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ArgoDesign 是一家兼顧設計、產品和咨詢一體的跨國設計咨詢機構,他們的客戶涵蓋了包括 IBM、亞馬遜、夢工廠和山姆在內的世界知名企業,而這篇文章出自 ArgoDesign 的首席設計師 Guus Baggermans。
作為一個大型設計機構的首席設計師,Guus 如今的工作內容是探索 AI 和設計產品、服務的結合,在負責設計的同時,要探索新技術在產品和服務的應用。通過一系列的測試和體驗,Guus 在這篇文章中,非常冷靜地闡述了他對于 AI 的看法,優點劣勢和設計師應對 AI 的姿態,并針對如何創建包含 AI 的產品,提供了有效的建議。
以下是正文:
從今年年初開始,咱們就一直在被人工智能的新聞刷屏,你打開新聞網站和社交媒體,是一定會看到大量關于 ChatGPT、Stable Diffusion、Midjourney 和 OpenAI 相關的文章。
盡管人工智能從 1950 年以來就已經存在,但是最新的人工智能算法將 AI 推到了時代的最前沿。第一臺計算機擅長完成重復性的任務,但是需要人借助編程語言和它進行溝通。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開發出了越來越復雜的語言和界面,鼠標、觸摸屏和 VUI 都是這個過程中誕生的成果,這使得非程序員也能使用計算機。
如今,AI 成為了一個特定的分支,被稱為 Transformers 的 AI 算法架構塑造了 ChatGPT 這樣的工具,類似的 AI 工具也開始在每天的新聞當中鋪天蓋地地呈現出來。許多基于生成式 AI 的在線工具涌現,而它們的設計卻大都顯得原始而不夠完善。
生成式 AI 呈現了不少強大的新功能,這些功能之前之所以無法想象是因為成本太過于高昂,以至于僅僅只出現在某些概念設計中。然而在生成式 AI 的幫助下,它們得以呈現。現在 AI 可以幫助用戶進行創造性地創作,在非結構化的數據中發掘信息,回答用戶復雜的問題,為每個用戶提供真正個性化的體驗,甚至可以代表你和他人溝通。 ArgoDesign 也舉辦了一場精彩的網絡研討會,探討生成式 AI 對于未來企業的意義。
我習慣于通過深入實踐學習,在學習中理解新概念,塑造能力。在我的工作中,我們將其稱之為「邊創作邊思考」。為了更好地使用 AI,我們舉辦了內部競賽,使用生成式 AI 制作電影海報。通過這次練習,我們了解了生成式 AI 的優勢和劣勢,而這些經驗也被我們視作為設計的素材。
我們使用使用 ChatGPT 等工具來創建電影的名稱、劇本甚至影評,然后使用 Midjourney 和 Stable Diffusion 來生成相關的視覺圖像。
通過有趣但足夠專業的比賽,來驗證工具的可用性,了解其中的差異,我們也逐漸了解到這些工具的運作原理,各自擅長的方面,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這些工具所不擅長的是什么。通過這些評估,我們確定,生成式 AI 可以產出可以用來設計的素材。
這對于設計師意味著什么?
