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第一代字體設計師:徐學成

徐學成,新中國第一代字體設計師中文字體設計歷史的見證者,漢字印刷字體書寫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

在去年,在中國字體設計界有一顆巨星隕落了,這是設計界乃至全中國的一個巨大遺憾,他就是徐學成先生。大家對于這個名字可能有一些陌生,徐學成先生是新中國的第一代字體設計師,可以算得上是中國字體設計界的老祖宗了。這一篇文章,我們希望通過介紹徐學成先生,給大家捋一捋中國字體設計的那一段開荒歷史。

獲獎與成就

  • 1984年,1983-1984年度文化部科技成果二等獎
  • 1984年第一節(jié)全國印刷新字體評選會二等獎、三等獎
  • 1987年日本森澤國際排版文字字體競賽佳作獎
  • 1987年國家標準局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 2000年擔任「北大方正」第一屆、第二屆漢字印刷字體大獎賽字體設計專家評選委員會委員
  • 2011年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徐學成先生的成就遠遠不是這些獎項可以衡量的,當年他與他的老伙計們,從零開始,對漢字字形的簡化與規(guī)范,對漢字的字體設計進行摸索、探究,這些行為更能代表他對中國設計界乃至是中國文化事業(yè)不可磨滅的貢獻與成就。

新中國第一代字體設計師:徐學成

徐學成1928年出生于江蘇武進的一個農(nóng)村家庭,1952年進入了蘇州美專深造,學習美術,在學校里,徐學成接觸到了美術字,學校的學生會宣傳干事要寫橫幅,那個年代的橫幅一般用的都是美術字。一開始徐學成覺得自己寫不好,不敢寫,于是他就去幫美術字寫得好的同學剪貼橫幅,在剪貼的過程中偷偷學習了他們美術字的結構,哪些字要出格,哪些字怎么寫,徐學成的美術字基礎就是這么偷偷摸摸打下的。

新中國第一代字體設計師:徐學成

在畢業(yè)之后,徐學成進入了上海的人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般都是政治讀物,沒辦法像別的書籍一樣設計得很花里胡哨,一般只能用字體作為封面,那么徐學成的美術字在這里就發(fā)揮作用了。由于是書籍上的字體,還是比較正式的政治書籍,所以徐學成對待這些封面字體十分講究,碰到不熟悉或者難寫的字,會去查鉛字(也就是以前鉛字排版的正文字體),因為鉛字的骨架搭得比較好。徐學成的美術字也因此越寫越好了。

新中國第一代字體設計師:徐學成

徐學成真正接觸字體設計是在1960年。

新中國第一代字體設計師:徐學成

△ 1959年萊比錫國際書籍裝幀展部分獲獎作品

1959年,中國送選了一些書籍裝幀去德國萊比錫國際書籍裝幀展覽,在書籍設計以及大型畫冊方面都奪得了金獎,而印刷和印刷字體方面得到的評價卻非常差,拿了最后一名!橫排的文字高低不齊,豎排文字歪歪扭扭,不能保持在統(tǒng)一垂直線上。另外當時研究鉛字的人非常少,工人手刻的字跡混亂,漢字中筆畫多的能有幾十筆,而筆畫少的只有寥寥數(shù)筆,可是這些漢字的筆畫粗細都是一樣的,導致了書本上有的地方很黑,有的地方又太白,灰度上十分不均勻,與其他國家的書籍墨色均勻無法相比。

新中國第一代字體設計師:徐學成

△ 「字」的多個寫法

當時的中國使用的漢字還沒有進行整理和簡化,用的印刷字體基本上還是新中國成立以前的,導致了字形十分混亂,很多字都有多個字形。與日本的字體相去甚遠。

新中國第一代字體設計師:徐學成

△?1960 年文化部改進和設計新字體文件

當時文化部的副部長胡愈之先生看到了這種情況很難過,新中國已經(jīng)成立十年了,字體還是這么差。于是提出了字體改革方針:整舊與創(chuàng)新并舉,以整舊為主。這一舉措可以說對中國后來的字體研究和發(fā)展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

新中國第一代字體設計師:徐學成

△?1961 年《新寫漢文印刷體字樣》,徐學成設計宋體八號

新中國第一代字體設計師:徐學成

新中國第一代字體設計師:徐學成

△?1962年印研所合照

在60年代之前,很多字的寫法都并不規(guī)范,為了對字體進行改革,文化部在上海設立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同時召集了一批人過來研發(fā)字體,一部分是非常有經(jīng)驗的刻字工人,一部分是書法家,寫字寫的比較好的人,還有一部分是擅長美術字的人,徐學成先生在美術院校和出版社積累了豐富的美術字經(jīng)驗,所以也被召集過去了。這一批被選中的同志就成了新中國的第一批字體設計人了。

