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Figma大概是最近幾年最火的設計工具了,Figma獨特的協作功能可以有很多特別的使用方式,比如一起下五子棋、象棋和在Figma里聊天。這應該是很多老板的完美設計工具了,可以實時看到大家在干活,仿佛在你的電腦上安裝了一個監視器。我一直覺得這點挺反人類的。設計師Michal Malewicz對此有了些思考,今天把這篇文章帶給大家。
現在的設計工具越來越強大了,但這好像也是設計師噩夢的根源。
這會是一篇有爭議的文章。如果你是Figma的超級粉絲,估計你現在恨不得向我扔石頭,我猜的對么?但是先別激動,聽我說完。
我的設計生涯是從90年代末開始的,那個時候對于設計師來說,協作是指有人坐在你身后,坐在一個笨重的電腦面前,戳著屏幕。
“ 把那個挪過來” 然后 “不不不,太遠了” 。
我們的CRT顯示器被手指戳過的地方會有污跡,所以一個人的顯示器越臟,意味著他收到的反饋越多。你可以把每一個指紋看作是一個現代的 “ Figma 評論 ” 。
我們離那個年代已經很遠了,從最開始的Adobe系列,到sketch,再到現在Figma這個設計工具向設計師展現了全新的設計方式。
△ 三個人一起做個三明治也許是個好主意。
目前協作是個熱門的話題,它被認為是切片面包以來最好的創新。
幾乎所有跟我聊過的Figma用戶都表示,他們因為它強大的協作功能,更喜歡這個工具。我敢打賭,免費計劃和操作系統獨立性(Sketch僅限于Mac)才是咱們選Figma的主要原因,但我也理解為啥大家都不愿意承認這些。
他們甚至把協作作為主要的營銷信息放在Figma.com網站上。
我認為這是一種不正確的協作方式。為什么呢?
好吧,看看上面的圖片,四個人在一塊畫板上拖東西不叫協作,這已經糟糕到不能算是設計了。
我問過了廣泛使用Figma作為設計工具的大團隊,甚至他們也認為上面的圖片不是他們日常使用工具的表現。
△ 反饋前 vs 反饋后
我們通常用sketch工作,偶爾也用Figma。
我的一個客戶最近要求能夠參與編輯我們的Figma文件,我們勉強的答應了。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對于每個設計師來說都是噩夢。
首先,他們意識到他們可以跟蹤我們設計師在文件中工作的光標,所以他們早上登錄,盯著他的工作幾個小時,直到我把他們從文件中踢出。
這是一種微觀管理模式,老板整天站在你身后,以確保你無時不刻都在工作。想象一下,每當你打開Twitter或Instagram時,你背后都會有一條鞭子抽打你。
太棒了!我們可以實時看到他在工作!
那個客戶也不太了解Figma,無法實際從事這項工作。所以只是讓他們自己更新登陸頁面上的副本。有道理,對吧?然而事實上,他們大多是不小心把整個部分移入或移出畫板,然后破壞你的文件。
快速解決方案是只在我們處理完文件后才允許查看它。
周圍的人都表示,“看著你的一舉一動” 這種微觀管理技術會讓所有的設計師都感到沮喪。
當多人在同一屏幕上工作時,也存在潛在的混亂問題,尤其是遠程操作。因為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設計方式。
想象一下艾米把每個人的背景色都改成她喜歡的顏色。
實際上,人們使用協作功能的方式完全不同。首先,最好有一個總是同步的“真實源”文件。在Sketch中,我們使用Dropbox來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在進入之前確保文件被關閉并由其他人保存。
顯然,消除不同步問題是良好協作的一大優勢。您得確信該文件始終是最新的,即使原作者去度假或辭職。
其他人可以直接插手接管,讓整個設計項目始終保持同步。怪不得sketch也在介紹這個功能,對我來說這部分是整個“協作”中最具開創性的部分。
我采訪過的一個更大的組織,他們通常在一個項目中最多有五個設計師,但他們很少在同一個頁面上工作。即便非要一起工作,每個人都會被分配一個畫板來填充先前商定的設計庫組件。
如果沒有這個設計庫,事情會立刻開始混亂,每個人都有一點自己的工作方式,或有意無意的忘記一些關鍵的準則。畢竟,我們都是人。是人就會遺忘和犯錯。
設計庫(或“系統”)可以通過協作來解決這個問題,但有時僅靠它們是不夠的。
但即使考慮到這些嚴格的規則,他們仍然需要做套“設計標準”,文件由設計經理進行統一調整。
仍然不夠理想,但是好多了。
設計師可以看到注釋(如果他愿意的話),但是客戶看不到設計師在工作,也不能跟蹤光標。
另一個很棒的,但不是那么突出的功能是在文件中留下對設計的評論反饋。雖然這個功能在InVision中存在很多年了,但你需要先瀏覽網上的評論,再回到sketch做些修改,然后用Craft來同步它。
在設計工具中出現的注釋簡化了這個流程,節省了很多時間。
然而,當設計師正在工作時添加反饋,會使客戶很容易進行微觀管理。
添加反饋的最佳方法是創建一種與協作分離的“反饋”模式。在這種模式下,你只能留下評論,但是看不到任何人的光標。如果設計師做了一些改動,他們仍然可以在畫板上看到實時更新,但它讓評論者專注于評論,而不是看著設計師跟忙碌的蜜蜂一樣移動。
每個人在“頁面”中完成的實際設計,但是并沒有在同一個畫板上工作。
我認為主要的問題不在于功能本身(盡管它們確實需要一些改進),而是在于它們呈現的方式。
當然,在市場營銷的意義上,展示人們在同一個畫板上工作會更“性感”,但在現實世界中卻沒有任何意義,還可能會給經驗豐富的設計師們帶來“壞印象”。
因此,這些工具應該側重于顯示:
- 設計文件的唯一真實來源
- 易于反饋和評論
- 使用相同的組件庫,在不同的頁面上工作
這些都比展示四個人一起移動四個單詞更好。因為在現實中,你不能期望四個大腦同步。我們都是不同的獨特的人,有著自己的方法,這種協作會讓大家看起來像沒有靈魂的機器人,并且帶來混亂和丑陋。
原文地址:https://uxdesign.cc/this-is-not-collaboration-b40d997f9157
歡迎關注作者微信公眾號:「非科班設計」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熱評 貓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