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這篇文章出自Adobe 前員工 Wenting Zhang (目測華裔),她從內部視角重新審視了這次收購案背后的利益糾葛,重新分析了 Adobe 在收購 Figma 之后各自的走向,并且得出了和我們之前猜測有所不同的結論,這篇「業內八卦」發布于 Medium,內容非常有趣。
從我自己購買的股票投資組合來看,上周是極其痛苦的。在 Adobe 工作的這些年里,我一直通過 RSU 和 ESPP 買入 Adobe 的股票(代碼ADBE)。我大部分的資產都投入到 Adobe 的股票當中,結果在 Adobe 宣布以 200 億收購 Figma 那天, Adobe 的股價一口氣跌了 20%。
我的這個系列通訊稿是從 2021 年 8 月開始更新的,也就是我離職 Adobe 幾天后正式啟動。在創立 Typogram 之前,我在 Adobe XD 的研發設計上投入了一年半的時間,而更早之前,我有 5 年的時間花費在 Typekit (現在叫 Adobe Fonts 了)上。這次 Figma 的收購案對我而言,是多層次的打擊。
我曾經致力于推動 Adobe XD,夜以繼日地抗爭試圖贏得與 Figma 之間的戰爭,而現在 Adobe 收購 Figma 相當于是過早宣布了 Adobe XD 的失敗。當然,對我錢包的打擊則是更直接的傷害。
并不是每個買了Adobe股票的人都和我一樣因為反水而懷恨在心,但是為什么這次 Adobe 的股價會如此大幅度下跌?為什么其他人也同樣厭惡這次收購?原因很簡單,200 億美元的收購價實在太高了。
要對這個收購進行系統化的評估很難,但是我們可以根據公開的信息快速的進行一個粗略的估算。
- Figma 上次以 100億美元的估值籌措資金發生在 2021 年 6 月,乍一看這個是合理的:Figma 本身運作良好,以至于它從 2021 年到 2022 年整體價值翻了一倍。但是,實際情況是,2021 年除了位于最頭部的幾個創業公司,即使是公司運營良好的企業,在2022 年也都大幅下調了估值。以設計領域 Figma 的另外一個競爭者 Canva 為例,盡管它表現不錯,但是估值從 2021 年的 400 億美元下調到了 2022 年的 260 億美元。如果參考整個市場的比率,Figma 在 2022 年的估值應該大約為 65 億美元。
- 估算初創公司估值的另外一種方式,是用公司收益和增長系數來推算。高增長的初創公司的增長系數可能會有 10 倍甚至更多,但是即便如此,按照 Figma 年收益為 4 億美元乘以 10 也僅僅只有 40 億美元的估值。
所以,我認為 Figma 合理的估值可能是 50 億美元左右,200 億的收購價整整高出了 4 倍,這種不合理的收購價促使投資者紛紛拋售 Adobe 的股票。沒有人喜歡賠本的交易,而要達成這種不合理的收購,只有可能是 Adobe 上趕著求 Figma 出售,而非身份平等的談判。
那么 Adobe 為什么會如此迫切的想要收購 Figma 呢?
如果你閱讀過 Figma CEO 發布的對外公告,你會發現,收購完成之后,他將會向 David Wadhwani 匯報工作,而非 Scott Belsky。這件事情對于其他人可能沒啥異常,但是對于在 Adobe 工作過的人而言,可以說是非常奇怪了。
Scott Belsky 是 Creative Cloud 的負責人,也就是 Adobe 拳頭產品「創意云」的負責人,換句話說,就是大家常用的 Adobe 系軟件都在他的管轄之下。你會在每年發布新產品的 Adobe Max 大會上看到他。收購完成之后,「Design Twitter」 這個帳號半開玩笑發布了下面這張圖來模擬 Figma 被納入 Creative Cloud 之后的樣子:
所有人都請出,Figma 的最終歸宿一定是 Creative Cloud,甚至歷史也證明了它會是所有被收購軟件的最終歸宿:
那么為什么 Figma 的 CEO 不是向 Creative Cloud 的負責人匯報工作呢?
