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Adobe 正式發布了 iPhone 版的 Photoshop,這個在桌面端制霸多年的專業視覺設計神器,終于在移動端用戶數量超過桌面端用戶的 12 年之后,登陸到這塊小屏幕上了。
這個時候,就有同學要問了,Adobe 不是早就發布了移動端的 ps 么?當然不是,Adobe 之前發布的那個工具叫做 Adobe Photoshop Express,那基本上和其他的移動端簡單修圖 App 并沒有太大差別,和昨天發布的 iPhone 版 Photoshop 相比,簡直天差地別。
Photoshop Express 是一個輕量化的修圖工具集,主打的是快速修圖,僅提供快速的裁切、簡單的濾鏡、對比度和亮度調整,簡單的瑕疵修正等基礎功能,沒有圖層概念,也沒有蒙版支持。在功能上,你會發現它和谷歌的 SnapSeed 等修圖工具極為類似,但是牽涉到修圖這類需求,普通的用戶大概率會選擇美圖、醒圖這類體驗更好的產品。(需要提醒的是,如果你的蘋果賬號是中國大陸地區的,則只能搜到 Photoshop Express。)
但是2月25日發布的 iPhone 版 Photoshop 則不同,這種復雜度上的差異顯而易見,它有著完整的多圖層編輯功能,而且選區、蒙版、混合模式等桌面級的核心功能,都被引入了進來,對于想要進行復雜設計的同學而言,可以在小屏幕上完成。
從 Photoshop express 到所謂的「滿血版」Photoshop,顯然并不是簡單的功能的增加,整個產品架構的復雜度、功能和服務的深度整合,以及專業功能和流程的學習到應用,Adobe 顯然是經過思考和斟酌的。
大概是因為 Adobe 的遲滯,很多用戶早就懶得等它的 iPhone 版 APP 了。但是實際上,Adobe 制作 iPhone 版的 PS 早就有跡象了。
早在 2018 年 的 Adobe Max 大會上,iPad 版就已經被 Adobe 展現在世界面前。可是正式上架,Adobe 硬生生地拖了一年,直到 2019 年 11 月的時候,才正式上架 App Store,看來從桌面端遷移到移動端,Photoshop 的開發團隊沒少花費精力。
此刻,距離 Photoshop 軟件誕生,已經過去了整整 29 年。兼容了 iOS/iPadOS 的框架之后,Photoshop 徹底移動化應該會簡單一點,然而從 iPad 走到 iPhone 也經歷了整整 5 年。
如果說,iPad 版的 Photoshop 還能看到不少桌面端的影子的話,iPhone 版的 Photoshop 所呈現的,在 UI 和體驗層面上,做了徹底的重構。
在算法和 AI 的加持上,iPhone 版的 Photoshop 將 iPad 版和桌面端的核心功能加入了進來,優先解決了有沒有的問題。
- 完整支持 ?圖層、蒙版、選區? 等桌面版核心功能,讓iPhone 版 PS 可進行多變復雜的圖片編輯,也可以近乎無損的對圖片進行編輯修整,滿足專業設計需求。
- 接入 Adobe 的 AI FireFly 功能,讓 iPhone 版 PS 具有內容識別、背景的修改、生成式填充等功能支持,極大提升移動端修圖的體驗和可能性。
- 新增 「點擊選擇」(Tap Select)工具,通過輕觸屏幕快速替換、移除或重新著色圖像局部,操作更直觀。
- 「污點修復畫筆」(Spot Healing Brush)? 支持快速去除瑕疵(如電線、人物干擾元素),提升修圖效率。
當然,這次 iPhone 版 Photoshop 還集成了 Adobe 家的拳頭產品,創意云服務,如果你登錄了賬號,則可以直接在移動端上繼續編輯桌面端或者 iPad 端的 psd/psb 文件,多端互聯同步讓設計師和創作者真正意義上隨時隨地都可以修圖做設計。
