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關于求職經(jīng)驗、簡歷優(yōu)化思考方面的總結,希望對曾遇到過類似問題的設計師朋友們有一定幫助。

2019 已經(jīng)過去,2020 已然來到。廣大互聯(lián)網(wǎng)從業(yè)者們都在忙些什么呢?是躊躇滿志開始制定「2020 年的小目標」了?是爭先恐后、馬不停蹄地在社交圈曬自己所在公司的年會盛況?是心心念念盼著年終獎能早一點發(fā)下來,「衣錦還鄉(xiāng)」回家過年與家人團聚?還是波瀾不驚地接受公司的裁員安排,高高興興地拿著補償,不用趕春運搶票,提早回老家,繼承家業(yè)了?亦或是猝不及防地收到裁員通知,不得不(在招聘淡季)四處求人推薦機會,在焦慮和煎熬中等待著一次次渺茫的面試機會?還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呢。

如何從體驗設計的維度優(yōu)化簡歷?這篇干貨超全面!

你,失業(yè)了嗎?

無論你是剛走出校門、步入社會的職場新人;還是擁有 5 年+、10 年+的職場老人。無論你是設計小白;還是能力強悍的「設計大佬」。只要你置身于互聯(lián)網(wǎng)行業(yè),你就很難保證有一天你不會因為一些客觀或主觀因素,暫時面臨失業(yè)的情況。只不過是幾率大小、順序先后,早一點或晚一點的差別罷了。畢竟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展得太快了,同時充滿著各種未知的變數(shù)。我們永遠不可能在一家公司一直待下去。

這里我們暫不討論主動離職的情況,我們就談談非主觀因素造成的失業(yè):被裁。被裁,不一定就是你個人能力不行。裁員,讓許多人突然抽離原來的職業(yè)規(guī)劃,不得不進入新的軌道。但,很多事都具有兩面性。這或許是一次「機遇」。讓你有一次機會可以好好審視和思考很多問題:自己究竟想要做什么、能夠做什么?自己一直以來的「堅持」與「信念感」是否真的正確、適合自己?自己的職業(yè)天花板在哪里?是否需要考慮轉行、去創(chuàng)業(yè)?是否該未雨綢繆,開始思考 3 年、5 年之后自己還能做什么、應該做什么?

畢竟每一份工作的選擇、工作的成長與收獲對下一次跳槽或找工作都有很重要的影響。你的「起點」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你的「高度」;你的學習能力、收獲和成長、你的綜合能力決定了你能(在下一段工作中)走多遠。但同時也充滿了「挑戰(zhàn)」與「不確定性」。因為,并不是你想做什么就能「有機會」做什么。(注:這里指的是工作類型、業(yè)務類型。)

你在網(wǎng)上向中意的企業(yè)投簡歷,人家瞧不上,你的簡歷猶如石沉大海,你又有什么辦法?你幻想能夠入職大佬所在的公司,跟大佬(們)做同事,可人家公司暫時沒有招募需求呀,或許只開放專家級別的招募需求呢。我常常會認為自己的工作經(jīng)驗、喜好、能力等決定了我們適合什么崗位、能夠進入什么樣的公司;但往往是我們選擇某個崗位、某家公司,決定了我們必須要去做什么、必須要去學習什么新的東西。適者生存,需要一直保持不斷學習的狀態(tài)。

如何從體驗設計的維度優(yōu)化簡歷?這篇干貨超全面!

暫時失業(yè)的你,需要做些啥?

怎么辦呢?生活還是要繼續(xù)呀,總不能坐吃山空吧?各種地方都要花錢:社保公積金不能斷、房貸要交、房租要付、生活費、還信用卡花唄、水電物業(yè)費、話費、交通費、學習開銷、戀愛經(jīng)費、孝敬父母、社交預算、shopping……臥槽,各種必須的支出、非必須的支出,一算下來,怎么也要幾 W 了!看看自己的賬單、再看看自己那點微薄的收入,流下了貧窮的眼淚。

如何從體驗設計的維度優(yōu)化簡歷?這篇干貨超全面!

