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一直以來想討論的話題,就是在團隊內部碰到一些會產生爭論的抉擇是無法避免的,比如這個功能上不上,按鈕應該用什么顏色,篩選應該用下拉菜單還是全部展示……
這些是最考驗產品經理、設計師經驗和協(xié)作能力的問題,很多爭論會演變成爭吵和僵持,卻沒有合理的解決方式。站在領導者的角度,肯定不希望團隊因為意見問題爭吵和對立,但也不希望所有人對細節(jié)完全不上心一點意見也沒有。
所以問題就是,怎么保持各自獨立思考和積極性的同時,又能保證分歧下的爭論能輸出“合理”的結果。
更多溝通方法:
這里的“合理”打了引號,而不是用有效、正確這種確定性的字眼,就是矛盾的根源所在。因為在產品、體驗領域的多數問題中,不存在客觀的、完美的、標準的答案。
比如優(yōu)惠券領取彈窗什么時候彈出,底部Tabbar上要不要加圖標還是只用文字,要不要一打開應用主頁就彈出權限申請?zhí)崾荆恍┖翢o意義的數據或提示有沒有必要做……
在這些問題和決策中,思考的依據和重點各不相同,可能是邏輯推導的、借鑒成功案例的、滿足領導要求的、遵循法律法規(guī)的、受到技術限制的、應用調研數據的……
不管你怎么做決策,這個選擇是不是最佳、最優(yōu)、最正確的,是無法證偽的(證明它不是最好)。就像各家大廠做的升級和改版,必然會有的人喜歡,有的人不喜歡。
但既然它們不完美方案還能通過并落地,是因為客觀的原因嘛?當然也不是,客觀的決策只是一種追求,而最終方案的通過是依靠人的主觀想法判定的。也就是必須要獲得同事、領導、甲方的認可。
再總結起來,就是給出看似 “客觀合理” 的理由去說服其他人,原則上解決的是業(yè)務的問題,但更多時候解決的是 —— 人的問題。
所以我們自己的觀點都不能保證它是完美的,為什么會要求思維本來就和我們不同的人認可?團隊協(xié)作里別人不認可,你就不應該高喊 Be yourself 這種不利于團結的西方個人主義固執(zhí)己見,而是要用合理的方式去解決,獲得大家都能接受的結果,利于統(tǒng)戰(zhàn)。
下面我就要用一個簡單的方法來解釋如何解決這些想法上的分歧,而這個方法的前提是,雙方都有解決問題的意愿基礎,而不是其中任何一方認為自己一定是對的,還可以用身份來進行壓制,比如領導的主觀偏好你是很難影響的。
解決的方案內容很簡單,就是先確定決策的目標,然后整理對應的決策和選項,并分別總結它們的優(yōu)點、缺點,然后通過對它們的判斷做出最終的選擇。
光聽解釋肯定很讓人困惑,所以我們可以看下面這個表格。
目標就是這次面對問題所要實現的目標是什么,這是最重要的一環(huán)。很多問題的解決爭論在我看來并不是方案本身優(yōu)劣的問題,而是根本沒搞清楚面對的目標是什么。所以每次面對分歧的時候,雙方要先明確和統(tǒng)一要實現的目標是什么,或者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比如以前做表格頁面的篩選模塊改動時,用戶的要求是要獲得下方更多的表格內容的展示比例,所以它可以是目標,也可以換個說法要縮小篩選模塊的高度。
然后就是把有分歧的決策羅列出來,這些決策首先要滿足前面提的目標,如果和主要目標都不一致,就證明它不應該成為考慮的選項。而決策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多個。
一個的情況就是只對單一決策方案做評審時討論它和理性的場景,比如我們要提供一個做表頭排序的交互,開發(fā)認為它沒有意義要浪費大量的精力,不應該做。
而多個決策就是對一個目標的多種做法的分歧。比如在表單頁面中,設計師認為應該一行只做一個表單項,而產品認為要一行塞多個把表單塞到一屏里來,就是兩個方案。或者是我們自己想出的多套方案,但是自己也拿不定主意需要讓團隊共同選擇。
決策確定完以后,下一步就是填寫對應的優(yōu)點和缺點了。誰提的決策,誰就要總結它的優(yōu)點有哪些,缺點自己盡可能總結,也需要由反對方來補充。
比如上面提到的表頭增加排序功能的交互,優(yōu)點就可以整理成:
提高排序的效率,更直觀,比使用下拉菜單的形式更簡單
