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的日本著名當代藝術家草間彌生,精神病患者、波普藝術家、時尚女王、前衛藝術家,以高色彩對比度的圓點創作、具有繁殖特色的藝術作品和無限的空間立體感而聞名于當代藝術界。也因其作品的獨創性,她與眾多品牌跨界合作推出了帶有濃厚圓點草間風格的產品,其所設計的產品獲得了商業上的巨大成功。
波普藝術的前世今生:《用一篇超全面的文章,幫你徹底讀懂波普藝術的前世今生!》
初識草間,是在16年一篇微信推文上,她的作品當時給我的第一印就是「這些波點好詭異」,之所以稱之為「詭異」,是因為我當時看到的就是無盡的重復實際沒什么重點,但又能一直緊抓你的眼球。由于我們的專業特質,自學習美術以來,老師就教我們畫畫一定要讓畫面有重點有視覺中心,才能畫出好的畫作。但草間彌生的作品恰恰相反,畫面無重點只有無盡的重復,卻能達到一種引人入勝的效果。我好奇她是怎么做到的,這是我對她最初的好奇點。
此后,在專業學習中,接觸到了越來越多的設計史之后,尤其是學習到波普藝術這一板塊時,讓我對她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我所知道的大家對她的定義大多都是「精神病藝術家」,可我更愿意將她形容為一個對藝術執著的「偏執狂」。暫且不提她的精神情況,她幾乎每天都會畫畫長達8小時,沒有足夠的熱愛和信念我相信是沒有人能輕易做到的,而恰恰就是在一個「精神病患者」身上將這種對藝術的追求體現的淋漓盡致。我佩服她,不是因為別的,就是因為她這種精神,我又開始好奇,到底是怎樣的信念能一直支撐她走下去。
后來,我對她進行了更深一步的了解,看了一部關于她的紀錄片《草間彌生—最愛》和她自己的《無限的網—草間彌生自傳》一書。紀錄片大概是在06年左右拍攝的,拍攝時,草間正在進行她的「永恒的愛」系列作品創作,該系列整個創作時間為3年,畫幅大小統一為36cm×93cm,一共創作了100幅。看完這部紀錄片,對我來說既有激勵又有失落。眾所周知,草間彌生有精神病,稱之為神經性視聽障礙,所以她經常會出現幻聽、幻視。她所看到的世界,總是蒙著一個巨大的網,于是她通過畫畫的方式將她看到的用波點表達出來,畫畫也是她唯一宣泄方式。在紀錄片中,她絲毫不避諱談及這些,她的家庭在那個時代算的上是富豪家庭,如大多數富豪家庭一樣,家庭關系總是有些「不和睦」,而且草間的媽媽精神狀態也不是很好。在這樣復雜的家庭關系下,帶給了草間許多影響,好壞參半。她曾說過「魔鬼是藝術的敵人,但更是它的盟友。」草間彌生也曾經常對媒體表示「如果不是為了藝術,我應該很早就自殺了。」我之前看到一篇關于草間的評論,里面是這樣說的:「她成為了創作的囚犯,創作成為了她的醫生。」也許,她和藝術就是這樣互相交融的關系吧,沒有藝術她活不下去也就沒有現在的她,藝術沒有她,就少了一些給世人展現的機會,因為少了草間這個媒介。
通過這些,我發覺草間彌生其實是一個很可愛、很自信、堅強、堅定,但卻孤獨的奶奶。她的自信感染了我,她的執著激勵著我。草間一直都有收藏報紙的習慣,她會看報紙上對她的評價,對于這些她這么說:「我感興趣的是別人怎么評價我,這種評價一直在變...分析別人是怎么看待我的作品...分析當下,有的藝術批評簡直毫無意義,有些時候,一個糟糕的創作家就出了名」。由此可以看出草間雖然不怎么與外界溝通,但她會通過她的方式去把握這個時代的方向,從而審視自身。在我們以后的設計工作中,也應該向她的這種精神學習,把握時代方向,做出真正符合時代有意義有價值的設計。且應該不斷審視自身,發現自身不足,積極去改善。
為什么說她孤獨。她有助理陪伴創作、有藝術陪伴同行,怎么會孤獨呢?之所以覺得她孤獨,僅僅只是從我個人角度而言,一個老人,八十歲高齡卻一直是住在療養院,身邊真正一個陪伴的人都沒有,這是我為什么失落的原因,我們都忘了,前衛藝術家、波普大師、時尚女王的背后僅僅是一位老人而已。我對草間彌生的執念就好像她對波點的執念一樣,只增不減,只聚不散。
草間彌生在不同時期的作品形式是豐富而多樣的,很難用一個藝術流派來界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她的藝術作品大多以前衛著稱,這些前衛作品的共性在于幾乎又都是通過一些簡單的元素來進行創作的(如圓點、燈泡、鏡子),重復出現的圓點排列、大膽新奇的色彩搭配以及虛實結合的空間展現是其作品的主要特征。