在一線城市掙扎的、沒有「家業(yè)」可以繼承的貧窮苦逼設計打工者們是不可以待業(yè)太久的,沒有資格享受「一時的短暫安逸」。必須趕緊找到一份新工作。

但也需要清醒、冷靜、慎重,不能「病急亂投醫(yī)」,不是所有向你投來橄欖枝你都能夠接受的。一份工作的「選擇」,對你的個人成長、今后的職業(yè)規(guī)劃、發(fā)展,包括跳槽等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那在競爭激烈、行業(yè)寒冬、僧多粥少的環(huán)境下,如何找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如何增加獲得你渴望的「更好平臺」青睞的幾率?首先,你需要一份「用心設計過的簡歷」。

如何從體驗設計的維度優(yōu)化簡歷?這篇干貨超全面!

如何從「體驗設計」的維度制作、優(yōu)化自己的簡歷?

我們在做項目、做產品設計的時候,一直在強調「用戶體驗」,究竟什么是「用戶體驗」?

1. 用戶體驗(User Experience,簡稱UE / UX)

即用戶在使用一個產品或系統(tǒng)之前、使用期間和使用之后的全部感受,包括情感、信仰、喜好、認知印象、生理和心理反應、行為和成就等各個方面。

該影響用戶體驗的三個因素:

如何從體驗設計的維度優(yōu)化簡歷?這篇干貨超全面!

那我們?yōu)楹尾粚ⅰ阁w驗設計」的理論運用在制作、優(yōu)化自己的簡歷(作品集)上?

作為一個成熟的設計師,尤其是用戶體驗設計師,你的簡歷不僅反映了你的態(tài)度,更體現(xiàn)了你的專業(yè)素養(yǎng)。是你區(qū)別于非設計專業(yè)人士、初級設計師的重要體現(xiàn)。更是獲得工作機會的敲門磚。

設計師的簡歷通常包含兩個部分:簡歷 + 作品集(當然也可以在一個 PFD 把履歷、作品都涵蓋了~)

如何從體驗設計的維度優(yōu)化簡歷?這篇干貨超全面!

簡歷

就是你的個人信息概況。向別人闡述:你是誰、你能干啥、你競爭的是什么崗位。文件格式,最好選用 PDF 或 Word 文檔,不太建議使用 PPT。(PPT有時會因為版本問題,出現(xiàn)打不開的情況,不便于預覽、也不便于打印。)內容方面,最好是挑重點,言簡意賅,濃縮在 1~2 頁 A4 紙上。一方面,方便用人部門在查看你的簡歷時能夠快速獲取你的基本信息、初步了解你這個人;另一方面,方便 HR 約你面試的時候打印出來。

簡歷中需要重點展示哪些信息,哪些信息可以不用放?

如何從體驗設計的維度優(yōu)化簡歷?這篇干貨超全面!

1. 需要重點突出的信息

姓名、性別、年齡、學歷、求職意向、聯(lián)系方式(手機、郵箱、微信)、求職意向、工作履歷等。

  • 學歷——你是名牌大學畢業(yè)的、研究生學歷、你有出國留學經(jīng)歷……這些是可以突出一下的,這是你的優(yōu)勢,一些企業(yè)對學歷是有硬性要求的。但如果你的學歷不高,你也要寫出來,簡歷講究真實性。這樣一來,那其他方面的內容你就得加強了。對于不太看重學歷的公司,作品(的質量、成熟度)才是關鍵。
  • 求職意向——你投遞的是什么崗位:UI 設計師、視覺設計師還是交互設計師?你對自己的定位是偏執(zhí)行層面的普通設計師、高級設計師;還是偏管理向的高級設計經(jīng)理、設計總監(jiān)?你需要言明,方便 HR 在篩選簡歷的時候較為準確、高效的推給用人部門,在考核你的時候采用不同的評判標準和角度。
  • 聯(lián)系方式——盡量展示全面一點,手機號、郵箱、微信號、QQ 號等。方便 HR 能夠通過各種渠道聯(lián)系上你。
  • 工作履歷——倒敘來寫,以最近的工作經(jīng)歷優(yōu)先展示,重點闡述你的工作職責、項目成果等。早年的工作經(jīng)歷可以一帶而過,在不知名的小公司、小工作室的實習經(jīng)歷不用寫。(注:這里是針對有一定工作經(jīng)驗的設計師來談,剛畢業(yè)步入社會的職場新人,實習經(jīng)歷 = 工作經(jīng)驗)

