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思維是一種設計方法,它為解決問題提供了一種基于解決方案的方法。它在處理定義不清或未知的復雜問題時非常有用,通過理解所涉及的人類需求,通過以人為中心的方式重新構建問題,通過在頭腦風暴會議中創(chuàng)建諸多想法,以及在原型和測試中采用實際操作的方法。
理解這五個階段的設計思維,將使任何人都能夠運用設計思維方法來解決我們身邊的復雜問題,這些問題發(fā)生在我們的公司,我們的國家,甚至是我們星球上。
我們將重點介紹教授設計思維的一流大學斯坦福大學 Hasso-Plattner 設計學院(d.school)提出的五階段設計思維模型。
d.school 設計思維的五個階段如下:共情、定義(問題)、構思、原型和測試。讓我們仔細看看設計思維的五個不同階段。
△ 作者/版權所有者:Teo Yu Siang和交互設計基金會
設計思維過程的第一個階段是對你要解決的問題有一個同理心的理解。
這包括咨詢專家,通過觀察、參與和同情他人,了解他們的經歷和動機,從而找到更多有關所關注領域的信息,以及讓自己沉浸在物理環(huán)境中,以便對所涉及的問題有更深入的個人理解。
同理心對于以人為中心的設計過程(如設計思維)是至關重要的,同理心允許設計思考者拋開自己對世界的假設,以便洞察用戶及其需求。
由于時間的限制,在這個階段會收集大量的信息,以便在下一個階段中使用,并盡可能地深入了解用戶、他們的需求以及開發(fā)該特定產品所面臨的問題。
△ 作者/版權所有者:Teo Yu Siang和交互設計基金會
在定義階段,您將會把共情階段創(chuàng)建和收集的信息放在一起。您將分析您的觀察并整合它們,以便定義到目前為止您和您的團隊已經確定的核心問題。您應該設法把以人為中心的方式將問題定義為問題陳述。
為了說明問題,而不是將問題定義為您自己的愿望或公司的需要。例如,「我們需要將我們在青少年少女中的食品市場份額提高5%。」 一個更好的方式來定義問題:「十幾歲的女孩需要吃營養(yǎng)食品才能蓬勃發(fā)展,健康成長?!?/p>
定義階段將幫助您團隊中的設計人員收集偉大的想法來建立特性、功能和任何其他元素,這些元素將允許他們解決問題,或者至少允許用戶以最小的困難自行解決問題。
在定義階段,你也將開始進入第三個階段,即構思階段。你可以問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可以幫助你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如何鼓勵十幾歲的女孩去做一件對她們有益的事情,同時也涉及到你公司的食品或服務?!?/p>
△ 作者/版權所有者:Teo Yu Siang和交互設計基金會
在設計思維過程的第三階段,設計師準備好開始產生想法。
在移情階段,你已經逐漸了解你的用戶和他們的需求;在定義階段,你已經分析和綜合了你的觀察結果,并以一個以人為中心的問題陳述結束。
有了這個堅實的背景,您和您的團隊成員就可以開始跳出固有的思維框架,為您創(chuàng)建的問題聲明確定新的解決方案,并且可以開始尋找查看問題的其他方法。
有數百種構思技巧,比如頭腦風暴、腦力激蕩、最糟糕的想法和快速反應。頭腦風暴和最糟糕的想法會議通常用來刺激自由思考和擴大問題空間。
在構思階段的開始,獲得盡可能多的想法或問題解決方案是很重要的。在構思階段結束時,您應該選擇一些其他的構思技術,以幫助您調查和測試您的想法,以便您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或者提供規(guī)避問題所需的元素。
△ 作者/版權所有者:Teo Yu Siang和交互設計基金會
現在,設計團隊將生成許多廉價的、按比例縮小的產品版本,或者在產品中找到的特定功能,這樣他們就可以研究在前一階段生成的問題解決方案。
原型可以在團隊內部、其他部門或設計團隊之外的一小群人身上共享和測試。這是一個實驗階段,其目的是為前三個階段確定的每個問題,確定最佳的可能解決方案。
解決方案在原型中實現,并根據用戶的經驗一個接一個地對它們進行調查、接受、改進和重新檢查,或者拒絕。
到此階段結束時,設計團隊將更好地了解產品固有的約束和存在的問題,并更清楚地了解實際用戶在與最終產品交互時的行為、思維和感受。
△ 作者/版權所有者:Teo Yu Siang和交互設計基金會
設計師或評估人員嚴格測試完整的產品,使用在原型階段確定的最佳解決方案。然而,在實踐中,這個過程是以一種更加靈活和非線性的方式進行的。
