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評 肆柒

有哪個男孩子不會被這種高端又酷炫的機械設計所吸引呢?蝙蝠戰車是這樣,鋼鐵俠戰衣是這樣,變形金剛也是這樣。本來想說有天賦真好的,突然想到問題是這些機械設計能夠落地表現在電影里還和大環境有關系;比如和專業人士的探討打磨,系統設計和道具設計的配合,最后還有導演的鏡頭表現,都有天賦和時間的成本。期待哪天國內電影能有這個水準就好了。

相比于諾蘭前傳三部曲的「寫實感」,扎克·施耐德的這3部 DC 電影似乎排名并沒有那么靠前,甚至口碑也沒有那么的神,但是在美術風格、視覺設計上,口碑是無可撼動的。在扎導的這三部曲當中,僅蝙蝠俠的載具設計而言,從素質到數量上,并不遜色于諾蘭三部曲。

在上一篇當中,我以目前有限的資料梳理了一下《新蝙蝠俠》中的蝙蝠車的誕生歷程,這一篇則梳理一下扎導的這輛蝙蝠車的設計過程。

角色應有的厚度

和諾蘭蝙蝠俠系列不同,扎克施耐德的這個系列的起點并非是蝙蝠俠,而是超人。對于擁有接近一個世紀故事積淀、多次重啟、反復演繹過的角色,通常是復雜的,也理應有厚度的,超人如此,蝙蝠俠也是如此。

扎克施耐德在最初籌備《超人:鋼鐵之軀》的時候,曾經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來琢磨和細化整個氪星文明的特質,從文化、歷史、禮儀,一直細化到語言、文字和具體的語法。

超人氣的蝙蝠戰車是如何創造出來的?揭秘背后設計稿!

他邀請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語言學教授 Christine Schreyer ,創造出了這個全新的兼顧視覺美感和可用性的語言,而這個版本的語言的完成度之高令人驚嘆。

超人氣的蝙蝠戰車是如何創造出來的?揭秘背后設計稿!

超人氣的蝙蝠戰車是如何創造出來的?揭秘背后設計稿!

這門語言在整部電影當中很難被注意到,但是它既是超人的魂,也是超人的骨。從視覺上來說,它和這版超人的母星氪星的整個視覺語言是極為貼合的:

超人氣的蝙蝠戰車是如何創造出來的?揭秘背后設計稿!

超人氣的蝙蝠戰車是如何創造出來的?揭秘背后設計稿!

這種被稱為「氪星毀滅主義」的風格呈現出一種帶有骨骼有機質和死亡氣息的獨特風格,金屬和骨骼質的元素融合為一,這種特質和這種氪星文簡直是天作之合:

超人氣的蝙蝠戰車是如何創造出來的?揭秘背后設計稿!

在超人胸口的S型 LOGO 上,扎克施耐德 用氪星語的暗紋銹上一句源自于《千面英雄》的話:

超人氣的蝙蝠戰車是如何創造出來的?揭秘背后設計稿!

「在本以為發現可憎之物的地方,我們看到了神;在我們以為會殺死他人的地方,我們殺死了自己;當我們去遠方旅行時,我們回歸了自己存在的內核;當我們覺得孤身一人時,我們與整個世界同在。——《千面英雄》」

關于《千面英雄》這本書的意義,以及這段話和超人這個角色、經歷之間的映射關系,在這里就不作分析,但是這種遠超「人物小傳」的細致設計和構建,是扎克施耐德一直以來構建角色底色的重要工作,而這些「底色」最終以種種方式賦予了角色以厚度。所以,在第二部電影,也就是《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為方便,后面這部電影就簡稱 BvS 了)中,這種細致的設計方式策略延續了下來。

恐懼所塑造的載具

如果說,「氪星毀滅主義」是扎導版超人的底色,那么蝙蝠車就是他手底下蝙蝠俠外化的形體。

超人氣的蝙蝠戰車是如何創造出來的?揭秘背后設計稿!

