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很快,轉眼又是一年,今年的年終總結我想換個方式,記錄下那些真正觸動我的時刻和思考。
過去一周,我翻看了這一年在知識星球的每日思考,又堅持記錄了365天。通過每天記錄的這些文字,那些經歷、感悟、困惑、頓悟,又浮現在腦海。這一年,我對很多事情有了新的認知:
時間越來越快,我開始思考如何與它更好地相處;一場病讓我真正理解了"健康是1,其他都是0"; 在這個經濟不太好的時期,找到了新的職場生存之道;面對AI時代的到來,重新思考了學習和能力的意義;在平凡的日子里,學會發現生活中的小確幸。
這些零零碎碎的點,最終會匯聚成一個完整的年度答卷。寫這篇總結,不為別的,就想和同樣在努力成長的你分享這一年的收獲與思考。
也許你正在經歷職場的迷茫,也許你在為未來的發展焦慮,也許你在尋找生活的意義。希望這篇文章能給你一些啟發,讓我們在彼此的故事中找到共鳴。
總結下來有下面9個點,涉及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 關于時間
- 關于健康
- 關于工作
- 關于學習與能力提升
- 關于副業
- 關于焦慮和心態
- 關于堅持與習慣養成
- 關于生活
- 寫給2025
這篇文章有點長,但我希望你能耐心看完,定有收獲!
過了30歲之后,最大的感觸是時間越來越快了。
以前熬夜到凌晨1點仍精神抖擻,但現在身體開始發出警告,到點就困得不行,真的熬不動了。這個變化提醒我,該重新思考和時間的關系了。
于是我開始嘗試晚上把睡覺時間提前,然后更早的起床,把每天的起床時間提前到6點,比以前早了整整一個小時。說實話,剛開始特別痛苦。但堅持一段時間后,我發現早起帶來的改變超出預期。
我把原來晚上做的事情放到早上來做,比如健身,這樣時間會充裕很多,不會因為加班到家太晚而運動不了。把每天必做的很多事情,比如背單詞,寫作打卡,都提前到早上完成后,從早上開始就會很有充實感。運動完沖涼后,一天的精神狀態也會比較好。
早上8點前開車出門,路上不堵,停車位好找,省時間還心情舒暢。到公司時人還不多,能安靜地完成很多事情:處理一些比較緊急但不會花太多時間的事情、思考一些復雜的問題,寫好一天的待辦清單。這段時間特別寶貴,一天的節奏都變得不一樣了。
現在我會把時間切的更細。很多人問我是怎么堅持的?其實沒什么特別的訣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時間切得更細一些。10分鐘雖短,但也能完成一篇短文或背幾個單詞。這些零碎時間積累起來,一天能省出一小時,一年下來就是365個小時,相當于多出了15天!
就像格拉寧在他寫的《奇特的一生》里說的,要善于利用邊角料時間。所以我現在特別珍惜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時間片段:等紅燈時背兩個單詞,排隊時寫點東西,午休時看點AI教程。把時間切得更細,生命的長度和密度都會不一樣。
在時間管理上,我也嘗試了一個很有效的方法:給自己限定具體時間。比如寫作時,先看一眼時間,假如是15:31,我就給自己定個整點15:50。在這個時間段內全勤投入,即使是在嘈雜的環境里,也能進入心流狀態。
我現在對于時間的理解這些年也一直沒變過,時間對我們來說是唯一一個絕對公平的資源,無論貧富,每個人都只有24小時。差別在于如何利用這些時間。回顧這一年,我用的還算緊湊充實。
今年最深刻的體會是:健康真的是1,其他都是0。
這個道理之前也懂,但人就是這樣,直到生病的時候才能真正體會到。而你定的再完美的計劃,身體不配合也是白搭。
今年看了蔡磊的《相信》這本書,有一段描寫讓我很是觸動:他和一群病友站在醫院窗前,看見外面走過一個拾荒的流浪漢,所有人眼里都充滿了羨慕。羨慕他四肢健全,可以自由自在地活著。而病房里的這些人,生命已經進入了倒計時。
這段文字給了我當頭一棒。所以在鍛煉這塊,今年我做得還不錯,又堅持了整整一年。即使腳受傷的時候,也會想辦法換其他方式繼續運動。每次想偷懶,我就會告訴自己:這是在給未來的健康存錢。
每天早上運動完后大汗淋漓的感覺,是一天中最充實的時刻。當看到身邊同事感冒或者生病,我就更確信堅持運動的價值。可能是因為運動的關系,我的身體狀態一直不錯,這種正反饋又激勵我繼續堅持。
