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民K歌迎來了它的三周年慶,三年里,全民K歌一步步走來,承載了太多人的回憶和故事,用心的用戶每年周年慶都會有一個定制MV送給全民K歌,作為這個產品最早期的設計師之一,常常感覺非常驕傲和幸運。
這篇文章,想通過最近完成的歌房項目,復盤整個K歌的設計歷程,也作為一個回顧和小結。
關于設計
在我的理解,設計分三個層次,界面設計-體驗設計-生活方式設計。
界面設計是最基礎的功能布局、邏輯跳轉,而體驗設計是關于用戶更立體的需求、動機、行為;生活方式設計則是需要在體驗設計基礎上,于生活的各個可被設計的觸點去影響用戶,培養使用習慣,最終構建行為習慣,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我們在最近一年里,完成了全民K歌TV版,友唱團隊合作推出了線下M-bar,和聯想、迅途合作推出麥克風……這些其實都是在商業生態的層面不斷拓展和用戶在生活中的觸點,通過這些觸點不斷影響用戶,影響大家休閑娛樂的生活方式。
關于歌房
歌房是一個多人實時唱歌互動的虛擬空間,歌房的設計完整打造用戶在這里唱歌互動的體驗,是一個完整的體驗設計的案例。
在我看來,體驗設計的關鍵點在于回答三個問題:從何而來、到哪兒去、如何做到。從何而來,需要你深刻理解你的產品、你的用戶,清楚需求的來源;到哪兒去,則是需要分析清楚具體需求,確定設計目標;如何做到則是在具體達成目標的過程中遇到問題、解決問題。
那么,歌房從何而來?
從何而來
1. 從全民K歌的體系來看
全民K歌是一款興趣社交產品,一直以來在做兩件大事,基礎K歌和社交互動。
在基礎K歌的維度,為了滿足用戶唱得好的需求,我們不斷拓展內容類型的豐富度,從普通音頻作品,到MV、說唱、以及最近正在做的短視頻,都是為了幫助用戶在這里產生豐富的內容。同時,為了幫助用戶產生優質內容,我們提供海量曲庫、HQ伴奏、練唱等能力。給會員用戶提供教唱視頻,幫助用戶系統、全面地了解氣息、發聲等等知識。
在社交互動的維度,為了滿足用戶玩得嗨的社交需求,除了基礎的評論、送禮、私信以外,我們不斷打造特色的互動玩法,比如打擂、合唱、家族、pk等等。
基礎K歌和社交互動這兩個維度是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過程。社交互動的原始需求要求基礎K歌能力不斷完善,基礎K歌能力的完善,幫助用戶不斷產生優質內容,而用戶圍繞優質內容又有了更強的社交互動需求,在這個過程中,用戶粘性也就不斷提高。
事實上我認為所有的興趣社交應用都可以從這個思路去設計,打磨圍繞興趣的基礎能力的同時,打造社交互動玩法,兩者良性循環粘住用戶。
2. 從社交連接的維度來看
社交是關于人與人建立連接的,在K歌前兩年的時間里,我們所有的社交連接都需要依賴發表異步作品,一個用戶發表作品,其他用戶來聽歌,然后用戶之間產生評論、送禮等社交連接,這種連接是間接的、相對慢的。為了幫助用戶更直接更快地連接起來,去年我們開始打造直播這樣的能力,給用戶提供了一個人與人實時連接的虛擬空間,在這個空間,有人唱歌,其他人立刻就可以聽歌,信息流通速度和效率都得到了提高,社交連接也更快速、通暢。
直播也有一定局限,在唱歌-聽歌的維度,直播是1對多的單向傳播關系,一個人需要撐起全部的表演,這對于表演者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所以一般而言,主播會玩得比較溜,對于普通用戶來說,直播會有點尷尬、玩不起來。
