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易懂一學就會,教你如何高質量產出設計方案。
最近在工作中總結了一些方法給大家分享下,本文主要講述設計師在拿到需求時,如何洞察設計機會點?并正確的產出設計方案。
我將整個設計流程分成了 3 個部分“前期需求共創、中期競品分析、后期方案產出”幫助大家理解整個流程會清晰一些。
1. 基本原則
拿到需求時不要急于將重心落在方案的設計上,首先搞清楚需求背景,其次業務目標和產品目標及用戶目標,這四點搞清楚后才可以明確設計目標及設計策略的制定,設計目標一定是要和產品用戶目標對齊的,這樣我們的方案才會更符合標準。
2. 結構思維
了解完需求背景后可以將以上四個關鍵點梳理成一個文檔,它可以幫助我們在設計方案時更加的聚焦直觀的對齊各個目標,同時在方案內外評審時讓聽眾快速了解信息提升方案評審效率。
3. 換位思考
需求背景、業務目標、用戶目標這三塊內容需與產品進行共創即可,除了與業務方共創也可以通過 CSM 或銷售/客戶成功經理深度溝通了解用戶真實需求背景。這里講的更偏向于 B 端視角,如果是 C 端可以向用研部門了解真實信息。
4. 明確目標
設計目標怎樣形成的呢?相信大多數設計師在制定設計目標和策略時經常會迷茫,并且會出現偏離產品目標和用戶目標的現象,記住以下這個公式幫助你正確的制定設計目標及策略。
1. 分析方法
針對競品分析方法有很多,針對競品的結構層和框架層采用了“功能拆解分析法"和"用戶路徑分析法”主要目的獲得競品的功能,記錄完整的使用過程使用體驗,并對各項功能的具體內容進行說明,以便更全面地了解競品的構成避免遺漏。
2. 功能拆解
將競品功能進行拆解成為一級功能、二級功能、三級功能或四級功能等,同時記錄有效信息總結備注,主要目的深度了解競品“結構層及框架層”是如何組成閉環的,并探索用戶在路徑中除了基礎的需求以為還有哪些期望的需求,在后續設計方案時可以形成差異化。(下圖為舉例)
3. 路徑體驗
在體驗競品關鍵路徑時可以分為前、中、后三個階段去分析,如果是多角色串聯縱坐標可以運用泳道圖區分角色不同階段的狀態(類似用戶體驗地圖),在體驗的過程中同時需要記錄競品的優點和缺點,并在事后總結出設計發力點。
4. 結果總結
將以上分析結果進行總結為兩個層面:1.范圍層(用戶需求探索)2.體驗層(結構層/框架層/表現層)。
范圍層
同在一個場景中除了基礎功能是必須要具備的,我們可以從競爭得到一些啟示。都在滿足同樣的用戶需求,通過探索可以得知核心路徑中用戶存在哪些訴求。最后我們可以通過卡諾模型(Kano)完整流程去調研哪些功能點是符合我們場景中的。(數據涉及到隱私就不展示了,可以自行了解一下 Kano 模型也是在工作中經常用到的)
UI 進階必學系列:需求分析工具 KANO 模型
大家知道,長期以來我們一直在堅持分享一些基礎的干貨內容,那些看書、看分享很難系統搞得明白的知識點,這和我個人對基本功的執念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閱讀文章 >體驗層
通過競品關鍵路徑體驗可以得知交互體驗,操作路徑上存在哪些卡點,信息結構及界面布局是否合理并且符合用戶預期,體驗是否達到易用好用從中探索出設計發力點。(下圖為示例)
5. 制定設計目標與策略
通過以上競品功能拆解分析和關鍵路徑體驗,可以推導出設計目標并制定設計策略,同時也需要對齊產品需求和產品目標(下圖為示例)
1. 方案設計
根據設計目標及策略產出高保真方案即可,在設計方案時可以按照階段和角色任務路徑進行產出,便于全盤思考,避免關鍵點的遺漏,這里和前期做競品關鍵路徑體驗分析用的是同一種方法,它可以幫助我們在思考過程中快速了解到競品是如何解決關鍵路徑問題的。
2. 方案驗證
方案產出后如何驗證方案可行性?是否優于競品?這里可以做一個可用性測試將功能路徑拆解并梳理成劇本化任務,明確任務起點與目標,結合問卷訪談及 Demo 操作度量方案是否可行,同時洞察用戶的訴求是否被滿足和功能操作流程的完整度是否有閉環,并持續優化打磨方案即可。(這里就不過多講解了,可以查閱相關文章自行了解一下)
3. 設計產出
這里強調一下在設計時不要先陷入到視覺細節中,比如這里元素應該是用圓角還是直角,這種屬于點型問題不要將時間浪費到這種基礎問題上,首先結合“可用性測試數據”和“競品分析結果”帶入到整個流程的設計中,從 面 到 線 再到 點 全維度閉環思維去思考。
4. 內外評審
內外評審是不可缺失的一環,內部評審可以邀請團隊伙伴檢查方案是否符合規范或其它的更好好的建議保證方案的質量。外部評審除了保證方案完整落地同時也避免后續反復的溝通,我們在評審前可以先將前期準備的資料講述一遍,使參與的伙伴全面了解需求背景,設計師從中是如何度量目標和策略的。
5. 核心優勢
范圍層
通過以上分析和最終方案產出,我們可以總結出產品功能核心優勢,使產品在售賣時與競對拉開差異點形成核心競爭力。(這里更多介紹的更偏向功能層面,需與業務方共創得知準確信息)
體驗層
通過可用性測試數據作為用戶視角體現產品用戶體驗層優勢。同時也可以為后續功能上線后,做數據埋點數據監參考依據一舉兩得。
當遇到問題或接到需求時不要急于投入設計中,美術老師經常說坐著畫畫只能看到點 線,而一副完整的畫是由點、線、面、體組合而成,所以需要站起來遠離畫才能看到全貌并發掘問題。在工作中同樣也需要全盤思考,并產出完整的設計方案。
感謝大家閱讀~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發評論!每天贏獎品
點擊 登錄 后,在評論區留言,系統會隨機派送獎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國內備受歡迎的設計師平臺,提供獎品贊助 聯系我們
AI輔助海報設計101例
已累計誕生 737 位幸運星
發表評論 為下方 2 條評論點贊,解鎖好運彩蛋
↓ 下方為您推薦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熱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