作為局外人,我們可以合理地推測,答案非常簡單,那就是 David Wadhwani 就是主導和推動這次收購的人,而不是 Scott Belsky。
Adobe 早在 2015 年 10 月就以 Project Comet 的形式對外發布了 Adobe XD。平心而論,Adobe XD 一定不如 Figma 受歡迎,但是它本身算是一個相對成功的產品,尤其是在 Creative Cloud 的整個生態當中。根據 2021 年設計工具調研(最新 2022 年版還沒發布)Adobe XD 是第三受歡迎的 UI 設計工具,和第二受歡迎的 UI 原型制作工具。和 2020 年的設計工具調研相比,Adobe XD 的位置是在上升的——它的原型設計排名從3前進到2,而 UI 設計類工具中,它的受歡迎程度還在提升。
2020 年和 2021 年設計工具調研,來源 uxtools.so
作為用戶,我們對于工具的感知通常可以視為 1 或 0 ——如果我不使用它,那么它就幾乎不存在,幾乎每個人都存在著幸存者偏見。但是市場本身是廣闊的,你可能會驚訝于有多少公司用的是Adobe XD 而不是 Figma 。這表明:
- Adobe XD 其實是一筆可觀的投資,并且 Adobe 已經在它身上持續投資了7年;
- Adobe XD 正在逐步前進,而非走向失敗;
- Figma 的 CEO 并沒有向 Creative Cloud 的負責人報告,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公司是否在認真考慮過 Adobe XD 的存續之后才決定購買 Figma?在得出 Adobe 需要花費 200 億美金購買 Figma 這個結論之前,「決策者」是否打開過 Adobe XD?Adobe 要么承認 XD 的失敗并讓 Figma 吞并 Adobe XD,要么制定策略讓兩個高度類似的產品并肩發展,而這時候不僅涉及 200 億美金的收購投入,還涉及花費 7 年時間并且構建一個和 Figma 近似同等規模的團隊。分析 Adobe XD 和 Figma 兩者有哪些相似相同、哪些功能差異并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但是分析了又做出收購的操作,這又是無知的。
David Wadhwani 是誰?在 Adobe 工作的時候,我從未聽說過這個人的名字。進一步查詢結果表明,他是在一年多之前,大概是 2021 年 6 月的時候,加入 Adobe,在此之前,他是風險投資公司 Greylock 的合伙人。在 David Wadhwani 的推特和領英資料當中,可以看到他目前依然是 Greylock 的合伙人,當然,可能由于他的個人信息還未更新,并不保證他現在依然和 Greylock 是利益共同體。
但是,Greylock 在 Figma 的 A、B、C、D、E 輪融資的時候,都投資過!Figma 的 A 輪融資中,每股 0.2 美元,而在這次收購之后,這部分股票翻了 200 倍!如果 David 目前仍在為 Greylock 工作,或者他個人投資過 Figma ,那么他這次領導 Adobe 收購 Figma ,就一定存在利益沖突。
同樣的情況,出現在任何一家公司都很難善了。特斯拉 CEO 埃隆 馬斯克曾經用特斯拉收購了他的堂兄所創立并支持的公司 SolarCity,這當中的利益關系和Figma 收購案是如此的相似,而在這個情形下,馬斯克直接被股東起訴了。
當然,這當中的利益沖突是否存在,還需要更多深入的調查證據才能得到證明,但是兩者之間的利益關聯是顯而易見的。
雖然我對于這筆交易本身沒有任何期待,但是 Figma CEO 的「前瞻性聲明」是個非常有趣的讀物,我引用其中一段內容:
我們在本文當中所做出的每一個前瞻性聲明,都涉及風險和不確定性,可能導致結果和這些前瞻性聲明之間出現巨大差異。而導致這些差異產生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預期收入、成本節省、協同效應以及其他因素,比如 將 Figma 的協作設計功能添加到 Creative Cloud 之后,Figma 的技術有效性無法在預期時間內實現,或者根本無法實現,或者因為集成本身涉及成本困難,而這些困難包括但不限于客戶和員工的留存問題……
我真的想嘲笑這份免責聲明,因為它所談及的問題實在是太過真實。我認為對用戶而言,最好的結果是 Figma 維持不變。即使 Adobe 竭盡全力維持 Figma 的獨立性,它的發展速度也會變得比現在慢很多,因為不會有額外的資金注入進來了,而 Adobe 本身也會因為這個收購案的龐大金額,而勉力維持并支付收購成本。唯一的贏家大概是原本的 Figma 的投資者。這次收購對于 Adobe 和 Figma 以及整個設計領域而言,是三輸的局面。
隨著整個收購案的推進,越來越多的 Figma 員工也將開始跳槽,開始他們新一輪的冒險,而同時我們也很難責怪他們,畢竟他們是 Figma 股票的持有者,他們因為這輪收購會變得非常富有,他們為什么不成立自己的天使投資公司,自己去做天使投資人呢?而這大概也是這次收購案唯一的光明面。
在收購之間,Figma 幫助 Adobe XD 變得更好,反之亦然。Smart Animate 這個功能是 Figma 從 Adobe XD 這里學來的,而 Live Co-editing 則是 Adobe XD 向 Figma 學習的結果。
現在兩者都屬于 Adobe 了,我很期待 Figma 的設計工具專家接下來會怎樣改變世界。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發評論!每天贏獎品
點擊 登錄 后,在評論區留言,系統會隨機派送獎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國內備受歡迎的設計師平臺,提供獎品贊助 聯系我們
AI輔助海報設計101例
已累計誕生 737 位幸運星
發表評論 為下方 14 條評論點贊,解鎖好運彩蛋
↓ 下方為您推薦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熱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