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載觸摸屏與手機/平板電腦最大的區別之一是使用場景 —— 車載觸摸屏可在汽車駕駛使用。此時駕駛員的注意力聚焦于開車,如果屏幕交互過于分散用戶注意力就有可能會發生車禍,造成身體和財產的損失,因此驗證車載觸摸屏的界面設計是否會干擾駕駛尤為重要。這次帶來一篇相關研究的譯文,文章的作者 Casper Kessels(德國 Snapp 汽車軟件公司設計總監)通過在家用賽車游戲模擬駕駛場景,測試滑動和點擊哪個方式對注意力干擾更小。這種低成本高效率的研究方法,值得界面設計師學習。

本文譯自: https://www.theturnsignalblog.com/blog/tap-vs-swipe/

原文作者:Casper Kessels(德國 Snapp 汽車軟件公司設計總監)

HMI設計干貨!滑動和點擊哪個更不容易讓司機分心?

在最近的一次長途旅行中,我聽了幾年前在 Spotify 創建的播放列表。這里面都是我當時喜歡的歌曲,但現在我的音樂品味變了,所以我需要不斷跳過那些我已經不喜歡的歌曲。我的車有車載娛樂系統,因此,操作起來非常容易——只需拍一下中央控制臺的物理控制器,甚至我可以在眼睛不離開路面的情況下迅速完成這個操作。但如果我的車是觸摸屏就很難操作這么快。我認為部分原因是在于目前汽車公司的觸摸屏交互設計還不夠好。所以我在想,有沒有可能將觸屏交互設計成物理按鈕那樣方便?為了解決這個疑惑,我在家里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

一、背景

我通常將車內交互分成 2 組:

  1. 快速頻繁的交互,比如改變音量或跳過一首歌
  2. 耗時長不頻繁的交互,例如在導航 App 中輸入目的地或改變媒體來源

如今大多數車內交互都通過觸摸屏進行,這會造成相當大的挫敗感。事實上,現在大部分有關車內觸控屏的批評都源自第一組車內交互。

快速頻繁的操作,如跳過一首歌,使用觸摸屏通常比物理控制器更難。 [1] 司機必須手眼協調瞄準一個按鈕(這個按鈕通常很?。H绻緳C正在顛簸的高速公里上以 130 公里每小時的速度駕駛,就很難手眼協調操作觸摸屏了。如果用物理控制器,只需很少的手眼協調就能操作。

HMI設計干貨!滑動和點擊哪個更不容易讓司機分心?

根據屏幕尺寸的不同,蘋果 CarPlay 的觸摸按鈕相對較小

如果只因為這一點就拒絕使用觸摸屏,這也顯得過于草率。你可以在觸摸屏上隨心所欲的修改各種設定,沒有必要堅持使用小的觸摸按鈕。有很多方法可以改善觸摸屏的快速交互,而不需要依賴它們。

我開始尋找與物理按鈕相同原理的事物。即只需很少甚至不要手眼協調,又用戶滿意度高,直觀的交互方式。

滑動可能是其中一種方案,你可以把滑動觸發區域做得很大,比觸摸按鈕大得多。這樣就不需要手眼協調?;瑒邮怯|摸屏上很常見的交互方式,很直觀。

二、學術研究

有 幾篇論文 研究了汽車交互中的滑動和點擊,他們得出結論:在眼睛離開路面的時間、車道行駛時間、任務完成時間等司機分心的指標上,滑動優于點擊。

不過有一點很重要,只有在滑動分頁的情況下,這個結論才有效。例如滑動手勢應該一次跳過一首歌,而不是根據手勢的力度來滾動瀏覽歌曲。如果是這種情況,那么滑動比點擊效果更差。我想親自看看點擊和滑動之間的區別,所以我做了一個實驗。

三、實驗

我的目標是找出滑動是否比點擊更不容易發散注意力并且有更高滿意度。對我來說,完美的交互是司機不用把視線從路況中移開。因此,我使用的指標是眼睛離開道路的時間和任務完成時間。為了衡量用戶滿意度,我使用了兩種方法對自己的體驗進行主觀描述。

出于安全和法律方面的原因,我顯然不能在城市里開車測試原型。剛好我最近接觸到模擬賽車,所以我在家搭建了自己的業余駕駛模擬器。我用手機運行 Spotify 作為車內媒體播放器。和車載信息娛樂系統相比,手機屏更小,但兩者的媒體播放器實際界面尺寸相似,手機的媒體播放界面甚至比車載娛樂系統里的媒體播放器界面尺寸還大一些。Spotify 可以設置點擊按鈕或通過滑動來跳過一首歌。

HMI設計干貨!滑動和點擊哪個更不容易讓司機分心?