2. 可酌情突出、強調的信息

比如:獲得站酷、UI 中國推薦設計師頭銜;優(yōu)設網(wǎng)、致設計專訪設計師經(jīng)歷;微博加 V 知名美學博主身份;擁有 10W+ 粉絲的抖音網(wǎng)紅設計師;人人都是產品經(jīng)理人氣寫手;個人微信公眾號擁有多少人氣;曾經(jīng)在某些比較有權威性的比賽中獲得過名次等。

這些身份或經(jīng)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你的優(yōu)秀、你的「行業(yè)認可度」。流量至上的時代,有流量你就更容易獲得更多的機會,參考某錦鯉人設女 idol、快手抖音網(wǎng)紅。所以,設計師千萬不要把目光僅僅局限在工作內容、自己的專業(yè)領域,工作之余,很有必要好好運營自己,提升自己的行業(yè)認可度、影響力。

如何從體驗設計的維度優(yōu)化簡歷?這篇干貨超全面!

3. 該弱化的、可有可無的信息

自我簡評、興趣愛好、掌握哪些設計軟件、在校擔任學生會干部、拿了多少次獎學金……(注:校園經(jīng)歷對于出來實習或剛畢業(yè)出來找工作的人可以寫,3年+工作經(jīng)驗的人就沒必要寫了~)

4. 簡歷中是否有必要附上個人照片?

我認為沒有必要呢。因為你無論放什么樣的照片,都有可能是一抹「敗筆」。你放一寸證件照,會給感覺古板、呆頭呆腦的;你放 P 過的自拍照,人家也覺得你不真實、自戀。難道你希望人家在查看你的簡歷時,被你的形象照喧賓奪主地「吸引」,幾個人湊在一起七嘴八舌地對你(的照片)評頭論足?「哇,這男的面相有點兇呢,看起來不是很好相處的樣子……」「這個男生長得好像 XXX 的前任,還有他穿的什么啊,也太土了吧……」「這女生照片 P 得有點過了吧,兩只眼睛一大一小,下巴都歪了……」

5. 不同類型的個人形象照,會給人帶來哪些不同感官印象?

如何從體驗設計的維度優(yōu)化簡歷?這篇干貨超全面!

  • 證件照——如果一定要在簡歷中附照片,那就首選證件照吧,顯得比較正式、嚴謹,但同時給人一些古板、呆滯的感覺。
  • 生活照——也許你只是想向人展示「最真實的自己」,但卻依然逃不過被評價:拍照的 pose 擴張點,會給人感覺中二;衣著打扮艷麗花哨一點會被人說土氣,一身名牌傍身,又會被檸檬君們暗搓搓地 diss 你浮夸、炫富。
  • 自拍照——會讓人感覺你很自戀、幼稚,很在乎一些外在的、比較膚淺的東西。妝畫濃了、P 多了會被吐槽「不真實」;不施粉黛、不 P 又丑,你說能怎么辦?
  • 漫畫、卡通形象——也許你為自己設計了一個漫畫形象,目的是為了秀一把手繪能力,可是別人不知道呀,以為這就是在網(wǎng)上隨便找的一張畫,還放在簡歷中,會讓人感覺你很「隨性、任性、不重視」。還會給人留下你是一個「既自戀又缺乏自信」的矛盾印象。

Tips:

雖然「長得好看、外形氣質佳」的人在一群履歷、能力差別不大的人中,確實比較占優(yōu)勢,但是,這不一定是「決定性因素」。設計師畢竟不是靠臉吃飯的工種。

如果你的作品集有足夠的亮點、履歷足夠精彩、你的工作經(jīng)驗與招聘需求的契合度較高,用人方會委托 HR 約你面試的,到時候你再一展廬山真面目,豈不是能給人帶來更多的期待值?

如何從體驗設計的維度優(yōu)化簡歷?這篇干貨超全面!

作品集

我想從作品鏈接、作品集 PDF 兩塊分別談談我的一點看法。

1. 作品鏈接

這里從「快速響應、高效便捷、實用性」的維度,針對國內本土(設計)用戶群眾,對幾個大眾比較熟知的設計師發(fā)布作品、展示自我的平臺進行比較分析:(以下內容僅僅代表本人的個人觀點)

如何從體驗設計的維度優(yōu)化簡歷?這篇干貨超全面!