例如,設計團隊中的不同團隊可以同時進行多個階段,或者設計師可以在整個項目中收集信息和原型,從而使他們能夠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并將問題解決方案可視化。
此外,測試階段的結果可能揭示一些關于用戶的見解,從而可能導致另一個頭腦風暴會議(Ideate)或開發(fā)新的原型(Prototype)。
值得注意的是,這五個階段并不總是連續(xù)的,它們不需要遵循任何特定的順序,而且它們經常可以并行發(fā)生,并且可以迭代地重復。因此,階段應該被理解為對項目有貢獻的不同模式,而不是順序的步驟。
然而,五階段設計思維模型的驚人之處在于,它系統化并確定了在設計項目和任何創(chuàng)新的解決問題的項目中您希望執(zhí)行的 5 個階段模式。每個項目都將涉及特定于正在開發(fā)的產品的活動,但是每個階段背后的中心思想是相同的。
設計思維不應該被看作是一種具體的、死板的設計方法;上方插圖中標識的組件階段可以作為您通常要執(zhí)行的活動的指南。
為了獲得對特定項目最純粹和最有信息的洞察,可以切換這些階段,并發(fā)地執(zhí)行這些階段,并重復幾次,以擴展解決方案空間,并專注于最佳的可能解決方案。
正如您將從上面的插圖中注意到的,五階段模型的一個主要好處是,在后面的階段獲得的知識可以反饋到前面的階段。不斷地使用信息來通知對問題和解決方案空間的理解,并重新定義問題。
這創(chuàng)造了一個永恒的循環(huán),在這個循環(huán)中,設計師不斷獲得新的見解,開發(fā)新的方式來看待產品及其可能的用途,并對用戶及其面臨的問題有更深刻的理解。
△ 作者/版權所有者:Teo Yu Siang和交互設計基金會
1969年,諾貝爾獎得主赫伯特·西蒙(HerbertSimon)在其開創(chuàng)性的著作《設計方法的科學》(TheSciences of The Artificial)中概述了設計思維過程的首批正式模型之一。
Simon 的模型由七個主要的階段組成,每個階段都有組件階段和活動,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當今一些最廣泛使用的設計思維過程模型的形成。
在21世紀,設計思維過程有很多變體,雖然它們可能有不同的階段數,從 3 到 7 不等,但它們都基于西蒙 1969 年模型中所采用的相同原則。我們重點關注由斯坦福大學 Hasso-Plattner 設計學院(d.school)提出的五階段設計思維模型即可。
從本質上講,設計思維過程是迭代的、靈活的,并且專注于設計師和用戶之間的協作,強調基于真實用戶的想法、感受和行為將想法帶到生活中。
設計思維通過以下方式解決了復雜的問題:
- 同理心:理解人類的需求;
- 定義:以人為中心的方式重新構建和定義問題;
- 構思:在構思過程中創(chuàng)造許多想法;
- 原型設計:在原型設計中采用實際操作的方法;
- 測試:開發(fā)解決問題的原型解決方案。
參考資料:
- Course:Design Thinking – The Beginner’s Guide
- HerbertSimon,The Sciences of the Artificial(3rd Edition),1996
- GerdWaloszek,Introduction to Design Thinking,2012
歡迎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陸小鳳不傳奇」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yōu)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發(fā)評論!每天贏獎品
點擊 登錄 后,在評論區(qū)留言,系統會隨機派送獎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國內備受歡迎的設計師平臺,提供獎品贊助 聯系我們
AI輔助海報設計101例
已累計誕生 737 位幸運星
發(fā)表評論 為下方 4 條評論點贊,解鎖好運彩蛋
↓ 下方為您推薦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熱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