今年新的體會:以前覺得熬夜多干幾個小時很值得,現在明白規律作息帶來的長期收益,遠比熬夜多做幾個小時值錢得多。
美團創始人王興說:“2019可能會是過去十年里最差的一年,但卻是未來十年里最好的一年。”到今年來看,整個職場環境似乎確實是在印證他的說法,但這反而讓我逐漸對工作有了新的認識。
我現在特別提倡"帶著離職的心態上班"。我的意思不是說要消極怠工,而是要保持一種更清醒的狀態。因為你知道這份工作早晚會結束,所以會更注重在工作中積累對自己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具體來說大致有5點:
- 不會太在意別人的評價,因為你清楚自己在為誰工作
- 遇到決策時,會多問幾個為什么,把經驗變成自己的
- 面對高層領導反而不會緊張,因為那是難得的學習機會
- 敢于在工作中犯錯,因為有公司兜底,這是最低成本的學習方式
- 在大平臺工作時,懂得利用平臺擴展人脈和影響力
我現在的工作也更偏管理一些,對此我今年也有了一些新的認識:
- 尊重領導建議,同時保持專業判斷領導不可能全能,招專家就是希望解決專業問題。要用專業、證據和邏輯去討論,達成共識。
-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多鼓勵,人很難因為表揚而驕傲,但很容易被打消積極性。
- 培養大團隊意識要有格局,站在整體角度思考問題。不等不靠,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
每一段工作都需要想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吸收自己想要的知識,你會過得很從容。比如我想要提升管理能力,那對于短期回報來說其實無所謂 ,機會比錢更重要,說不定將來我自己做產品,需要有更好的管理能力,統籌能力,把結果拉長時間看,收益更大。
當清楚自己的目標后,面對批評的聲音,會選擇重視哪些,哪些是自己不可控的,對于不可控的部分選擇忽略。上級的批評,有用的就學起來,沒用的就果斷屏蔽掉,不放在心上,就不會形成焦慮。少在意別人的看法,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就好。
我越來越意識到,我自己就是一個產品,如何把自己打造的更有價值很重要。
2024年是AI帶我們走進了一個新的時代,現在很多知識技能只需要了解個大概,就能借助AI完成工作。但這反而要求我們得有更開闊的視野,更高的認知水平,才能真正用好這些工具。
AI的本質是什么?簡單來說就是它能理解你的意思。它就像一個善解人意的朋友,會仔細思考你說的每一個字,權衡所有可能性,最后給你最合適的答案。但最終的決策和創意,還是需要我們自己來把握,可以用但不能依賴。
以前關于如何自學,如何提升思考能力的文章和教程,我寫過很多,如果要總結2024年我對學習的新認識的話,最關鍵的幾個點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下:
① 建立認知框架很重要在學習新知識時,先要建立全面的認知。當你有了相對全面的認知后,就能知道:什么東西需要學?為什么要學?哪些可以跳過?這些知識能用來做什么?自己想做的項目需要用到哪些知識點?而這些是學一個新東西,必須要了解的,也是所謂的“捷徑”。
② 解構思維的運用對于難題,我習慣把它拆解成小問題。任何復雜的問題都是由各種簡單的小問題組成的。就像我今年負責的動效體系項目,雖然是個陌生領域,但通過解構思維,把復雜的問題拆分成一個個小任務,最終也順利完成了。
③ 培養可遷移能力。單純的執行技能不容易遷移,但還有些能力是幾乎在哪都能用。這些能力對未來至關重要,也是能讓自己心態穩定的良藥,因為這些都需要大量的積累,它就能成為自己的職業壁壘: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項目管理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學習能力,創新思維。
④ 堅持輸出。我今年又在知識星球堅持日更了一整年,每天寫作打卡,收獲特別大。寫作不只是記錄,更是在訓練思維。當你能把一個事情寫清楚時,才說明真正理解了它。
