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在年度全球開發者大會 WWDC 25 上正式發布新版 iOS,并按照年份命名為 iOS 26。設計上,提出了全新「Liquid Glass(液態玻璃)」概念。
這次改版爭議太大,我在頭條上看到一個投票一千多人也沒分出個勝負。
喜歡的人,是這么說的:
討厭的人,是這樣說的:
網上大部分人都在輸出情緒,沒幾個真正從專業角度分析設計優劣的。
由于我個人的態度還比較中立,又是做設計的,所以今天想要認真分析一下這個設計究竟好在哪,不好在哪。
更多深入分析:
我們印象中的高檔玻璃,要么是下圖這樣平整硬挺的現代建筑:
要么是下圖這樣裝飾繁華的玻璃杯:
而 iOS 26 里這種既沒有裝飾又不平整的“玻璃”,看起來更像是塑料材質,有點廉價感。
讓人聯想到老式計算器的透明按鈕,還沒觸碰就能聯想到那種黏膩、沾著油污的質感。
雖然有點廉價的塑料感,但這塑料的邊緣,看起來還挺逼真的。
要做到這個程度,主要考驗的就不是設計能力,而是技術能力了。
這東西看起來很像以前的毛玻璃效果,但其實完全不一樣。以前那種毛玻璃,只需要加個模糊、疊加一個顏色,再搞個濾鏡就行了。基本都是一些已經存在的老技術,局部改一改而已。
現在這種色彩折射效果,以前沒在 UI 上運用過,需要開發出新的材質渲染算法。
要知道,材質渲染可能很耗時間。我本科學工業設計時,渲染一個很小的模型,都是 2 個小時起步的。如果是透明材質,那等的時間就更久了。
蘋果能在 UI 上到處加這種效果,可見這個材質渲染技術已經做得比較成熟了。不但效果逼真,而且不太吃算力。
就是因為這個透明材質的渲染效果太好了,如果在上面放圖標等內容主體,反而把主體的風頭給搶走了。因為圖標設計很扁平又毫無材質效果,一下子就給對比下去。
這樣一來,人的眼睛就不知道往哪兒放才好。理論上,應該去看圖標、文字等內容。但實際上,很容易被絢麗多變的背景板吸引過去。
看下面這個對比,可能更清晰一些:
這就導致整個畫面很亂,看得人也很亂。
這種「好看」為「好用」讓步的做法,將蘋果過去推崇的那種「少即是多」的設計理念全盤推翻了。
尤其是純色界面,圖標的辨識度急劇下降,整個易用性大打折扣。
過去蘋果雖然在動效細節上狠下功夫,但下的都是一些細節功夫。尤其重點放在景深、慣性這種自然物理法則上,主要目的是為了自然舒適和容易理解,而不是觀賞性。
Image 上圖來源:iPhone 這些體驗細節太感人,換安卓后不習慣了
但是自從靈動島的出現,蘋果開始更重視動效的觀賞價值了。
靈動島好歹是一個亮點功能,動效浮夸些也不奇怪。
但這次「液態玻璃」的動效,在一些基礎組件上都出現了水珠一般的靈動效果。
基礎組件原本用戶已經能理解并使用了,但蘋果還是加上了這種復雜的水珠動效。而且這種水珠動效,一下子放大、一下子縮小、一下子變色的,過于復雜,反而沒有以前那種簡單干練的滑動效果更容易理解。
這種「華麗」的動效設計理念,已經大大顛覆蘋果以往對待動效那種自然、微妙而實用的態度。
兩個優點是:材質算法和靈動感。
兩個缺點是:廉價感和干擾視線。
以上是我的觀察,你還看到什么別的優缺點,歡迎留言分享!
之所以網友的評價差別如此之大,可能是每個人看重的地方不一樣吧。例如我很看重用戶體驗,所以最介意的地方是干擾視線。但是做過 3D 渲染的我,又不得不感嘆材質算法的強大。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發評論!每天贏獎品
點擊 登錄 后,在評論區留言,系統會隨機派送獎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國內備受歡迎的設計師平臺,提供獎品贊助 聯系我們
AI輔助海報設計101例
已累計誕生 737 位幸運星
發表評論 為下方 8 條評論點贊,解鎖好運彩蛋
↓ 下方為您推薦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熱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