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框和抽屜都是在當前頁面之上覆蓋出現的組件,讓用戶在不離開主路徑的情況下,查看信息/提示/反饋,或快速執行某些操作。兩者的交互模式有類似之處,使用場景也有所重疊。本文對兩個組件的主要差別進行了對比,并提供方法幫助大家快速判斷應該選擇哪一個。

對比:對話框 vs 抽屜

1. 信息量與干擾性

B 類產品細節設計指南(二):對話框 vs 抽屜

2. 模態與非模態

模態化的(Modal):用戶將不能操作頁面層上的內容,只能操作頁面層之上的內容容器,直到用戶明確與內容容器的交互結束。

非模態化的(Non-Modal):即使出現了內容層之上的內容容器,用戶仍然可以與背景頁面的內容進行交互(例如,選擇某一鏈接或點擊某一按鈕)。

B 類產品細節設計指南(二):對話框 vs 抽屜

對話框和抽屜均可分為模態、非模態,有遮罩、無遮罩;通常有遮罩的為模態,無遮罩的為非模態。

何時使用模態

1)在重要的警告時使用,避免出現嚴重問題、或修正已出現的問題。

例如:用戶未保存就要關閉時,彈出模態對話框提示用戶保存。

2)在需要用戶輸入信息或進行某操作,才能繼續當前流程的時候使用。

例如:某些資源網站會在用戶瀏覽一段時間后彈出模態化的登錄/注冊/試用窗口,引導注冊。

B 類產品細節設計指南(二):對話框 vs 抽屜

3)用來將復雜流程拆分成簡單步驟。

例如:分步驟的模態對話框式的新手引導。

4)用來獲取信息,該信息可大大減輕用戶的后續操作/精力。

例如:在房地產網站 Zillow 中,用戶可以在沒有賬號或房產代理的情況下瀏覽房源列表,當用戶試圖聯系某代理以獲取房源信息時,站點會通過一個模式對話框詢問他們是否已經有代理。

何時不能使用模態

1)不要在獲取與當前流程不相關、不必要信息的時候使用。

例如:Figma 幫助信息就近通過底部劃入的非模態抽屜來展現內容,比如下圖中介紹快捷鍵的抽屜。

B 類產品細節設計指南(二):對話框 vs 抽屜

2)不要在會打斷高風險流程中使用。

例如:付款為高風險流程,避免在用戶付款過程中彈出模態彈窗打斷用戶,可能會讓用戶改變主意放棄購買。

3)不要讓用戶在模態組件上進行需要額外信息(這些信息不在上面)的復雜決策。

例如:Frontier Airlines 使用模態對話框來追加銷售機票之外的更多服務,該對話框顯示現在購買可以省 162 美元,但卻找不到為什么會省這個額度的錢:

B 類產品細節設計指南(二):對話框 vs 抽屜

案例對比

1)對話框的模態 vs 非模態

文檔工具語雀中的模態對話框:登錄狀態失敗提醒:

B 類產品細節設計指南(二):對話框 vs 抽屜

語雀中的進行關聯操作的非模態對話框,一個短小的表單:文字鏈設置(這里也可以使用氣泡卡片組件)

B 類產品細節設計指南(二):對話框 vs 抽屜

Gmail 中點擊「寫郵件」按鈕,在右下角打開非模態小對話框,讓用戶參考下面的郵件撰寫新郵件:

B 類產品細節設計指南(二):對話框 vs 抽屜

點擊上圖對話框右上角表示「放大」的 icon 后,擴展為模態大對話框,轉化為沉浸式的體驗:

B 類產品細節設計指南(二):對話框 vs 抽屜

2)抽屜的模態 vs 非模態

項目管理工具 Jira 的幫助文檔入口在頁面右側,點開后從右側劃入非模態抽屜展示內容,這樣便于用戶進行對照查看和操作:

B 類產品細節設計指南(二):對話框 vs 抽屜

搜索功能入口在頁面左側中的導航中,點開后從左側劃入模態抽屜進行交互,用戶可以更加專注于當前操作:

B 類產品細節設計指南(二):對話框 vs 抽屜

3)模態抽屜 vs 非模態對話框

上一案例來自之前的 Jira,當前版本的 Jira 對導航和交互模式進行了調整,例如通知模塊由模態抽屜改為了非模態對話框,出現的位置均遵循就近原則,體驗上非模態對話框更加輕量。

原來由左側劃入的模態抽屜,點擊左側導航后從左側劃入:

B 類產品細節設計指南(二):對話框 vs 抽屜

當前版本使用非模態對話框,點擊頂部導航后在 icon 下方出現:

B 類產品細節設計指南(二):對話框 vs 抽屜

4)非模態抽屜 vs 模態對話框

研發效能工具 Aone 中用非模態抽屜來展示項目的需求/任務/bug 的具體內容:

B 類產品細節設計指南(二):對話框 vs 抽屜

與上圖 Aone 的類似場景下,同類產品 Teambition 則采用了模態對話框:

B 類產品細節設計指南(二):對話框 vs 抽屜

相比之下,非模態抽屜的優點是,用戶可以同時查看下面的父級頁面中其他任務的標題,并快速點擊切換到其他需求;而模態對話框的優點是用戶可以完全沉浸在當前的任務中,同時頂部也增加了「上一條」、「下一條」按鈕,支持上下條快速切換。兩者對比可以看出,兩種組件自身的優點也是對方的不足,選擇哪一個,要看具體用戶的需求和產品的定位。

5)模態抽屜 vs 氣泡卡片

文檔工具 Gitbook 中,產品功能和交互都很簡潔輕量,沒有出現對話框組件,在文檔中插入圖片或文件、編輯導航、導入文檔等稍重的操作使用抽屜,而插入表情、標簽等位置指向明確、操作很輕的使用氣泡卡片:

B 類產品細節設計指南(二):對話框 vs 抽屜

B 類產品細節設計指南(二):對話框 vs 抽屜

選擇:用對話框還是抽屜?

按下圖從應用場景、交互需求、信息長度三個維度來判斷使用對話框還是抽屜。

例如:為一個表單選擇組件,從應用場景維度,對話框和抽屜皆可;從交互維度,該表單的填寫需要參考表單的父級頁面中的內容,則確定選擇非模態抽屜,不需要再從長短考慮。

B 類產品細節設計指南(二):對話框 vs 抽屜

一致性:除以上判斷條件,還要考慮「一致性」原則。例如某產品彈出的表單大多較長,采用抽屜組件,為了保持一致,個別短表單也可以同樣采用抽屜。但不同產品的一致性的優先級不同,因此未放入圖中。

注釋和舉例

操作確認、信息提示、操作反饋場景:在需要用戶暫停當前操作、即刻閱讀/處理時,使用模態對話框,否則建議使用較輕量的組件如警告提示、全局提示、通知提醒框、氣泡確認框。本文討論對話框和抽屜的區分。

需要和父級頁面內容相互參照:使用無遮罩的非模態抽屜,便于查看和操作。

需要在父級頁面中快速選擇切換:使用無遮罩的非模態抽屜。

在父頁面露出的部分上進行與抽屜內容和位置都無關的操作,且不是點擊空白區域時,抽屜不用自動消失。

疊放:是指在一個對話框/抽屜上面疊加放置更多對話框/抽屜。不建議對話框上疊放對話框,但抽屜組件支持多層抽屜,即在抽屜內打開新的抽屜,用以解決多分支任務的復雜狀況。

必要的情況下,在抽屜上疊放對話框也是可以的,例如在抽屜操作過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信息要即刻告知用戶,可以通過對話框展示。

B 類產品細節設計指南(二):對話框 vs 抽屜

表單長短:表單項超出 5 條時,建議采用抽屜而非彈窗。

內容長短:在展示靜態信息給用戶時,如果內容少、不超出 5 行,建議使用彈窗而非抽屜;如果信息多到超出一屏,功能上彈窗和抽屜都支持滾動條,都可以使用,如何選擇請設計師根據設計傾向和一致性決定。

上期回顧:

歡迎加我的微信交流設計:ion_shaw

B 類產品細節設計指南(二):對話框 vs 抽屜

參考:

收藏 145
點贊 12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