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心中的用戶和實際情況中的用戶之間存在著很大的鴻溝,我們需要利用用戶研究來解決這個問題。有時候設計師自認為比較好的方案,到了評審會上,會被各種似懂非懂的人提出各種問題。為什么說似懂非懂,因為評審人里面有產品、研發、業務方等,這些人在自己專業領域都很優秀,但大多數并不太了解交互(設計心理學、交互原則、設計系統等)是什么,都是憑自己的感覺去說,這個時候很多設計師就沒招了,只能聽著各種“我感覺”來給你提意見,為什么會這樣?因為他們知道你也是“我感覺”,你能感覺,為什么他們不能感覺。
設計師覺得自己像個改圖的機器,應該就是這么來的。感覺這個東西是不確定的,也許下次評審他們感覺又變了...
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之一就是去做用戶研究,要知道是誰在使用你的產品。確定用戶,了解他們的期望,調查他們的需求,這些都是設計任何一個產品的起點。
因為你的用戶不是你,他們的思考方式和你不一樣,做事情的方式不像你,也沒有你有的期望和假設。如果他們和你一樣,他們就不是你的用戶,而是你的競爭對手。
這個時候做 B 端的小伙伴就要問了,我們都接觸不到真實用戶。確實,B 端相對 C 端比較難,但也不是不行,要看你所屬行業。比如像釘釘(面向制造業),順豐(倉儲物流)這種 B 端產品還是相對比較容易的,只要公司支持,可以去企業工廠或者倉庫看終端用戶是怎么工作的。B 端重業務和提效,去實地考察就可以觸達這兩塊。
不過也要看領導層對設計(用戶體驗)這個部門的認可度,如果領導層覺得設計就是美工,基本就真的只能這樣了,這也是很多大佬說的環境和領導很重要的原因。
進入正題...
更多可用性測試干貨:
基礎的用戶研究簡單、快速而且高效,對任何產品都能進行實施,關鍵是你是否愿意動手去做。通過觀看、聆聽、記錄,你就能更好地了解你的用戶(客戶),更清楚產品哪些地方不好用。
可用性測試能說明受眾是否能使用產品。它有助于確定人們在使用產品時存在的問題,暴露出不好用的界面和容易混淆的語言。可用性測試通常作為大型研究系列的一部分,涉及準備和分析工作。
但從快速展示產品和經濟的角度而言,邀請朋友、同事、家人進行小型可用性測試(以下簡稱:可用性測試)最合適。這樣做,可以用最小預算獲得產品的直接反饋。
如果你是第一次進行用戶研究,還是先給自己一點時間準備一下。可用性測試過程可以分為四個主要步驟:
定義受眾及其目標;創建達成目標的任務;尋找合適的人選;觀察用戶執行任務的過程。
1. 定義受眾及其目標
評估總是始于“為什么要有這個東西?”---華盛頓大學 出于某種原因,你正在設計某個產品。你覺得你的想法能讓世界上部分人過得更好。也許能幫他們買到更便宜的東西。也許能幫他們獲得其他途徑得不到的信息,也許能幫他們聯系到其他人,也許能讓他們感到開心。 不管什么原因,你都在設計自己覺得會給特定人群帶來價值的東西。要能獲得這些價值,他們必須做點事情。
因此,對于可用性測試,首先要搞清楚產品的使用對象。對于你預期的、使用產品最多的用戶,如何描述他們?他們和其他人有什么區別?區別在于他們的年齡、興趣和問題嗎?實際可能包含前面所有情況,可能還有更多情況。
但這不夠具體,年紀大的老人也會購買餐具,但不會從網上購買。所以受眾定義范圍要稍微廣泛一點。目標用戶受眾如下:
接下來,要找出關鍵產品功能特性,把產品內容寫下來。為什么人們要使用它?為什么它對用戶有價值?
