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組隊接設計外包,我學到了這4個經驗

@Yeah秋強 :這段時間和朋友接了一個設計外包項目,我是交互設計師,其他兩個負責視覺設計,第一次組團隊,無論團隊內部還是合作公司那邊,都是邊磨合邊工作,進行不是很順利。磕磕碰碰做完后,回顧這次項目經驗,有4點經驗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設計外包三板斧:

  1. 甲方應該給多少錢?《說說設計談談錢!不可不知的設計師接活報價公式》
  2. 如何讓甲方給錢?《這才是真相!為什么中國的甲方都不愿意為設計付出高額費用?》
  3. 如何讓甲方愉快地給錢:《大牛的7條經驗!插畫師在接外包時都需要注意些什么?》

一、項目需要一張數據表

這次算是一個全新的項目,從零開始,但是實際上第一版出來的功能已經非常多了。產品那邊沒有一個完整的功能列表給我,需求也是時不時進行改動。所以,在做設計的時候,總感覺會遺漏某些狀態的變化,所以,針對這一點,我覺得可以有一張數據表。這張表就是工程師后臺的數據記錄,產品在規劃功能的時候就需要把這張表格給羅列出來,然后在設計交互流程的時候,每進行一個步驟,都需要考慮這個步驟對于這個數據表格的影響,然后把這些變化完整地寫進交互文檔里面。

舉個例子,由于我們的平臺是一個優惠券發放的平臺,那么這個時候涉及到兩個主體:優惠券和領券的人,優惠券的數據就是一個數量的問題。不過對于領券人,數據表有如下:1、未使用的券;2、已使用的券;3、已過期的券;4、待付款的訂單;5、已付款的訂單;6、已退款的訂單;7、積分;8、返利。

羅列了一下,這些是最主要的數據,然后比如說訂單的數據,因為訂單是進行購買優惠券的活動的,所以訂單的數據也會影響優惠券的數據。優惠券消費會有返積分或者返利,所以,優惠券的狀態也會影響積分或者返利的數據。那么也就是說訂單的變化也會影響積分或者返利。這些數據之間關系錯綜復雜,如果有一張詳細的表格,可以把這些變化寫進交互設計文檔里面,我覺得邏輯會更加完整,對于開發人員來說也比較便捷。只是可惜,這些都是做完了才發現的,所以當時就沒有做。

第一次組隊接設計外包,我學到了這4個經驗

二、將功能模塊化

這次的項目是我有史以來接到的最大的項目,項目功能比較多也比較雜亂,特別是后期加入了一個支付功能,導致整個交互邏輯的復雜度大大增加了。復雜度變大的壞處有三個:①難以梳理邏輯;②容易遺忘一些邏輯;③難以恰當地闡述設計。針對這三個缺點,我在做的過程中嘗試將功能進行模塊化。模塊化的意思是將一些功能進行打包,然后只梳理這些功能之間的關系。梳理完之后,這些功能就形成了一個整體,然后其他功能只和這個整體進行交互而不和其中的功能進行交互。

這么說有點不形象,舉個例子吧,就說電腦吧,電腦可以看成是由顯示器、CPU、內存、硬盤等部件構成的,而其實顯示器里面又是由各種零件構成的,顯示器里面的零件就相當于我的功能,我所做的就是先把一部分打包成“顯示器”,一部分打包成“CPU”,然后把他們當成一個整體來考慮。

顯而易見就是,這么做首先每次處理都只是一部分問題,邏輯比較容易梳理,也不容易遺忘邏輯。當然,更重要的就是表達的問題。如果不進行模塊化的話,我真的不知道該如何在一張畫布上把這些邏輯流程表達出來,所以,模塊化之后,我可以在每張畫布只表達其中一個模塊,當我把所有模塊都闡述清楚了,整個項目也就清楚了。

當然,除了以上的種種優點之外,模塊化還有一個優點就是方便復用。一些常見的模塊,比如注冊登錄模塊,消息通知模塊,個人中心模塊,這些模塊在當今的APP里基本都存在,也就是說他們的復用率都比較高。如果在設計的過程中就已經將這些功能進行模塊化了,之后如果需要設計新產品的功能時,這些模塊就可以直接拿過來復用,省時省力。這個省時省力節約的是功能規劃、界面設計、邏輯推演等等這些時間和精力,所以還是相當可觀的。

第一次組隊接設計外包,我學到了這4個經驗

三、定義公共交互

如果說前面的模塊化是為以后的設計做準備,那么公共交互這一塊其實就是貫穿整個設計的過程。在做設計的過程中,其實會發現很多小流程的處理,之前已經做過了,做過了我當然不會再畫一遍,再寫一遍邏輯,我一般只會寫“此處XX邏輯參考XX頁的XX圖”,不過慢慢地,這些一多,就發現自己也會亂掉。當出現次數超過四次時,我就每次寫那句話都有點不太放心,怕自己引用的那個地方也是缺省的,所以每次都要把交互稿翻一下,然后才能信心滿滿地寫下這句“此處XX邏輯參考XX頁的XX圖”。