新中國第一代字體設計師:徐學成

徐學成他們接到的第一個字體設計任務就是為《辭海》設計一套新的字體,包括了作為內(nèi)文的宋體和作為標題的黑體。由于這套字體是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的第一套字體,所以他們也分別被編號為宋一體和黑一體。由于黑體字與美術字更接近一些,所以徐學成與錢震之也被選為了黑體組組長,而宋體組組長則由具有刻字經(jīng)驗的錢惠明先生擔任。雖然說這兩套字有分別的組長,可是其實真正在做字的時候是大家一起討論參與的,是集體的產(chǎn)物。

新中國第一代字體設計師:徐學成

△?1929年版日本秀英體

這第一套字體并不能算完全的原創(chuàng),因為宋一體是以當時人民日報所用的日本的秀英體作為摹本設計的。徐學成先生對秀英體是這么評價的:清秀、粗細恰當,缺點是日本味重,呆板,過于強調共性,缺乏傳統(tǒng)漢字的書寫結構。

新中國第一代字體設計師:徐學成

△?宋一體

所以徐學成他們在保留了字形大小與結構空隙勻稱優(yōu)點的同時,在筆形上滲入了中國傳統(tǒng)書寫的韻味,在總體結構上也稍微緊湊了一些。可是后來徐學成先生卻認為字面緊湊了一些成為了宋一體的瑕疵。由于辭海是一本百科全書,所以他的字號是非常小的,中宮過于緊湊是會導致閱讀不太舒適。

雖然說有日本字體作為參考,可是這項任務并不簡單。因為秀英體是繁體字,而徐學成他們除了要設計繁體字形之外,還得設計對應的簡體字。徐學成先生在他的《活字設計,筆耕一生》中回憶道「在6196個常用字中有3000個字需要重新創(chuàng)新設計,并且與宋體字的風格保持統(tǒng)一」,這是非常困難的,令他們費盡了心機。

新中國第一代字體設計師:徐學成

在當時看來簡體字比繁體字難設計得多,因為繁體字結構是很穩(wěn)很飽滿的,而簡體字簡化之后,就變得沒那么飽滿了,而且出現(xiàn)了比較多的斜畫。例如言字旁,繁體字中的言字旁是很穩(wěn)的,而簡體字的言字旁則很難做穩(wěn),需要將部分筆畫微微的傾斜,或者將上方的點進行稍稍移位,這個言字旁才會顯得比較穩(wěn)。

新中國第一代字體設計師:徐學成

又例如工廠的廠字,繁體字的廠字是非常飽滿的,而簡體字的廠字是中空的,所以排起版來會導致黑白的不均勻。

新中國第一代字體設計師:徐學成

黑一體相比宋一體,原創(chuàng)的成分就更多一些了。黑一體原本參考的是上海《新民晚報》所用的黑體字,可是后來在實際設計的時候發(fā)現(xiàn),新民晚報所用的字體筆畫比較細,字形不理想,字數(shù)也不夠多,結構大小飛白都不及秀英體有參考價值,所以更多還是參考的秀英明朝體,借鑒的宋體的結構,設計出第一套黑體。

新中國第一代字體設計師:徐學成

新中國第一代字體設計師:徐學成

宋一、黑一之后就是宋二和黑二了。這一套字體是給《毛澤東選集》設計的。同樣宋體作為內(nèi)文,而黑體作為小標題。

新中國第一代字體設計師:徐學成

△?宋二細

新中國第一代字體設計師:徐學成

△?宋二粗

關于宋二字體還有這樣的一個小故事,徐學成他們設計好了之后,送到北京文化部審核,中央領導認為這個字體放在《毛選》上不夠端莊、穩(wěn)重。所以他們在宋二體的原稿上,將豎畫、點、撇、捺等筆畫進行適度加粗,而橫畫保持不變。現(xiàn)在就存在著宋二粗和宋二細兩款字體。宋二粗成為毛主席著作專用字體。而宋二細體廣泛用于排印各類書刊。2005 年還在該字體的基礎上擴充 10,000 字,用于《大辭海》正文排版。

新中國第一代字體設計師:徐學成

《毛選》的黑體也是重新設計的,因為辭海的字體很小,而《毛選》的字比《辭海》大一些,如果使用黑一體的話就會顯得比較細了。黑二體比黑一體要粗一些,而且橫畫和豎畫的粗細差別會更拉開一些。另外由于粗細的變化,黑二體的喇叭頭也相對的縮小了一些。所以黑二體看上去更有力度和更有精神。

新中國第一代字體設計師:徐學成

宋一、黑一、宋二、黑二這兩套字體對中國的字體設計影響是非常大的,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字體廠商有出版這兩套字體。

新中國第一代字體設計師:徐學成

新中國第一代字體設計師:徐學成

在完成了前兩套字體之后,徐學成想要做一套比較創(chuàng)新一點的字體,于是有了宋黑體。在原有印刷字體方面,宋體字比較呆板,黑體字感覺好像不大符合中國人手寫體的要求。黑體字的主要作用是排標題,它的特點優(yōu)點是醒目突出,比其他的字都醒目。所以徐學成就想,是不是可以設計一種既有宋體字的特點,又有黑體字醒目突出的效果,可以來代替黑體字的字。于是徐學成就將黑體字橫豎粗細基本一致的特點與宋體的撇捺挑鉤等體飾細節(jié)結合,形成了比較粗壯、渾厚的宋黑體。

