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集真的不好做,想找個優秀案例來參考,毫無頭緒。能公開出來的案例都很少是特別優秀的,你就別抱太大希望了。
首先做過知名產品或 toB/toG 大項目的設計師,一般不會公開作品集,因為涉及太多敏感的商業機密。當然也有能力很強,但是參與的項目都很小不知名的情況。畢竟能力這么強,還長期找不到好的平臺,肯定是少數。到最后,也許你最容易找到的,就是培訓班提供的作品集模板了……但那種模板雖然好看,但通常只看到了表皮,而沒有學到精髓。
如果你拿著套模板的作品集去找工作,要去真正的好公司好團隊,依舊很難(人家沒那么好忽悠)。但最近我發現有一個辦法能夠讓你輕松找到頂尖的作品集范例,那就是——大廠項目復盤。
很多公司的設計部門都有公眾號,例如:
其它的我不是很確定(沒在那工作過),但是騰訊的項目復盤文章,真是一股濃濃的鵝廠設計師匯報的味道。在鵝廠的設計師,都會那種項目復盤的敘述方式和內容,讓人非常熟悉,掃一眼就有種強烈的親切感。如果你把自己的作品集套用他們這套項目復盤的方式,去申請鵝廠工作,別的不說肯定好感率是要大大提升。
下面我就拿鵝廠舉例,說說你可以從大廠項目復盤偷師到什么:
越是到更高的級別,越是要注重設計與商業的結合。
作品集加上 SWOT 分析,不論這個結論是自己想出來的,還是參考的團隊成果,都能體現出設計師對于目標足夠理性清晰。
任何產品最終都要落到用戶的真實需求上,所以當你不確定要做什么的時候,就可以先分析一下用戶需求。把用戶對于產品的可能需求都列出來,然后分個組,看看哪些自己是優勢,哪些自己是劣勢。在優勢需求里標出哪些可以更進一步的,在劣勢需求里標出哪些有待突破的。
同樣是滿足用戶需求,超前的產品肯定能比落后的產品更符合用戶需求,并抓住用戶眼球。所以在決定產品形式之前,參考行業趨勢也是很有幫助的,也能夠反映出設計師對于行業動向的理解。
看到上面這張圖,你是不是想起了開會時領導畫的餅?
其實在做報告的時候,適當吹吹牛也挺好的。一是讓所有人的目標感更加清晰,例如很多小孩都有類似于“當宇航員”的理想一樣;二是給某些人打打雞血,例如傳銷組織都是這種做大的。把這個東西加到作品集或者項目匯報里,會讓人一眼感覺有點高大上,所以大家也可以借鑒一下。
除非你是純粹的視覺設計師,否則「設計目標」哪有「體驗目標」感覺格調高?
上面這種圖里用的是「價值主張」,但我感覺「體驗目標」也差不多吧,如果你給大客戶做匯報,可能用「價值」顯得更厲害點。然后選擇目標時,可以先列一個整體的大目標,再拆分成幾個小目標。如果這幾個小目標還有層層遞進關系,那就更好啦~
注意這里非常忌諱過多使用爛大街的詞,例如“簡潔”、“高效”、“美觀”等。
有了體驗目標,還得看怎么通過設計把它實現了,于是這里就需要「設計策略」來銜接一下。
簡單點,就是用文字說說,如何通過設計來實現各個小目標。復雜點,還可以弄點配圖示意。
這個思考過程其實并不一定是你真正的思考過程,但它可以展示出你對需求的理解。
例如上面這個范例,能讓你一眼看出新功能與其它的老功能之間,存在什么關系:實時性更強、內容&操作更輕。
產品特性不需要說得太多,例如千萬別一個一個去講解每個功能是做什么的。很多作品集容易犯這個毛病,把別人一眼就看懂的界面,配上大段的說明文字講解基本功能。
學習上面這個范例,把功能分區展示一下,更有意義。范例文章 ??
如果所有的案例都是正面的,而沒有反面案例,反倒讓人覺得無趣又虛假。大家可以選擇一些設計中的過程稿,或者被推翻的方案,展示出來更能看出自己工作中所花費的心思。
例如上面這三個例子,層層遞進,讓人覺得每一次都有進步。
無論是數據還是評論,都是不錯的用戶反饋方式,放在項目匯報或者作品集里,都能增強讀者的正面信任感。數據的反饋最客觀直接,但問題是并不是所有的改變都有很大的數據波動,也很難確定數據是完全因為新的設計方案而變化的。如果數據不好用,找點用戶評論也是不錯的,能夠很清晰地看到大家喜歡的是哪一個部分。
圖例來源:
如果你能把上面的這些「項目匯報精髓」學到作品集里,絕對不會被說深度不夠、缺乏內容、思路不清晰等問題。
當然,前提是項目本身做得不差,方案沒有問題。
歡迎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體驗進階」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發評論!每天贏獎品
點擊 登錄 后,在評論區留言,系統會隨機派送獎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國內備受歡迎的設計師平臺,提供獎品贊助 聯系我們
AI輔助海報設計101例
已累計誕生 737 位幸運星
發表評論 為下方 13 條評論點贊,解鎖好運彩蛋
↓ 下方為您推薦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熱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