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轉行UI的新手設計師跟我聊天時談到自己的迷茫和瓶頸,深入挖掘會發現,這種無力感和大學課程的缺失有很大關系,而培訓機構也不會覆蓋這些內容,只能靠自己彌補、領悟和沉淀。所以今天談談這些底層知識之所以重要的原因,并解析工作中需要的應用知識如何和這些底層知識建立對應關系。

轉行 UI 設計前,需要學習哪些底層知識?

素描、色彩

不用多說,這是設計專業課程里,基礎中的基礎。從這里開始,系統的學習構圖,把握形體結構,感知光影變換帶來的色彩微妙變化,理解物體與物體的主次、虛實關系,學習如何表現空間中的氣氛和意境。

轉行 UI 設計前,需要學習哪些底層知識?

△ 左圖:靜物素描草稿;右圖:靜物水粉畫

覺得自己拍照水平不佳的朋友,可以學學畫畫了!掌握了最基本的規律之后,你就是朋友圈攝影大賽里最靚的仔!

這個底層知識對應到工作中就是用軟件畫圖了。畫圖軟件替代了筆和紙,提升了創作者的效率。但如果不了解「三大面」、「五大調子」,那么哪怕畫一個小小的圖標,在表現立體感和空間感上都會覺得別扭,也就是那種覺得哪里不和諧,但是又找不出來的感覺。

平面構成、立體構成、色彩構成

三大構成基本上是所有設計專業的基礎藝術訓練。跟素描、色彩不同的是,三大構成訓練的是抽象構成能力,即利用最基本構成元素(例如平構中的點、線、面)表現形式感和藝術感,感知領悟形式美法則。

轉行 UI 設計前,需要學習哪些底層知識?

△ 左圖:平面構成中的圖形解構;右圖:畢加索作品,利用了解構和重構的技巧

轉行 UI 設計前,需要學習哪些底層知識?

△?左圖:色彩構成中的色相對比;右圖:荷蘭「風格派」畫家,蒙德里安作品

轉行 UI 設計前,需要學習哪些底層知識?

△?左圖:立體構成中的面立體構成;右圖:日本服裝設計師三宅一生設計的手袋

有不少轉行來的新晉設計師會問,該如何提升審美?我的建議是,這三大構成的學習內容一定要前置,用來理解、解構、重構所有的形式美。舉個例子,平構里關于形態間的大小、比例、平衡、對比、節奏、律動等等關系,不管是視覺傳達、UI界面、工業產品、室內裝修和建筑的專業設計領域,還是繪畫、拍照攝影和日常穿搭,簡直無孔不入。所以,一定要讓這三門課程的內容在腦袋里溶解吸收!

三大構成的規律如何應用到日常設計中,下面舉兩個網頁設計的案例。

轉行 UI 設計前,需要學習哪些底層知識?

圖片來自Dribbble作者S?borg by Fredericia。色彩構成上使用了同色相的色彩調和。形狀采用背景的圓形和前景的梯形進行對比(漂浮和下沉)。材質上通過抽象的純色填充和木質質感包括投影,形成輕和重的對比。

轉行 UI 設計前,需要學習哪些底層知識?

圖片來自Dribbble作者Bitcoin。背景圖案使用立體構成的元素,并在色相上形成對比。加粗的文字和左側菜單文字粗細不同,一個呈塊狀,一個呈線條狀,形成鮮明對比。

人機工程學、設計心理學

百度百科在「人機工程學」這個詞條下面有這樣一句描述:

「以心理為圓心,生理為半徑,用以建立人與物(產品)之間和諧關系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潛能,綜合平衡地使用人的機能,保護人體健康,從而提高生產率。」

所謂「交互」,就是人機交互,它可以應用的范圍非常廣,不僅僅是UX設計中的概念,可以在人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和下意識,進行多通道的交互。

轉行 UI 設計前,需要學習哪些底層知識?

△?Wilson等人將人機工程學的研究分為8個領域,圖片來自《人機工程學基礎與應用》(夏敏燕)

轉行 UI 設計前,需要學習哪些底層知識?