首先,我要做一個簡短的聲明,文章后續的部分都是建立在這個聲明的基礎上的。目前,AI 經常會給出我們錯誤的答案,而且在許多情形下,輸出的質量是存疑的。關于 AI 生成的內容在知識產權歸屬上,即使是法律本身也沒有做到完全明確定義,相關的議題依然處于廣泛的爭論當中,對于 AI 生成的素材對于當今社會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并且其中還存在許多倫理道德層面的問題。
和任何新技術一樣,AI 生成用戶體驗的最佳實踐還有待定義。接下來,我們將繼續探討幾個成熟的議題。
AIGC 的技術確實是新鮮事物,絕大多數人其實還不明白它能做什么,只是感知上確實感覺有無窮的可能性。總結文本主題,重寫內容,在數據中尋找重復的模式,甚至創建一個不存在的小狗的插畫,讓它戴著棒球帽,踩著滑板。
ChatGPT 能做很多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情,但是 OpenAI 并沒有提供功能文檔,所以是有必要幫助用戶來先發覺這些功能,并且讓用戶了解它們,并且快速訪問重要的功能和內容。這就是為什么像 Github 這樣得網站上,供用戶學習各種 Prompt 得內容會爆炸性地增長。本質上,用戶們正在為 OpenAI 編寫文檔,并且互相分享。
Midjourney 生成的圖片素材更有用,最重要的是 Midjourney 在它的服務當中內嵌了分享功能,用戶每生成一套圖片,這些圖片就會被添加到一個目錄當中,用戶可以通過這個目錄查看生成的圖片素材,以及相應的 Prompt,這樣一來,用戶可以互相學習,無需從頭開始。
Google 則更進了一步,在 Google Workspace 中,將文本的編輯簡化為幾種易于訪問的按鈕,這種方式降低了用戶編寫 Prompt 的復雜操作,用戶無需使用「請為我總結這段文字」而是直接點擊「Shorten」按鈕即可實現功能。
要點:如果你正在設計 AI 相關的產品,那么一定要向用戶介紹甚至演示你們做了什么,讓用戶知道、了解你的 AI 產品的功能,并幫助用戶更好使用它們。
生成式 AI 可以在短時間內創建大量的內容,以 15 種不同的方式重現編寫同一個段落很容易,生成一張圖片的 30 個變體也很容易,但是如何幫助用戶選擇最好、最合適的變體呢?那么在以信息流作為主要成呈現形態的界面當中,如何讓更好的那一個從中脫穎而出呢?
ChatGPT 會為不同的對話自動命名
ChatGPT 的聊天式界面風格讓你可以和 AI 進行「多輪對話」,而已經完成的對話,ChatGPT 會對它的內容進行命名,這些命名能夠幫你更快定位。盡管這種方式很酷,但是依然有缺陷,如果你的目標是希望 AI 幫你重寫文章的話,那么這個對話當中,你會看到長篇大論的內容,量非常大,那么這種聊天界面可能并不是最理想的載體。
Midjourney 其實也存在類似的問題,它唯一的交互界面是借由 Disord 而存在,用戶必須將聊天機器人加入到自己的服務器之后,才能在 Discord 中發送 Prompt ,然后 AI 才能在其中做出響應,生成你要的圖片。
幸運的是,呈現多個項目的合集,并不是個新的 UI 設計的問題,你可以在 Adobe Lightroom 中找到一個頗為值得借鑒的案例。Adobe 在管理大型攝影項目的時候,有個不錯的歸檔界面,它內置了一套機制,可以幫你更好的過濾、排序、評級、對比不同的照片,如果你需要為你的 AI 產品創建生成內容對比的界面,可以參考這種設計思路。
要點:如果你的 AI 應用可以低成本生成大量內容,那么它也要具備幫助用戶管理和跟蹤各種變體的功能。
生成式 AI 擅長輸出內容,但是并不擅長呈現輸出內容背后的邏輯和原理。當你要求生成式 AI 回答問題的時候,它能給你一個相對完備且信心十足的答案,即使這個答案可能完全是幻覺,甚至并非基于現實。這種錯誤或者虛幻的結果是現在 AI 生成的副產物,很難預防。那么在設計 AI 類的工具的時候,我們要如何應對呢?