我自制的駕駛模擬器

我既對司機在正常、放松的駕駛場景下進行測試感興趣,也對司機在緊張場景下表現也感興趣。想象一下,在下雨的高速公路上,交通高峰期開車,你必須全神貫注。此時跳過一首歌可能最大限度的分散了注意力。

我怎樣才能最精確地模擬這些場景呢?我的最佳選擇是使用 WRC 9 游戲。它有開放的測試世界,玩家可以自由地駕駛在虛擬的城市和鄉村中。這將是測試駕駛場景的完美選擇。

對于緊張的狀況,我想不出有什么比完整的拉力賽更需要集中注意力的了。為了在不發生車禍的情況下完成拉力賽,必須控制好車,掃視前方的道路,并聽從副駕駛對即將到來的轉彎進行提示。這占用了你全部的視覺和聽覺資源。如果失去注意力,哪怕是一秒鐘,都很導致你的車被樹纏住。

四、實驗設定

在正常情況下,我的想法是以最高 80 公里每小時在測試區域內駕駛 5 分鐘。在這期間,我操作手機跳過歌曲。為了測量司機的分心程度,我用 Macbook 前置攝像頭記錄自己的駕駛過程,在 Spotify 上我播放一個列表,并關閉隨機播放功能。之后,我將按下的次數與跳過的歌曲數量相匹配,結果顯示沒有任何錯誤。

HMI設計干貨!滑動和點擊哪個更不容易讓司機分心?

在高度集中的測試下,我選擇最快、最知名的拉力賽—— 芬蘭拉力賽。設置是一樣的,但為了模擬高認知負荷和壓力,我試圖以最短的時間完成駕駛,同時盡量跳過更多歌曲。每個測試我都做 2 次,以減少適應階段和交叉影響帶來的誤差。

HMI設計干貨!滑動和點擊哪個更不容易讓司機分心?

五、實驗改進

在我完成了一次按鈕和滑動的測試后,我又增加了第三種場景。在這些第一次測試后,我懷疑決定因素是交互區域的大小,而不是交互的類型。所以我用 Framer 做了一個帶有巨大按鈕的簡易原型。

HMI設計干貨!滑動和點擊哪個更不容易讓司機分心?

Spotify 和 我的原型相比較

所以我的實驗步驟如下:

HMI設計干貨!滑動和點擊哪個更不容易讓司機分心?

六、結果

1. 正常駕駛

① 分散司機的注意力

正常駕駛的結果顯示普通按鈕和其他兩種情況的區別。與滑動和大按鈕相比,點擊小按鈕時,跳過一首歌平均至少需要多花半秒時間。因此,滑動和大按鈕之間差別很小。

HMI設計干貨!滑動和點擊哪個更不容易讓司機分心?

任務完成時間 - 正常駕駛

視線離開道路的時間產生類似的結果。正常按鈕和其他兩個按鈕有很大的區別。同樣,大按鈕和滑動之間幾乎沒有區別。

HMI設計干貨!滑動和點擊哪個更不容易讓司機分心?

視線離開道路的時間 - 正常駕駛

我在看錄像時就能看出區別了。在點擊時,我一直看著我的手指,直到我按下按鈕,歌曲被正確跳過(圖中左側)。在滑動時,當我的手指粗略地靠近屏幕時(圖中右側),我就不再看了。

HMI設計干貨!滑動和點擊哪個更不容易讓司機分心?

② 用戶滿意度

在這種情況下,我注意到要把手指對準一個沒有實體物品可觸動的平面很困難。盡管我沒有犯任何錯誤,但我發現在沒有任何東西引導的情況下,我很難把手指對準按鈕。

我原以為滑動比點擊按鈕更容易。但大按鈕的易用性還是讓我吃驚,使用起來和滑動一樣簡單。不過,我還是更喜歡滑動,盡管數據顯示并非如此,但對我來說,滑動似乎不需要手眼協調和注意力集中。

2. 高認知負荷駕駛

① 分散司機的注意力

這個實驗產生了與前一個實驗相似的結果,但有了更有趣的延展。在壓力下,我每項任務都完成得更快,但最大的改進是普通按鈕,平均任務完成時間是 1.3 秒,而之前的實驗是 1.7 秒。有趣的是,我沒有看到眼睛離開路面的時間有同樣的改善。所以我手指在屏幕上回來移動得更快了。但我仍然不得不在正常情況下長時間掃視屏幕。

在 4 個實驗中,我先看了屏幕,然后把目光移回路面,然后執行動作。我懷疑在壓力下,我想先確認按鈕的位置,然后再伸手去按它。這種情況在滑動和大按鈕上并沒有發生。在兩次使用普通按鈕的過程中,我在點擊按鈕跳過歌曲犯了 2 到 3 次錯誤。

HMI設計干貨!滑動和點擊哪個更不容易讓司機分心?