站酷網(wǎng)——中國當下最綜合、最有人氣的設計師交流展示平臺之一。在站酷發(fā)作品的優(yōu)勢在于:發(fā)布展示的時候,沒有篇幅限制,可以將你做過的項目進行全方位的展示:從項目背景、前期思考、過程推導、執(zhí)行過程中遇到什么問題,你又是如何去解決的,上線效果,項目反思等等。

這些「較為全面的展示」,不僅可以讓部分瀏覽者學到東西,同時也能吸引一些比較有經(jīng)驗的人點評指教,助力你的成長提升。更重要的是向想要考察你的「解決問題的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總結能力」的人從你的作品總結中得到一部分他們想要的答案。

UI 中國——在 UI 中國發(fā)布作品的優(yōu)勢與站酷類似,側重于 UI、UE 領域。

花瓣網(wǎng)——花瓣的定位更像一個綜合性素材收集網(wǎng)站、(部分)設計師的靈感來源。花瓣不適合作為作品展示的主要舞臺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它不穩(wěn)定,時不時地要「優(yōu)化升級」,而恰好這段時間你要找工作,需要發(fā)作品鏈接怎么辦?另一方面,它以瀑布流的形式展示各位花瓣用戶采集的各類圖片,即使你在你的花瓣主頁很用心做了各種分類:哪些是采集的素材、哪部分是原創(chuàng)畫板,但是還是會有一些「魚龍混雜」的感覺,并且單個的畫板(單張圖)是缺乏說服力的。

如何從體驗設計的維度優(yōu)化簡歷?這篇干貨超全面!

Dribbble——招聘方跟你要作品鏈接,你發(fā)過去一個追波鏈接,若是人家電腦打不開怎么辦?即使能打開,人家英文沒那么好,看不太懂那些使用英文的設計稿以及英文的描述,你說怎么辦?

并且追波每次只能發(fā)一張圖,是碎片化的。也許你上傳的這張自己繪制的插畫是好看的、配色不錯;那張圖里的幾個界面概念稿也做得比較時尚,但是這些好看的圖只能片面的顯示你具備一定的視覺表現(xiàn)能力,無法全面的展示你其他方面的能力,這是 dribbble 的局限性。

所以不太適合作為「主要的作品展示平臺」,更適合作為一個社交舞臺。但堅持更新的話,說不定還有機會與外國人合作呢?

(不過一些外資企業(yè),倒是挺鼓勵他們的設計師在 dribbble、behance 等國外設計交流平臺保持活躍度的。)

如何從體驗設計的維度優(yōu)化簡歷?這篇干貨超全面!

behance——比 dribbble 好的是可以「在一個展示里發(fā)多張圖」,可以較為全面的展示「一個系列的作品」。但同樣需要梯子,對英文不好的人來說有一定門檻。

behance 在全球范圍內算是比較有權威性的設計展示平臺,如果在這個平臺發(fā)布的作品獲得了推薦,是不是說明你已經(jīng)接近「頂級設計師」的 level 了?

對于廣大普通的職場搬磚設計師而言,還是先考慮怎么令自己的作品在國內的設計展示平臺獲得推薦和公眾的認可吧。

個人網(wǎng)站、博客——只屬于你個人的主頁,聽起來就很 cool,有木有?用于作品展示也是不錯的選擇,但局限性也明顯,可能因為比較小眾,你的主頁沒多少瀏覽量,缺少數(shù)據(jù),不能客觀反映你的作品的大眾認可度。當然如果網(wǎng)站的交互體驗做得不錯、展示內容的質量較高那也是亮點。

不過,有一部分人群在自己個人網(wǎng)站上傳作品的動機和心理,與學生時代我們在 QQ 空間發(fā)一些沙雕照片有異曲同工之處,頗有些「自娛自樂、自我欣賞」的意味。

Tips:

我們常說要揚長避短。招聘方讓你發(fā)作品鏈接,前提是你的主頁展示的作品相對來說還比較精彩、豐富、成熟,能夠相對比較客觀的展現(xiàn)你的綜合設計能力、項目經(jīng)驗;如果你的主頁門可羅雀,展示的作品以概念作品、臨摹作品、手繪練習之類為主,連一個普通推薦都沒有的話,還不如不發(fā)。當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人而異了,主要還是看你的個人自我認知程度、所投遞公司的定位以及招聘要求。

為什么在線發(fā)送了作品鏈接,還需要一份單獨的作品集PDF?

