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掌握設計的節奏?來看這份全面的總結!

追根溯源,人類對于節奏的認知,最初來源于大自然的規律,太陽東升西落,月有陰晴圓缺,聰明的人類通過模仿這些規律,最后演變出來詩歌,音樂,繪畫,乃至生存之道等,這些都是廣義上的節奏,那么狹義上的節奏,我們可以理解為一個節拍、一段曲調。

如何掌握設計的節奏?來看這份全面的總結!

△ 音樂節拍

那么狹義上的節奏,可以是一段音樂,就像耳熟能詳的節奏有「噔恰恰、噔恰恰」和「咚次噠次」,我將節奏用圖形化的語言來說明一下,圖中從黑到灰色代表聲音漸弱,豎線分割每個小節,重復小節形成一段簡單的節奏,形成「強弱弱」「強弱次弱」的有規律變化,這樣的節奏變化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對比。這些可視化的節奏將成為我們藝術設計中必不可少的理論依據。

設計發展至今,設計師們對設計節奏的認知已經非常具體了,例如運用元素的聚散、反復、重疊、轉換,形成節奏和美感的變化,通過色彩的點、線、面等形式的不斷重復,體現有規律、有秩序的美感。通過這些節奏變化,可以滿足多場景,多維度的設計需求,把握節奏是設計師必備的技能。

帶著這些對節奏的理解,我們會從視覺引導、元素排列、視覺平衡留白、點線面關系、以及色彩這6個方面來分析美學中的節奏。

1. 有節奏的視覺引導

如何掌握設計的節奏?來看這份全面的總結!

△ 《睡蓮》 莫奈 99×93cm 1919年

我們來分析一下莫奈的代表作《睡蓮》,《睡蓮》是莫奈晚年的作品,當我們把這幅畫中被蓮花切割后的負型連接起來,我們可以看出是一條曲線,這條曲線就是莫奈的「演奏」方式,這條曲線從遠到近,遠處的幅度小一些,近處的幅度大一些,拉開畫面的縱深感,將觀者的視覺重心引導到前面那兩朵黃色的蓮花之上。他這種視覺引導讓觀者感覺到的是一種寧靜,試想一下,倘若這是一條筆直的線至上而下,猶如瀑布飛流直下的壯闊,可能就是另外一種感受了,這就是節奏在畫面中起到的作用。

油畫中不同節奏的視覺引導,會帶來情緒上、視覺焦點的變化,那么我們在設計中同樣可以使用,控制節奏感也是重中之重。

如何掌握設計的節奏?來看這份全面的總結!

△ 圖片來自 Pinterest App

咱們來看看瀑布流的鼻祖 pinterest 的頁面樣式,瀑布流符合用戶「Z」字型的閱讀順序,吸引用戶不斷向下滑動,相比規規矩矩的排版方式,瀑布流閱讀起來比較有趣味性,讀起來很輕松。錯落有致的引導會使得閱讀速度放慢,用戶在瀏覽這樣頁面的時候,一定是慢條斯理,邊看邊思考的狀態,這樣瀑布流就發揮到了它的作用,用陰陽頓挫的節奏,營造出舒適的閱讀體驗。

2. 有節奏的元素排列

與莫奈不同,梵高是公認的瘋子,但也是天才,他在繪畫的時候無比認真,從他作品中可以看出嚴謹的規律。天空中的黃色星星如果用線連起來,會發現它如浪花一樣此起彼伏,流動的筆觸按照順時針方向有規律的排列,讓星空變得靈動,細膩的筆觸擺放,仿佛畫面在動。前景樹影與后景連綿的山脈形成近大遠小的連續空間感,將視野從近處樹影往遠處山丘無限延伸。往往畫面就是被這樣經營出來的,慢慢這些方式方法,就被人總結起來,學以致用。

如何掌握設計的節奏?來看這份全面的總結!

如何掌握設計的節奏?來看這份全面的總結!

△ 《星月夜》梵高 99×93cm 1919年

相比于梵高的油畫,這個小小的 banner 可能不值一提,但是在這個 banner 中我們看到了元素排列的節奏。左邊的這幅 banner,文案這么多的字沒有主次,背景點綴的圓球也是一樣大的,排列的方式也較為平均,使我們覺得沒有視覺焦點,背景搶了主文案的風頭,整個 banner 沒有半點節奏可言。那么我們來進行簡單的優化,右圖文案上主要突出「產品」二字,點綴的元素用形狀、大小進行了區分,看起來靈動了許多,畫面中元素的疏密、大小、視覺軌跡等都做了調整,節奏分明,畫面傳遞出的信息也更加突出,完成了需求的同時也不失美感。

如何掌握設計的節奏?來看這份全面的總結!

△ 圖片來自網絡

3. 有節奏的視覺平衡

元素擺放的節奏會引導我們的視覺中心,好的畫面是平衡的,是完整的。那么我們先來做個測試。

這兩幅海報哪一個是官方海報呢?

如何掌握設計的節奏?來看這份全面的總結!

