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如何用好思維導圖?總監級教程來了!

往期干貨:

平時在社群里會看到很多新手產品提問:需求給了,但不知道一開始要怎么規劃產品,前期應該做哪些事情。這是新手普遍會有的疑問,而這又是工作中最緊急、最重要的步驟之一。

而今天,我們就要圍繞產品前期的規劃做分享,而分享的重點并不只是規劃思路,而是如何靈活運用思維導圖這個簡單的工具,來實現產品目標。

一、思維導圖在產品中的運用

在目前的商業市場和產品行業中,誕生了非常多的工具圖形,包括但不限于流程圖、UML 圖(包含 14 個圖形)、體驗地圖、旅程圖、漏斗圖等等。

雖然工具圖形的數量眾多,每個工具圖形都有自己的作用和價值,但在我看來最重要、應用范圍最廣、實用性最佳的工具圖形必然是 —— 思維導圖。

在產品的工作中,需要運用思維導圖的場景就有很多,相信有一定工作經驗或是在網上有找 PRD 范例參考的同學,都沒少見過它的身影。

產品經理如何用好思維導圖?總監級教程來了!

它在產品工作中的主要運用可以總結成目標拆解、項目規劃、對象分析、產品制定四個緯度。

第一目標拆解,就是對任務進行分解的過程,最常見的應用模式就是大家深惡痛絕的 OKR 了,通過把 O(目標)拆解成 KR(成果)來建立目標實現的途徑。或者對產品下個季度、階段、版本要實現的目標進行梳理,比如提高市占率、消費總額,那么應該分別實現哪些目標,我們都可以使用思維導圖來創建。

產品經理如何用好思維導圖?總監級教程來了!

第二項目規劃,就是進入項目管理階段,對每個階段或角色所要完成工作的梳理,雖然有項目經驗的同學可能會優先想到甘特圖,但甘特圖的應用也要先建立任務的樹形結構(即思維導圖),然后再引入時間緯度。

產品經理如何用好思維導圖?總監級教程來了!

第三對象分析,對象指某個更具體的實例,比如用戶、應用、產品、服務等,產品的前期準備工作中往往包含大量內部、外部對象的分析,而分析就需要拆解分析緯度或總結信息的要素,同樣可以使用思維導圖做整理。

產品經理如何用好思維導圖?總監級教程來了!

第四產品制定,即進行正式的產品需求制定時,使用思維導圖做相關的產品規劃。這個階段產品的產出因為非常重要,所以相應的思維導圖都有自己的名稱,包括功能地圖、產品地圖、信息地圖、頁面地圖等。

產品經理如何用好思維導圖?總監級教程來了!

產品經理通過這些思維導圖的幫助,可以更快速、準確、清晰地定義產品的框架,為后續制作更細致的需求內容做充分的準備。

為什么思維導圖這么有用,使用場景這么廣泛?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探究思維導圖的核心競爭力。

首先正常人的思維模式包含敘事型和邏輯型兩種,敘事型就是講故事的模式,如建立人物、時間、地點這種框架,進行線性的描述。邏輯型則是應用一定的邏輯結構,來解釋或推導問題,基礎的如因為、所以這種結構,復雜則會應用三段論、歸納法、比較法等。

雖然這兩種模式探討起來會有很大差異,但說到底它們都是包含一定規律的,而人類的思維模式就是建立在規律之上的,沒有規律的思考即缺乏質量,又會讓我們覺得混亂。

但規律性的思考再怎么偉大,也無法應對現實世界所有復雜的情況,因為它們中有很多是無法建立規律性的,或者在你們足夠了解它之前不能。思維導圖的作用,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填補這種空白。

我們可以把對這部分事物的思考比成一版拼圖,在形成最終圖案之前,它只是一堆零散的碎片而已,而我們要拼出最終的圖形,就得先拾起每塊碎片檢查一番,然后再從中挑選出碎片之間能聯系起來的部分進行組合。

這個過程不是大多不是單點擴散那么規律,而是多點開花各自隨機擴散,再形成最終的整體。

產品經理如何用好思維導圖?總監級教程來了!