△?《Humanscale》產品尺寸建議圖,圖片來自《人機工程學基礎與應用》(夏敏燕)

轉行 UI 設計前,需要學習哪些底層知識?

△?鉛垂面內色覺視野與水平面內色覺視野,圖片來自《人機工程學基礎與應用》(夏敏燕)

轉行 UI 設計前,需要學習哪些底層知識?

△?Rasmussen于1983年提出了技巧—規則—知識的認知控制模型,該模型認為人的信息輸出形式應用了三個層次的認知控制行為,圖片來自《人機工程學基礎與應用》(夏敏燕)

轉行 UI 設計前,需要學習哪些底層知識?

△?唐納德·A.諾曼將情感化設計分為三個層面,即本能層、行為層和反思層,圖片來自《人機工程學基礎與應用》(夏敏燕)

泛泛地說,所有「人」使用的產品,都需要將人的生理心理需求,生理心理極限考慮進去,這是原則。如果用戶說「不好用、不舒服」,那設計者應該檢討是否忽略了用戶的生理心理感受。

我們在設計界面的時候,針對不同尺寸的智能設備,用戶握持姿勢、方向和使用距離存在巨大差異,這就是為什么需要分別出設計方案,而不是一個方案的簡單縮放。

轉行 UI 設計前,需要學習哪些底層知識?

△?單手操作手機時,操作區域友好度劃分。圖片來自《觸類旁通——多終端時代的觸屏界面設計》

轉行 UI 設計前,需要學習哪些底層知識?

△?雙手手持平板時,操作區域友好度劃分。圖片來自《觸類旁通——多終端時代的觸屏界面設計》

設計史、設計哲學

關于設計史,我大學的課程是工業設計史。可能因為大學老師講課生動,再有教材內容優美文筆的加持,大家都感覺非常有趣。了解設計師,會發現設計不只是設計師個人層面靈感和才華的表達,也受到經濟、技術、社會的大環境綜合影響,所以誕生了層出不窮的設計風格和經典作品。

轉行 UI 設計前,需要學習哪些底層知識?

△?美國國會大廈,新古典風格的建筑

轉行 UI 設計前,需要學習哪些底層知識?

△?費迪南德·波爾舍站在他設計的甲殼蟲汽車前(1937)

轉行 UI 設計前,需要學習哪些底層知識?

△?左圖:波普藝術家安迪·沃霍爾創作的《瑪麗蓮·夢露》(1967);右圖:波普藝術家羅伊·利希滕斯坦創作的《也許(一個女孩像)》(1965)

了解設計史之后,結合設計哲學,有助于形成自己的價值觀。有過幾年設計經驗的設計師,如果還沒有形成自己的設計價值觀,恐怕是個危險的信號。這可能說明你的知識面或眼界狹窄,也可能說明設計過程中缺乏思考——日常設計工作就是浮于表面,沒有去深入去探索過問題的本質,對「問題-設計方案」之間的矛盾,選擇性的視而不見。

轉行 UI 設計前,需要學習哪些底層知識?

△ 左圖:日本中生代國際級平面設計大師——原研哉;右圖:日本著名產品設計師——深澤直人

我個人很喜歡上面兩位設計師。原研哉的《設計中的設計》對我啟發很深,是我建立設計價值觀的第一塊基石,推薦大家閱讀。

而深澤直人則是工業設計學生的集體偶像了,他的作品探索了「人」與「環境」之間的哲學關系,并具悠悠禪意,仿佛有穿透五感觸達靈魂的魔法,讓人寧靜。

結語

這些大學就已經接觸過的知識,實在太重要,也太廣闊,大學也只能個皮毛,等真正為工作所用時還是會感覺學得不夠深、不夠透徹。所以直到現在我都會時不時翻翻資料「回爐再造」,尋找指導和靈感。希望今天的內容能給大家的迷茫帶來一點方向,筆芯~

歡迎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能呆書房一整天」

轉行 UI 設計前,需要學習哪些底層知識?

收藏 108
點贊 16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