新中國第一代字體設計師:徐學成

新中國第一代字體設計師:徐學成

△?1987年森澤字體大賽在人民大會堂參加頒獎儀式

1987年,因為國家逐漸的改革開放,森澤的字體設計大賽開始向中國征稿,徐學成當時也參加,利用業(yè)余的時間寫了一套新宋體,最終獲得了佳作獎,并且被森澤看中了,進行了商品化,改名叫徐明體。

新中國第一代字體設計師:徐學成

這一套徐明體結合了宋體和仿宋體。既有宋體方正飽滿的骨架,又結合了仿宋體秀麗的筆形,比一般宋體漂亮得多。

新中國第一代字體設計師:徐學成

△?1987年徐學成赴日本交流

當時的字體設計是非常值錢的,森澤公司是以11塊美金一個字購買這一套字體的,一套字有7500個字,也就是說這一套字價值82500美元,當時的8萬美元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可以算是一個天文數(shù)字了。不過這筆錢徐學成一分錢都沒要,全都給了國家。

新中國第一代字體設計師:徐學成

徐學成他們在設計完了宋二體和黑二體之后,就遇到了文革,被下放了上海字模廠工作,不過因為當時他們設計的宋二和黑二字體被《毛澤東選集》使用,大家的創(chuàng)作熱情空前高漲,大家提出要繼續(xù)為毛著設計新字體。于是成立了「經(jīng)典著作體」的字體設計課題,大家都各自創(chuàng)作自己的初稿。

新中國第一代字體設計師:徐學成

△?康熙字典

徐學成認為要創(chuàng)新的正文新字體,只能從具有民族特色的、優(yōu)秀的老祖宗版本中去尋找,于是徐學成選擇參考的是《康熙字典》,因為康熙字典里的字既有宋體字的方正優(yōu)美,又有楷體的筆形,筆畫具有明顯的版刻風味。

新中國第一代字體設計師:徐學成

△?顧阿桃挑選字體

那么大家都寫好了初稿之后,需要挑選一個作為參考字形。可是怎么選呢?當時正好處于文革,最流行的就是向工農(nóng)兵征求意見,所以他們找了一個被政治運動神話了的農(nóng)婦——顧阿桃,因為她毛澤東思想學得好。比較有趣的是,這個農(nóng)婦并不識字,可是她卻非常有眼光的選擇了徐學成寫的這一套字體,這一套字體也被編號為宋七。

新中國第一代字體設計師:徐學成

△?經(jīng)典著作體

不過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這么出色的一套字體居然沒有被使用,徐學成貌似對這一套字體特別的鐘意,對這套字體沒被使用始終耿耿于懷,可惜徐學成先生臨終也沒能看到經(jīng)典著作體的重見天日。

新中國第一代字體設計師:徐學成

徐學成先生將其大半生都沉浸于字體設計中,盡管退休了依然孜孜不倦的創(chuàng)作新字體,所以他的一生留下了許多經(jīng)典的作品。

新中國第一代字體設計師:徐學成

△?新宋體

這是徐學成退休之后創(chuàng)作的一套字體,名字也是叫新宋體(徐明體被森澤商品化之前也叫新宋體),這套字體原本被辭書出版社看中了,合同都簽訂好了,可是后來由于經(jīng)費原因沒法落實,導致這套字沒有商品化,最后放到印刷博物館里展覽了。

新中國第一代字體設計師:徐學成

△?集美體

這一套字體叫集美體,是徐學成后來參加森澤比賽的字體。

新中國第一代字體設計師:徐學成

△?老宋(一)

新中國第一代字體設計師:徐學成

△?老宋(二)

新中國第一代字體設計師:徐學成

△?飾藝體

新中國第一代字體設計師:徐學成

△?雅藝體

新中國第一代字體設計師:徐學成

△?倩藝體

新中國第一代字體設計師:徐學成

△?宏藝體

新中國第一代字體設計師:徐學成

△?圓藝體

新中國第一代字體設計師:徐學成

徐學成對現(xiàn)在字體設計的狀況并不滿意,他認為字體是要傳遞信息的,需要做到字形規(guī)范,現(xiàn)在由于電腦的普及,字體設計的門檻變得非常低,而許多字體設計師卻不怎么講究字體結構了。確實我們可以看到市面上許多的字體設計都非常的浮夸,為了追求字體在視覺上的刺激感,對字體做出過多的變化,把字體的結構改的面目全非。希望我們這一輩的「后浪」能夠沉住氣,在字體設計的基礎足夠扎實之后再去追求變化,不要被現(xiàn)在浮躁的字體設計氛圍所帶偏,急于求變。不然,我們可真辜負了徐學成那一輩字體人為我們開拓的基礎了。

歡迎關注研習設的微信公眾號:「Yanxishe2017」

新中國第一代字體設計師:徐學成

收藏 52
點贊 32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yōu)設網(wǎng)立場,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