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上班忘記了帶手機,坐班車甚是無聊,盯著窗簾和隱約的陽光斑點發呆,窗簾上隨機的花紋一會演變成了小鹿一會變成了大山,一會又出現一個白胡子老爺爺。咦,看起來有點像愚公移山……
這時,腦子一個機靈,話說愚公移山,如果放到現在的項目里,怎么能執行呢?又聯想到了大禹治水、海賊王,以及喬布斯力排眾議做 iPhone 的各種故事……于是下車的時候,發現對此博客打好了腹稿。所以就今天寫出來求拍咯!
來,我們先重溫幾則故事吧!
有一位叫愚公的人,年紀將近九十歲,面對著山居住。
他苦于大山北面阻塞交通不便,進進出出都要繞遠路,就召集全家來,做了個 MRD 評審,說:“我和你們盡全力鏟除險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可以嗎?”大家紛紛表示成。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借您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損,能把太行、王屋這兩座山怎么樣呢?況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眾人紛紛說:“我們可以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去,隱土的北面。”于是項目 KO,愚公率領子孫中三個(能)挑擔的人,鑿石挖掘泥土用簸箕裝土石運到渤海的邊上。
河灣上一位聰明的老頭說:“你太傻了!就憑你衰殘的年齡和剩下的力量,連山上的一棵草都不能損壞,又能把這兩座大山上的土石怎么樣呢?”
北山愚公長嘆說:“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我還有兒子在;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沒有窮盡,然而山卻不會加大增高,愁什么山挖不平?”
聰明的老頭啞口無言。
聰明的老頭:“那你倒是說說,你做了這個移山的事情,做之前和做之后到底有何區別啊?”
愚公:“屁話,我移山前,要繞遠路,我移了山,就直達了啊,可以縮短很多出行的成本。”
聰明的老頭:“那你怎么去量化你做這件事情的價值呢?你每年才要進出多少次?每次繞路需要花多少時間?等山移走后,你直達又需要多少時間?按一年計算,你到底能節約多少路程和時間?你有計算過嗎? 這些都不搞清楚,發動這個大個項目,周期那么長,有必要嗎?”
愚公:……
聰明的老頭:“還有,你怎么知道你雖然生了兒子,你的兒子一定又生孫子?有多少幾率是生兒子?還有,三代單傳的幾率又是多少?做這個工程,風險又比較高,人員的傷亡情況比率有計算過嗎?整個的 ROI 都不搞清楚,就開工了,是不是太盲目了……”
愚公:……
后來,愚公帶了幾個人,開始搞測量工作,然后還沒量好直線距離,愚公就年邁體衰,去世了……
唐朝著名詩人李白小時候從不認真讀書,經常是把書本一拋就出去玩耍。一天李白碰到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婆婆正拿著一根大鐵棒在石頭上磨,覺得好奇問她做什么,老婆婆告訴他要磨成繡花針。
李白深受感動,從此就用功讀書,終于成為文豪。
李白覺得很不解: 婆婆婆婆,你磨針的目標是什么啊?
婆婆:磨了針,我就能繡花了啊,現在這個大鐵棒沒有什么用處了。
李白:那你要達到什么樣的目標呢?
婆婆:這……就是磨成繡花針啊……
李白: 不對不對,你磨針是要繡花,那你啟動這個磨針的項目,是要對比現狀能夠繡更多的花,或者更快的繡花。可是你把時間都花到磨針上了,總體來說,你是反而補了更少的衣服和繡了更少的花嗎?婆婆婆婆,你怎么不去買根針,或者和別人換根針啊?
婆婆:……我閑還不行啊!滾!!
所以李白后來深受啟發,寫了一首詩:
生兒育女有何用,一朝分別無音訊。空巢老婦無處訴,只向石頭去磨針。
據說后來成為了當地為空巢老人呼吁的志愿者。
大約在 4000 多年前,中國的黃河流域洪水為患,堯命鯀負責領導與組織治水工作。鯀采取“水來土擋”的策略治水,以失敗告終。
鯀治水失敗后由其獨子禹主持治水大任。
舜帝說:“禹!你也談談高見吧。”
禹拜謝說:“是啊,君王,我說些什么呢?我整天考慮的是孜孜不倦地工作。”
皋陶說:“哦,到底是些什么工作?”
禹說:“大水與天相接,浩浩蕩蕩包圍 了大山,淹沒了山丘,民眾被大水吞沒。我乘坐著四種交通工具, 順著山路砍削樹木作路標,和伯益一起把剛獵獲的鳥獸送給民眾。我疏通了九州的河流,使大水流進四海,還疏通了田間小溝,使 田里的水都流進大河。我和后稷一起播種糧食,為民眾提供谷物 和肉食。還發展貿易,互通有無,使民眾安定下來,各個諸侯國開始得到治理。”
皋陶說:“是啊!你這番話說得真好。可是,你只描繪了一段愿景,沒有給我們定出明確的目標啊?否則我們怎么能夠讓你又一次啟動那么長周期的項目且調用那么多的人力呢?”
禹說:“我整天考慮的是孜孜不倦的工作,不知道你們要的是什么目標?”
皋陶說:“禹啊,你的老爹治水治了那么多年,還是沒有讓大家看到結果到底是項目啟動前有何不同。你難道就準備發表一番高見就可以 Kick off 嗎?你的治水方略,打算什么時間堵住百分之多少的水患?減少多少國家為此的財物損失?減少多少因為水患喪失的生命?如果達不到,又能夠做什么?這些你都考慮清楚了嗎?這些都不給我定出來,我怎么能讓你調動資源呢?”