那如何更好地去滿足普通用戶的表演欲讓大家也實時玩起來呢?我們想到了群體的力量,就是如果不是用戶一個人上去唱,而是有表演欲的大家一起去唱,大家都來唱歌的場景下,一來一個人表演的尷尬感和壓力感都小很多,二來大家一起玩互動性更強了,普通用戶也就會更愿意在這里玩起來。
3. 從K歌用戶的社交關系來看
說到歌房,大家最容易想到的就是線下ktv,線下ktv是純熟人、小圈子的玩法。
K歌并不是一個純熟人的社區,在平臺里活躍的更多人,一直在不斷向陌生人展示自我,尋求關注。我們會看到用戶不斷在私信里給各種人發自己的作品求互粉求關注,在評論里不斷地刷說來聽聽我的歌,然后特別喜歡跟一些粉絲多的人合唱,因為一旦被收錄他就可以獲得更多關注。
所以,歌房,其實是給到這樣的一群人一個虛擬空間,幫助他們突破地理限制、以歌會友;充分地展示自我、實時地社交互動,更快速更廣泛地獲得關注,建立社交連接。
事實上,我們最大的競品唱吧,很早就做了歌房類似的能力,但他們實現的,僅僅是簡單的輪流獨唱,我們認為其互動性還遠遠不夠。
到哪兒去
了解清楚歌房的來龍去脈之后,我們開始回答第二個問題,到哪兒去。
我們K歌用戶大致能分為這樣六類,如剛才所說,粉色標記的這類用戶,他們希望展示自我,渴望一夜成名,但他們不是頭部的主播用戶,他們在直播里沒辦法真的吸引那么多用戶來圍觀,所以他們很有可能來歌房里唱歌,滿足他們展示自我和獲得關注的需求;而藍色這幾類有社交行為、喜歡關注追隨他人的人,則可能會在歌房里扮演聽歌互動的角色。
接下來我們就去細化場景、挖掘動機、提煉需求。
最終得到我們的設計目標。
如何做到
帶著設計目標,我們開始回答最后一個問題 ,如何做到。
分兩大塊來看——歌房的空間布局、歌房的核心亮點。
歌房的空間布局
打造一個多人實時唱歌互動空間。思路上有兩種,思路一是強調每個人、平等參與;思路二是突出表演者,給表演足夠大的空間,在唱歌人數和整體參與人數的維度里,思路一強調每個人平等參與,可以唱歌的人多,但整體參與人數沒辦法很多;思路二整體參與人數可以很多,但同一時間唱歌的人少。我們希望是唱歌人數和整體參與人數都盡可能多。
我們的解決方案是,分區展示,平衡展示自我和社交互動。
具體來看。
1. 舞臺區
舞臺區的目標是讓唱歌者獲得陪伴、展示自我、獲得關注,除了一個人一個人輪流唱以外,我們還可以滿足用戶和別人一起唱的需求;同時,就像演唱會或者livehouse那種,唱歌和唱歌之間都會有一些dj或者主持人起到一定串場的作用,讓整個show不至于干。
所以我們設定了三種狀態,獨唱、合唱、語音席。語音席就是dj或者主持人的能力。區域上給最大的空間去展示表演者的視頻畫面,底部一行區域展示表演者的頭像,吸引關注。語音席的觀眾同樣也給到頭像展示,讓大家知道是誰在串場說話,他也可以獲得一定的關注。
表演結束后,動畫展示成績并突出關注按鈕,如果用戶覺得她唱得好,就可以直接關注,幫助表演者快速直接地獲得關注。
2. 觀眾區
這里的目標是讓用戶聽歌互動得爽,土豪用戶能炫耀。從需求上來說和觀眾在直播間圍觀唱歌是非常類似的,所以我們基本沿用了直播的設計。底部普通消息在互動區盡可能多地滾動展示;為了滿足土豪炫耀的心里,就像我們在演唱會送花上臺一樣,送禮的消息會跨界進入舞臺區被所有人看到;也支持土豪付費讓信息跨界到舞臺區讓更多人關注到。
3. 房間信息區
頭部房間信息區就比較簡單,清晰地呈現誰的房間、有多少人、有多熱鬧即可滿足需求。
這樣,多人實時空間里各類人群就都有了滿足他們需求對應的位置。
接下來看他們的操作。
4.操作項布局
如前面所說,我們有4種角色,唱歌的、聽歌的、語音席的、房主的,而這四種角色還會相互切換,所以一共有19種操作,如何能夠清晰地呈現這么多操作,并且保證用戶在不同身份狀態切換時不迷失呢?