「(在開始籌備電影的時候)我說我們先得需要一輛蝙蝠車,對吧?即使你再傻,先給蝙蝠俠準備一輛蝙蝠車也是有必要的,對吧?這似乎是你應該做的第一件事。」在TBS 的采訪中,扎克施耐德被問及蝙蝠車時,下意識說出了這句話。

超人氣的蝙蝠戰車是如何創造出來的?揭秘背后設計稿!

在扎導的 DCEU 中,大本所飾演的蝙蝠俠已經顯而易見地進入中年,韋恩集團也已然是被他完全掌控的龐大企業,從時間階段上來說,這明顯比起諾蘭蝙蝠俠系列的時間要晚得多。這種人生階段上的差異,體現在很多方面,比如氣質上更加沉穩老到,他可以極為坦然地面對小閃的疑問說出類似「我的超能力就是超有錢」這樣的金句。

超人氣的蝙蝠戰車是如何創造出來的?揭秘背后設計稿!

相比于《新蝙蝠俠》中的新手蝙蝠俠,大本所飾演的這個角色已經在哥譚和各種普通的、有超能力的罪犯周旋了數十年,這使得他的蝙蝠車在邏輯上,要比諾蘭版那個基于軍用車輛改造而來的 Tumbler 更為成熟。

超人氣的蝙蝠戰車是如何創造出來的?揭秘背后設計稿!

諾蘭版蝙蝠車 Tumbler

超人氣的蝙蝠戰車是如何創造出來的?揭秘背后設計稿!

從角色困境上來說,扎導版的蝙蝠俠和諾蘭版蝙蝠俠有著根本的不同,后者面對的是哥譚的「普通罪犯」,前者在 BvS 中,假想敵是「人間之神」超人,蝙蝠俠顯然不會將自身的命運交由一個「準量產」的載具(Tumbler),而砸錢使用最頂尖的科技來打造一輛出力強勁、足以應對「人間之神」的機械怪物是符合情況、設定以及他性格的合理選擇。

超人氣的蝙蝠戰車是如何創造出來的?揭秘背后設計稿!

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蝙蝠俠面對強敵的「焦慮感」和「恐懼感」,在 BvS 中以夢境的方式呈現出來,而這暗合《不義聯盟》的故事線,使得角色沖突進一步得到了強化。

超人氣的蝙蝠戰車是如何創造出來的?揭秘背后設計稿!

那種夢魘般的絕望廢土氣息最后也反映到這輛如同坦克般的蝙蝠車上,它沒有有機的線條,也沒有試圖變得「帥氣高級」,而是在連綿的恐懼折磨下,顯得頹廢、猙獰而暴力,厚重的裝甲上頂著固定炮臺,它多了以往所有的蝙蝠車都缺乏的厚重感,和掩蓋不住的「輸出」的欲望。

作為制片人的扎導妻子黛博拉·施耐德,在接受 Business Insider 的采訪時說:「我們不希望它看起來干凈整潔,這是一輛無關美學、追求實用的坦克,它看起來更加軍事化,也飽經風霜。」

超人氣的蝙蝠戰車是如何創造出來的?揭秘背后設計稿!

源自角色和故事線的設定,最終反饋到了設計上。

回溯經典的構思

終于要說到設計師了。

法國設計師 Patrick Tatopoulos 在扎克施耐德的這部電影制作過程中,舉足輕重。他不僅要兼顧設計,還需要監督落地制作相關的部分。

超人氣的蝙蝠戰車是如何創造出來的?揭秘背后設計稿!

當扎導第一次和 Patrick 探討蝙蝠車的設計的時候,他反復強調的是「當超人遭遇蝙蝠俠」這種情形,15 分鐘之后,倆人走進咖啡館,而有著概念設計師和生物設計師背景 Patrick 也開始拿起筆開始繪制他構想中的蝙蝠車——風格更加哥特,造型更加經典,甚至具有生物般的升降結構。

超人氣的蝙蝠戰車是如何創造出來的?揭秘背后設計稿!