比如你對某人的認識(包括用戶畫像),可以從生理、心理、職業等不同緯度著手,每個緯度下又包括不同的其它細節,比如生理包括年齡、身高、體重、BMI、肌肉含量、視力,職業包含職業類型、所在公司、工作經歷、職級、薪資等等碎片化信息。

思維導圖能做的,就是將目標對象做出分拆,將大的事物分解成不同小的事物,每個下級的事物之間又不一定要建立清晰的邏輯或聯系。并且這種分拆過程也不用遵循固定思考順序、邏輯,可以想到哪做到哪,逐漸拼湊出完整的輪廓。

這些信息不會一次性全部獲得,而是需要接觸過程中逐步了解的,且每次東了解一點西了解一點,最終拼湊出你對這個人較為全面、完整的認識。

雖然使用它完成結果不一定是完美的、百分百準確的,但足夠幫助我們對目標對象產生更全面深入的理解,為做進一步的決策提供必要的幫助。

運用思維導圖完成目標分析的過程也可以稱為一種思維模式,即——結構化思維。只不過這種思維模式導出的內容過于零碎且缺乏必要聯系、難以記憶,所以需要借助圖形工具來完成。

我會建議所有產品經理都要熟練應用思維導圖,換句話說其實就是掌握結構化思維,這樣我們才能在面對各類復雜、未知的問題下不會束手無策。

遇事不決思維導圖就對了……!

二、運用思維導圖做產品規劃

接著回到分享的重點,即對產品的規劃。這里要強調產品規劃重要的是對流程的認識,而不是單單學會怎么用思維導圖,因為思維導圖只是工具,它的運用和產出是過程,但不是結果。

如果我們不能先建立對產品規劃的流程框架,只是對著說明書去使用思維導圖,也獲得不了理想的結果。

一個正常的產品規劃包含了前期的發散部分,包括對產品戰略的思考、競品的理解、業務的挖掘、用戶的調研等等,不同項目、場景中要求不同,做的事情和步驟也不一樣,不在這里展開了。

完全這些前期的準備以后,產品經理就應該已經形成一個大致的產品目標,即接下來項目應該要實現哪些目標。當然,這個目標也可能是上級直接給的,只要我們能理解他們的要求和原因效果就是一樣的。

之后,產品就進入需求的制定階段,很多新人想的可能就是產出具體的 PRD 了。但除非是很有經驗的產品在迭代一個自己非常熟悉的項目,否則我們不可能直接從確定目標以后直接就開始做 PRD。

因為 PRD 太細節了,直接進入細節就會失去對全局的控制,最終產出的東西一定是混亂不堪的。

所以產出需求的過程中要先建立整體的框架,即確認功能、產品內容有哪些,然后才會進入具體需求制作和輸出的過程,即繪制原型圖,完成相應文檔輸出。

產品經理如何用好思維導圖?總監級教程來了!

在框架階段,確定功能和產品內容都是比較宏觀的定義。比如我們課程中演示的,做個超人的電話亭學習應用,那么確定里面有哪些功能點是最優先要考慮的問題。

比如包含會員、課程、社區、知識庫四個核心功能模塊,而課程里面還會包含直播課、免費錄播課、付費系列課、訓練營等不同課程類型,每個課程類型下面,還可以包含更細致的功能,比如直播課里,包含內容截屏、課程公告、商品推薦、聊天系統等等。

想要做個產品肯定優先要確認功能點,有了功能點才有后面其它的工作。而我們確認功能點的過程當然要使用思維導圖來完成,不僅是因為它更直觀,還包括整個思考的過程不是線性完成的,而是一邊“按順序”一邊東加一個節點,西改一個功能。

這種圖形叫 —— 功能地圖:

產品經理如何用好思維導圖?總監級教程來了!

