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拆解了2025年7月出行服務的諸多設計巧思,看平臺如何巧用設計細節,提升服務效率的同時,更讓用戶感受到技術背后的人文關懷。
往期回顧:
在個性化服務方面,曹操出行的 “定制用車偏好” 功能打破了 “只有智能車型才能個性化” 的局限。即使用戶選擇普通車型,也能調整駕駛偏好、路線偏好等選項,讓每一段行程都更貼合個人習慣。這種 “千人千面” 的設計,讓服務從標準化走向了人性化。
不過入口位置不太合理,當前更像是對行進路線偏好的修改。
騰訊出行小程序在保留常規 「途徑點」入口的基礎上,在地圖終點地址框旁新增了入口,直觀的位置提示讓用戶一眼便知 “此處可添加新地址”,無需在復雜菜單中尋找功能入口,降低了操作門檻。
騰訊出行小程序在用車體驗上做了好多新的嘗試啊(;`???、°)
地址輸入是打車流程的起點,也是最易出錯的環節之一。騰訊出行小程序的 “起終點一鍵對調” 功能,精準擊中了用戶地址輸入反了的痛點。當用戶誤將起點填成終點時,無需返回頁面分別修改,一鍵操作即可完成調整。
再多想一些場景,或許在幫人叫車時會解決一些痛點。如果說對方正好是要來自己所在的位置,那么可能會有兩種情況
情況 1:我們會需要先知道對方在哪里,然后再輸入終點,操作路徑
輸入起點----輸入終點----添加乘車人----叫車
此為正常情況,沒有發生錯誤
情況 2:直接在終點處輸入了對方的起點,發現不對了,需要修改,操作路徑
輸入終點----修改起點----修改終點----添加乘車人----叫車
此為有錯誤需要修改的情況,若使用該功能,則路徑為
輸入終點----位置對調----添加乘車人----叫車
省去了修改起點的一步,有效減少修改地址的時間
在很多地圖應用中,直接通過地圖打車時都是支持一鍵對調起終點的,但專門使用打車應用進行打車時,基本都沒有這個功能
行程中的信息不對稱,往往會引發用戶的不安。騰訊出行小程序通過 “不同接駕卡片展現不同用車狀態” 的設計,讓用戶對行程進度一目了然。除了常見的 “司機正在趕來”“前往目的地” 狀態,新增的 “司機已到達” 卡片通過布局變化強化提示,較大的視覺差異能快速抓住用戶注意力,減少因信息滯后導致的催促或誤等。
陽光出行通過 “用車前選優惠” 的設計,將消費透明度拉滿。不同于多數平臺在支付時自動使用優惠券的模式,陽光出行讓用戶在下單前自主選擇優惠,既避免了 “用車后發現券不可用” 的尷尬,也讓用戶對最終價格有明確預期。這種 “明明白白消費” 的體驗,在優惠活動繁雜的當下,無疑增強了用戶對平臺的信任感。
如果花錢買了券在支付的時候不能用,那可太讓人難受了( ?? ﹏ ?? )
高峰期等車的焦慮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場景痛點。高德打車推出的 “等待可得用車優惠”,讓用戶在等待過程中獲得實實在在的補償。這種設計不僅降低了用戶同時開啟多平臺叫車的概率,減少了平臺訂單取消率,更讓用戶感受到 “時間被尊重”,從心理層面緩解了候車的煩躁。
機場、火車站等大型交通樞紐的上車點指引,長期以來是用戶的 “老大難” 問題。
滴滴出行通過雙重提示機制破解這一難題:車輛接單后,接駕頁面會同時彈出彈窗與信息欄,明確告知用戶指定上車點,配合站內指引系統,有效減少了用戶迷路的概率。
與上一個細節一樣,在不可直接打車的區域,拖拽地圖時,圖釘與固定上車點間會顯示連接線,幫助用戶清晰定位需前往的準確位置,讓復雜場景下的乘車更有方向感。
高德打車在 “行程中路線切換” 的交互設計上,也體現了對用戶注意力的尊重。用戶無需點擊復雜入口,只需下滑頁面就能查看多條備選路線,每條路線都標注了紅綠燈數量、耗時、距離和費用信息。這種 “輕操作、全信息” 的設計,讓路線調整變得簡單高效。
幾大打車服務聚合平臺對行程結束后的費用詳情都做了詳細的說明,從下單到訂單支付,每一個過程都有清晰的節點,當不認可車費時,用戶可以根據行程記錄定位問題,在申訴時也可以更清晰的描述。
滴滴的費用說明里并沒有把過程完整展示出來,作為打車行業大哥大或許有自己的想法??
從地址輸入到行程結束,七月的出行服務設計細節圍繞 “用戶視角” 展開:
- 簡化操作步驟以節省時間;
- 適配特殊場景以解決難題;
- 強化個性化與透明度以提升掌控感;
- 優化信息傳遞以減少焦慮;
這些細節或許微小,卻共同勾勒出出行服務 “以人為本” 的發展方向 —— 畢竟,最好的技術,永遠是讓人感覺不到技術存在的技術。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發評論!每天贏獎品
點擊 登錄 后,在評論區留言,系統會隨機派送獎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國內備受歡迎的設計師平臺,提供獎品贊助 聯系我們
AI輔助海報設計101例
已累計誕生 737 位幸運星
發表評論 為下方 12 條評論點贊,解鎖好運彩蛋
↓ 下方為您推薦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熱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