如何從體驗設計的維度優(yōu)化簡歷?這篇干貨超全面!

1. 發(fā)作品鏈接

一方面,是為了方便對方快速查閱,比較簡單粗暴、快捷高效。另一方面,比較全面的展示自己的項目經(jīng)驗。

比如,站酷(鏈接)由于在站酷發(fā)作品,不限篇幅以及激勵機制,你發(fā)布作品之前,可以優(yōu)化一下自己的作品集,花些心思設計展示的封面、展示的形式。去粗取精、選擇性的上傳比較優(yōu)質的內容。擁有「質」與「量」的雙重保障,才可能有機會獲得平臺的推薦展示。有了平臺的推薦,不僅一定程度上能夠體現(xiàn)你的「作品的成熟度和市場接受度」、你的用心程度;還能吸引更多的點擊量,有了一定的人氣、曝光量,才能夠為自己贏來過來更多的「機會」。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2. 發(fā)作品集PDF

一方面,方便對方在電腦上查看、預覽。另一方面,體現(xiàn)你歸納總結、排版的能力。作品集由于篇幅有限,圖多了,文件很容易變得很大,雖然圖片可以壓小一點。Anway,展示的內容還是盡量精煉一些吧,挑選一些比較滿意的項目中的幾張圖展示。圖不一定越多越好

打個比方:你發(fā)一個幾百兆的作品集給招聘方,對方下載都要好半天,好不容易下載下來了還打不開,真是急死人了!這個體驗是糟糕的,你很有可能因為這樣而失去一次難得的機會。畢竟沒有人會樂意自己寶貴的時間因別人的問題而被耽擱、浪費。不要試圖考驗別人的耐心

在編輯、優(yōu)化自己的作品集時需要注意哪些點?

1. 文件格式建議使用PDF,文件大小控制在50M左右。

2. 反復仔細檢查,不要出現(xiàn)錯別字、多字漏字、沒對齊之類的問題。

誰也說不準,若是查看你的簡歷的人是一位「像素眼」呢,任何細微的小錯誤都逃不過他的法眼。低級錯誤會讓專業(yè)考核人員對你的印象打折扣。

3. 不要在簡歷里show你的英文水平了,如果你不是投遞外資企業(yè)(給外國人看)的話。

英文可以作為局部修飾,不要用來作為大段的內容展示。我們始終要考慮簡歷是給誰看、在什么場景下看。多換位思考,與人方便更是與己方便。

4. 作品集內容以圖為主。

可酌情附帶一些簡短的文字描述,但不要出現(xiàn)大段的文字(冗長的項目背景介紹、項目復盤思考之類)。

5. 排版要干凈、清爽、易讀,切忌過度設計。

展示背景盡量使用視覺友好、不刺眼的純色,不要過多的加一些花里花哨的底紋、裝飾性元素了。不要使用一些另類的排版:豎排、橫排、傾斜排版混搭,讓人看得很費勁,極易視覺疲勞,看幾頁就想關掉。不要使用長圖。把所有的內容都堆在一張長圖上。

6. 展示內容以成熟的商業(yè)作品、近期工作項目作品為主。

項目作品體現(xiàn)的是你實際工作中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為了方便面試官考察你的項目經(jīng)驗對于招聘的崗位是否較為契合。2~3 年前的作品,設計風格放在今天來看,可能已經(jīng)過時了,沒有什么參考價值、缺乏說服力。練習作品、概念作品少放,就算要放也要放到最后。

7. 不要畫蛇添足。

不能給你增色添彩的內容就不必放了。自己都覺得不太好的東西放在作品集里反而是減分項。打個比方,簡歷中你自稱「熟練掌握 C4D」,可你的作品集中體現(xiàn)這項技能優(yōu)勢的,卻只是幾張使用最基礎命令做的立體字海報、用基礎幾何模型合成的 banner。這也太沒有說服力了吧?