碰巧之前在一家公司遇到過他們的交互稿,一個公司的產品那就是相當復雜了,所以他們會把一些公共的交互給羅列出來,放在交互稿的前面部分,然后每次引用的時候就是引用公共交互的東西。我覺得這個可以借鑒到小項目的交互稿里面。也就是說,交互稿除了一開始的說明以及后面的線框圖之外,中間再加入一張畫布“公共交互”,然后把所有出現過兩次以上的交互都可以總結到這張圖上,這個公共交互當然是自己一邊做一邊維護的,不過想來,這樣子做,既可以保證自己畫圖的質量和效率,對于開發來說也是很有裨益的吧。

一些常見的公共交互有:刪除操作、編輯操作、分享操作。只要把這些操作流程在公共交互里完整地寫一遍,后面的就可以大膽地復用這些公共交互了。

第一次組隊接設計外包,我學到了這4個經驗

四、溝通方式

正如我一開始說的,我們是一個新的團隊,大家彼此之間都沒有合作過,也不清楚各自的工作方式,導致在設計過程中會暴露出很多問題。我是交互設計師,可能對于整體的把控會更加良好一些,視覺設計師天生比較浪漫主義一些,所以一些事情需要我為他們考慮到,如果沒有考慮到,他們可能就會耽誤項目的進度。

說兩點在溝通方式上出現的問題,供大家參考一下。

第一點出現在進度安排上,在我做完交互稿之后,發現頁面的數量大大超出了預期,結果他們一聽到就開始信心大受打擊。雖然我一直反復跟他們說,增加的頁面都比較簡單,但是他們完全都聽不進去,直到后面他們兩個人的分工出現了問題。所以這時候我就只能跳出來做協調人。首先當然是統計頁面的數量,然后給頁面分級,分為“主-次-送”三個等級,主要頁面當然是比較復雜的頁面,次要頁面是簡單頁面,考慮到有一些頁面實在太簡單了,就當作贈送給公司的。分級的好處就是,他們對于項目的難度有一個較為良好的認識,壓力沒有那么大。然后我根據他們的工作能力(一個工作經驗較為豐富,另一個經驗稍顯欠缺)、剩余的時間以及他們之前的協商結果,把整個計劃表表做出來,計劃表一是可以方面地查看進度,更加重要的是對視覺設計師的一種“束縛”,束縛他們的浪漫主義。所以計劃表一出來,整個項目才得以順利實施下去。

第二點出現在成果交付上,首先就是他們的視覺稿。他們習慣用Photoshop作圖,然后也比較隨性,隨性的結果就是雖然界面看起來很干凈整潔,但是圖層的管理就一坨shit,各種“組1”、“圖層1”、“方塊1”的命名層出不窮,外人根本沒法看。你要問為什么這會是溝通的問題?因為我也要審核他們的視覺稿,有些小問題我自己就改掉了,但是面對這么雜亂的圖層結構,真的是沒什么改動的欲望。

接著,就是視覺稿PSD的命名了。我在做交互稿的時候已經將功能模塊化了,每個模塊都會有各自的命名和編號,注意這里的編號才是最重要的,因為可以方便地回溯。但是他們在命名的時候恰恰忘了把這個編號加到每一張PSD上,所以后面整理的時候出了糾紛,還是在我的強烈要求下,他們才全部改了一遍。然后是這么一堆PSD文件,不可能就隨便打個包吧,至少按每個模塊建立一個文件夾吧。然后如果PSD文件有改動,要怎么命名吧。這些問題都是一開始沒有想到的,也沒有協商好,結果導致合作上出現了問題。雖然都是小問題的,但是這些都是會在項目的末尾暴露出來,說實話,影響最大的其實是心情,真的是心好累。

「優設八月份人氣最高的好文」

  1. 一個常見問題:《為什么你的設計作品看上去不夠專業?》
  2. 自學的正確姿勢:《光臨摹可不行!平面設計師在空余時間應該怎樣自學?》
  3. 大家最喜歡的中文字體:《超實用!有哪些免費的中文字體可以下載?》

原文地址:jianshu

第一次組隊接設計外包,我學到了這4個經驗

【優設網 原創文章 投稿郵箱:yuan@uisdc.com】

================關于優設網================
"優設網uisdc.com"是國內人氣最高的網頁設計師學習平臺,專注分享網頁設計、無線端設計以及PS教程。
【特色推薦】
設計師需要讀的100本書:史上最全的設計師圖書導航:http://hao.uisdc.com/book/
設計微博:擁有粉絲量150萬的人氣微博@優秀網頁設計 ,歡迎關注獲取網頁設計資源、下載頂尖設計素材。
設計導航:全球頂尖設計網站推薦,設計師必備導航:http://hao.uisdc.com

收藏 12
點贊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