禹說:“…………對不起各位,是否可以先一起計算目前一年的全國各地的水患次數,以及因為水患造成的各項損失,再確認好能夠提供給我的周期、資源、物料,我們才能做詳細的評估。”
于是,在治水之前,大禹從全國招聘了為數不多的能夠有算術技能的人才,又征集了全國的志愿者做調研分析,為了取得精確的數據,三次過家門而不入。
所以,什么愚公移山,什么鐵棒磨成針,什么大禹治水,在量化目標的威力下,根本啟動不起來嘛。
1. 目標 VS 量化目標
你理解的目標是什么?量化目標又是什么?目標是描述要做什么?要去向何方?還是描述達到什么程度?去多遠?
做任何工作,都要有目標意識。即讓我們時刻得知道:我為何而做,為了實現什么,有時9我的小伙伴只要描述清楚他們面向誰,解決什么痛點或問題,期望達到什么樣的改變就好了,我沒有刻意強調過具體的數字指標。
量化目標本來只是對目標的量化說明,但是因為量化目標更精確、毋容置疑、可及可衡量,所以,在很多語境里,談到目標,說的都已經是量化目標了。
比如有一個項目,和開發團隊溝通,他們一定會問:這個項目的目標是什么?
我說:改變目前人工的客服問題反饋傳遞模式,提供系統支持,做到問題反饋的沉淀和數據串聯。
“哦哦哦,我們不是問要做什么,我們要問的是要達到什么目標……比如做與不做,區別是什么?”
回答區別在于流程標準化、入口統一化、問題級別標準化、數據在線沉淀……等等……但是感覺還是沒有命中大家關心的答案。
“那怎么衡量做與不做的區別呢?有沒有具體的要實現的目標?比如現在的問題反饋效率是多少?做了之后提高到多少?現在的問題反饋解決率是多少?做了時候到多少?做了之后能夠覆蓋多大規模的用戶量?要到什么時間實現?”
看,這才是大家關心的“目標”。
所以,后來學聰明了,很多語境里提到的目標,即具體的量化指標。
我承認有時量化指標的目標是必備的,但是有的時候我恨不得躲著那些追我要具體量化指標的人走,真的是臣妾不想成為算命先生,我是真的拍無能啊……
N 年前發生在會議室里的一場爭論戰貌似和上面的故事很像。
當然當時我還是交互妹子一枚,屬于對產品經理的觀戰派。
需求背景很簡單,因為一個平臺上數以萬計的供應商太多,資質良莠不齊,而面向的采購方又遠在海外,和這些供應商基本上打不到照面,平時都是通過 email 溝通采購信息的,有些買方以為這端的供應商很高大上,真的做了交易才發現就是一個小作坊,或者有些供應商自己實力很雄厚,也希望有公信力的方式展示給國外的采購方看。
所以做了一個項目叫供應商實地認證,讓驗廠的專業機構去報名的供應商廠房實際驗廠并產出可信賴的驗廠報告,采購方可以直接不用見面就在線申請獲取驗廠報告。
采購方可以在搜索的時候,根據需要篩選出經過驗廠的供應商列表。
當時整個驗廠項目的產品經理在評審整個需求的時候,涉及到搜索的產品需要提供搜索結果頁的篩選功能支持,所以搜索的產品經理就一起來參與評審了。
然后談到整個篩選要不要加到搜索結果頁的時候,搜索的產品經理說:“那你預估下這個上線后,會有多少用戶使用這個篩選功能唄。我好評估性能成本以及要不要添加這個篩選。”
驗廠的產品經理說:“這個功能還沒上線,我怎么知道上線后會有多少用戶使用此篩選項啊?”
搜索的產品經理說:“那你連這個目標都不提供,我怎么確定要不要加上這個篩選呢?”
然后陷入死循環……
當時覺得如果我是驗廠的產品經理,要怎么才能預估一個比較靠譜的數字給大家呢?預估高了,到時候實現不了,預估低了,大家覺得價值不大,說不定也不愿意加上。儼然是要做個算命先生啊。
明明一群人都覺得這個事情必須得做但那又如何,沒有定出明確的目標,不做。
明明一群人都覺得這個事情有意義去做但那又如何?沒有定出明確的目標,無法決定啟動。
所以硬生生把很多人逼成算命先生和精算師注意,這兩種是很有區別的,算命先生就是避免在數字推導上花太多功夫,所以只能拍腦袋去定目標,這其實就是簽字畫押做個賭注。精算師則較為謹慎,要推導出一個非常精確可靠又被信服的目標,所以在啟動前成為精算師,當然,在精算的時候,忘記了真正的夢想和遠景是什么,也不是沒有。
你,如果作為投資者,你是想讓項目負責人成為算命先生?還是成為精算師呢?
歡迎關注作者微信公眾號:「Heidi格物志」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發評論!每天贏獎品
點擊 登錄 后,在評論區留言,系統會隨機派送獎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國內備受歡迎的設計師平臺,提供獎品贊助 聯系我們
AI輔助海報設計101例
已累計誕生 737 位幸運星
發表評論 為下方 1 條評論點贊,解鎖好運彩蛋
↓ 下方為您推薦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熱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