8. 內容的真實性。

有多大的胃吃多少飯,不要冒領別人的功勞。比如,如果你的作品集里展示的某個項目是團隊協(xié)作完成的,你只是負責設計某個功能的頁面,你應該特別說明這是團隊作品,而你卻聲稱自己主導這個項目的設計把控,甚至把別人做的 part 也一起放在自己的作品集里。在面試的時候,遇到稍微精明一點的面試官,你很容易露餡的,這會讓面試官對你的印象大打折扣。即便你在面試的時候花言巧語騙過了所有人,入職之后,實際項目中你也會很快原形畢露。工作履歷描述要實事求是,切忌過度包裝自己。雖然我們的簡歷里,或多或少都會有些「美化」的成分,但不要太過分。

比如,你一段工作經(jīng)歷僅 2 個月不到,離職原因是試用期沒通過被勸退。而你卻在履歷描述中聲稱自己在這家公司工作了半年有余,參與主導哪些項目的從 0~1 的過程、某某產品的改版迭代,由于「你的個人功勞」,為產品新增了多少流量……

(注:這里奉勸大家切勿投機取巧,作品集注水、冒領他人功勞、剽竊他人作品,自欺欺人終是玩火自焚。)

9. 別指望「靠一份(一個版本的)簡歷走天下」。

很多同學可能會覺得作品集整理一個版本就可以走遍天下、廣撒網(wǎng)(海投)了,這是不對的。

我們針對不同類型的公司投遞簡歷,作品集里展示的內容需要相對有所調整,展示的側重點要有所不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里主要是針對做的事情比較雜的「普通多面手型設計師」。這類設計師的特點和通病:平面、視覺、UI、交互、動效、三維……或許都有涉獵。但都是基于表面的淺嘗輒止,做得都不精。對自己的職業(yè)規(guī)劃缺乏明確的目標,對自己沒有太高的要求,得過且過,隨便找個工作能有一份收入就滿足了。

如何從體驗設計的維度優(yōu)化簡歷?這篇干貨超全面!

投遞簡歷應該注意什么?

1. 仔細閱讀網(wǎng)上的招聘需求、崗位描述

這點很重要啊,我們不能看到是某個「大廠」發(fā)出的招聘需求,頭腦一熱就按下「投遞」,不管不顧系統(tǒng)提示的「職位匹配度不高」。

如何從體驗設計的維度優(yōu)化簡歷?這篇干貨超全面!

我們只有在仔細閱讀崗位描述后,才能知道這個崗位自己是否有能力勝任,是否有自己能夠「發(fā)光發(fā)熱」的地方。自己的過往從業(yè)經(jīng)歷,對于競爭這個崗位是否有足夠的說服力。特別要注意描述中,哪些要求屬于「硬性要求」,那些屬于「額外加分項」。

比如,職業(yè)技能方面:「熟練掌握 C4D、擅長動效、具備較強的手繪功底、具備產品思維……」工作經(jīng)驗方面:「3 年以上工作經(jīng)驗、有 ToB 類商業(yè)產品設計經(jīng)驗、有管理團隊經(jīng)驗……」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工作職能的區(qū)別。

比如,你是一個「運營視覺設計師」、「4A 公司出來平面設計師」,你過往工作經(jīng)歷并沒有(太多)UI 設計的經(jīng)驗,你去投遞「高級 UI 設計師」的崗位,你的簡歷自然會被 pass 掉。你是一個完全沒有一點美術功底的「交互設計師」,去投遞「資深 UI 設計」的崗位,那也是「文不對題」呀。畢竟 UI 和交互的崗位職責有明顯的區(qū)分。交互偏前期的需求梳理、溝通協(xié)調;UI 偏后期執(zhí)行、視覺呈現(xiàn)。

如何從體驗設計的維度優(yōu)化簡歷?這篇干貨超全面!

2. 去了解這家公司

對于我們想投遞簡歷的公司,我們有必要花時間去了解這家企業(yè)的企業(yè)文化。之前聽過一個線上分享,主辦方請了幾位來自阿里、騰訊、百度的設計師分別談談各自所在企業(yè)對設計師的一些「要求」。這里我就不贅述了。總之,不同公司的企業(yè)文化影響著對人才的挑選。你的思想觀念、價值觀、個人氣質如果與這家公司的氣質不太相符的話,你就要慎重考慮了。是選擇適應環(huán)境,改變、調整、提升自我?還是我行我素、眼高于頂、自命不凡、四處碰壁?

如何從體驗設計的維度優(yōu)化簡歷?這篇干貨超全面!