下面的案例來自 Google 的 Bard LLM,這 Bard 針對用戶提出的問題給予了一個回答。用戶的問題是每年12月當中,除了1月和2月之外,還有哪些月份,而 Bard 的回答則將 12 個月又重新羅列了一遍,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邏輯錯誤。Bard 并沒有給出答案的出處或者生成的緣由,這也使得錯誤僅僅只是一個錯誤,而這個答案在這個地方似乎也沒有后續探究、改進的可能。
而一個顯而易見的解決方法,就是 LLM 模型將自己獲取信息的來源羅列出來,方便用戶根據這些來源來驗證 AI 所給出的答案。而微軟的 New Bing 在這一點上則做的好很多,在 Bing 給出的答案的底部,都能看到這些答案的來源,用戶可以點擊來源鏈接深入挖掘答案所涉及的頁面。
另外,可以從這些來源當中提取另外一個數據,就是「可信度評分」,許多機器學習的算法會對 AI 所提供的答案進行評分,下面是 OpenAI 的 Whisper 的截圖,這是一種可以將音頻內容轉錄為文本的工具,而它重要的特性在于,它會將所轉錄出的結果的「可信度評分」直接使用可視化的色彩標識出來,用戶可以直觀地看到那些內容準確度可信度更高,可以將低可信度的內容排除在外。
要點:在創建 AI 生成工具或者使用 AI 生成內容的時候,請確保為用戶提供工具來驗證生成的結果和答案。 AI 并不總是正確的,你的用戶理應知道答案是從哪里來的。
權利越大,相應的法律責任和道德責任就越大!在將生成式 AI 應用到你的程序或者服務中之前,請認真考慮下列問題:
- 你所使用的 AI 算法是否存在偏差?
數據集通常是存在偏差的。當你讓 Midjourney 生成專業人士的圖片時,它確實更偏愛生成男性為主體的圖像。我們還能在數據集中找到很多類似的問題。
- 你是否正在處理敏感或者私人的信息?
絕大多數的生成式 AI 都是透過 API 在云服務中運行的。從本質上來說,你如果想要使用這些 AI 服務,就意味著你需要將你的信息發送到另外一個公司的網絡服務器上,在這些情況下,你最好檢查一下你發送的內容和數據是否敏感,以及你的用戶是否清楚你并非他們數據唯一的接受方(三星員工曾經為了獲得答案在 ChatGPT 中上傳了公司的敏感資料)。
以ChatGPT 為例,他們的隱私政策明確地規定(2023年3月14日更新),他們可以使用用戶所提供的個人數據來作為 ChatGPT 的訓練數據,而這種和歐洲隱私法(GDPR)相沖突,并且這直接導致意大利直接禁止使用 ChatGPT。
無論如何,當你想要在產品當中使用 AI 服務的時候,請務必檢查隱私政策,查看它們是否符合當地的法律法規。
- 生成的內容知識產權對你的 APP 重要嗎?
現在關于生成式 AI 輸出內容的知識產權歸屬的爭論非常的激烈。現在相關的法律法規還不完善,但是根據現在已有不少相關的案件在進行中,這些案件的判決結果將會為后續法律法規的定調。
早期比較著名的案件是漫畫 Zarya 的版權歸屬,在這個案件中,美國版權局認定不對 AI 生成的圖像進行版權保護。
最近,美國版權局給出了一個更加細致的指南,指出如果內容僅僅是借助 Prompt 引導 AI 生成,且后續并沒有進行調整和設計,那么它將不會獲得版權保護。你可以沿著這個思路推導下去,下一個問題可能是,有多少人參與才算有效等等。我相信類似的爭論還會持續很久。
要點:你需要問問自己「我是否站在用戶這邊?」,請記住,目前所有的情況一直在發生變化,并且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當你在向產品中添加 AI 的時候,請想清楚這一點,因為你可能之后要一直調整策略和狀態。
最后記住3點
- 請記住,設計師應該專精設計,如今計算機可以生成以往設計師手工創建的事物,那么就讓人工智能成為輔助你、驅動你走得更遠的助力。
- 請記住,生而為人應該洞悉人性,電腦能夠生成一堆東西,但是只有你能看出哪些更有價值,哪些東西對人更有意義,而不是反過來。
- 請記住,親身嘗試,在實踐中思考!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發評論!每天贏獎品
點擊 登錄 后,在評論區留言,系統會隨機派送獎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國內備受歡迎的設計師平臺,提供獎品贊助 聯系我們
AI輔助海報設計101例
已累計誕生 737 位幸運星
發表評論 為下方 9 條評論點贊,解鎖好運彩蛋
↓ 下方為您推薦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熱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