功能的制定是至關重要的,沒有明確功能點的狀態就像去國外旅游,先買機票出發,落地以后走到哪是哪。大概率會導致預算的失控和無法獲得良好的出行體驗。

如果在這個階段就卡住,不知道應該定什么功能,那不是你對目標的理解不夠充分,就是對相似產品套路(最起碼對著抄)的理解不夠多,需要回去解決前面的問題而不是強行憋功能出來。

功能地圖做完,對產品具備什么功能和服務是明確了,但下一個問題,就是產品具體的頁面結構、順序、層級是啥樣的?總不能我們打開 APP,底部導航的四個選項分別是會員、課程、社區、知識庫吧?

所以這就衍生出下一個階段,制定產品更具體的明細。

比如打開產品首先進入登錄頁面,上面有登錄、注冊按鈕,登錄和注冊頁有各自要填寫的內容和跳轉的頁面。而應用內部包含四個一級選項,首頁、課程、消息、我的。首頁里面會包含頂部欄、廣告圖、功能入口、課程推薦、信息流列表等等。

首頁本身就不是一個功能模塊,只是一個信息聚合的頁面,它在功能制定中就不會出現。社區、知識庫這些功能雖然重要但不代表它們一定是一個獨立的導航選項,可以從首頁進入。課程模塊雖然給了單獨的導航選項,但不代表課程內容不會再首頁或其它下級模塊頁面出現……

所以理解了吧,功能是功能,具體表現形式是表現形式。所以基于對具體表現形式的預期,我們就要再用思維導圖完成對它們的規劃。

這種圖形叫 —— 產品地圖。

產品經理如何用好思維導圖?總監級教程來了!

產品地圖的建立就是在內心勾勒出產品具體的輪廓了,而很多人會把這個圖例和功能地圖搞混。因為多數缺乏專業經驗的人會本能的認為:規劃產品就是先建立從搭建產品頁面的部分開始。

但理解了案例的流程的話,大家就應該知道這是兩個不同的階段,拆開完成遠遠比一起完成(直接畫產品地圖)有效率。

有了產品地圖,產品是啥樣的已經呼之欲出了。只要功能不是非常復雜的話,那么有經驗的設計師都可以直接照著產品地圖做設計了,不用再給原型圖。

但是,對于產品來說這個階段的工作并沒有結束。因為互聯網產品本質上是個展示、處理數據的平臺,我們只建立的這個平臺,但里面的數據就不用負責了嗎?新人可能會這么想,但這不是專業產品經理的做法。

比如在這個產品中,我們有直播課這個模塊,專業術語里叫對象或實例,它不止是一條數據,而是若干數據的集合。比如序號、標題、直播時間、直播講師、直播簡介、直播封面、結束時間、參與人數等等,都是這個對象包含的信息。

我們在設計產品的時候,直播功能除了對應的頁面外,也會出現在其它頁面中,那引入的信息就需要從它包含的信息字段里提取,而不是東一出西一出,比如在首頁中增加的直播卡片里,加入了“直播時長”這個不存在的字段。

所以,產品經理還可以再應用思維導圖,對產品重要對象的數據字段做個整理,比如用戶、直播課、系列課、動態、知識庫等等,每個復雜的對象可以單獨創建一個思維導圖,而不是把它們完全聚合到一起。

這種圖形叫 —— 信息地圖。

產品經理如何用好思維導圖?總監級教程來了!

信息地圖的創建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后端數據庫的設計,一個出色的產品經理會在前期仔細繪制信息地圖,定義每個重要對象的字段信息和數據結構,然后再開展后續的產品設計,才能確保復雜功能、交互處理上的準確性。

以上就是產品前期的框架建立中最重要的部分,確定完這些內容,才可以往后推進更具體的原型繪制和 PRD 的編寫。

對于產品經理的工作而言,項目的執行可以是有框架、流程、有序的,但進入特定節點中進行分析、構建的時候又是無序的。靈活運用思維導圖,就可以幫助我們在無序中找到方向。

結尾

思維導圖應用才是產品經理入門最該先掌握的技能,因為他會幫助我們建立結構化思考的能力,這遠遠比原型還是文檔重要。

只有當思維導圖用熟練,在工作中真正發現它局限的時候,才有必要繼續掌握其它圖圖形的運用。

歡迎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超人的電話亭」

產品經理如何用好思維導圖?總監級教程來了!

收藏 25
點贊 40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