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優設哥有幸認識了必應首席用戶體驗總監梁山鷹老師@MtEagle山鷹,遇到如此的大咖,我們肯定不會放過學習的機會。于是對梁老師做了一個獨家采訪,先來看看必應設計團隊的工作情況,同時也能在文中看到梁老師對設計師們的誠懇建議喲:)
后續我們也會邀請梁老師在優設進行一場線上講座(往期回顧請戳進來),感興趣的同學千萬不要錯過接觸微軟必應設計團隊的機會。
歡迎大家在評論中積極提問,屆時我們會整理成問卷,請老師撥冗解答:)
對咯!文末梁老師也和我們聊了一下近期大熱的小冰。
1、梁老師團隊目前有多少人?能否簡單的介紹下團隊呢?
我們的團隊是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的用戶體驗設計團隊,負責微軟應用與服務部門(主要是必應搜索引擎)的部分全球和亞洲產品的用戶體驗設計工作。目前有大約三十個成員,大都是二十多歲有活力有創意有才華的年輕人。
必應設計團隊2013年長城游合影
2、梁老師進入設計行業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這些年最大的職場感悟是?
我在北大讀書的時候,雖然學的不是設計專業,但是當時互聯網剛剛興起,對于網頁設計有濃厚的興趣,所以就開始自己鉆研,本科的畢業論文就是幫北大當時自己的搜索引擎天網做設計的總結(雖然論文寫的很爛)。真正進入設計行業是2002年在美國碩士畢業找的第一份所謂Web Engineer/Designer的工作。
職場感悟,這個命題有點大。應該說我一直覺得做設計師有著和其他職業不太一樣的地方,或者說是優勢。我接觸到的大部分設計師都不是被迫選擇這個專業,而是自身興趣驅使。這和一些因為就業或者利益驅動而去學金融、計算機、醫學的人有著不同(僅僅是一些,不是全部。J)。在先天選擇上有了這種優勢,在工作中就更容易執著,有熱情,而不是像有些人工作純粹是為了生計。但是這樣的滿腔熱情和興趣,如何在每天繁復的工作里保持延續,在自己設計的產品里得到最大的體現,并且讓自己不斷學習和提高,這才是關鍵。
梁山鷹去年在Ixdc上的主題演講 – 設計和技術雙劍合璧
3、設計師都是自我意識比較強的個體,怎樣在不阻礙個人創意的同時,發揮團隊優勢?
我理解的團隊有兩種,一種是設計團隊內部,還有一種是整個產品團隊,包括產品經理、開發團隊和設計團隊。
在設計團隊內部,團隊的優勢體現在設計團隊如何能夠給予個體設計師有效和強力的支持,從設計和用戶的角度出發給予個體設計師最佳的建議和修改意見。在這個過程中,也會尊重個體設計師的創意,盡量從個人創意出發,開放頭腦風暴,集思廣益,再最后收緊到一兩個思路上去。最后,是要以專業的態度給產品團隊提供設計選擇,并且為個體設計師所設計的、同時經過整個設計團隊認可的作品保駕護航,避免受到過多因為開發人員和產品經理主觀因素造成的不必要修改。
在整個產品團隊背景下,需要每個部門的有效協調合作。設計師有時候也會比較抗拒他人提出意見,那么我們會讓設計師更多地從他人角度考慮問題,了解開發流程和開發手段,和產品經理以及開發人員保持良好的關系,以合三為一的統一思路去進行產品設計與開發。這樣才能有效和快速的保證開發的進度和質量。
必應網站首頁
4、想要做出優秀的設計,必須激發設計師的創意,你們是如何做的?是否有機制做保障?能推薦一些您經常上的設計站點給我們嗎?
我們盡量做到能有更多的團員之間的交流,在不同項目的設計師之間能夠提供機會合作,比如利用Hackday這類的活動,讓有不同思路和負責不同產品線的設計師在一起碰撞,往往收效很好。機制的保障嘛,在類似于Hackday的活動里,會有非常吸引人的獎品,比如Surface Pro或者Xbox一類的,在日常工作里,當設計師的創意帶來產品上的進步時,在年終獎上一定會有很好的保障的。
至于我經常上的設計站點,我原來還老老實實做第一線設計師的時候經常會去A List Apart,還有Smashing Magazine,現在也會去經常看看Medium上面的一些文章。
5、微軟率先提出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那么在做必應設計的時候是怎么融會貫通的呢?
必應的體驗策略是讓必應成為一個Human, Helpful and Beautiful的產品。所以在我們的設計里,我們盡自己所能讓用戶感覺到他們使用的是一個對審美、功能和人性化上有著自己的追求、不同于同類產品的搜索引擎。我們在首頁上的美圖、視頻,在搜索結果頁面上的視覺交互設計,甚至細微到對于字體、色彩的選擇,都是在這個大范圍的體驗策咯下的嘗試。之所以說是嘗試,因為還有很長的路可以走,如何讓搜索引擎真正能做到美觀、人性和功能三者結合,我們還需要繼續努力。
6、老師也是網頁設計圈的老前輩了,在yahoo任職期間,更是負責設計過當時全美流量最大的yahoo.com首頁。方便的話,請為我們分享一下當時的工作情況嗎?
