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B 端復雜業務場景下,設計師們該如何為自己增加話語權呢,本文從熟悉產品、分析問題、提出解決方案、轉變設計思維4個方面探討這個話題。
相關干貨:
相信很多同學都對設計的「被動」處境都深有體會,無論是主營哪個發展方向的設計,都會在方案評審時被其他職能:
“這個不夠高級呀,你看其他競品的就很有高級感”
“客戶想要的就這種,實在不行,咱們抄吧”
“不行,我覺得你這交互也沒多好呀,而且一換,那影響點就多了”
“你這還是不懂業務呀,為什么要這么設計”
“大哥,你這交互,開發工作量增了一倍,效果也不一定好吧”
....以上都我亂編的,但反正為了滿足產品、開發、運營各個大佬的要求,我們得不斷的溝通、改稿、評審...最后上線,還是會被 diss“其實這可以做的更好”。
所以“你怎么知道用戶想要的就是你說的這種方案?”...敢不敢提出這種質疑?我不敢,但我鼓勵大家這么做,因為這種想法或許是走出「被動」處境的一條路。咱們來一步步探索設計該如何走進方案共建,變被動為主動,提升話語權,在取得其他職能同學的信任后,將他們一網打盡。
先來說說我這邊是由于公司整個研發流程調整,設計師需要與產品同學共建需求方案(在硬性的設計評審環節上也整體拉高了對設計師的要求)。我們需要在產品評審詳細方案之前,就產出詳細的設計方案(包含 UI+交互),意味著設計師需要前置需求分析、產出方案,節奏是快于產品同學的。
這一轉變難嗎,其實不難,難的是一開始僅意識到把排期時間提前,而設計思維還滯留在從前。怎么講呢,相當于我們還停留在通過產品的框架方案,來牽頭進行產品方案分析,與產品討論方案的可實施性(簡單點就是依然按照產品的方案規劃來走)。但并沒有跳脫出來,根據需求本身(融入實際使用場景,分析用戶的真實痛點,質疑目前的方案框架是否就是用戶需要的,是否有第二條更好的路)去思考,再說直白一點:產品方案≠解決方案。那設計師該如何主動出擊呢,咱們具體拆分成小點講:
問問自己,你對負責的業務有多熟悉(尤其是 B 端產品,想要有話語權的第一步就是要熟悉業務,不然沒有人會認同你)。你得清楚自己負責的產品涵蓋了哪些業務,服務什么客戶,用戶都有哪些,產品功能有哪些,主要功能都迭代到什么程度了...(不清楚這些的,請先自行回去惡補)。
了解業務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就是不限次數的操作,一有空就用,變著花樣的今天虐這個功能模塊,明天虐那個功能模塊。只有這樣當需求來了,你才知道是哪個功能負責的,好去針對性的找到對應的頁面,線上體會現有的交互流程是啥。如果有時間,可以記錄到體驗畫布當中,便于理清每項操作存在的意義。
這是最重要的,立足用戶「主」場景,思考“你”為什么會提出這個需求,是想要解決什么問題(當前的做法是什么,有哪些不方便的地方)得到什么樣的效果。帶著這些問題,去審視產品方案(你現在是用戶,所以一定要抱著審視的態度才行,不然很容易掉進陷阱)。“在這里加上 xx 入口,能不能解決我的問題,理解成本是不是有點復雜,這真是我想要的嗎”。
因為 B 端產品,往往會涉及到兩種及以上不同的角色,一個是設置者,一個是使用者,設計師需要在方案擬定中權衡對兩種角色的滿足(不要再當出圖工具了,好的用戶體驗才是設計師追求的目標)。所以當出現了與咱們目標想違背的框架,就需要 battle,在 battle 的過程中,你會發現有時候產品對用戶的主場景也是模糊的,沒有好的方案取舍…這時候,作為專業設計師的你就該登場了,用你的專業,融入場景,告訴他按照這種框架設計,會出現什么樣的問題(甚至會讓其他職能都跟著方案陷入困境中)。沒有哪個方案是完美的,所以解決方案的主次層級,就一定要分清楚(成年人不能既要又要也要)。
以上的操作流程,咱們一定要帶入使用場景,先以場景為前提,設想自己是在什么場景下會使用,這樣才有助于判斷設計的優先級,使用場景是否全面(可能會影響設計交互)。順便吐槽一下某 8 的 APP,用戶體驗真的是非常差勁,完全沒考慮用戶在多場景下的使用情況(如果有幸能被某 8 的設計老師看到,請真的去體驗一下你們的產品交互,你們的設計僅考慮到了單一的用戶場景,操作繁瑣、反饋也不及時)。
這里再補充一點,除了第一步分析自己的產品,還需要分析同質競品,不要只是看頁面設計,更重要的是交互,多數據量時的交互。建議競品分析可以深入一些,了解為什么要這樣設計,有沒有缺陷,用戶有沒有反饋過競品使用情況如何。
對產品方案提出質疑后,需要拿出你的解決方案。還是從用戶場景出發,按照用戶的使用操作流程來梳理。把方案主次區分出來(大方向別跑偏了)。我們首先解決了什么問題(這也是用戶最想要解決的),然后通過什么次級方式滿足了其他角色在使用過程中的期待,最后這樣做的可落地性(技術實現的可行性)。
這一點需要強調的地方是在方案擬定的時候,先不要著急考慮技術的實現可能,不然又會陷入被動(要相信你們公司的技術大佬,再難的方案他們也能實現,當然也要相信,人性是希望不要有什么技術難點)。因為我們的方案不可能只有一種,先滿足業務需要,再滿足技術實現,由深到淺的遞進。
再次強調:不要直接用產品方案,不然你永遠都會處于被動處境,你要做的是把產品方案轉化為你自己的設計方案。這點確實是很難,因為我們要轉變的不是單純技術上的設計輸出,而是設計生產思維,創建自己的思維體系。
按照被動的設計思維,盲目跟著產品方案走,可能造成設計方案最終呈現效果并不理想,暴露出來的會是:你們共建方案的時候,配合出了問題,卻沒有及時反饋…所以如果方案擬定過程中出現了多次溝通無效,爭論無果的情況下,一定要向上尋求幫助,提出你的觀點,讓更多人看到你的思考。
綜上:廢話有些多了,但都是希望能為提升設計話語權打下基礎,設計師的「存在感」不應該只是在設計評審環節。加油吧,做顆(永不)禿頭的小白菜。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發評論!每天贏獎品
點擊 登錄 后,在評論區留言,系統會隨機派送獎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國內備受歡迎的設計師平臺,提供獎品贊助 聯系我們
AI輔助海報設計101例
已累計誕生 737 位幸運星
發表評論 為下方 6 條評論點贊,解鎖好運彩蛋
↓ 下方為您推薦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熱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