任務完成時間 - 高認知負荷駕駛

在正常駕駛場景下,滑動和大按鈕都產生類似的結果。無論是任務完成時間還是眼睛離開路面的時間,兩者都快了 0.1-0.2 秒。

有趣的是,我進行了 3 次滑動操作,而不必把眼睛轉移到屏幕上。其中一次,我錯過了交互區域,滑動沒有正常觸發。

大按鈕的任務完成時間略低,我認為這與只需點擊,而不是像滑動那樣更長時間的手勢有關。

HMI設計干貨!滑動和點擊哪個更不容易讓司機分心?

眼睛離開路面 - 高認知符合駕駛

我追蹤了一些其他指標,比如完成拉力賽的總時間和跳過歌曲總數。我不像其他指標那樣重視這些,但我把這些包括在內,因為這可以提供關于這三種場景的認知負荷的有趣信息。同樣,滑動和大按鈕的表現都很相似。有趣的是,我最快的交互時間比沒有交互的時間慢了 7 秒。我沒有想到會有這么大的差別。而且我也沒有注意到我在有交互的過程中慢了這么多。

HMI設計干貨!滑動和點擊哪個更不容易讓司機分心?

其他指標概述

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普通按鈕比其他兩種按鈕需要更多的認知負荷,我的完成時間要慢得多,而且我沒有跳過那么多歌曲。滑動和大按鈕的時間差不多,但我用大按鈕跳過了更多的歌曲。

② 滿意度

高速駕駛的結果放大了正常駕駛的結果。我在按普通按鈕時很費勁,我犯了錯誤,跳過的歌曲較少,并且我發現在必須完成困難的拉力賽期間,把手指對準一個小按鈕很煩人。再一次讓我感到驚訝的是,我發現使用大按鈕是如此容易。有這么大的交互區域,我不擔心會犯錯。我仍然略微偏愛滑動,因為它不需要精確的操作,只要把手指放到屏幕上的每個地方,然后朝一個大致方向滑一下就夠了。因此,我可以在不看屏幕的情況下進行滑動操作。

3. 注意事項

回顧過去,有幾種方法改進我的簡易實驗。在模擬器中測試的一大缺點是缺乏路面振動。我的賽車方向盤有振動反饋,但旁邊三腳架和手機顯然沒有。

在得出結論時,我還權衡了任務完成時間要少于眼睛離開路面的時間。這取決于我把觸摸屏放在離方向盤多遠的地方。當與汽車內部進行比較時,我的手機放得離方向盤有點太近了。盡管如此,由于這三個場景之間的相對差異,結論仍然是有用的。

最后,加入的第四個場景很有趣。作為基準,使用真正的物理按鈕進行測試是一個有趣的對比。

考慮到這些,我相信我的測試結果是有效的。通過一點努力,我測試了一個簡單的用例并且得到有趣的結果。在開始這個實驗之前,我對正常駕駛狀態更感興趣。我把快速駕駛作為一個有趣的實驗。在完成快速駕駛之后,我相信這實際上是測試某些界面的有效方法。你需要集中精力完成一個拉力賽階段所使用的注意力,以及完成這些動作所需要的壓力,都很好地模擬了現實世界中的緊張情況。

HMI設計干貨!滑動和點擊哪個更不容易讓司機分心?

七、汽車公司該使用滑動還是點擊?

通過這個實驗,我想探索是否有方法可以改善觸摸屏上快速頻繁的交互。在得出任何結論之前,我必須提到一個明顯的免責聲明。這個實驗還遠遠不夠專業和廣泛,不足以得出其中一種交互方式比另外一種好的結論。雖然這并不意味著結果是無效的,但結論清楚地指向一個特定的方向。

我發現,滑動或是更大的按鈕,在駕駛員分心指標上的效果會好得多。除此之外,我發現與常規大小的普通按鈕相比,滑動或更大按鈕執行操作要容易得多。這兩種情況的差異很大,足以得出結論,值得在更專業的環境中進一步探討這個話題。

我對汽車公司的建議是:不要在他們的車載信息娛樂系統中添加滑動手勢。從減少駕駛員注意分散的角度來探索不同的交互模式。iPad 和基于觸摸屏的車載信息娛樂系統看起來可能是一樣,但使用環境完全不同。因此,它們需要不同的設計方法,研究那些讓人不那么分心,至少和物理按鈕一樣直觀的交互方式會有很高的回報。它將改善道路安全,使人們對汽車觸摸屏的態度更加積極。

由“使用物理控制器通常比觸控屏更簡單。在觸摸屏上,不能像物理控制器那樣可以不用眼摸索操作?!毙薷亩鴣?/p>

收藏 32
點贊 41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