我的方案是,首先,依據核心行為分類整理;唱歌相關操作、聽歌互動操作以及管理和其他。然后還原用戶進行操作的場景,分類展示。
唱歌相關操作,是用戶表演的入口以及表演時的相關設置,所以將它放在舞臺區的位置呈現,方便用戶想要上臺以及在臺上表演時操作。唱歌前會點歌、查看已點,唱歌過程中,專注于唱歌,調音相關的設置一般不會頻繁設置,所以把人聲伴奏調節濾鏡混響等操作收到控制臺里替換點歌的入口。
聽歌互動以及其他的操作是用戶一進入房間就可以做的,所以放到房間底部穩定呈現,并且根據用戶身份和狀態切換去做變化。
聽眾狀態是最基礎的,評論、分享、其他放在左邊,送禮突出放大到右下角引導聽眾送禮。當聽眾被邀請上語音席后,在普通操作基礎上,增加語音操作。房主相對比較特殊,有一系列管理能力的操作,但并不是那么頻繁,所以都收起來放到管理里替換更多的入口;同樣,語音操作也放在最后面,保持和語音席一致。
這樣保證整體操作相對穩定,用戶在各種角色切換過程中,就不會迷失了。
到這里,多人實時唱歌互動的空間就搭建完成。唱歌和聽歌就都有了各自展示和操作的地方。
歌房的核心亮點——合唱
接下來是歌房最核心的亮點能力:合唱。這是用戶在歌房能夠互動玩起來的一個很關鍵的點,也是業界首創,同時也是一大難點。
1.流程問題
如果是一個人唱歌,流程其實很簡單,點歌、選歌、上麥然后就可以加載伴奏唱歌。
但在歌房合唱的情況,就比較復雜了。首先,合唱雙方需要有序地完成一系列操作,點歌選歌、申請合唱、確認合唱、上麥唱歌;觀眾則需要同步實時接收兩端聲音聽到合唱。所以這其實需要完整考慮三端的體驗。
從流程來看,有序很簡單。一個人發起合唱、選歌、排麥、上麥,這時候觀眾們看到了,就可以發起合唱申請,發起人從申請人里選擇一個來合唱、被選中的人上麥、然后加載伴奏合唱,觀眾即可聽到合唱。
我們會發現,在這個過程中,發起方需要等待上麥、上麥后等待別人申請、確認跟誰合唱后等待加入,最后等待加載伴奏;而合唱方,需要等待確認申請、等待加載伴奏;觀眾方則需要等待他倆完成這一系列的過程。需要等待的地方太多時間太長。
怎么辦呢?我們回過頭來仔細審查了一下這些等待時間,其實有一些是可以合并的。
我們在用戶必須要等的排麥階段去完成一些操作。首先是預加載,在點歌的階段去完成伴奏加載,將等待加載伴奏的時間合并到等待排麥中。其次是提前申請合唱的時機,其實最理想的是在排麥階段就完成整個申請確認的過程,就像線下我們倆說好了我們合唱,我們就一起上臺合唱。但線上的情況,考慮到用戶如果反復在排麥列表進出去確認申請體驗不好,而且中途如果加入合唱的用戶離開房間還需要考慮是否告知發起人重新選擇等等,就更復雜,所以目前是支持用戶在排麥列表發起合唱申請,那發起人一上麥就可以從申請人里選擇一個加入合唱,申請人等待確認的時間也就相應縮短。
2.技術限制時設計決策
合唱我們還遇到了另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實時唱歌涉及到人聲伴奏的同步,聲音在物理傳輸過程中會有延遲,合唱雙方有一輪延遲,兩端傳到觀眾又是一輪延遲,如何解決呢?技術給到的方案是,演唱者A把人聲伴奏傳給演唱者B,演唱者B這邊合成好兩個人的聲音后,一起傳給觀眾。這樣演唱者A始終無法聽到演唱者B的聲音,但至少演唱者B和觀眾是能完整聽到合唱的。
這里就遇到決策,到底哪一方來做有損的一方呢?我們考慮了三個因素,首先,是可控性,我們可以在發起前給到一定的說明和提醒,其次是一致性,異步合唱的體驗里,發起方發出時也是不知道最后會合唱成什么樣的,最后是參與合唱的愉悅感,我們認為加入合唱應該是愉悅的,要不然我就自己去獨唱了,為什么要加入合唱呢。所以綜合考慮,我們最后選擇讓發起方來做有損的一方。