但是另外一方面,它存在的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
- iPhone 版的 PS 功能受限于移動端的性能、 UI 復雜度和屏幕尺寸,始終無法成為桌面端 PS 的替代。
- 也許你已經在之前視頻當中,注意到移動端 ps 的功能和交互頗為復雜。由于這種復雜性,iPhone 版的 PS 的學習成本較高,UI 和交互邏輯和桌面端有較大差異,即使你熟知桌面端 PS 也很難立刻馬上上手,所以iPhone 版 PS 會帶有很多詳盡的教程,并且默認的底部導航,直接就是主頁+教程。
- 與此同時,真正吸引用戶的功能,諸如魔棒工具,以及整個修飾相關的功能,全部作為收費功能存在,不充值氪金完全無法使用,甚至無法試用。
這一點在當前的移動端 APP 生態當中,顯得略有一點格格不入。當然,考慮到 Adobe 一直是創意視覺設計領域的江湖地位,這樣的姿態也可以理解。
更值得注意的是,Adobe 的 AI 工具 Firefly 也接入到 Photoshop 當中提供內容的生成和拓展,關注 Adobe 新產品的同學應該對 Firefly 不陌生。
一直以來,Adobe 奉行的都是專業主義,但是它龐大的產品線和復雜的產品體系,在進入互聯網時代之后,總會有一種無法令人忽視的遲滯感。尤其,是在 FireFly 這件事情上。
在過去的 2 年時間里,在科技行業內、輿論場上,出現的最多的,更多的是 OpenAI、Claude、Stable Diffusion、Flux、DeepSeek 這些產品,迭代快,聲量大,而 Adobe 的 Firefly 也緊跟著迭代,也確實嘗試使用產品功能升級、模型生態構建、行業場景適配,嘗試讓 AI 融入它的核心工具鏈,并且也確實拓展至視覺、3D、營銷、音效等領域。
最近的迭代發生在前一陣子,2 月 12 日 Adobe 發布了 Firefly 的文生視頻模型,可以在 Adobe Firefly 網頁端及 Adobe Premiere Pro 的 Generative Extend 功能中提供 Beta 測試體驗。
對于 Adobe 的所提供的 AI 功能,用戶和市場其實還是有不少正面的反饋。
社交媒體上,有很多設計師覺得 AI 工具「將繁瑣操作自動化,釋放創意空間」。例如,PS 的智能填充功能被贊為「道具費終結者」,可快速生成背景元素;國外很多視頻創作者稱 Firefly 的自動剪輯定位「讓大型項目效率提升 200%」。
媒體評價 Adobe「用工作流黏性抵御 Midjourney 沖擊」,例如矢量圖生成后可直接在 Illustrator 中編輯,而競品需手動矢量化。
X上的設計師 @CreativeTom 說:「用 AI 擴展畫布后,甲方再也不用糾結素材尺寸了——這是近五年最實用的更新。」
未來智庫非常務實地指出 Adobe 的專業性和可控性的價值:「AIGC 時代,可控性才是 Adobe 的終極武器,美學積累讓它在定制化賽道碾壓初創公司。」
這些正面的反饋,也體現在估值和股價的走勢上。
但是,另外一方面,其他 AI 工具的跨越式進步,也相當直接地威脅著主打「可控性」的 Adobe 系列產品,輿論聲量上的碾壓也正在水滴石穿地蠶食著 Adobe 的影響力。
早期 Firefly 圖像被指「風格陳舊、拼貼感強」,尤其在復雜場景中人體結構易失真;視頻生成則因「AI 味過重」難以直接商用。
部分用戶擔憂 AI 工具導致設計趨同,例如 Express 應用的模板化內容「削弱品牌獨特性」;社交媒體達人認為「過度依賴 AI 會失去與粉絲的真實連接」。
即使 Adobe 反復強調他們的訓練數據來源合規,主要基于 Adobe Stock 圖庫和公版素材,但是依然有大量藝術家在抗議 Adobe 的 AI 功能讓創作者淪為美工的事情。
