐標系對應數值的辦法,就沒那么討喜了。
Better、Worse 系數分別代表了在增加和缺少該功能后,用戶的評分。但這個評分的數值不再是 1-5 這么簡單,而要通過一定的計算來完成,公式如下:
- Better/SI=(A+O)/(A+O+M+I)
- Worse/DSI=-1(O+M)/(A+O+M+I)
- 這個公式了解下就好,只要知道在四象限應用中的原理就足夠了,而不需要我們真的去進行這種計算。
既然兩種方法各有優缺點,我們在實際應用中自然應該要做出一些有效的改良,即結合它們各自的優點,創建出一個新的坐標體系。
我們只要根據第一種方法的數值,將功能對應分配到這個列表中,就可以獲得一個直觀的需求影響力圖表了。
同時,根據可視化的原理,對需求的其它權重或分類進行表現,例如使用色彩或大小進行區分,讓圖表可以更直觀。
KANO 模型只是需求分析中的其中一個環節,用來幫助團隊更好的理解需求的屬性,但并不是代表需求的理解僅此而已。
同時,KANO 模型的可信度是建立在準確的用戶打分之上,這是一個非常嚴苛的要求,不僅需要非常有效的實驗、調研計劃制定,同時受限于樣本數會導致置信區間過大(評分誤差),置信度極低。
在以效率為導向的團隊協作中,除非是非常重要的功能,否則使用用戶畫像、卡片等工具進行大致的推導即可。
KANO 的應用場景多種多樣,需要大家根據實際應用場景進行調整。尤其對于設計師來說,KANO 不是一個我們教育 PM 怎么做需求的工具(某種情況下可以),而是輔助團隊對需求的影響力有清晰認識的方法,幫助團隊做出更有效的決策。
本次的分享到這里結束!
歡迎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超人的電話亭」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發評論!每天贏獎品
點擊 登錄 后,在評論區留言,系統會隨機派送獎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國內備受歡迎的設計師平臺,提供獎品贊助 聯系我們
AI輔助海報設計101例
已累計誕生 737 位幸運星
發表評論 為下方 7 條評論點贊,解鎖好運彩蛋
↓ 下方為您推薦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熱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