3. 去了解這家公司的業(yè)務、體驗這家公司的產品

只有花時間去深入了解一家公司的業(yè)務范疇和產品,你才你能夠發(fā)現(xiàn)是否其中有「適合」自己的坑位。打個比方,一家做區(qū)塊鏈業(yè)務的公司招募 UI 設計師,你連「區(qū)塊鏈」你都沒聽說過,你憑什么向這家公司投遞簡歷?之前一位交互設計師朋友去面試一家知名的做旅游產品(業(yè)務)的公司,雖然 TA 并沒有旅游產品的設計經(jīng)驗,但 TA 深入體驗了這家公司的移動端產品,在面試的時候侃侃而談,說了一堆(TA 認為的)這個 APP 存在的問題,并有所保留的給出了一些解決方案。結果就是他通過了面試、順利拿到了 offer。

舉這個例子只是為了說明,對于我們投簡歷的公司,花時間去體驗、去熟悉這家公司的產品的必要性、重要性。

編者注:更深入的技巧可以看這篇:

如何從體驗設計的維度優(yōu)化簡歷?這篇干貨超全面!

4. 如何正確的理解「內推」的意義

情況1:

有的同學想要進大廠,想著「走捷徑」。帶著目的性的去「結交」某些在大廠就職的大佬,把簡歷發(fā)給對方,求對方幫忙內推,認為內部人員幫忙推薦了,就有極大可能入職大廠,對幫你內推的人抱有極大的期待……這種想法是不對的。「內推」只是把你的簡歷放在招聘需求池里,你的簡歷可能比其他自己投遞的優(yōu)先被招聘方看到而已,僅此而已。你自身情況如果與招聘需求匹配度不高也是沒有用的。不必對任何人有太高期待

還有一點,別人憑什么要幫你內推呀?前提是你自身要足夠優(yōu)秀,能夠引起對方的興趣和重視。成年人的社交里沒有什么是理所當然的,不過是資源互換

情況2:

對于一些比較殷勤、積極主動來搭訕你,給你介紹機會,愿意幫你「內推」的人,你也不是來者不拒的吧?也需要保持清醒,仔細評估一下對方給介紹的工作機會(各方面),結合自己當下的實際情況來看,是否真的「適合」自己,是否符合自己的職業(yè)規(guī)劃。或許對方僅僅是為了拿到公司的內推獎勵,并不是真正的想要「幫」你。又或者對方可能只是在誘導你入「坑」。你頭腦一熱、不假思索,草率投簡歷,入職后才發(fā)現(xiàn)你每天需要做 100 張圖,做不完不能下班……不要太過于相信任何人

對方通過一些渠道搭訕你,同時也在搭訕別人,不要因此就有了「優(yōu)越感」,覺得自己是「特別的」。自己是騾子?是馬?自個兒心里沒點數(shù)么?認清自己,你只是一個普通人

如何從體驗設計的維度優(yōu)化簡歷?這篇干貨超全面!

面試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

能進入面試階段,說明你的簡歷、作品用人部門已經(jīng)大概看過了,對你有了大致的了解,認為你與崗位需求有一定契合度。那這個階段,招聘方主要考核哪些方面呢?

如何從體驗設計的維度優(yōu)化簡歷?這篇干貨超全面!

1. 「軟性技能」與「硬性技能」

硬性技能

通常具有可見的,可計量的,可客觀比較的三大特征。硬性技能主要集中在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能兩方面。

軟性技能

則具有無形的、感性的、不確定性等特征。主要通過和候選人的面談,針對候選人過往的工作經(jīng)歷和成功例子,由面試者做出的主觀綜合判斷。

諸如一個人的溝通能力、表達能力、人際關系、團隊合作能力,還有一些可開發(fā)的潛質和能力。一個人在工作過程中是偏感性思維、還是偏理性思維,這也是企業(yè)在選拔人才時非常在意的點。

就設計師而言,偏感性的設計師可能思維比較跳脫、天馬行空,比較容易情緒化,對工作的目的、工作內容的選擇是基于個人偏好。看待問題的角度相對比較片面,設計的目標往往停留在較為粗淺的視覺表現(xiàn)層。

偏理性的設計師工作目標是基于解決問題、提升效率。對產品和需求會有更為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對產出結果以「合不合適」、是否達到需求目標為準,以結果為導向,不摻雜太多「個人喜好」。

如何從體驗設計的維度優(yōu)化簡歷?這篇干貨超全面!

2. 參加面試的時候,注意哪些點?

