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用戶設計優秀的體驗,必須了解用戶的心理。由 Stephen P. Anderson 所著的設計師口袋心理學(Mental Notes)將 53 個來自心理學知識,匯集成一個簡潔的參考和頭腦風暴工具。每張卡片都描述了一種對人類行為的洞察力,并提出了將這種洞察力應用于網站、軟件應用設計的方法。本專題將對每一個心理學知識進行理論解讀并提供相關設計案例。
當人們處于一種不確定的環境下不知道該怎么做時,傾向于參照周圍環境參照與之相似人的行為而去做。
這個詞是由羅伯特·B·西奧迪尼(Robert B. Cialdini,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博士,曾當選美國人格與社會心理學學會主席)在他 1984 年出版的《影響力》一書中創造的,這個概念也被稱為羊群行為(Herd Behavior)、從眾心理(Conformity)。
1. 重復使用毛巾實驗
美國亞利桑那州一家酒店希望讓顧客重復使用毛巾。最開始,酒店在告示牌上要求顧客這樣做的理由包括了 3 個:顧客應該保護生態環境,或者為了下一代而節能,或者要求顧客配合酒店節約開支。告示牌造成的影響很有限,毛巾的浪費仍然不小。
實驗者于是在不同客房中放置了 4 種不同的告示牌:
- 為了幫助保護環境,請重復使用毛巾;
- 請重復使用毛巾,我們將節約的清潔費捐給環保組織;
- 我們已經把節約的清潔費捐給環保組織了,希望你也重復使用毛巾;
- 絕大多數顧客至少會重復使用同一塊毛巾 2 次;
結果是,在使用了第 4 種告示牌的房間,重復使用毛巾的比率提升了 34%。
2. 路人冷漠的真相
2011 年 11 月佛山發生的小悅悅被車輾壓后,路過 19 人竟無一人主動上前關注一下,直到拾荒阿姨陳賢妹伸出救援之手。新聞報導以后,無人不責備路人的冷漠與事不關己;事實上,這樣的事件并不鮮見,國內外都報道過多次。例如美國紐約皇后街晚間一女子被兇手追殺,其呼救聲被該區 38 位住戶忽略,其間無一人出手相助或拿起電話報警。
然而這一切真的只是因為路人冷漠嗎?
比布·拉坦納(Bibb Latane,北卡教堂山分校心理學教授)和約翰·達利(John Darley,明尼蘇達大學心理學前系主任)經過實驗發現,冷漠的路人現象有著更深層次的原因。
實驗者讓一名紐約的大學生假裝癲癇病發作。結果顯示:要是在場的只有 1 名旁觀者,85% 的時候他都得到了幫助,而有 5 名旁觀者在場時,“病人”得到幫助的概率就降到了 31%。
另一次實驗中,看到門縫里冒出煙霧,75% 的單個旁觀者報了警;而對于同樣的事情,要是有 3 個人同時旁觀,報警的概率則是 38%。要是這 3 個人里有兩個都是 “內鬼”(研究人員事先就告訴他們別插手),則采取行動的旁觀者人數最少,報警的概率只有 10%。
兩位心理學家推測,現場有大量其他旁觀者在場時,旁觀者對緊急情況伸出援手的可能性最低,原因至少有兩個。
第一個原因,如果是單個個體被要求單獨完成任務,責任感就會很強,會做出積極的反應。但如果是要求一個群體共同完成任務,群體中的每個個體的責任感就會很弱,面對困難或遇到責任往往會退縮,這也被稱為責任分散效應。
第二個原因,旁觀者群體沒能幫忙,不是因為他們無情,而是因為他們不能確定。他們無法確定緊急情況真的存在,也無法確定此時是否需要自己采取行動。人們不希望自己在公眾面前出丑,我們不熟悉陌生人的反應,這時候跟隨大多數人的反應,是最安全的策略。每一個人都鎮定自若地觀看其他人的行動,并想參照他人的做法行動,人的潛意識里認為大多數人做的就是正確的。
3. 產生社會認同的主要原因
- 我們不喜歡不確定性。不確定性產生對未來的擔憂,我們希望能做點什么把握現在,降低擔憂。
- 意外情況讓我們暫時喪失了思考能力。突如其來的不熟悉情況使得我們無法邏輯思考,轉而使用本能來快速應對。
- 我們喜歡與我們相似的人。人類是群居社會動物,對相似的人我們有天然的“惺惺相惜”感覺,用本能跟隨相似的人的動作,是最安全保險的。
突出群體行為。展示用戶群體的數據,嘗試通過數據說話。
展示同類的人都在做什么。為了減少猜測成本,向用戶展示其他相似用戶的行為。
找到關鍵意見領袖(KOL)代言、發聲。不同人群有認可的偶像或名人,讓 KOL 做出示范,追隨者自然會做出響應。
1. 拼多多店家套餐文案細節
購買一個不是特別了解的商品,不知道選哪個套餐,最后選了店家標注的“ 80% 購買這款”,我成功被從眾效應套路了。
2. 豆瓣同分交友
豆瓣 App 給電影打分后,在“有人所見略同”模塊展示和你相同分數的網友,便于結交相同觀點的朋友。
3. 購物手推車的推廣
最初,購物手推車的發明者 Sylvan Goldman 注意到顧客一旦覺得購物袋過沉就放棄購物,因而發明了購物手推車后,先是將其放在店鋪的顯著位置并用標識牌提示人們注意,但很少有人使用。后來,Sylvan Goldman 想到了一個計策:他聘請了專業的男女演員,讓這些假扮的購物車使用者推著購物手推車招搖過市,結果,他的顧客們紛紛效仿,而這一發明也很快席卷了美國。
歡迎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龍爪槐守望者」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發評論!每天贏獎品
點擊 登錄 后,在評論區留言,系統會隨機派送獎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國內備受歡迎的設計師平臺,提供獎品贊助 聯系我們
AI輔助海報設計101例
已累計誕生 737 位幸運星
發表評論 為下方 4 條評論點贊,解鎖好運彩蛋
↓ 下方為您推薦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熱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