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這3個方法,幫設計師深入了解業務

當前許多崗位對設計師的要求已經并不局限于是創意、美觀上的處理角色,而是更傾向于圍繞業務的商業設計。特別是 UI 和運營類設計。

對于成熟的設計師來說,越到后面只是被動的完成需求是遠遠不夠的。相信大家的所在公司崗位職級中肯定是有注明,越到后面對設計的要求會更加全局,更加需求設計師深入了解業務,圍繞業務進行商業化設計!

那么,為什么設計師要深入的了解業務呢?

一、全鏈路視角

視角是你對事情的理解,對需求的洞察,視角獨到往往是能決定設計師能力上限,讓你從設計師群體中脫穎而出的「秘鑰」。

如:

  1. 剛入行的設計師,在產品給到需求的時候第一時間就會上手去畫頁面了,看競品,想辦法把頁面畫的好看,特別,然后想辦法做創新的東西;
  2. 有經驗一點的設計師,則會去考慮產品交互及過程,不會僅聚焦在界面的美觀度上;
  3. 高級設計師,則會重新思考為什么做這個功能,會主動去了解需求整體的背景及期望達到的效果(量化指標),然后再基于這些背景及預期產出設計方案;
  4. 資深設計師,則會從深層的業務去考慮,當前問題解決目標,價值及后續的發展趨勢會怎樣。

所以你看,不同的視角出發,思考的方向就產生極大的變化,最終影響我們產出及對自己設計方案的理解與闡述。

所以,設計師在平時接到需求時需要主動的去了解:

  1. 產品數據情況:了解數據情況不僅可以幫助設計師發現頁面問題,產出方案更有依據;其次是數據指標一般都是根據OKR來拆解,了解這些數據指標其實可以大致了解產品的當前的主要目標預期,也能很好的從數據層面去窺視上頭對于產品后續發展規劃;
  2. 了解產品業務藍圖:了解產品在整個行業上的定位,除了主要盈利模式外,是否有上中下游?我們產品和競品的差異是什么?用戶為什么用我們的產品而不是競品?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發現平時更多沒有考慮的點;
  3. 還有一個就是用戶群,還是要多了解用戶群特征以及用戶群體日常的喜好以及喜歡使用的產品。全方位的了解用戶,往往設計的時候或許可以有新的東西出來。
  4. 熟悉行業趨勢:行業的趨勢能幫助我們了解目前的設計變化,以及設計亮點,能夠幫助產出的方案不與市場脫節。

以上這些了解,除了自己去找資料也可以直接找到相應的人進行詢問,這個反而才是更加高效的方式。比如可以直接找產品經理、運營同學、同行業的設計朋友等等直接溝通,可以從更多的不同人的視角切入,因為這些人往往有自己的一些沉淀和看問題的視角,多和他們溝通,能幫助自己帶著不同的視野看待自己的產品以及目前的需求。特別是和產品經理多溝通,反而可以讓 PM 和你有更多話題與共鳴,后續合作會更加舒暢。

二、全方位深度體驗核心競品

對,一定要核心競品。競品之所以能和自己的產品同存于市場上肯定是有自己獨特的優勢的,或許是體驗上、定位上、需求洞察、交互邏輯...,看看他們哪些地方是比我們做的好的,反思為什么比我們做的好?然后和自己對比,通過競品的展現去和競品的設計師對話,你可以很好的 了解競品背后的設計師是如何思考的。說不定競品背后的設計師是一個資深的設計師,那么即使沒有真人,我們也可以從他/她設計的作品來向他們學習并超越。

這邊的深度是要將競品融入自己的日常使用中,而不是因為看競品,就集中幾天看,過了就不看了,這樣的往往會丟失很多細節。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我們才會發現在更多不同場景下的競品的做法,這個才能更全方位的了解競品,學習競品,反思自己!

三、提升項目中設計師的存在感

很多團隊中的成員,因為工作流程的前后關系就會給某些人造成錯亂帶入到工作中上下級關系,如產品覺得設計就是要聽產品的之類的。導致設計師很多時候很被動,如果遇到專業的產品還好,遇上不靠譜,聽不進他人意見的產品時,我們的產出很大的程度是在為產品經理的試錯服務。特別是很大部分的產品經理在沒出設計稿時是沒有想法的,一旦出了設計稿就會各種指指點點......

所以,設計師可以通過了解業務切入,多多了解產品信息,這樣在和產品的溝通的時候就可以從產品的角度去闡述問題和想法,大大提高產品的接受程度。

總結

工作中大家可能覺得了解需求背景就開搞了,為什么還要去了解業務?因為你不了解業務你可能無法辯證的看待需求,無法提高自己稿子通過率,在下一份工作面試官時,可能會得到面試官評價“你了解的不夠深入”。這里的深入,很大程度上是設計師的業務思維,如何提前設計的價值。多了解一些總歸是好的,至少在面試跳槽的時候更有的說,在晉升的時候更能娓娓道來!

關注我!關注我!

歡迎關注作者微信公眾號:「小發的設計筆記」

掌握這3個方法,幫設計師深入了解業務

收藏 49
點贊 50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