按約定時間面試,切勿遲到、隨便放人家鴿子

面試遲到,會讓人覺得你是一個很沒有時間觀念的人。放鴿子,約好的時間點面試,你卻在臨面試前 1 個小時說「有突發(fā)狀況不能來了」。不管是什么原因都會給人留下一個「不守信用、自由散漫」的印象。每個人都很忙的好嗎,約好的面試說不來就不來,打亂招聘方的工作計劃。

2. 注意個人儀表。

男生,雖然不一定非要西裝革履小領結,打扮得像個房屋中介,但至少也要正式一點,干凈整潔、大方得體。不要頭也不洗、臉也不洗,穿著拖鞋,吊兒郎當?shù)木团軄砹恕R膊灰虬绲眠^于浮夸,不要穿得過于低齡化。

女生,大方得體為上,符合自己的年齡和氣質,體現(xiàn)自身的品味。最好不要畫濃妝、使用氣味過于濃烈的香水。

如何從體驗設計的維度優(yōu)化簡歷?這篇干貨超全面!

3. 人要謙虛、有禮貌,談吐優(yōu)雅得體。

尊重,往往是相互。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這很好理解,不必我多言。即便是遇到比較強勢、刁鉆的面試官,你也要姿態(tài)放低一點。畢竟你是「求職者」身份,理論上,你就是在「求人」,求別人給你機會,何必擺出一副「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姿態(tài)?姿態(tài)雖然需要放低一點,但也要不卑不亢,自信優(yōu)雅、從容大方,這樣也能讓面試官更重視你一些。

如何從體驗設計的維度優(yōu)化簡歷?這篇干貨超全面!

4. 應變能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邏輯思考能力。

與面試官交流,要看對方的眼睛(但不是一直盯著看),眼神要有交流。切忌心不在焉,走神,面試官提出問題了,你停頓半天沒反應過來,還要求對方再說一遍。面試官跟你提了一些相對嚴肅、敏感一點的問題,你可以停頓幾秒,迅速組織語言,有條不紊的作答,吐字清晰、聲音能夠讓對方聽得見。切忌吞吞吐吐、慌慌張張、眼神游離、答非所問。「嗯……這個……然后……然后就是……大概就是這樣。」這會讓面試官對你說的內容產生質疑,認為你在「粉飾」自己,不然怎么會這般緊張。

在職場環(huán)境中,評價一個人是否「優(yōu)秀」,往往是多維度的。就設計師,尤其是產品設計師,不光需要過硬的業(yè)務能力,溝通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思維模式……也是很重要的職業(yè)素養(yǎng)。因為設計師上游需要對接產品經(jīng)理、項目經(jīng)理,下游需要對接開發(fā)。如果你溝通能力不強、執(zhí)行力不強,很可能會時常發(fā)生因為「溝通的斷層」而影響項目進度的情況。#一定要避免因為你的自身原因而影響團隊的情況

畢竟,很少有招聘方甘愿冒風險招來一個「會畫一些好看的圖」,但在工作中與之溝通對接非常累。總是 get 不到點、總是聽不懂別人在說什么,還不懂裝懂、悶聲不吭氣,都不知道 TA 在想什么。總是做不出能滿足產品需求、效率低下的設計師。

如何從體驗設計的維度優(yōu)化簡歷?這篇干貨超全面!

5. 與面試官面對面交流時,不要「小動作」過多。

如何從體驗設計的維度優(yōu)化簡歷?這篇干貨超全面!

有的人,自小養(yǎng)成的一些不太好的習慣。比如,手握著筆,就忍不住開始「轉筆」;一坐下,就自然而然的翹起二郎腿;與人說話下意識的埋著頭,不看對方的臉、不關注對方微表情的變化。這些不太好的習慣、不經(jīng)意間的小動作往往暴露了你的個人修養(yǎng),以及不自信、緊張、不安。在面試的時候,都要注意有所收斂,最好去掉。

人們往往都說「性格」和「習慣」一旦養(yǎng)成就很難改掉,但是只有我們有「想要變成更好的自己」的意識,刻意的去避免、收斂,自然會有成效。

最后,祝愿廣大普通設計師朋友,通過有意識的優(yōu)化自己的作品、優(yōu)化自己的簡歷、掌握一些面試的小技巧,能夠提升拿到 offer 的幾率。奧利給!

收藏 241
點贊 42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yōu)設網(wǎng)立場,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