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選框是非常常見的表單元素。它通常被用來從一組互斥的相關選項中選擇一個單獨的選項。當點擊一個未選中的單選框時,它會被選中,其他按鈕則會變成未選中狀態。
單選框的命名(Radio)來源于舊收音機上的物理按鈕,當時被用來在頻率和預置電臺之間切換。當一個按鈕被按下時,所有其他的按鈕都會彈出,使被按下的按鈕成為唯一處于「按下」狀態的按鈕。
該概念后來被用在磁帶錄音機、盒式錄音機以及大名鼎鼎的「隨身聽」上。
計算機出現之后,施樂公司提出了GUI的概念, Xerox Star 8010工作站是第一個在圖形用戶界面上使用單選框的設備。
后來被Apple Lisa,Apple Macintosh以及Microsoft Windows采用,成為了標準的用戶界面組件,一直沿用至今。
當用戶需要在一組互斥的選項中進行單一選擇時使用單選框;如果要進行多個選擇,推薦使用多選框。
當選項數目在2-7個之間時使用單選框;如果選項超過7個,推薦使用下拉框。
如果有兩個含義相反的選項,如「同意」和「不同意」,「接受」和「拒絕」等,建議使用一個多選框或者開關。
如果每個選項都有同等的優先級,沒有推薦選項時,使用單選框;如果需要向用戶推薦某個選項,可以使用下拉框。
提供的選項用戶是不是很熟悉?如果用戶看了第一個選項就能預見到所有的內容,如「周一」,那么后邊的選項是「周二到周日」等,這種情況下就不需要將所有的選項都展示出來,可以使用下拉框來簡化界面。
1. 選項
在設計單選框的選項時,要充分考慮用戶的實際情況,給出的選項要覆蓋到所有的情況。例如,要考慮到用戶不進行選擇的情況,這時需要提供一個「無」的選項。
同樣,給出的選項有可能都不符合用戶的情況,如果所有的選項用戶都可能不會選,就需要提供一個「其它」選項。
所有選項應該滿足「互斥」的原則,因此選項之間要避免存在交集。例如,在一個年齡的選擇設置上,如果提供的選項為「20-30歲」和「30-40歲」,那么如果用戶剛好30歲該如何選擇?
選項覆蓋要全面,不能出現遺漏。如果遺漏某種情況,用戶可能無法進行選擇。例如,在一個年齡的選擇設置上,如果提供的選項為「20-30歲」、「31-40歲」、「40歲以上」,那如果用戶小于20歲該如何選擇?
因為單選框代表了一組互斥的選擇,所以默認情況下總是要選擇一個單選項。如果默認情況沒有選擇,當用戶進行選擇之后,就無法返回默認情況,這違反了「可撤銷重做」的交互原則。
將第一個選項作為默認選項,這符合用戶的認知。如果將第二個或其他選項作為默認選項,用戶會以為出現了問題并感到疑惑。這時需要調整選項的順序,確保第一個選項為默認。
因為默認選項總是第一個,因此需要選擇最安全,最有可能的選項作為默認選項,提前預判用戶的操作,提升選擇效率。
選項排序會影響用戶操作,因此需要遵守一定原則。一般情況下,按邏輯順序,選擇概率由高到低;或者按照復雜程度排序,由簡單到復雜;也可以按照操作后風險排序,將最安全的操作放在前邊,由風險最低到最高進行排序。
默認情況下,推薦豎直排列。豎直排列相對于水平排列而言,容易讀取和定位,可以提高用戶的瀏覽效率,所有的選項進行左對齊,不用受制于選項的標簽文字長短。
但是豎直排列會占用較多的垂直空間,如果垂直空間受限,可以考慮水平排列。水平排列的時候,要注意每個選項之間的間距,間距盡量大一點,要不然用戶會分不清單選按鈕的文字到底是在前邊還是后邊。
單選框的面積較小,用戶在點擊的時候會比較困難。可以通過擴大點擊區的交互區域來提高易用性,將標簽文字也設置為可點擊,增加操作區域的面積,方便用戶操作。
每個選項都要配合相應的文字標簽來指示該選項所代表的含義。文字標簽需要簡潔明了,一般使用短語而不是句子,因此不需要以句號來結尾。
盡量保證每個文字標簽用語的表達的一致性,不要出現有的用名詞,有的用動詞的情況。
僅體現每個選項之間的差異,不用重復選項之間相同的部分,將重復部分提出來放在整個選項的上方。
保證選項盡量簡潔,如果需要解釋說明,可以在選項下方使用單獨一行文字。
如果標簽文字無法進行精簡,必須使用多行文字,將單選按鈕與文字頂對齊。
每個選項都有選中和未選中兩種情況,每種情況對應了3種交互狀態,分別為默認、懸浮和禁用。
以上就是我對單選框的總結,分為定義、發展歷史、使用場景和行為交互四個部分。其中難免有遺漏和錯誤,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更多設計技巧:
歡迎關注作者微信公眾號:「瓦力UX」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發評論!每天贏獎品
點擊 登錄 后,在評論區留言,系統會隨機派送獎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國內備受歡迎的設計師平臺,提供獎品贊助 聯系我們
AI輔助海報設計101例
已累計誕生 737 位幸運星
發表評論 為下方 5 條評論點贊,解鎖好運彩蛋
↓ 下方為您推薦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熱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