我今年有一個很大的體會就是:一個人進步最快的時候,往往是完全投入進去,不再去想"進步"這件事的時候。當你專注于事情本身,無論它多么困難,都能持續不斷地進行下去。到某一天,你會突然發現自己已經蛻變了。就像我學英語,堅持看了2000多篇英語文章,現在已經能輕松閱讀六級甚至考研的文章,這種進步是在日積月累中悄然完成的。還有我今年學comfyUI,也是堅持打卡了一個多月,突然有一個時刻就頓悟了,一下子就能看懂復雜的連線操作了。
今年對我來說,相關的一個思考就是:大佬們最厲害的地方在于,他們在很多方面都很強,而支撐這些能力成長的是持續學習的能力。在當前這個時代,如果只能跟在別人后面做事,不僅可能失去競爭力,而且將來很可能真的會被AI取代。
在職場動蕩的今天,"副業"成了一個繞不開的話題。但我覺得,副業的意義遠不止是多一份收入。
它更像是給人生多準備一條路,讓我們在這個不確定的時代多一份底氣。當你知道除了工資還有其他選擇時,那種安全感是完全不一樣的。就像我一直堅持寫作,至少知道將來不想打工的時候,還有一技之長可以依靠,或者至少有一件事可以一輩子做下去。
做副業可以是從自身興趣愛好出發,將其培養成社會所需的技能,在這個過程培育成擅長。“副業”這個詞給人一種賺小錢的感覺,其實如果叫“第二職業”更合適一些,這樣在價值感上會有更多的認同。
那到底什么樣的能力值得花費時間去培養?應以輸出類技能為導向,它們通常具有稀缺性和杠桿效應,比如寫作、演講、繪畫、唱歌、攝影、編程等。簡言之,就是最終能夠創作出作品的技能。
長遠來看,有自己的作品最為靠譜。我身邊有超過40多歲的設計師,從總監的位置自愿轉入做執行,為的就是輸出自己的作品,內心踏實。
回到當下的經濟現狀,在遇到職場危機前,我建議做好三手準備:
- 拼命存錢存款能給自己更多選擇權,是我們生活工作的底氣。
- 積累數字資產通過寫作、視頻等方式持續輸出內容。這些都是可以無限復制的資產,后續成本幾乎為零。說不定哪天就能通過專欄、課程等形式,給生活帶來新的可能。至少是一個希望,有希望就是幸福的。
- 培養一技之長要有一樣真正拿得出手的專業能力。保持專業能力的優勢在于,無論是向上晉升還是向下調整,都能保有良好的兼容性。
這一年也不是一帆風順,我今年在星球里也寫了非常多關于心態調整相關的文字打卡,也看了不少和心態相關的書,我發現了一個對付焦慮的好方法:
把焦慮清晰化。幾乎所有的焦慮都來自于對未知的恐懼。當你把焦慮寫下來,往往會發現它們沒有想象中那么可怕。能解決的就去解決,解決不了的也別太糾結。
馬斯克分享過他克服內耗的方法:不去分析、猜測對方的想法與動機。他在經歷內耗的時期,選擇瘋狂看書,看各種能找到的書,最終想通了這一點。
我現在的心態是:
- 降低期待,不要太追求確定性
- 專注當下,把每一天的事情做好
- 保持行動,手上不做點事,腦子就容易瞎想
- 接納自己,允許不完美,允許犯錯
- 看淡得失,不糾結已經過去的事
就像那句話說的:"除了生病以外,你所感受到的痛苦,都是價值觀帶來的,而非真實存在。內心一旦平靜,外界便鴉雀無聲。"
熟悉我的老讀者都知道,我是一個特別能堅持的人,以前寫過很多這方面的文章。那么在今年,堅持這個詞,依然給了我很多感悟。
堅持打卡的日子,讓生活變得特別充實,因為每天都在輸出,有實在的結果,能清晰地感受到進步。這種進步帶來的正反饋,不僅提升了能力,還培養了很強的習慣養成能力,讓我對做其他事情也更有信心。
很多人問我如何能保持長期堅持,以前也寫過很多。其實關鍵在于:
- 固定時間做固定的事,把任務變成像刷牙吃飯一樣的日常。
- 把任務拆細。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今天完成一小步也是進步。
- 降低啟動成本,一個粗糙的開始,就是最好的開始。比如寫作時,不追求一次寫完,能寫幾句是幾句。
- 重視反饋。通過打卡記錄、數據統計等方式,讓進步可視化。
我今年依然在堅持做很多事情,給大家看幾個我今年堅持的數據:
在知識星球堅持日更365天,寫了超過40萬字。
堅持運動了2000多天
公眾號堅持周更了一整年,寫了50多篇文章
背單詞超過1000多天
堅持打卡的時間,讓我每天的生活都感覺特別充實,因為每天都在輸出,有結果,能實在的感受到每天的進步,這樣進步帶來的正反饋,不僅讓自己提升能力,還能給自己很強的習慣養成能力,讓自己同時更有信心做好其他事。堅持這件事已經改變了我的人生,是我職場順利發展的基石。打卡的好處非常多,讓自己規律做事,減少決策心力消耗,更加有目標感和充實感。同時還能提升自信,我現在好像做什么都有信心能做成,底氣就來自于我至少能堅持,堅信水滴石穿。