△ 圖片來自網絡

第一幅圖,掛在晾衣繩上的小黃人在右上角,下面兩只小黃人看著它,將整個畫面的視覺中心引導在右上角的位置,這個位置本身是沒問題的,但是配上居中的文字,我們會發現,我們看整個海報的時候視覺焦點是散的,看起來有些別扭。

再來看第二幅海報,這張海報的視覺焦點是在中間的,掛在晾衣繩上的小黃人在正中間,下面兩只小黃人的視覺中心也同樣聚焦在正面小黃人的身上,從上半部分的文字,中心的小黃人以及下面的文字都是以中心為軸的,這樣看起來視覺聚焦流暢,至上而下,結構清晰。這樣的節奏是均衡的,是順暢的,這就是有節奏的視覺平衡。

4. 有節奏的留白

留白的節奏也可稱之為旋律的休止符,此處無聲勝有聲。老子在道德經中有這樣一句話「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大意是陶土中空才能稱之為器皿,這說明在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傳統美學就對「空」有著深刻的認識。第一幅海報是福田繁雄的正負型海報,他是正負型的開創者,那么負型,就是留白。中間的電影海報,是《道士下山》的海報,通過正負型,設計整幅畫面,負型既是山門也是禁錮的葫蘆,道士打破禁忌,下山闖世界,使畫面緊扣主題。第三幅海報是尋龍訣的海報,不用多說,正負型是一個骷髏頭,營造出陰森恐怖的效果,兩個空洞的眼眶既是探險的入口,也是活命的出口,暗處的危機重重與外部的晴空萬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虛實相生。古語評論畫面的節奏感有這樣一句話,疏可跑馬,密不透風。不要一味的去添加,學會控制畫面節奏,有松有緊的設計畫面,往往會事半功倍。

如何掌握設計的節奏?來看這份全面的總結!

△ 圖片來自網絡

5. 有節奏的排版

純文字排版,最考驗設計師的平面功底了,平面構成離不開點線面的節奏感。正所謂點動成線,線動成面,大片文字我們可以看成面,單獨的元素看成是點。了解了各個部分的作用,我們來進行內容的拆分,主要內容我們用大字號并且加粗,加以顏色進行強調,再將次要信息用小字排版,形成了主次的對比,再用單個元素進行點綴,平衡畫面,同時也要控制畫面節奏,排出視覺舒適的海報。

如何掌握設計的節奏?來看這份全面的總結!

△ 圖片來自網絡

6. 有節奏的色彩

顏色的節奏指的是畫面中顏色明度、純度、色相以及使用面積的變化規律。觀察色盤,我們發現45度的色彩節奏是漸變色,色彩和色彩之間是遞進的節奏關系,90度的色彩節奏已經產生了對比,是弱對比,180度的色彩節奏則是補色對比,是強對比。那么了解了不同色彩搭配產生的感受,我們就可以把握畫面的色彩節奏了。

如何掌握設計的節奏?來看這份全面的總結!

△ 色盤變化 圖片來自網絡

這些色彩理論也是偉大的畫家們慢慢摸索出來的,右圖是米勒所畫的播種者,起初人們只是在觀察模仿大自然的顏色,后人稱之為寫實派,隨著繪畫的不斷發展,對于大自然的色彩意境不僅僅局限于模仿。左圖就是梵高臨摹的播種者,他踩著后印象派的車輪,把后印象派的理念融入了繪畫之中,強調了色彩的冷暖對比,夸張的表達,主觀的控制色彩的節奏,讓畫面不拘泥于寫實 ,變得更加有趣。

如何掌握設計的節奏?來看這份全面的總結!

△ 圖片來自網絡

了解了色彩節奏的發展史,我們再來看看現今的海報設計在用色上是否也有規律可循,這兩張海報,我們可以理解為他是采取的寫實風格,選用低飽和度的相近色,主色之間色彩夾角為45度左右,使畫面變化緩和,避免色彩強烈的對比,他沒有夸張的顏色,讓別人第一眼看上去就是一張普通的照片,當人們去看細節的時候,才看出這幅廣告的創意點,看上去真實又驚喜。

如何掌握設計的節奏?來看這份全面的總結!

△ 圖片來自網絡

下面這幅是日本福島核電站核泄漏事件的海報,這個海報的用色就與上一幅完全不同,他的創意點全部集中在用色上,為了強調視覺沖擊力,他用了極少的顏色,用高純度的紅色與白色對比,基本上沒有漸變,讓畫面更有沖擊力。整幅海報的含義也是一目了然,形狀上的節奏變化也恰到好處,準確的記錄了當時的一切。如果說上一副海報給人的感受是「恍然大悟」,那這一幅海報則是「震撼人心」。

如何掌握設計的節奏?來看這份全面的總結!

△ 圖片來自網絡

節奏的應用方式肯定遠遠不止這些,設計離不開節奏感,本次分享拋磚引玉,世界千變萬化,萬變不離其宗,做一名有「節奏」的設計師,讓用戶感受美妙動人的旋律。

歡迎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融360RUX」

如何掌握設計的節奏?來看這份全面的總結!

圖片素材作者:Pavlov Visuals

「讓作品有節奏的設計案例」

================明星欄目推薦================

優優教程網 UiiiUiii.com 是優設旗下優質中文教程網站,分享了大量PS、AE、AI、C4D等中文教程,為零基礎設計愛好者也準備了貼心的知識樹專欄。開啟免費自學新篇章,按照我們的專欄一步步學習,一定可以迅速上手并制作出酷炫的視覺效果。

設計導航:國內人氣最高的設計網址導航,設計師必備: http://hao.uisdc.com

收藏 29
點贊 13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