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季期間,給你一份阿里和京東的校招交互崗面試經驗總結

本文作者校招期間曾面試了阿里、京東等大廠,并最終順利拿到了京東的 offer,本文是他對兩家公司面試總體的回顧及總結。

首先交代一下背景,自本科起學習工業設計專業,是工科出身的設計類學生。在研一就開始去各大公司實習(總共待過三家),去年跟大家一樣,機緣巧合下,走到了校招這座獨木橋上,然后就開始苦逼的校招找工作之旅。

本篇分享是筆者自2017.8月開始至11月面試過大大小小公司的經驗總結,希望學弟學妹們可以通過文章避免我當時踩過的坑,都能通過校招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同時,也是對自己參加秋招面試這份經歷的一份總結、沉淀。

一、阿里巴巴B端產品交互崗位面試(校招,HR面)

說起阿里的面試機會也是機緣巧合,之前的一個同學的同學在阿里,幫忙內推的提前批。

在這里要強調一個問題,就是內推人可以選擇將你的簡歷推送到哪一個事業群。因為我當時沒有做好提前的功課,就沒有一個方向性,所以內推人將我簡歷推到了「阿里巴巴集團大事業群」,與之并行的有「螞蟻金服事業群」、「天貓」等等。

還是建議大家在內推阿里之前,有一個方向性,這樣也會增加自己的成功率和目標性。后來才知道:筆者這種推到集團總部的撈起來的成功率低很多。(也許也跟交互屬于大 UED 部門有關)

總之,我在7月底投遞之后,隔了大概3天左右收到了面試通知。面試官首先介紹自己是阿里巴巴基礎架構事業群 AIS-UED 的資深交互設計師,聽事業部名字應該能了解,肯定是偏B端、企業內部系統類的部門。

但是畢竟阿里巴巴在業內也是很有影響力的,所以還是鼓起斗志好好面試。

1. 初試

初面是一位很和藹可親的大姐姐,接到電話面試時,是一個普通的燥熱的周五。

當時已經是晚上7點鐘(我估計是面試官剛剛結束手頭工作),我還在實習的公司,工作還沒有做完,所以我跟面試官提議:推遲一個小時面試,面試官爽快的答應了,而且還跟我道了歉說:很冒昧這么晚來面試,因為工作太忙了。這件事也體現了阿里人的職業素養。

一個小時后小姐姐來電話,所幸的是,公司同事走得差不多了,我自己獨占了一個會議室開始面試。這里要提一點:如果是遠程面試,面試的環境很重要,直接影響你的回答質量和對方的心情。

然后正式面試開始。

首先自我介紹,在自我介紹的時間段內面試官在快速瀏覽你的簡歷,大致了解你是個什么樣的人,有什么特點,所以自我介紹盡量說簡歷之外的、突出自己優勢的方面。

比如,對于交互崗位:你可以說在實習一年過程中,你得到了哪些是學校給不了你的,平時上哪些網站,你喜歡的設計風格,你學習的前端知識等等;對于產品崗位:聊一聊自己對于產品的理解,主動說下對面試公司產品的了解與看法。

總之可以突出你的特點讓面試官記住你的部分(以下以提問 - 問答的形式,簡述面試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三段大廠實習經歷,哪段實習經歷影響我最大?

分析問題:這個問題實際是考察你在實習工作中獲得了多少。

有的人實習可能只得到了簡歷上的一行字,有的有心人可能從基礎的溝通、郵件的行文、自我的沉淀、工作的方法都有一個質的提升。

回到問題本身,我當時回答的是最近的一段在網易杭研院的實習經歷(一定要挑你最熟悉的,建議說最近的),建議從幾個方面回答自己的收獲(基礎能力——專業進階能力):

基礎:

  • 郵件/行文(良好的工作能力是基礎)
  • 溝通能力(與PM、視覺設計師、前后端開發等溝通)
  • 自我管理(時間規劃能力等)
  • 熟悉團隊組件庫、融入團隊
  • 獨立思考能力

專業:

  • 能夠獨立完成版本內功能交互設計;
  • 對于產品應用到的常見交互形式收集和優缺點分析(輸出報告組內分享);
  • 可基于現有產品情況主動發掘要改進的需求;

你是怎么理解交互設計師崗位的?