越是在當下的低經濟增速時代,越覺得堅持長期主義的必要性。經濟是有周期的,不在增速慢的時候打牢地基,等到增速快的時候,我們普通人顯然是跟不上的,差距只會被放大。所以,我更加堅信長期的力量,選擇很重要,但堅持更重要。只要心里有一個信念,相信通過堅持持續去做,自己就能在某一天收獲,有這股勁在就會離成功近很多。
其實很多事情是耐不住你重復去做的,就像學英語這事,耐不住你重復做,看得多了,背得多了,自然就能達到熟練掌握的程度。我背了1000多天英語,看了不下2000多篇英語文章,積累到了這個程度,真的會有一種越看越容易理解的感覺。
要想把一件事做出大的成績,同樣需要的是耐心和堅持。就像今年付出的李子柒,她為了幫助奶奶修復一個衣柜,竟然花費了一整年的時間。當最后看到那個修復好的、栩栩如生的龍圖案時,我深深被她的作品和耐心所打動。李子柒用她的行動告訴我們,耐心和專注不僅能夠帶來美好的作品,更能讓我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寧靜和美好。
林小英說得好:"人一生真的不能只是謀生啊,你還得干點別的,不直接為謀生而做的事情越多,你的一生其實就是越幸福的。"
我認識的一位大佬,他每年至少學習一項新技能,從我認識他開始他確實是這樣做的,很多年了,確實佩服。所以,受他啟發,我也想這樣保持學新東西,不為賺錢,就為讓生活多點樂趣。比如學彈吉他,學攝影,或者是其他什么有趣的事情。這些看似無用的愛好,卻能在忙碌的生活中給我們帶來慰藉和快樂。
今年我也會給自己定一個小計劃,每周帶著孩子出去走走,每次都去不同的地方。在當前這個環境里,與其給孩子報很多培訓班,不如多帶他見見世面,開闊眼界,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就像世界著名漫畫家蔡志忠說的草原和兔子的故事:“環境變了,你的策略也要跟著變。現在是在為春天做準備的時候。”
馬上我也快35了,在這樣一個職場“高危”年齡的節點上,我們可能會面臨:職場的瓶頸、家庭的壓力、對未來的迷茫,但同時我在想我們也有豐富的經驗和閱歷、有成熟的判斷力,依然有無限可能。
我特別喜歡一個建議:把自己的偶像換成那些大器晚成的人。他們在我們這個年紀可能也很普通,但最終都活出了精彩的人生。這樣的對比會讓我們的心態更平和。
回望以前的人生經歷,我更加理解:生命的長度我們無法決定,但寬度和深度可以由我們自己來把握。
就像喬布斯說的那樣:"我的人生信條就是每天早上醒來,我會問自己,如果今天就會死的話,那么我應該怎么度過這一天。"帶著這樣的心態去生活,或許能讓平凡的日子也煥發光彩。
2024年的故事就要結束了,希望在2025年,我們都能:
- 在工作中找到樂趣
- 在生活里保持熱愛
- 在時光中靜待花開
- 在變化中尋找機會
- 在挑戰中實現成長
回望2024年,雖然經歷了不少波折,但每一個困難時刻都讓我變得更強大。
雷軍經常說:“看五年,想三年,認認真真做好一兩年”,對于我們個人來說也一樣,用三年時間去規劃,用一年時間去實踐,用一天時間去總結,用一生的時間去回味。這就是我總結我自己的個人戰略。我希望等到35歲之后,一樣找到屬于自己的生存之道。
我想,生活不會辜負每一個認真生活的人。火車是朝前開的,去哪并不重要,關鍵在于窗外的風景。
寫到這里,2024年的總結終于完整了。這些文字承載著我對過去一年的所有感悟與思考。感謝你能讀到最后,也期待在評論區聽到你的故事。
歡迎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彩云譯設計」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發評論!每天贏獎品
點擊 登錄 后,在評論區留言,系統會隨機派送獎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國內備受歡迎的設計師平臺,提供獎品贊助 聯系我們
AI輔助海報設計101例
已累計誕生 737 位幸運星
發表評論 為下方 11 條評論點贊,解鎖好運彩蛋
↓ 下方為您推薦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熱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