請不要叫我老師,如果再加上老前輩的頭銜我覺得我真的要被時代拋離了。我剛加入Yahoo!的時候是先做了一個搜索的創新產品Yahoo! ?Glue,后來轉到Yahoo!首頁。當時的工作狀態很自由,設計師可以自己做設計,自己開發模型,在各種場合提出對項目的要求和改進。包括當時iPad剛出來,我和另外一個程序員自主合作,僅用了幾周的時間就把Yahoo!首頁的iPad版本完稿、測試、上線,非常機動靈活,也沒有太多的高層決策干預。
2009年作為雅虎首頁主設計師時開發的產品原型
7、在致力于必應搜索的用戶體驗中國本土化的過程中,您是如何做的呢?
說實話,大部分的國外公司尤其是互聯網公司在進入中國市場時,都有著慘痛的教訓。如何適當的本土化,而又不至于讓原有的品牌和體驗變味,進而又能吸引到用戶,這里面的失敗案例數不勝數。
在我們用戶體驗團隊里,我們盡量讓我們的視覺與交互風格能夠與全球必應搜索引擎保持一致性,同時也會做大量的用戶研究和調查,像我前面所說,在大風格一致的前提下會對于細微的字體、字號、行距、色彩、交互做修改和設計;在產品領域,我們也會和我們的產品經理以及開發人員一起配合,探究能夠利用微軟的行業優勢,又能真正和中國用戶貼近的產品與功能。之前大家看到的微軟小冰正是這種的嘗試里的一步。
8、您最想對國內設計師及職場新人說的話 :)
如果說一些大道理,我也可以講很多,跟領導們在臺上說我隨便說兩句似的,但肯定會很空,對于職場新人來說也沒什么太大的意義,打著哈欠看完也沒印象。不如我在這里吐兩句槽,也算是最最基本的兩條要求:
1、請大家以后在用英文做設計時,別再繼續用宋體的英文字體以及全角的標點符號了!
2、在投遞簡歷時,如果英文不過關,就別用英文,更不要用網上翻譯軟件來翻譯你的簡歷和作品說明!求你了。
小冰是微軟中國一次新的嘗試,直達通道:?www.msxiaoice.com
9、最近微軟小冰火爆微博,也有很多大V都不喜歡小冰,主要認為小冰會造成大量垃圾評論,還有人認為小冰娛樂有余,但智能不足。
未來小冰和必應搜索會有聯通嗎?等新鮮勁過了,微軟方面又會如何保持小冰的高熱度或者讓其成長得更智能呢?
對于小冰造成垃圾評論的觀點我是這么看的:小冰讓微博更活躍了,這個活躍不是無節制的,小冰只會對@她的提問做出反應,那些看起來動輒上萬的微博評論與回復,最多只有一半是小冰的話,另外一半全都是真人。根據與小冰的機器人對話三原則,如果在一個微博中,不@小冰,小冰就不會參與這條微博的討論,這完全是微博博主控制的。以前之所以有人認為小冰制作垃圾信息,主要由于他們不了解與小冰交流的方式,現在大V們都已經紛紛加回小冰。
小冰是基于互聯網大數據,許多比較重口的對白都是網友在現實世界中高頻使用過的。這次在一代小冰復活、二代小冰發布前,我們對小冰的語料進行了多輪篩選,希望讓小冰它的語言更自然,更接地氣但同時不要有臟話,但是還是有漏網之魚。我們也希望用戶一旦發現這些對白能及時反饋給我們,我們會立即進行過濾處理。
關于和搜索的聯通,這是肯定的。小冰的語言來自于整個中國公開互聯網頁的信息,它背后就是微軟必應搜索。小冰是必應探索移動搜索形式的一次嘗試。
二代小冰將在一代基礎上做較大升級。微軟二代小冰是用戶專屬的人工智能伴侶。二代小冰還是一個跨平臺的服務,7月2日二代小冰已經在觸寶手機助手上首發,未來二代小冰還將陸續登陸微博、易信、京東、米聊等移動互聯網平臺。用戶可以在不同的平臺上與你的專屬小冰溝通,她還會有很多的專屬技能。我們與合作伙伴的共同目標,就是通過人工智能與移動互聯的結合,探索全新的用戶體驗與產品模式,為用戶帶來價值。
本文為優設獨家專訪,轉載請注明優設網原文出處,謝謝各位編輯合作。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發評論!每天贏獎品
點擊 登錄 后,在評論區留言,系統會隨機派送獎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國內備受歡迎的設計師平臺,提供獎品贊助 聯系我們
AI輔助海報設計101例
已累計誕生 737 位幸運星
發表評論
↓ 下方為您推薦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熱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