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開始,二手要開始一個新的專題,基于實際案例,來和大家聊一聊「關于數據分析的那些事兒」。本期是開篇,簡單的介紹數據分析的思維模式,今后我們會結合更多案例來對數據分析做進一步闡述。
一、數據分析的思維模式
1. 數據有什么用
日常的工作中,二手經常面對項目匯報、項目復盤和 KPI績效考核等之類的考驗。試想,在一個項目匯報中,是你唾液橫飛的闡述自己的主觀想法具有說服力,還是展示幾張規整的數據增長曲線具有說服力呢?答案顯然是后者。所以,數據和數據分析在工作中是非常實用的并且非常重要的。
2. 怎樣進行數據分析
從什么地方著手數據分析,怎樣進行數據分析,以及怎么獲取數據等,這些問題曾經深深的困擾著二手。后來,在慢慢的摸索中,二手發現:如果從數據分析的思維層面來說,這其實就是兩個方面的探索和思考——維度和指標。
數據分析歸根結底其實是:根據你的初始目的不同,制定不同的維度,以及得到不同維度指標數據,最后以可視化的方式展示出來。
3. 數據分析的思維模式
維度:維度是事物或現象的某種特征。
舉個例子:你想要了解某一個 APP 的用戶行為,那么,你可能需要關注用戶在該頁面的訪問時長、流失率、各個模塊的點擊率等。這里面說的訪問時長、流失率、點擊率其實都是為了分析用戶行為而要了解的各個維度。
再舉個例子:你想要知道用戶的忠誠度,你需要更多的關注產品的用戶留存、訪問頻度等維度。
總的來說維度的選擇是要看你的初始目的是什么。
指標:用于衡量事物發展程度的單位或方法。
再看上面的例子:指標就是上面提到的各個維度的具體數值。
從分類來講,指標可以分為絕對數指標和相對數指標。絕對數指標反映的是規模大小的指標,如:人口數、GDP、收入、用戶數,而相對數指標主要用來反映質量好壞的指標,如:利潤率、留存率、覆蓋率等。
二、三個常用的數據分析維度
以電商行業為例,二手和大家分享三個常用的數據分析維度。
1. 整體趨勢分析
通過日常整體數據分析,可以快速掌握這個產品的整體狀況,及時響應出現的異常波動。
舉個例子:如 UV、PV 在數據指標上有明顯的異動,如果不是一些可預測原因(如618或者雙11預熱階段數據會下降),那么很可能頁面或者場景出了某些問題,需要及時關注。
再舉個例子:如果當前頁面、場景的UV 或者整體 APP 的 UV 呈持續下滑趨勢,說明用戶可能對當前頁面越來越不感興趣了。
具體的場景不同,PV 和 UV 的趨勢可能會反映不同的信息,在支付購買等重決策流程中,在轉化率不變的情況下,比值低了說明流程很順暢,用戶體驗相對較好。而閱讀編輯性的頁面一般來講,比值高些會好。
2. 流程效率分析
在一個多控件組合的頁面上做了細致的埋點,每個埋點的具體指標則代表了用戶對該模塊的關注和使用程度。一般通過對比這些埋點的數據來判斷模塊間的布局是否合理。
舉個例子:在商品詳情頁中,二手之前以為最底部的「立即購買」或者「加入購物車」是點擊率比較高的模塊,可是通過埋點數據顯示,「規格」的點擊數據竟然比「立即購買」還要高,這很出乎意料,所以通過埋點數據可以得出,在日后的優化中,規格的顯示比重被突出。
3. 用戶行為分析
用戶行為分析涉及的點很廣,比如用戶設備終端分析、地域分析、用戶在某場景的停留時長、轉化率、流失率等等,具體的指標好壞要結合具體的場景分析。
舉個例子:分析用戶的流失率時,可能會有多條路徑,是直接返回、跳轉到別處,還是中斷報錯,不同情況可能對應不同的問題。如果直接返回過高,可能是用戶對商品不感興趣;如果跳轉到別處過高,有可能是模塊設置不合理,被引流走掉了;如果是中斷報錯,則可能是系統問題,也可能是沒有給用戶很好的指引,用戶直接中途退出。
以上是數據分析的思維模式,即根據場景梳理要關注的維度,然后結合維度的具體指標來做分析。
接下來,二手會努力準備一些實際案例來做進一步詳細闡述。期待大家的關注。
歡迎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二手設計」
圖片素材作者:Paarth Desai
「用數據助力產品和業務」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發評論!每天贏獎品
點擊 登錄 后,在評論區留言,系統會隨機派送獎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國內備受歡迎的設計師平臺,提供獎品贊助 聯系我們
AI輔助海報設計101例
已累計誕生 737 位幸運星
發表評論
↓ 下方為您推薦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熱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