分析問題:這是個范圍較大的題目,建議分要點按邏輯回答。比如:從交互設計這個學科到交互設計師的職責,再到具體的項目。

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是:

  • 首先說交互設計學科是對人和界面以及服務器交流互動的過程進行設計,交互設計師通過設計手段解決這個過程中存在的認知障礙;
  • 然后說交互設計師崗位的核心競爭力:從需求分析——過程等等——到最后跟進項目上線,總體來說交互崗位需要的邏輯思考能力遠大于圖像設計能力;
  • 最后要提出自己的認識,個人理解交互就是對用戶的行為進行設計,將行為代入特定場景中,根據反饋、或數據去尋求最優解決方案。

最后就是一些作品集細節問題,每個人各有不同,我就不拿出來單獨贅述。

這里要提醒新人一點的就是:一定要在面試之前做好充足準備,充足到作品中每一個細節都經得起質問。筆者的經驗是:每次與自身交互或者 PM 面試,他們的眼光犀利到你產品每個細節存在哪些問題都一目了然。

2. 復試+HR面

復試是在過了幾天后,UED部門總監面試來了。部門助理先是發郵件安排線上視頻面試,發了郵件點擊鏈接后進入視頻會議(下圖)。

畢業季期間,給你一份阿里和京東的校招交互崗面試經驗總結

這次專業面試給我體驗很差的一點是:面試官普通話說得不太好,也導致后來的一些問題都沒在手機上記錄。

總之也是圍繞在作品和經歷來說,總監比較喜歡問一些大而泛泛的問題,比如:

  • 平時喜歡看什么專業書籍?這個問題見仁見智,是每個同學日常的積累。但是回答時也要注意邏輯,最簡單的就是把書籍目錄記下來的背一遍就好,最好加上自己的理解。
  • 你在實習過程中 B、C端產品都有涉獵,那么你認為二者有什么區別?對此問題筆者也做過一個淺顯的總結,所以答得還算讓面試官滿意。總結鏈接:http://www.woshipm.com/pd/1003737.html
  • 職業發展規劃?(這個就不回答了,參加校招的同學應該都有準備套路)

最后是 HR 面試,這個環節千萬不要掉以輕心因為很多同學都是倒在了 HR 面試上。總之,總體原則就是在誠實的基礎上做到符合公司價值觀就可以,這里就不細說了。

3. 總結

面試完成后筆者感覺不太好,所以也沒有因為面到了 HR 而開心(事實證明,10月份收到了拒信),而9月才是正式校招的開始,所以就積極準備別家大廠面試去了。

阿里每年秋招的時間都是最早的,所以當時面試的同學應該都沒有多少面試經驗。但是平時可以通過實習面試等去鍛煉自己的面試技巧,這樣在面試阿里是可以有很大優勢。

總體來說阿里巴巴的面試官水平還是蠻高的,而筆者從本次面試獲得最多的就是:回答面試官問題時,一定要有邏輯,分要點回答。

建議大家經過平時的相關練習,鍛煉自己演講方面的能力,尤其是 PM 和交互崗位,這一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二、京東交互設計師崗位面試(校招,Offer)

1. 初試

在面試完阿里等一批大廠的提前批崗位后,積累了很多經驗。這里也要提到:記錄、總結的重要性,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所以在面試時還算有一點點準備。

下面開始說面試過程。

初面是一位30歲左右的男性,資深交互。感覺到大廠校招還是很正規的,并且比較注重基礎。因為他們是想培養應屆生成為公司骨干,而不單單是找到一個擼原型、做需求的工具。

下面是一些基礎問題:

  • PC、移動端交互設計的區別;
  • iOS和Andriod交互規范的區別;
  • 怎樣理解服務設計和全鏈路設計?
  • 最后還有一些職場規則:在 Deadline 已至,工作沒完成應該怎么交代?與領導或同事的意見不一致時,應該怎樣處理?

專業部分:

你之前實習時,組內的工作流程?

此題目是考驗你的工作經驗和面試部門的契合度,也是考量面試者本身的交互設計能力,考察你是否應用到平時所說的方法論、是否接到一項任務后直接進行盲目的交互設計。

一般成熟的 UED團隊或者業務團隊,工作流程都是類似的:從 PM 的需求交到你手中那一刻起,你要了解需求的來源,解決了什么問題,應用到了什么場景中(從哪來 - 到哪去 - 去干嘛)。

所以盡量回答得詳盡,不要等面試官給你的答案進行補充,一定要回答到每個點上。

你認為交互設計的本質是什么?