在這個以「激進」為主要姿態的時代,以「穩健」立足的 Adobe 時常遭到用戶和媒體詬病,被認為「太慢了」。
可是在更長的時間尺度上來看,慢是問題,但不是大問題,更大的問題來自于可控度正在快速提升的 AI 大模型們。
也許你還記得當初 Adobe 收購 Figma 的事情,Figma 威脅到 Adobe 在數字設計領域的生態位了,為此 Adobe 對 Figma 的收購是一種防御性的收購,因為 Figma 對于 Adobe 而言是一種「替代品威脅」(Substitute Threat) ,這是一場典型的行業內的角力。
但是,AI 崛起后,Adobe 放過了 Figma,同時也更加清晰地意識到了「跨界替代」(Cross-Industry Substitution)的可能性,而這種跨代際、 跨領域、 跨行業的取代有著極為可怕的壁壘,就如同當前智能手機取代功能機甚至取代卡片相機這種情形。Nokia 墳頭草有多高,HMD 最清楚。
其實我一般也不看財報,但是 Adobe 的 AI 功能咱們更多在新聞當中看到,這幾年在體感上遠沒有各種 AI 大模型的炸裂迭代來的明顯。數據最能說明問題。
- 2021 財年:營收達158.9億美元,同比增長23%;凈利潤增速達32%。
- 2022 財年:營收同比增長9%,凈利潤增速降至0.4%,顯示增長動能減弱。
- 2023 財年:各季度營收同比增速在9%-10%之間,調整后凈利潤增速穩定在10%-15%。
- ?2024 財年:全年營收215.1億美元,同比增長11%;凈利潤55.6億美元,但全年股價下跌12%。
- 2024年Q2單季:營收53.09億美元創歷史新高,但Q4前瞻營收指引低于預期,引發股價大跌。
- 2025財年預期營收增速降至8.3%-9.4%,顯著低于過去低雙位數水平,引發市場擔憂。
AI 發展疲軟對于 Adobe 的影響,正在逐步顯現。世界正在以超越以往的速度在快速迭代。
全世界都盯著老黃的英偉達 Blackwell 芯片,預售瘋狂,而難產也直接影響到股價。Meta 等公司正在加速自研芯片,試圖減少對英偉達的依賴。而過年期間的 DeepSeek R1 如同鯰魚殺入 AI 的魚塘,逼出了OpenAI 的 GPT 4.5 和馬斯克的 Grok 3。為了吸引注意力,山姆奧特曼甚至拿他和他丈夫的孩子來營銷。
與此同時,Adobe 緊趕慢趕發布了 iPhone 版 Photoshop ,這個在 10 年前無數用戶期待的產品。
從結果上來看,移動端用戶期待多年的 iPhone 版 ps 可算是有了。
但是絕大多數用戶在日常工作當中有多大概率使用一塊 6.x 英寸的小屏幕來做多圖層修圖的工作?絕大多數用戶的日常需求無需它來滿足,專業用戶的復雜需求它可能滿足不了,普羅大眾連試用專業功能的機會都沒有,付費了的用戶還得在成堆的教程當中尋找答案。
Adobe 在移動端增長最快的階段去慢慢迭代桌面端,又在 AI 快速發展的時候后知后覺推出了一個定位尷尬的手機版,很多時候我真的只能感慨大型軟件企業的血槽真的厚。
的確,Adobe 終于開出了多年前承諾的那輛大巴,而它曾經的用戶拿著高鐵票,走向了另一邊的站臺。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發評論!每天贏獎品
點擊 登錄 后,在評論區留言,系統會隨機派送獎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國內備受歡迎的設計師平臺,提供獎品贊助 聯系我們
AI輔助海報設計101例
已累計誕生 737 位幸運星
發表評論 為下方 4 條評論點贊,解鎖好運彩蛋
↓ 下方為您推薦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熱評 ↓