更節(jié)省空間,將原本的排序模塊設置移除,提高表格首屏占比
而在反對意見的收集上,就需要讓提出異議的人給出原因,一定要具體而不能含糊,比如:
表頭的排序難以做排序優(yōu)先級的設置,假設先排年齡后排身高就無法完成
表頭的排序設置意味著每設置一條就要刷新一次列表,而系統(tǒng)當前加載效率不是很高,即使增加近一步交互實現排序,也要完成多次刷新,延長整個交互事件的等待時間
要增加非常多額外的工作量,表格組件要重做,且每個表格數據內容不一樣,不是每個表頭都能設置排序的,所以有大量的獨立判斷和設置事件
還有優(yōu)先級更高的功能還沒做完,這里的時間投入難以保證
有了優(yōu)缺點我們就可以對比,這個決策是優(yōu)點大于缺點還是缺點大于優(yōu)點,按上面這個案例來看,要實現該決策付出的成本是遠遠大于收益的,即使方案是我自己提的在了解完缺點后也會放棄。
但也不是所有情況下都是缺點大于收益就一定放棄方案,這里還有個關鍵要素就是目標的權重本身。
如果目標足夠重要,涉及投資人的建議,領導要視察等高權重、高優(yōu)先級的因數時,那就要考慮超出的成本和目標的平衡,如果在可接受范圍內,那大家還是得做下去,如果超出可接受范圍,那就是根據缺點來做響應的調整。
所以最后的總結,就是對這個決策的整體說明,優(yōu)劣比如何,是不是要做下去,以及解決某些缺點是不是要做改動。
當然,也不是每個決策中優(yōu)缺點的天平都是往一個方向直接傾斜的,所以我們還要面對優(yōu)缺點看起來都挺均衡的情況下怎么辦,所以要用一些大家都能同意或認可的方式來做決斷。
比如在每條內容后面打分,在 1-5分之間,優(yōu)點打正數,缺點打負數,然后做個加減計算得出分值。或者直接讓參與成員投贊成和反對票,根據最后的結構做決定。
而這個表格,與其說它是用來填寫的問卷,我更愿意稱它是一個用于解決特定問題的思維模型。因為我們不至于真的打印出來在會議里填寫,而是要記住它的要求來做分析,可以直接用口頭上總結,也可以在會議室看板上涂寫。
以上的所有操作,目標都是為了建立一個多數人都能認可的規(guī)則和系統(tǒng),因為完美的方案不存在,有優(yōu)點就必然有缺點,所以最終團體做出的選擇也不可能完美,但它得是大家都認可的那個,是一種權衡利弊后的選擇。
建立共識,這樣后續(xù)的協(xié)作和執(zhí)行才會更有效率。
只有“民主”才是解決想法分歧真正的解決方案,而不是指望使用特定的權力或話術來強制他人認可,那不叫協(xié)作,而是PUA和獨裁的手段,是注定會招致其他人的反感抵觸的。
這些常見的分歧、矛盾是最考驗產品、設計師能力的場景,只要有一定的經驗,就會知道在這種場景下做理論的復讀機是招人厭煩的,而用戶調研受到大量的限制注定只能解決少部分的問題,所以更多情況下還是靠我們自己來應對這些難題。
以上都只是建議,我的方法也并不是完美的,但要傳達給大家的思路,就是產品細節(jié)相關的決策是一種做衡量的技藝,是要讓自己和相關人員脫離主觀限制,追求可選范圍內最佳結果的原則。
面對復雜的現實世界,需要經驗結合靈活的思辨能力去解決問題,不要想著存在一個萬能的方法可以套用在所有的場景之中,所以更多的解決方案就要靠你們自己去思考和發(fā)現了。
如果能在團隊中實踐的話,也可以把實踐的過程和結果分享給我。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yōu)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發(fā)評論!每天贏獎品
點擊 登錄 后,在評論區(qū)留言,系統(tǒng)會隨機派送獎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國內備受歡迎的設計師平臺,提供獎品贊助 聯(lián)系我們
AI輔助海報設計101例
已累計誕生 737 位幸運星
發(fā)表評論 為下方 9 條評論點贊,解鎖好運彩蛋
↓ 下方為您推薦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熱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