在發起方點歌時,提前告知合唱會有這樣的情況,唱歌過程中解釋清楚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況,然后在唱歌結束后提供保存作品的能力,后續他可以去聽歌、發布。
至此,整個歌房的主界面設計、核心的唱歌互動體驗就設計完成;核心的設計目標達成。歌房里特殊身份還有一些特殊能力,例如房主,他可以邀請觀眾上語音、控制麥序等;土豪型用戶除了已經涉及到的炫耀相關需求以外,還會有例如他不想等排麥,我們支持他去付費置頂等等的歌房增值相關的需求。滿足完歌房里所有人的需求之后,歌房內的體驗就完成。后續也將持續在基礎K歌和社交互動兩個維度不斷升級歌房的能力。
回到歌房在整個K歌的體驗閉環里,關于如何產生,即創建入口和創建流程的設計;關于如何觸達,關系鏈外我們在熱門、附近去曝光,并且提供主題歌房吸引用戶;關系鏈內,我們在用戶日常會產生關聯的地方去曝光,例如動態feed、個人主頁、家族歌房等等;最后跟異步作品這里,也做了一個串聯,歌房可以產生作品、作品也可以引流回歌房。
至此,歌房完整的體驗設計完成。
設計結果
從數據來看,我們目前還沒有完全放開歌房的創建能力,vip用戶才可以創建,但可以明顯看出,比ugc直播活躍度高,0.58的創建量,帶來了1.1倍的觀看量,以及3.2倍的次均觀看時長,收入也相當可觀。可以感受到大家真的在這里活躍起來了。
在微博上也去關注了一下大家的反饋,大家表示玩得很開心。
總結
從界面設計到體驗設計,最終到生活方式設計,我們的愿景是,就像微信和滴滴改變和影響大家社交、支付、出行等方面的生活方式,K歌能更深入地影響到大家休閑娛樂的生活方式,讓有歌聲的地方就有全民K歌。
關鍵點則是做好每一個體驗設計,深刻理解你的產品、用戶;分析清楚需求確定設計目標;帶著目標去解決問題,回答好從哪兒來、到哪兒去、以及如何做到三個問題。
「就這么簡單!教你如何提高用戶體驗感」
- 《強化用戶體驗!3個方法有效提升用戶的控制感》
- 《憑細節取勝!如何從4個方面實打實地提高用戶體驗?》
- 《阿里經驗!3個小技巧幫你提升用戶體驗(附優秀案例)》
- 《騰訊干貨!如何從用戶體驗設計角度提升產品的安全感?》
原文地址:騰訊設計
【優設網 原創文章 投稿郵箱:yuan@uisdc.com】
================明星欄目推薦================
優優教程網: UiiiUiii.com是優設旗下優質中文教程網站,分享了大量PS、AE、AI、C4D等中文教程,為零基礎設計愛好者也準備了貼心的知識樹專欄。開啟免費自學新篇章,按照我們的專欄一步步學習,一定可以迅速上手并制作出酷炫的視覺效果。
設計導航:國內人氣最高的設計網址導航,設計師必備:http://hao.uisdc.com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發評論!每天贏獎品
點擊 登錄 后,在評論區留言,系統會隨機派送獎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國內備受歡迎的設計師平臺,提供獎品贊助 聯系我們
AI輔助海報設計101例
已累計誕生 737 位幸運星
發表評論 為下方 1 條評論點贊,解鎖好運彩蛋
↓ 下方為您推薦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熱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