超人氣的蝙蝠戰車是如何創造出來的?揭秘背后設計稿!

同時,諾蘭版 Tumbler 所采用的高懸掛系統這一優秀設計,也被 Patrick 所吸收了過來。但是為了區別于前者的「現代感」,Patrick 找來了概念設計師 Ed Natibidad ,在更加古早的蝙蝠俠漫畫當中,汲取設計元素,開始將粗糙的概念落地實施為更為細致的設計圖。

超人氣的蝙蝠戰車是如何創造出來的?揭秘背后設計稿!

不同的概念和參考來源,最終在 Ed Natividad 的筆下逐漸源源不斷地延展出細節多樣風格豐富的概念圖:

超人氣的蝙蝠戰車是如何創造出來的?揭秘背后設計稿!

其中也包含了 Patrick 所喜愛的帶有升降機構的版本:

超人氣的蝙蝠戰車是如何創造出來的?揭秘背后設計稿!

在長達半年多時間的概念設計過程中,蝙蝠車的設計構思不斷地迭代、篩選,慢慢成型。它的身上既有前輩 Tumbler 的高懸掛系統,也有更為軍事化的武器系統,極具攻擊力的炮塔在 Patrick 的要求下被直接置于車體的最前端。

超人氣的蝙蝠戰車是如何創造出來的?揭秘背后設計稿!

在打磨概念設計的過程中,其實還有武器系統更加喪心病狂的版本:

超人氣的蝙蝠戰車是如何創造出來的?揭秘背后設計稿!

于是,從早年的電影、漫畫汲取靈感并打磨修改后的蝙蝠車的造型就這么出來的:

超人氣的蝙蝠戰車是如何創造出來的?揭秘背后設計稿!

「洗不干凈」的坐駕

造型確定了,緊接著就是要把這輛車給造出來。

超人氣的蝙蝠戰車是如何創造出來的?揭秘背后設計稿!

超人氣的蝙蝠戰車是如何創造出來的?揭秘背后設計稿!

這輛車最終被「制造」出來,花了超過5個月時間,主要是靠設計師 Patrick Tatopoulos 和來自洛杉磯 Vehicle FX 的 Dennis McCarthy 來完成的。只是,考慮到實際拍攝過程中不同的需求,這輛車其實是由三輛車「組成」的,第一輛車有著「完整版的內飾」,適合進行車內的靜態拍攝,尤其是處理特寫:

超人氣的蝙蝠戰車是如何創造出來的?揭秘背后設計稿!

這些內部結構的構思,其實也是基于設計師 Ed Natividad 的概念設計:

超人氣的蝙蝠戰車是如何創造出來的?揭秘背后設計稿!

超人氣的蝙蝠戰車是如何創造出來的?揭秘背后設計稿!

另一輛車則更像是精簡版的道奇 Ram Duallys,這輛車在片場卯足了勁跑好無問題,不過造型需要通過后期進行重建,電影中很多運動中的場景都是靠這輛「替身蝙蝠車」來完成的。

超人氣的蝙蝠戰車是如何創造出來的?揭秘背后設計稿!

第三輛車則是三者中「最有價值的蝙蝠車」,它是真正意義上1:1 的蝙蝠車,是真正意義上能開的車,同時在造型細節上也抵達了「傳奇級」道具的水準:

超人氣的蝙蝠戰車是如何創造出來的?揭秘背后設計稿!

「……你能在他身上感知到時間的流逝……而這也是Zack最為天才的地方,他希望讓這輛車看起來足夠滄桑——看起來不像是花一個周末能洗出來的樣子。」Patrick 在接受采訪的時候,是這么描述這輛車的「做舊」效果。

超人氣的蝙蝠戰車是如何創造出來的?揭秘背后設計稿!

超人氣的蝙蝠戰車是如何創造出來的?揭秘背后設計稿!

超人氣的蝙蝠戰車是如何創造出來的?揭秘背后設計稿!