1. 形式——圓點的重復排列
在草間彌生的作品中,圓點是最缺一不可的,它已經成為了草間彌生的標志。康定斯基在《論點線面》一書中有這樣說道,「點在繪畫中本身就是最簡潔的形,點的重復成了強化內在聲音的有力手段。」這也解答了之前我的疑問:畫作為什么可以無重點卻又能吸引人。草間彌生還把她的圓點運用在雕塑藝術中,在她最具代表性的圓點南瓜系列作品,排列有序的黑色圓點妝點在南瓜棱突起的輪廓上,每個南瓜棱的中間部分是由一條大點串成的,大點兩邊漸變排列著逐漸縮小的串串小點,給觀者帶來獨特的視覺體驗。
2. 色彩——色相的強烈對比
草間彌生的作品總是以絢麗繽紛且對比鮮明的色彩來吸引觀者的眼球。到了晚年的草間彌生,回到一種純粹的創作境界,她依然保留著色彩同時對比的創作手法,熱衷使用高純度的紅色或黃色進行大面積鋪色,她形容自己是一個「強迫神經癥藝術家」
3. 空間——環境的虛實融合
草間彌生的作品除了多采用圓點的重復排列形式,以及鮮艷奪目、純度極高的色彩以外,還有一個明顯的特征就是對作品獨具匠心的鏡面式空間處理,給觀者一種真實與虛幻交融的體驗。草間彌生常常會使用發光的圓點,結合鏡面反射去營造畫面中的空間層次感。典型的就是她的代表系列:無限鏡屋,鏡子是其裝置藝術的常用品,由于鏡子的引入使人難以區分真實空間和虛擬世界的差異。草間彌生曾經說過:使用鏡子來延展空間,是為了能夠提供觀者另一種觀看方式。我有幸在今年五月份參觀了草間彌生和村上隆的聯展,體驗了一下無限鏡屋的縮小版。內部的每一面墻都是由鏡子構成的,配上 LED 燈,六面鏡子同時反射你所在的空間,你會覺得這個小小的房子頓時比平時大了不止一倍。且在里面的感覺很奇妙,像是置身星空,也像是到了另一個空間,無論上下左右好像都有一個延伸的空間可以觸及,讓你與這個鏡屋融為一體。當然,待太久可能會有眩暈感,因人而異。
我看到比較客觀的說法是:草間彌生在上述的《無限鏡屋》中制造出的虛幻空間消除了主體與客體的界限,讓觀者共同相聚在一個星光熠熠、浩瀚無邊的空間中,與整個裝置巧妙的融為一體,并成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自1990年后,草間彌生加入了商業藝術的領域,與服裝設計界合作,推出了帶有濃厚圓點草間風格的服飾。并開始拓展包括創意家具、玩具、生活用品等在內的流行類商品。
1. 服飾:以LV為例
相信草間彌生在服飾界的影響大家都是知道的,從她自己的服飾到漸漸影響服飾界到巴黎時裝周等等,都展現了她的設計影響力。2012,一系列以草間彌生招牌波卡圓點為設計的服裝、鞋子、飾品、太陽眼鏡及包包皮件等限量商品。
此外草間彌生與LV在合作時裝的基礎上,進而在蘋果App Store里發布了一款時尚創意軟件,能將所有照片轉化為瘋狂的波點圖或動態的波浪紋。從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到,APP 通過將照片波點化,進而產生一定的藝術效果,展現了「草間波點」的魅力。
2. 汽車行業:以奧迪為例
2009,草間彌生帶著她著名的大南瓜亮相德國奧迪100周年紀念展。草間彌生的紅色波點搭配奧迪的R8車款——當代藝術結合汽車工藝的搭配,讓視覺感覺相當強烈。在此之后,草間還與本土汽車產品豐田合作推出了「草間彌生」版豐田普銳斯。都取得了相當不錯的市場效果。
3. 化妝品:以蘭蔻為例
Lanome 推出的唇彩由草間彌生設計外包裝,仍然貫徹草間彌生的波點圖案,加上顏色繽紛有如史前生物的蝴蝶及花,趣怪可愛。 Lancome 還特別推出了由草間彌生設計的化妝盒,圖案全由她繪制。
草間彌生的「商業化」讓我們看到當代藝術家的藝術作品已經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二十一世紀全球化的進程日益加快,當代藝術家的作品為現代人們的現實生活提供了另一種可能,即當代藝術的商業化。所以,我們在學習設計的同時也要不忘關注當代藝術的發展,藝術往往是能反映一個時代特征的最好媒介,藝術與商業的結合也是必然的趨勢,在必然趨勢下把握可變規律,做出來的設計才能更好的被人接受。