這個問題當時我回答得不夠好,可能太局限在交互設計崗位本身,需要跳出來理解交互設計這個大行業。

我就不說自己的答案了,直接說面試官的答案,很簡單就4個字:行為、反饋。

交互設計的本質就是對用戶行為的設計,以及研究在用戶完成行為后界面給予的反饋。這也讓我聯想到了江南大學辛向陽教授的一篇論文:《物理界面與行為界面》,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讀一下。

2. 復試

經過兩天后,又來到同一個地點進行了復試,有意思的是在面試房間外等候時,我看到了一「幅」雞湯,現在感覺還是挺受用的(下圖)。

畢業季期間,給你一份阿里和京東的校招交互崗面試經驗總結

回歸正題,復試由于交叉面試是跨部門,我的面試官是一位產品總監。產品總監的問題也偏向于產品層面,和產品、交互的關系。

下面是幾個重要的問題:

怎樣理解產品的功能性與體驗性,以及二者之間的關系?

巧合的是,我在知乎上很久之前看到過類似問題,所以記得大概的主流想法。

分析問題:PM 提出這個問題在他本身崗位的立場上,應該是偏向于功能性,而交互設計師又應該對產品體驗負責,所以答法就有一定技巧了。

首先,確定產品功能性的重要性:功能=有用性+可用性,體驗=易用性+創意。

產品如果沒有了基礎的功能就無體驗可談,具體可對應到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而后,再明確體驗對于一個產品的重要程度,用一個我作為交互設計師很不愿意承認的詞:錦上添花。的確正如上文所說:體驗就是在功能性滿足用戶高頻需求的前提下,錦上添花的「高層」,它無法成為「地基」。

最后,再提出不同產品對體驗的需求程度不同,提出產品發展理論:每個產品都存在萌芽期 - 發展期 - 成熟期 - 衰敗期,那么在產品萌芽和發展之時,決定產品成敗的直接原因只有功能;在發展成熟的產品中,功能需求已經飽和的情況下,體驗可以從一定程度上決定用戶的粘度和留存率。

所以前幾年互聯網中盛傳的「體驗為王」的觀點,確實太狹隘。

在你以前的經歷中,作為交互設計師怎樣跟 PM 合作?

分析問題:這個問題實際也是考察工作的規范程度。

首先要明確:交互、產品是一家,在需求評審直至最后上線的過程,都需要站在同一條船上。交互和 PM 是不分家的,這也是越來越多從業幾年的交互轉崗 PM 的原因,二者工作職能有很多重疊之處。

最后,描述一下實際工作流程就可以了。

3. HR面(Offer)+總結

過了幾天之后,HR 面試如期而至。巧合的是,HR 來電話時我正在一家餐廳吃飯,還好吃得差不多了并且餐廳環境很安靜,之后就在蓋飯香彌漫的環境中進行了HR 面試(現在想想我心真大)。

不過有幸的一點是,HR 也沒有為難,只是問了一些工作之外的情況,也算是有驚無險的完成了。一周后郵箱內順利躺著 offer 郵件,想想秋招的辛苦準備沒有白費吧。

最后說對京東面試的體驗:感覺還是比較注重設計方法論、理論方面(大廠特征)。

建議同學們沒事多讀讀書,少打兩局游戲,其實讀書是一種習慣,養成了習慣后想改都改不了。

京東之后也面試過 PM、交互崗位,拿到了幾家二線公司的 offer,后續的文章也會將筆試題和之前寫的一些 PRD 模板拿出來跟大家分享。

歡迎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交互設計Roy」

畢業季期間,給你一份阿里和京東的校招交互崗面試經驗總結

圖片素材作者:Sukanto Debnath

「超強的面試經驗總結」

================明星欄目推薦================

優優教程網 UiiiUiii.com 是優設旗下優質中文教程網站,分享了大量PS、AE、AI、C4D等中文教程,為零基礎設計愛好者也準備了貼心的知識樹專欄。開啟免費自學新篇章,按照我們的專欄一步步學習,一定可以迅速上手并制作出酷炫的視覺效果。

設計導航:國內人氣最高的設計網址導航,設計師必備: http://hao.uisdc.com

收藏 36
點贊 3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