「在片場(面對這輛車)我唯一被允許做的操作就是讓它停靠在一邊……我想開著它來完成各種撞擊和發射武器的操作(但是從未被允許過),這輛車太貴了。」飾演蝙蝠俠的大本在片場的記錄中,哀怨十足地寫著這么一行字。

超人氣的蝙蝠戰車是如何創造出來的?揭秘背后設計稿!

在上面這個經典場景當中,超人需要站在蝙蝠車上與蝙蝠俠對峙,而實際上,當亨利卡維爾所飾演的超人想要站上去的時候,扎導在片場下意識喊道:「停!沒有人可以站到那個上面!」此時,亨利卡維爾已經抬腿,周圍所有所有的工作人員都開始伸手制止,直到他們使用泡沫等材料重新做了填充和覆蓋之后,才允許亨利·卡維爾站上去。

但是這輛車不止停留在實體化,它還延伸到了 UI 界面當中,這是數字化世代的蝙蝠俠所獨享的福利。

數字化的軀體

BvS 中涉及到大量數字 UI 界面,無論是蝙蝠俠自己的個人電腦所用到的 Bat UI,還是擁有企業的 Lex Luthor 的 Lex OS,也都需要「擁有」足以反映角色氣質的設計。而負責這一部分工作的,是曾參與過大量漫威系電影的 Perception 工作室,他們曾經在這些電影里設計出科幻感十足的 UI 和視覺效果,BvS 中這些 UI 界面全是他們搞定的。

超人氣的蝙蝠戰車是如何創造出來的?揭秘背后設計稿!

超人氣的蝙蝠戰車是如何創造出來的?揭秘背后設計稿!

超人氣的蝙蝠戰車是如何創造出來的?揭秘背后設計稿!

「這種設計的挑戰也在于,如何讓界面和他們的身份一致。」在 Perception 工作室的頁面上,能夠看到他們的設計出發點。

超人氣的蝙蝠戰車是如何創造出來的?揭秘背后設計稿!

超人氣的蝙蝠戰車是如何創造出來的?揭秘背后設計稿!

「……由于蝙蝠俠在這個世界觀之下,一直是技術最先進的一方,所以我們研究過軍用航空電子設備,戰斗機的 HUD 等系統的特征,并且以此為基礎來構建蝙蝠俠自己蝙蝠車的系統界面。」

超人氣的蝙蝠戰車是如何創造出來的?揭秘背后設計稿!

超人氣的蝙蝠戰車是如何創造出來的?揭秘背后設計稿!

這些科幻感十足、高度數據化和圖形化的界面,將蝙蝠車另外的精致的一面重新呈現了出來,成為了爆炸場面之外,重要的補充,讓蝙蝠車這個「角色」更為立體。

接下來是 Tumbler

其實 Patrick Tatopoulos 連同 Ed Natividad 一道,在后續的正義聯盟電影中,還設計了更多的載具,比如 Batwing :

超人氣的蝙蝠戰車是如何創造出來的?揭秘背后設計稿!

比如KnightCrawler:

超人氣的蝙蝠戰車是如何創造出來的?揭秘背后設計稿!

這些設計更有意思,不過超出了這次的話題范疇。接下來,是諾蘭的蝙蝠俠前傳中的 Tumbler。

參考來源:

https://www.ednatividad.com/
http://kryptonian.info/news-feed.html/2013/07/22/interview-with-man-of-steel-linguist-christine-schreyer/
https://www.experienceperception.com/batman-v-superman.html
https://screenrant.com/batman-v-superman-snyder-batmobile-design/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batman-v-superman-how-batmobile-was-built-2016-3
https://www.techtimes.com/articles/146307/20160401/designer-patrick-tatopoulos-talks-bringing-the-batman-v-superman-batmobile-to-life.htm
https://www.autoevolution.com/news/heres-how-patrick-tatopoulos-designed-the-batmobile-for-batman-v-superman-dawn-of-justice-98312.html

收藏 17
點贊 38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