2. 創建達成目標的任務
現在把網站五個最重要功能寫下來。在購物網站上,人們顯然要能買東西。但不管是否準確清楚自己要買什么,他們都應該能買到東西。此外,也許他們還要能發現促銷商品和超值商品。列份清單,用一兩句話描述一下每個功能。
從使用者角度出發,用兩三句話描述一下用戶使用某項功能的情況,即所謂任務。如果“通過風格找到特定刀叉”屬于功能之一,其任務描述如下:
最后,根據難易程度,按照從最簡單到最困難的順序排列任務。從執行簡單任務入手,人們會對產品和任務過程有好感。
3. 尋找合適的人選
現在,找一些符合步驟 1 所創建的特征的人。
找五六個人,這些人要與你預期對產品有興趣的人相似,像這樣快速運用可用性測試,就可以更充分地認識真實用戶使用產品時發生的問題和誤解。從身邊的人中物色合適人選是最快的方法。如果身處大公司,可以從與產品沒有任何關系的部門找些同事。如果是在小公司,可以找朋友、家人以及同事的朋友和家人;可以找在辦公室的人;可以找街頭的行人。還可以找一些不熟悉產品的人、無論喜歡者或不喜歡,對產品都沒有偏見的人,只要這些人和你期望訪問網站的人有點相似就行。除非產品專為開發人員而設計,否則就不要找靠開發網站謀生的人,因為他們懂的東西太多。
4. 觀察人們執行任務的過程
首先,寫一個劇本(測試任務),受邀的用戶會根據劇本進行。
例如:用戶現在需要通過主數據產品,新建一條主數據編碼規則,需要帶上審批流程。 你也可以在測試任務上介紹一下產品是做什么的,讓所有參與測試的人都知道這是一個什么產品。
接下來找一臺電腦,一個安靜的房間。一般情況下,找個小會議室即可。確保房間里沒有任何與產品有關的東西,以免分散用戶的注意力。
測試前需要告知用戶,他們受邀到此,是為了幫助你了解產品哪些地方有用,哪些地方讓他們感到困惑。
雖然稱為測試,但不是要對他們進行測試,而是邀請他們來評估產品,談談他們對產品的看法,所以他們怎樣做都沒有對錯。
要強調一點:如果不能完成任務,也不是他們的錯;如果他們說出對產品的負面看法,也不會傷害到任何人。他們要大聲說出所有想法,這一點很重要。建議他們詳細敘述在做什么,以及為什么這么做。
你會留在同一房間里,一邊傾聽他們發言,一邊做筆記。這個過程不要打擾到用戶,要讓用戶專心執行任務和詳細敘述。
如果測試過程中他們被問題卡住了,不要告訴他們應該單擊哪里或者看什么。不管什么情況,都不要告訴他們應該怎么做。如果他們看上去特別沮喪,就告訴他們有些事情無法完成不是他們的錯,請他們執行下一任務即可。
如果所有任務都完成了,或者半小時時間已到,就可以請他們停止。請用戶向自己談談他們的總體印象,他們是否會“在現實生活中”使用該網站。 然后送份禮物謝謝他們為測試所花的時間(吉祥物、小禮品、餐飲券…只要適合受眾就行)向他們表示謝意,并送他們離開。
最后,重啟電腦(恢復初始狀態),清除緩存和瀏覽歷史,為下一位用戶測試做好準備。
可用性測試一結束,馬上問自己下面幾個問題。
- 哪些功能起作用了?
- 有沒有用戶總是誤解的東西? 如果有,是什么?
- 有沒有錯誤總是發生?如果有,是什么錯誤?
- 他們有沒有按照你期望的方式執行任務?如果沒有,他們又是怎么做的?
- 他們執行的順序是否與你期望的一樣?如果不一樣,又是什么順序?
- 你期望他們會發現有趣(創意點)的東西,但事與愿違,他們并不覺得有趣。
- 他們完成了多少任務?哪些任務困難最大?
- 他們在什么時候感到受挫?當時他們在做什么?
- 產品符合用戶的期望嗎?如果沒有,哪些地方讓他們感到失望?
到這里,你應該知道產品哪些地方存在問題。
你可能看到有幾件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也許用戶并不理解你為某項功能指定的名稱。也許他們沒看到關鍵功能。也許他們對所提供的功能不感興趣。也許,他們喜歡這個產品,它能滿足他們想要的一切。知道所有這些情況是好事,因為能揭示問題出在哪里,而且同樣重要的是能說明哪些地方沒有問題。
這里的案例是一個面向制造業的產品,解決制造業多系統中數據的統一、維護、共享。
1. 定義受眾
產品面向的受眾人群主要是業務與技術人員,對數據庫等知識有一定的了解。
2. 設定典型任務
任務:現在需要通過主數據產品,新建一條主數據編碼規則,需要帶上審批流程。
3. 尋找合適人選
Nielsen 提出的一個法則:有 5 人參加的用戶可用性測試,即可發現 85% 的產品可用性問題,而且通常最嚴重的問題都是前幾名用戶發現的,隨著用戶數量的增多, 發現的問題逐漸減少,被發現問題的數量與測試用戶數量的關系如下圖所示。
這次測試參與人員共 6 人,普通用戶 3 名,技術人員 1 名,產品經理 1 名,項目經理 1 名,都是公司內部人員。
4. 觀察執行任務過程
從執行任務可以發現,普通用戶問題是最多的,但這個產品定位是技術人員,所以我們可以先不關注普通用戶訴求,后面三類用戶雖然都懂技術,還是存在很多使用上的問題。
原型如下:
5. 根據反饋進行優化
例如:第一條不知道新建規則流程,設計的人會認為大家和他一樣會使用,其它并不是,上面的產品經理不負責這個產品,所以他也不知道怎么使用,這也是 b 端產品的特點,c 端玩玩就會了,但 b 端你不懂業務就真的無從下手。 基于這一點我們可以給一個功能引導頁面,如下:
剩下問題的這里就不舉例了,只想說明用戶分析很重要。
謝謝大家觀看!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發評論!每天贏獎品
點擊 登錄 后,在評論區留言,系統會隨機派送獎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國內備受歡迎的設計師平臺,提供獎品贊助 聯系我們
AI輔助海報設計101例
已累計誕生 737 位幸運星
發表評論 為下方 1 條評論點贊,解鎖好運彩蛋
↓ 下方為您推薦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熱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