1. 要有自己的風格,并且堅持不懈。
草間彌生無疑是當代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她才是真正做到了「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但是反觀她這么多年的作品,雖然創作形式在變化,但她的風格一直都沒有改變。有許多人模仿她的波點風格,但沒有一個能超越她,為什么?草間彌生在那個時代的確是第一個創立這種風格的,但同樣她是堅持最久的,無論是家庭原因還是愛情原因、身體原因都不能阻擋她創作的步伐。就像我們學習設計一樣,一開始可能我們只是在學「設計」,不明白自己真正的「方向」在哪里,但隨著不斷的學習與自身知識的累積,我們會漸漸開始思考「我想要為什么設計、我想要給誰設計、我想要做怎樣的設計」等等這樣一系列的問題,這都是我們在探討自己未來設計方向的思考,就好比我們現在是一個起步階段,一旦明確自己的方向,那就堅定不移走下去,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2. 把握時代方向,不斷審視自身。
前面就提到草間彌生會關注報紙評論,關注時代變化,然后再將其融入到自己的作品當中,所以草間的作品一直都走在時尚的前端,她也被稱之為「前衛藝術家」。同樣的問題,放到我們身上,我們肯定會因為自己已經取得來很高的成就而不再去研究這些,至少我是這么認為。我在看到這部分的時候,我有暫停仔細琢磨草間彌生說的話。簡而言之,無論是哪個行業,即使你是再厲害的人物,你脫離時代,你也就注定不能取得更高成就。
3. 藝術創作是孤獨的,要耐得住寂寞。
這一點想必大家都是深有體會的,在高三美術集訓時,你坐在畫架前,思考你的畫作的問題,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孤獨的,但卻是充實的。像遇到瓶頸的時候,只有你自己去思考去練習才能突破。就像你做任何事情,關鍵都是在你自己,欲戴皇冠必承其重,草間之所以能取得這么高的成就,就是因為她一直在創作,從未停止自己進步的腳步。我們或許可以不用做到這么完美,但至少我們要有能做到這么完美的精神。
4. 要對自己有信心
草間彌生是一個特別自信的人,她曾說過:「我對自己可以撼動世界是深信不疑的」,她從不懷疑自己的能力。同樣,我們也要對自己有信心,無論是做什么,喪失了信心去做,就如同沒有靈魂的軀殼。但是,有信心不等于過度自信,要時刻警醒自己,不斷提高自身,才能取得最好的結果。
現如今草間彌生已經 90 歲了,但她仍然在堅持創作,也因此,獲得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同和喜愛以及敬佩,這是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雖然現在人們對她的褒貶不一,但是這些的都不重要,可以說第一次有亞洲女性引領世界風潮,一個在藝術時代上劃上濃墨重彩一筆的女人。我看到一篇文章這么評價她,這樣來結尾再合適不過了,「我不希望用傳統的各種流派,各種主義,對她再次進行包裹,因為這一切的描述在這么多活生生的藝術作品中都顯得如此蒼白,就像她對自己的評價精神病藝術家,做最內心深處的自己,做自己看到的自己。這樣足以,像草間彌生,人生本來就是一場夢。」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發評論!每天贏獎品
點擊 登錄 后,在評論區留言,系統會隨機派送獎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國內備受歡迎的設計師平臺,提供獎品贊助 聯系我們
AI輔助海報設計101例
已累計誕生 737 位幸運星
發表評論 為下方 8 條評論點贊,解鎖好運彩蛋
↓ 下方為您推薦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熱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